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1型糖尿病儿童吃什么好

1型糖尿病儿童吃什么好

1、平衡膳食。实际上,1型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单一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吴海瑛

2、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可太咸。 并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蟹黄、虾卵、鱼卵等。患者有胆固醇若过高则蛋黄每周以不超过三~四个为原则。

3、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 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善血糖的升高,是一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在安排一型糖尿病饮食中不可任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4、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 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5、炒菜宜用植物油,忌用动物油。 植物油主要包括:红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动物油主要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奶油等。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烹调方式。

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3个特点

第一特点: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第二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

第三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是不是只有肥胖的孩子才会患糖尿病

有的家长认为“肥胖的孩子才会得糖尿病,我们家的孩子这么瘦,是不会得糖尿病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肥胖的孩子会得糖尿病,但是瘦小的 孩子也会得糖尿病的。儿童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是与肥胖相关的,而1型糖尿病与肥胖无明显相关。所以,瘦小的孩子也会 得糖尿病,只是类型不同。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 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 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 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 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

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小儿感冒潜在哪些隐患

小儿感冒要尽快治愈,除了我们所了解的,感冒可以导致发烧、肺炎等,还有1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病因很复杂,其中感冒、腹泻、呼吸道疾病是重要原因。

从临床上看,尽管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病毒的确是重要的诱因,因为这些病毒会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细胞分不清“敌我”,破坏了胰岛β细胞,让其不能正常地分泌胰岛素,从而造成1型糖尿病。

专家提醒,1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对表达能力有限的“小小孩”,家长不妨把感冒加重当作一个判断指标,因为1型糖尿病的孩子免疫力差容易感冒,而感冒又会让胰岛β细胞受到伤害,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的认识是不是还存在误区

1.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因此,这是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2.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3.糖尿病的认识误区还有只有成人才会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居多。如今,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也增加了。

4.有人认为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这也是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事实上,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5.诊断糖尿病就要打胰岛素。1型糖友的确需要这样治疗,大部分2型糖友只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的锻炼和口服药就能控制。

6.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今年糖尿病日关注儿童青少年

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2型糖尿病低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逐渐增多的2型糖尿病儿童有可能改变我国儿童青少年中以1型糖尿病为主的疾病谱。国际糖尿病联盟呼吁:“关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关注的主题是“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国际糖尿病联盟日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成千上万的发展中国家儿童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加强对他们的关注,使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儿童糖尿病患者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呼吁:不但要挽救糖尿病患者,为他们提供人道主义的救助,而且还要最终找到好的办法使儿童糖尿病患者受益。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患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危害人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钟历勇教授指出:“防治糖尿病应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主要做好两个预防环节,一是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二是家长要做好掌控,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指导。”

1型糖尿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患病主要类型

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间悄然增多

钟历勇教授说:“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并不少见,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病因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近十几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方面的急剧改变,2型糖尿病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间悄然出现,不断增多,因此早预防,早发现,对糖尿病进行早期治疗极为必要。”

钟历勇教授说,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学分型主要有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近十余年来,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居多,发病急,病情严重,呈酮症酸中毒倾向,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虽然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但与环境因素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2型糖尿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此可见,做好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治疗应体现个体化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钟历勇教授说,治疗方法主要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要按照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儿童和青少年尤其要注意饮食,饮食上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高嘌呤饮食,每日摄入食盐应限制在6g以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钟历勇教授说,由于进食高热量食物较多,体育锻炼时间较少,电脑前久坐活动较少等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呈逐渐增多趋势,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重要的是要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让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让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如果长期坚持合理治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和健康的人一样正常生活。而对于一些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不能有效控制糖代谢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在糖尿病或内分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钟历勇教授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一般应由糖尿病专业营养师或内分泌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具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处方,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在治疗过程中作出适当的调整。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千万不要过多食用高糖、高热卡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这样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维持最小有效降血糖药物剂量。此外,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的食品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这些食物提供了丰富的缮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利。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另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要注意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每次有效运动后,患者的血糖应该明显降低。如一分钟快步走路120步,持续30分钟至60分钟;另外打太极拳、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均可选择,但要注意每周做有效运动3至5次。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5个区别

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儿童糖尿病如何诊断

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其中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少数为2型糖尿病。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儿童时期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只是找到了一些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发病因素如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β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并最终导致血糖升高。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某些位点出现频率增减。1型糖尿病具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则更易患病。某些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也有关系,因为患者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过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等,也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武警北京三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专家介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危险。患儿越肥胖,1型糖尿病确诊年龄越小。在20世纪90年代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超重者是20世纪80年代诊断患儿的3倍。

随着肥胖,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中的肥胖者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资料表明:在日本学龄儿童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最近20年内上升了30倍,其增长幅度远高于1型糖尿病。这也就改变了医学界传统认为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的看法。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其Ι级、Ⅱ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74%~100%。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国外有学者发现:日本自1974年以来,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动物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增加有关。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造成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体重指数是与年龄无关的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儿童体重指数是正常体重指数的1.85倍时,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血糖升高作为其诊断依据,儿童、成人诊断标准相同。

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称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专家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特别在儿童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且体重不超标。

1型和2型糖尿病该如何区别

年龄的区别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临床症状的区别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

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临床治疗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糖尿病出现都会有哪些分类

一、1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相关推荐

1型糖尿病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 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 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 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 糖尿病。这是因

糖太多小心引起宝宝得糖尿病

根据不同的病因,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主要分为———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起病,有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的一部分;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称为从儿童(青少年)期开始的成人糖尿病;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有胰腺纤维钙化或胰岛钙化,并有蛋白质缺乏的病史; 3其他型,包括胰腺疾病、内分泌病、药物或化学物直接引起的糖尿病,某些遗传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异常等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损伤等。 “肚子胖”是高危因素 以往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

1型与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 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 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其实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例如,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绝大多数是自身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患者人群不同

1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往往发病年龄比较小,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较急。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

成人与儿童糖尿病的区别

一、饮食控制较困难 嘴馋贪是孩子的天性,看到其他同龄儿童各种各样好的东西,他们却必须受到限制,这对他们来说很难接受。另外,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饮食治疗方面与成人糖尿病有很大区别,提倡用“计划饮食”来代替“控制饮食”。 二、运动量相对较大 孩子多爱玩好动,运动量难以控制。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所以患儿不能不运动,但也不能过量运动,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三、可以用尿糖检查部分地代替血糖监测 和成年糖尿病人一样,糖尿病儿童也需要经常监测血糖,但儿童天天上学,而且许多儿童怕扎针,频繁采血患儿往

哪些原因引起了糖尿病的发生

(一)发病原因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1.遗传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与1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因编码。Ⅰ类基因区域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现在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得这个病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患有此病,如今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病症是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得了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更是好多啊。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这就需要小编来告诉你们了,让你们好好了解一下糖尿病是如何到来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

1型糖友易患皮疹

据报道,在童年时期患上1型糖尿病者,成年后更易患上皮疹。 为考察1型糖尿病与皮疹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他们选取了3000余名在1998~2011年间初次得到诊断的1型糖友,另从“台 湾地区健康保险计划”中随机选取了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一万余名未患1型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相比,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群中皮 疹的总体发病率要高出1.4倍。此外,到急诊室就诊或住院治疗次数越多的1型糖友,他们在后续期间内患上皮疹的风险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