小儿呕吐按摩手法 第三步:揉中院
小儿呕吐按摩手法 第三步:揉中院
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小儿肚脐与剑突下端连线的中点),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小儿呕吐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和中止呕。具体体操作方法为: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宝宝腹胀的护理方法
至于胀气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原则上要以宝宝的临床症状为判断标准。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可用按摩手法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
A、如何缓解宝宝腹胀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腹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的症状和体征,所以按摩时应详细诊察其致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合理喂养,培养小儿正常的饮食习惯。
(3)起居有常。避免寒冷刺激。
B、什么样的腹胀应去医院
1腹胀合并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状况,甚至有发烧、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有压痛感。
3肚子鼓胀有绷紧感。
4合并呼吸急促。
5在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的东西。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那么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长肿瘤、腹部实质器官(例如:肝、脾、肾)肿大、腹水、泌尿系统出问题等。如果这样,必须立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秋季四穴位防止感冒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胃热吐按摩
主要症状: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红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按摩处方:清脾胃,清大肠,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退六腑。
按摩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自指根推向指尖。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推向大椎位置,推100-500次。
推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推向腕。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伤食呕吐按摩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肚胀腹痛,大便酸臭,或秘或溏,苔厚腻。
治疗原则:消食导致,和中降逆。
按摩处方:揉板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
按摩方法: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桡侧缘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分腹阴阳:用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次。
按弦走搓摩:用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50-100次。
小儿推拿治呕吐
1、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
小儿推拿治呕吐
2、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小儿推拿治呕吐
3、揉中院
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小儿呕吐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和中止呕。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4、摩腹
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二个宝宝呕吐后怎么办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呕吐可由许多疾病如胃肠道疾患、发热、颅内感染、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引起。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热邪犯胃。内伤饮食、胃虚夹热、胃阳亏虚以及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严重的呕吐常使体液丧失过多,出现气阴亏损。长期反复呕吐,可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后果。常见症状为食后呕吐,吐物酸臭或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满,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面红耳赤,不愿进食等。
按摩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生活调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随证加减
(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肠鸣,大便溏薄,或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板门00次。
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
③点揉关元穴1分钟。
④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热吐型: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或为黄水,身热口干口渴,口唇色红,烦躁不安,胃脘胀痛,大便稀薄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经200次,清小肠200次。
②清大肠200次,退六腑200次。
③以拇指侧推小横纹100次。
④按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
⑤推下七节骨100次。
(4)虚火吐型:时作于呕,咽干舌燥唇红,不欲进食,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少而干。常角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经200次。
②补肾经300次。
③推涌泉300次。
top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
(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推揉太阳穴50次。
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
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top
按摩方法三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
(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
(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生活调理
(1)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又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治疗时必须注意鉴别,查明病因,不能单纯见吐止吐,以免贻误病情。
(2)呕吐时,家长要立即将小儿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患儿呕吐时不要喂奶、喂药,也不要随意搬动。
(4)注意饮食调节,平时喂食要定时定量,多服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少进脂肪,断乳前后要逐渐增加辅食。
(5)由于哺乳方法不当或吸奶时吞入少量空气所产生的吐乳,称为“溢乳”不属病态。
(6)严重呕吐可导致体液失衡,代谢紊乱,可配合静脉输液。
自我按穴位防感冒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第二步,揉大椎穴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第三步,拿肩井穴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伤风感冒时常骚扰 自我按摩效果牢靠
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至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凸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足部按摩治疗可缓解孕吐
妊娠呕吐(中医又称妊娠恶阻)。其表现为:妇女在怀孕初期,食欲不振,有轻度恶心、呕吐等现象,不影响饮食和工作,则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到妊娠第三个月能自然消失,故无须治疗。但有些孕妇呈持续性或剧烈呕吐,甚至不能进饮食、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小便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凹陷等,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足部按摩疗法对此症见效甚快。
足底按摩可有助缓解孕吐
足部按摩治疗基本手法:
1、用手拇指按揉足部冲阳、太白穴各10分钟,每日1―3次。
2、轻轻按揉足部胃、肝脏、生殖腺、甲状腺反射区各3―5分钟,揉足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
3、揉按足部内庭穴10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症状。
4、按压足部厉兑、隐白两穴10―25分钟。
小编总结:持续的呕吐会使准妈妈难受,吃不下饭,全身乏力,加重的话,得必须去医院治疗,足部按摩可缓解孕吐,不妨试一试,见效又快。
高龄产妇下奶的方法 按摩乳房下奶
先用热毛巾稍微热敷下乳房后,马上配合按摩手法:
第一步:先疏通乳头。拇指和食指沾上水,再夹住乳头,从内往外摩擦。会有少量乳汁出来。
第二步:揉开乳块。手沾上水后包住乳房,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从乳房外侧向乳晕揉。
第三步:疏通乳管。五个手指沾湿从乳房外侧往乳晕用力摩擦。一定要顺着乳腺管的位置来按摩,这时可见乳汁喷出,把喷出来的乳汁直接抹在乳房上,继续操作。
推拿按摩给小儿调脾胃的方法
要求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
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二、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四、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第一步
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
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
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宝宝受凉了呕吐怎么办
判断小孩子受凉呕吐情况
判断小孩子受凉呕吐该怎么办,首先要确定孩子目前症状都有哪些情况。呕吐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脑子有病、胃肠道有病、上呼吸道感染、吃的东西不合适等。小孩子受凉后会有几种情况:第一上吐下泻,第二只有呕吐或者腹泻其中一个症状,第三呕吐的同时伴有低烧。这时候还要看一下已经持续的时间。不伴有发烧,家长完全可以自行帮助孩子通过糖盐水的方法来缓解孩子呕吐的症状。
小儿受凉呕吐处理
1、如果是孩子刚受凉出现呕吐的症状,尽量让孩子休息,不要吃任何东西,让肠胃得到一个休息。
2、每半个小时量一次体温。
3、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半小时间隔喂水一次,30——50毫升一杯即可,加入少量糖和盐,水温不凉即可。
4、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5、持续几个小时症状会得到缓解。但尽量延长孩子空腹的时间,不要稍有好转就马上进食。
如果孩子已经有体温升高的情况,说明已经有炎症,有炎症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自行用药,孩子比较小,乱用药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建议去附近医院做详细检查后遵医嘱。
小儿呕吐的治疗分为以下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
(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推揉太阳穴50次。
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
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
(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
(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