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肠套叠症状有哪些
小孩肠套叠症状有哪些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内肿块四联征及全身情况改变。
1.腹痛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神志自如。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24h以后则发作频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剧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盖。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成人肠套叠多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83%~90%的病例具有导致肠套叠发生的器质性病变。由于成人肠腔较大,很少引起完全性的肠梗阻。而且往往可以自行复位。故慢性、间歇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为其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痉挛性腹痛、腹部肿块、恶心呕吐、腹胀、便血为其临床的主要表现。文献报告,伴有腹痛者占75%,半数以上的病例有恶心呕吐、腹部肿块以及血便。
如果是小孩子出现肠套叠的情况的话症状就会更加的明显的,这主要就是由于孩子们的抵抗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好的,如果是48小时内还得不到任何的救治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肠道坏死,甚至是情况会更加的恶化,而且还会造成非常明显的腹部方面的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
宝宝肠套叠的症状
不少妈妈会问,肠套叠是个什么鬼?其实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那么以下关于宝宝肠套叠的症状你了解吗?
1、腹痛
宝宝可能表现为哭闹、屈腿、面色苍白。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2、呕吐
腹痛发作不久后就可能产生呕吐现象,开始的时候会吐乳汁和食物残渣,后期会吐粪便。
3、果酱样大便
宝宝的大便呈果酱状,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4、腹部肿块
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此宝宝的腹部会隆起成肿块状。早期可以用手按压感觉到肿块,晚期会有脱水腹胀的反应。
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的好发期,通常为1岁前5至10个月大的婴儿为主,致病原因仍不明;肠套叠属于儿科急症,突发的痉挛性腹痛且并有呕吐、腹痛及解血便等都为典型症状。
肠套叠的症状
1、果酱样大便: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2、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不会详尽讲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嬉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3、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4、腹部肿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的早期,腹部可扪及肿物;到了晚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腹胀、休克甚至出现腹膜炎征象,此时,腹部肿块反而不容易查出。
一岁左右的宝宝为何总哭闹
宝宝哭闹的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当小儿出现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照顾者抱起等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两三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3个月内的宝宝最好安抚,等到宝宝大了,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宝宝哭闹的原因2 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胃肠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为胃肠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最常见。
宝宝哭闹的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宝宝哭闹的病症1、肠套叠
肠套叠好发对象: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急症,严重程度可能会危及生命,3个月~6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肠套叠,特别容易发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闹的宝宝身上。
肠套叠发生原因:因为肠子套进本身的肠管之中,刚开始并不会痛,但是会因为影响血液循环而使组织肿胀造成肠子阻塞。
肠套叠症状与治疗:宝宝会痛得很剧烈,停歇时间很短,膝关节会弯曲,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持续剧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闹不安的程度会让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无法安抚,合并泪流不止、脸色发白、腹胀、吐奶(甚至是吐胆汁)、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送医。若宝宝持续哭闹到呈现无力感的状态就非常危险,在病发12小时内宝宝有解血便的状况时,一定要尽快进行灌肠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发肠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状况。
宝宝哭闹的病症2、肠绞痛
肠绞痛好发症状:在哭声方面,3个月内的婴儿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断续哭好几个小时,之间甚至可能停个1小时,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的哭泣,且安抚无效,如果持续2~3天以上,就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围苍白,脸部涨红,肚子通常摸起来胀胀紧紧的,身体会曲向肚子,手脚比较冰冷,手掌紧握等症状。肠绞痛多会在固定的时间发生,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时间内哭泣,肠绞痛的哭声极大且声音较尖锐,宝宝会“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无法被安抚停止。
肠绞痛发生原因:造成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在医学仍无定论,推测和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发炎、乳糖不耐症、腹胀与照顾者互动情形不佳等情形有关。
肠绞痛处理方式:将宝宝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摆个温水袋,让宝宝肚子靠在温水袋上,或者帮宝宝在肚子上擦点驱风药来按摩,将有心理安抚的作用。家长也可以试着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轻轻地在宝宝的肛门口点一点来刺激肛门排气排便,因为肠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不适感便会停止。婴儿肠绞痛通常在3个月大之后会转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立即就医的需要。
宝宝哭闹的原因3、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安抚宝宝的生理、心理需求,且医师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照顾者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照顾者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小儿肠套叠的危害分析
小儿肠套叠患儿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二十分钟到十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十分钟都爱五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小儿肠套叠患儿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小儿肠套叠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小儿肠套叠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一部分体质较弱,或并发肠炎、痢疾等疾病时,哭闹不明显,而表现烦躁不安等等。
小儿肠套叠的危害2.呕吐
小儿肠套叠患儿呕吐时,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大约一到两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小儿肠套叠病情已经加重。
小儿肠套叠的危害3.腹部包块
在两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小儿肠套叠患儿的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的小儿肠套叠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小儿肠套叠的危害4.果酱样血便
小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长往往以血便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小儿肠套叠发病后六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小儿肠套叠发病后三到四个小小时即可出现血便,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便血原因是发生小儿肠套叠时,肠系膜被嵌入在肠壁间,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黏膜出血、水肿与肠黏液混合在一起而形成暗紫色胶冻样液体。
小儿肠套叠的危害是什么?综上所述,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肠套叠的地点常见危害,无论如何,只要碰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以上表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避免小儿肠套叠带来更多危害。
引起肠套叠的病因
原发性:
发生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出明显的器质性因素,占小儿肠套叠数的75%~90%,成人仅10%~15%为原发性,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5~9个月乳儿的发病率最高,2岁以上逐渐减少,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多见于春秋季节,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可能致肠蠕动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或形成痉挛,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肿瘤:
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Felix分析1214例肠套叠,小肠套叠668例,其中383例(57%)为肿瘤,116例(30%)为恶性;结肠套叠546例中379例(69.4%)为肿瘤,其中261例(69%)为恶性,Nagomey统计2/3结肠套叠和1/3小肠套叠为癌肿,后者70%为转移癌,小肠套叠以绒毛状腺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各种息肉包括Pentzjeghers综合征等良性病变为多见,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套叠较为罕见,Orenstein曾报道1例绒毛状腺瘤致十二指肠空肠套叠并发胰腺炎,Jennings亦报道过1例脂肪瘤引起十二指肠套叠。
创伤与手术:
腹部创伤及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报道日渐增多,Duncan因腹部创伤行剖腹术586例中,21例发生术后肠梗阻,其中6例(28.6%)为肠套叠,值得注意的是此6例原无小肠损伤,但多伴有休克和肝损伤,咸阳市第二医院曾收治1例锐器所致的多发性小肠损伤,剖腹后见损伤邻近肠管形成多部位套叠,实属罕见,腹部手术后的肠套叠常见于部分胃切除,毕Ⅱ式或Roux-Y胃空肠吻合术后,治疗肥胖症的空回肠短路分流和各种肠造瘘术后。Cooperman报道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套叠多在术后2周发生,也有至术后6年出现症状者,对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肠壁血肿,水肿,粘连,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肠腔内置管及慢性肠扩张,肠吻合口对位不良有关,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宝宝肠子打结的急救方法
肠子为何会“打结”?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而形成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中医称其为“癖气”,亦有称之为“盘肠内吊”的。
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男孩居多,约占2/3。该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肥胖婴儿。2岁以上者发病明显减少。肠套叠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较多,其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
肠套叠的产生是肠管运动机能发生紊乱致肠蠕动不规则的结果。导致肠蠕动紊乱因素在婴幼儿生活中并非少见,如饮食习惯的改变、从单纯吃奶到附加半流质食物及断奶、肠炎腹泻或患菌痢时,肠蠕动都会加剧。此外肠道寄生虫及其毒素亦可使肠运动发生反常。
肠“打结”的四大特征
肠套叠起病急骤,常发生于肥胖的健康乳儿。患儿得肠套叠后,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多以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哭时会发出异样的高调哭叫声,并伴有四肢窜动。这是一种腹痛的表现。经过10~20分钟吵闹后,患儿恢复安静并可入睡,但不久又重复哭闹不安,如此反复发作。
(2)、一般患儿得此病后不久即可发生呕吐。
(3)、便血为婴幼儿肠套叠的特有症状,大多家长会因见到血便而带小孩就诊。一般在病后8~12小时患儿即可排出血便,最典型的是果酱样大便,也有少数为淡红色血水。有些病例,尤其是发病6小时内就诊者,发病过程中可无血便,但医生做直肠指栓时可发现血便。
(4)、体检时可在右上腹扪及腊肠样或香蕉状肿块。
以上描述的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四个主要症状,尤其是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腊肠样肿块最具特征性。本病的诊断根据上述表现而确定。对少数不典型者,X线拍片及B超检查对确诊甚为必要。
肠“打结”后应及早治疗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属外科急症,若延误诊治,套叠的肠管可能发生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诊断成立,均应及时治疗。
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以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最多,此法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较好的患儿。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大多可在门诊完成而勿需住院。对病程超过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临床上疑有腹膜炎存在者、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以及特殊类型的肠套叠患者,均应及时住院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设有小儿外科的大医院施行。
发生肠套叠的原因 婴儿肠套叠症状及治疗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一腹痛,腹痛为阵发性、规律性发作,表现突然发作的阵发性绞痛,患儿哭吵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腹痛缓解安静入睡,间歇十到二十分钟又会反复发作;第二呕吐,为早期症状,初为反射性,含有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有胆汁;三血便,为重要的症状,85%左右在发病后六到十二个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四腹部包块,多在右上腹棘肋下,可触及轻微出众的套叠肿块。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在早期一般情况好,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全身症状恶化,可引起脱水、高热、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小儿肠套叠发病年龄 婴儿肠套叠最早期症状
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腹痛、呕吐,然后腹痛主要是阵发性的腹痛,表现剧烈的、阵发性的绞痛,患儿哭吵不安,屈膝缩服,面色苍白,然后持续数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腹痛缓解,间歇十到二十分钟之后又会反复发作。呕吐,主要是一些反射性的,含有乳块或者食物残渣,后期可以有胆汁,还有粪便样的液体,说明存在肠梗阻。
小儿肠套叠有什么症状
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可出现淡漠,嗜睡,常见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继而吐胆汁样物,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体格检查:早期生命体征平稳,腹痛发作时,可听到亢进的肠鸣音,发作间歇期触诊可有右下腹平坦空虚感,这是由于盲肠和回盲部套入横结肠至右上腹所致;此外还可触及部位不固定的包块,因一侧肠系膜及血管牵拉,肿块通常呈弧形,肛指检查可能发现血迹或带血的黏液,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大。
梗阻时间过长的患儿可能出现脱水及菌血症,导致心动过速和发热,偶见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小肠套叠比较少见,多见于儿童,有时也可见于婴幼儿,极少数腹部手术后,肠功能紊乱恢复期可发生小肠套叠,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即腹痛,呕吐,不排气亦不排便,多无血便,腹部肿物不易触到,在镇静或麻醉下偶可摸到肿物,位于脐周呈腊肠样或海螺状。
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儿童,病期较长,多在10~15天,主要表现为腹部肿物,偶有部分性肠梗阻症状,除腹痛外偶有呕吐,很少有血便,症状较缓和,多为回结型肠套叠,多继发于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息肉,梅克尔憩室,阑尾内翻,蛔虫症等,腹软不胀,于右上腹触及有弹性的肿物,比较固定。
复发性肠套叠中,原发性肠套叠手术后复发率2%~3%,非手术治疗灌肠复位者复发率稍高,多为黏膜下淋巴结肿大及盲肠部不固定所致,继发性肠套叠复发率20%,肠管病变如息肉,肿瘤,梅克尔憩室为其诱发因素,可多次复发,复发后的临床症状与第一次相同。
肠套叠还能排大便吗
肠套叠主要是肠梗阻的症状,腹痛呕吐停止大便,也有部分肠套叠表现为不完全梗阻,会有稀便。如果是肠套叠一般都有进食后呕吐。
这种情况一般不是肠套叠,考虑是急性肠炎
建议去小儿内科就诊,如果不放心可以做个小儿肠套叠彩超,排除肠套叠可以口服杜拉宝等止泻药物,配合口服妈咪爱或者丽珠肠乐等肠道活菌,肚脐贴小儿腹泻贴,如果大便次数多建议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