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田螺的手工捕捉技术

田螺的手工捕捉技术

1、自制工具。(小捞网)

可以用铁丝、钢丝和网布制作简便的田螺采集器。制作方法:先将铁丝等合成圆圈,然后将网布固定在铁圈上,另再加一个木制长柄即可。

2、选好地点。

选在较少施肥的农田,附近的水渠、池塘最好。

一般野生田螺喜欢在水流舒缓的沟壑里生长。而且大的田螺外表经常附着青绿色的绒毛。

33、手工捕捞。

发现田螺后,即可用捞网捕捉。然后用桶或者袋子装好。注意不要到水太深的地方去,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锥蝽会出现在高楼吗 找虫须知事项

1、本次调查工作限定在广州地区,只接受广州市11个区的样品;

2、本次捕捉锥蝽及检测工作,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31日;

3、为便于确认是否锥蝽,最好活捉或保留“全尸”,捕锥蝽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用手直接捕捉。可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

4、为方便市民,此项工作咨询电话现统一为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即:12320转1,服务时间为每天9:00-17:00(节假日无休)。

炙水蛭的养殖方法

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中风、跌打损伤等症。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水蛭养殖成本低、见效快。现简要介绍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供参考。

1.稻田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积667~1334平方米为宜。

2.主要设施 ①沟。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成“井”、“丰”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②堤。堤面宽1米,高0.6米。③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3.水稻插栽 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 4.水蛭种放养 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于春夏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000尾。

5.平时管理 ①投饵。水蛭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主食水中微生物、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摄食。投喂要注意“四定”。“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定位”,田中浅水边;“定质”,饵料新鲜,及时清除残饵;“定量”,根据水温等情况调整投饲量,吃饱为止。②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667平方米施 3000千克。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667平方米施10千克,既补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③用药。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一般不需用药。④水质。平时水层维持在20厘米左右,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⑤防逃。每天勤巡塘,发现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6.加工销售 水蛭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稻收后即可捕捉加工,捕大留小。将捕来的水蛭放入盛有5%~10%食盐水的容器中,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摊在竹帘或凉席上晒干即可出售。优质水蛭干的标准是:规格整齐,无杂质,含水率在20%以下。

水蛭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经验与技巧

1. 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 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 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 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我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1)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 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 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1)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3)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三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听觉

他能在稍响的声音中捕捉到妈妈的声音 3-4个月的宝宝在听觉上,发展较快。他能在稍响的声音中捕捉到妈妈的声音,并具有一定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高兴,头也会顺着响声转动180度寻找妈妈的身影。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技能”有感情地讲故事给宝宝听,温柔好听的声音会引起宝宝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

田螺的养殖水体

田螺的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

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田螺的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田螺的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田螺的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的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g-20g,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g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田螺怎么养殖田螺养殖技术

一、田螺的生长习性

田螺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杂,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二、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三、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四、田螺的养殖管理

1、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2、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3、病害防治:田螺疾病少,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4、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适时捕捞: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6、包装运输: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刀豆的栽培

土壤要求

喜温暖,不耐寒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而疏松的砂壤土栽培为好。

繁殖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旬清明前后播种,由于种皮坚硬,吸水慢,要先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播。按行距60cm,窝距45cm,深10cm挖窝,每窝播种子3-4颗,施猪粪水后,盖火灰及细土约厚4cm。不能使用人粪,因易烂种烂根。

田间管理

苗高5-6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壮苗2株,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一次。在5月下旬,设支柱引藤上架,再除草、追肥一次,肥料都以猪粪水为主。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斑螫,咬食花果,可在早晨露水未干不能飞动时,带手套捕捉,用开水烫死,晒干供药用。

九香虫怎么养

九香虫又名打屁虫,目前多数为半人工养殖,从自然界采集成虫,可在8-10月份在寄主植物上捕捉,也可在冬、春时期寻找越冬九香虫成虫,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采集。

九香虫养殖方式有三种,一种室内养殖,首先要准备好养殖木框,规格大小灵活掌握,五面加纱窗,底部开口,地面种瓜类,罩在笼内,前面开门,人可进入操作检查。再将成虫放入笼内,有寄主植物供其取食,交屋产卵,由卵孵化出小若虫,继续在瓜苗上取食,羽化成虫后,大部分捕捉处理,加工成中药材,留少部分越冬作种虫。

另一种:室外养殖(田间养殖)方法同上,立体养殖笼加大即可。

九香虫--未来的保健食品

九香虫,俗称打屁虫等,为蝽科九香虫属动物。九香虫除药用外,又是一香脆可口的养生食品。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捕捉该虫置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或用沸水烫死,干燥后即成中药之“九香虫”。《本草纲目》记载,该药“气味咸温、无毒。主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我国药典也载其“归肝脾肾经,功能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脾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由于九香虫在药用、食用领域有广泛开发价值,所以,九香虫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01首先我们需要选好养殖的场所。田螺抗疾病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很强,并且田螺的繁殖速度快,因此适合养田螺的地方较多,可以是稻田、池塘和沟渠。

02然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田螺品种。

中国圆田螺:是中国常见的种类,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

螺蛳:为螺蛳属的模式种,在云南的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大屯湖均有分布,全年皆可繁殖;

耳河螺:为河螺属的模式种。分布于湖南和广东省。栖息于河流内。

因此可以根据养殖的产所和地域选择好田螺的品种。

03设置好田螺的生长环境。控制温度,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时,便入土冬眠。设置取食、活动的场所,在池底布置10厘米左右的淤泥。饲料,水生植物、藻类、土壤腐殖质、蔬菜、瓜叶等。

田螺的功效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田螺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田螺的功效

【性味】甘、咸,寒。

《别录》:"汁:大寒。"

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胃。"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田螺的作用

有利于生长发育

田螺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和钙,适量吃一些可补充营养,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调节激素分泌

吃田螺有利于调节身体内的激素分泌。

止渴

吃田螺润喉去燥,能消渴,使人清爽舒适。

解酒

田螺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

治狐臭

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

清热

田螺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能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脚气、痔疮、便血。

利尿

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能治水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田螺相关故事

从前有一个撑船人,有一日天光,他把船撑到蝴蝶岩下,将锚抛好,走归去。走到田边,看见田当中有一个田螺,爬出壳产仔,产好了,爬来爬去,寻不到田螺壳,撑船人见田螺太可怜了,就把壳拿到田螺嘴边,田螺见是自己的壳,一下钻了进去。

第二日,撑船人撑船走归,又从这块田边经过,看见稻田里的田螺爬出这样几句话:

蝴蝶岩下勿歇舟, 菜油倒发休洗头。头谷只捣三升米, 一双苍蝇捧笔头。

撑船人看不出是什么意思,就记在心底,他半夜回到屋子,门锁了,老安叫不醒就爬窗门进去。一跳下,“扑”一声,一瓶物事倒在头上。撑船人用手一摸,一闻,嗬,原来是菜油。本想洗洗头再困,后来一想,嗳,田螺的字眼,第二句是“菜油倒发休洗头”,算了,不洗了。老安叫不醒倒在另一头困。

再讲有一个卖肉人,和撑船人的老安不三不四,早就想杀了撑船人,把他的老安夺来。这一日半夜,他带着杀猪刀,轻手轻脚跳进窗门,慢慢拔开蚊帐。房间里暗,认不出那一头困的是撑船人。这头闻闻,那头闻闻,唔,这头菜同气重,想想这个菜油自的一定是女的,就把另一头的一刀砍下,逃走了。那晓得杀死了女的!

第二日,隔壁晓得这女的死了,都讲一定是撑船人杀的,把他抓去见官。

土话讲:“官有千条理”。不管撑船人怎么叫冤,县官还是判他死罪。提起朱笔要点下,咦,有两只大苍蝇飞来捧住笔头。县官点,点不下;点,点不下。只好停下。笔一停,苍蝇飞到一边了。县官看苍蝇飞走,又拿起笔,正要点,嗨,苍蝇又来了。这样来了去,去了来,总共三次。县官无法点朱笔,他想:苍蝇会捧笔头,看来,这案情定有冤枉。就先把撑船人送进牢,派捕手出外查,专门查被杀互的女人平时和哪些人有来往。

捕手去村里查,听村里人说,这女的跟糠七蛮好。这糠七,是七月初七生的,也有人叫他巧七,是个卖肉的。他卖肉不用秤,一刀落,三两就是三两,一斤就是一斤,很准。

捕手回府的路上,正好碰到一个卖肉人。捕手特地要买肉,一个说买半斤,一个说买一斤。那个卖肉人一起一落“嚓”、“嚓”两刀,秤也不秤,把肉递了来。两个捕手断定:好,他就是糠七,一下把他抓来。

县官升堂审,糠七死也不认。县官令打手上刑。指板挟一上,糠七受不了皮肉苦,就一五一十全招了。

县官令手下的人放出撑船人,把糠七问斩。

撑船人从牢中一放出,正碰到天下大雨。撑船人想,自己坐牢恁长久,船歇在蝴蝶岩下,晓不得怎么样了,赶去看看。

撑船人走到蝴蝶岩下,咦,又想起田螺的字眼:“蝴蝶岩下休歇舟。”想想恁大的雨,蝴蝶岩悬空,还是驶远的好,赶紧把船驶外边。撑船同行觉得奇怪,这老实人,恁下雨打雷天还驶外面,一定是坐牢坐呆了。正想叫他呢,好,一阵雷声过,“轰隆隆”山震地裂,蝴蝶岩塌了。除了他一船,歇在蝴蝶岩下的船统统压沉了。

撑船人在船上细细一想,嗳呀,田螺写的字眼真灵,今日应了“蝴蝶岩下休歇舟”这一句了。那日菜油倒头救了我;还有两句呢,斗谷只捣三升米,剩下不是七升糠,糠七吗?县官判罪,应了两只苍蝇捧笔头。我救田螺一次,田螺救了我三次呢!

海豚能使用海螺来捕鱼

澳大利亚鲨鱼湾,海豚叼着一个海螺壳游来游去

人们很早就发现海豚是一种极其聪颖的动物,事实上海豚是人类确认的首个会使用工具的哺乳动物案例,而这次澳大利亚鲨鱼湾的宽吻海豚似乎准备再次证明这一点:它们竟然能使用海螺壳来捕鱼,并随后将捕到的鱼倒进嘴里吃掉,就像人们从罐子里倒出沙丁鱼一样。

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这里的海豚会使用海绵来找出隐藏在淤泥中的鱼,不过这次的海螺壳有点特别,因为这在鲨鱼湾并不常见。这可能是其中的几条海豚首先发明的“技术”,并随后被逐渐推广开来。

进行这项研究的生物学家小组由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人员们领导,他们在报告中写道:“它们对这种海螺壳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这种行为本身的罕见性表明,海豚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这种技巧,这可能也造成了这种方法成为仅存在于鲨鱼湾水域海豚族群中的罕见个体捕食技巧。”

他们的这一论文发表于今年4月份,但是在8月24日,参与研究的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科学家们报告称,在过去4个月的观察中研究人员们已经至少6次观察到这里的海豚使用螺壳的情况。这一数字已经追平了1996年12月首次目击“海螺壳捕鱼法”一直到2007年7月31日的这段时间中的目击次数。2007年的那天下午,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海豚。

当时科学家们正驾驶小艇在周围跟踪巡弋,希望能从这头海豚的皮肤上取到活体组织样本进行化验,这时候他们发现这头海豚突然潜入水底,上来时嘴巴里叼着一个大海螺壳。它就这样叼着这个壳在水里来回游动。然后它又再次下潜。这时又来了其它4头海豚,当前面那头海豚从水下再次钻上来时,这4头海豚就在一旁看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船上的研究人员们也在等待着。

他们在《海洋哺乳动物科学》杂志上撰文写道:“我们在一旁拍照,其中两张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鱼的尾部从螺壳的缝隙中伸出来,掉进了海豚的嘴里。这头海豚将螺壳高高举起,倒出其中的水和鱼。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帝王。”

科学家们给这头海豚取名为“海螺者”(Concher),直到这次拍摄到清晰的鱼尾巴露出的照片,人们才终于搞清它们来回挥动螺壳的目的。在过去的数年观察期间,人们多次目击海豚叼着海螺壳来回游动的场景,他们一直认为其目的可能仅仅是想吃掉里面的螺肉,或者是向同伴炫耀而已,就像是亚马逊河里的海豚会挥舞木头,甚至抛起泥沙的怪异行为一样。

直到大约两年之后的2009年4月份,科学家们再次发现一条叼着海螺壳的海豚,这次的发现地点比较理想,是一处浅海,海底水草丛生。观察人员发现这头海豚潜入海床,叼起了一个大海螺壳。

至于海豚们在水下究竟是如何使用海螺壳的,还不甚清楚。可能的情况是:鱼类在被追逐时会一头扎进螺壳内,或者海豚也可以将海螺壳用作类似渔网或容器一类的工具。

另外一点不清楚的是海螺壳的使用究竟最初是如何出现的?这可能是使用海绵捕鱼的技术的一种延伸,海豚的智慧是惊人的,但是他们却没有灵巧的手和手指。不过由于鲨鱼湾的海豚种群是非常地域性的,不会去远处游弋,而使用海螺壳的行为又是在海湾东西两侧完全不同的区域被发现的,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行为技巧可能是分数次在不同地点和族群中独立演化出来的。

如果假设和海绵捕鱼法一样,海螺捕鱼法也是由掌握这种方法的雌性海豚教授给其它雌性海豚的,那么这种方法可能是一些为了养活全家的母亲们发明的新方法,它们发明这种方法并传授给其他雌性海豚。人们近期在鲨鱼湾正发现越来越多的海豚使用这种方法就说明了这一点:正有越来越多的海豚学会这种独特的方法。或许前面提到的那4头海豚正是在上课的学生呢!

到目前为止人们仅仅观察到一例雄性海豚使用海螺壳捕鱼法的案例,时间是2009年。科学家们给它取名为“维姆”(Wim),即“海螺者威廉”(William the Concherer)的昵称。

蚂蟥养殖技术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户外运动有哪些

一、水面运动及航海类:

1、潜水:潜泳,水下定向,水下摄影。游泳:游泳,跳水,水球,漂流。

2、航海:冲浪,滑水,风帆,舢舨,帆船,游艇,摩托艇,水上摩托,漂流。

二、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

1、徒步:散步,行军,跑步,暴走,定向越野,猎狐。

2、单车:公路车长途,山地车越野,小轮车机动,山地速降。

三、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

1、登山:徒步登山,山地穿越,攀爬登山,攀登雪山。

2、速降:滑雪,滑梯,滑草,岩降,溪降〔车降、滑降〕。

3、攀爬:攀岩,攀石,器械攀登。

4、探洞:天然洞穴,人工洞穴,水下溶洞。

四、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

1、野营露宿,打猎野炊,采集花草,模拟野战,拓展训练,荒岛生存。

2、钓鱼(塘钓,海钓,钓虾),捕鱼捉蟹,捉蟮逮鼠,捉虫捕蝶,烧烤烹调。

3、摄影写生,地质考察,采集矿石,调查民俗,考察古迹,采访奇闻。

五、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

1、摩托:山地越野,公路竞赛,长途旅游。

2、汽车:赛车,越野,探险,旅游,度假。

3、滑行:滑雪,滑冰,滑水,旱冰,滑板,蹦极,岩跳。

4、航空运动:跳伞,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滑翔机,超轻型飞机。

六、娱乐休闲及军体运动:

1、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格子,到下关,救人,斗鸡,熊瞎捉人,群马混战。

2、打弹子,跳皮筋,刷陀螺,掷杏核,耍空竹,放风筝,斗草。

3、球类:皮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沙袋。

4、骑行:马,骆驼,牛,驴。羊车,狗车,爬犁。自行车,独轮车。

5、通讯:手旗通讯,灯光通讯,报话通讯,摩托通讯。

6、射击:汽枪,打猎,射箭,镖弩,彩弹野战。

相关推荐

捕梦网为宝宝捕捉快乐的梦

清理房子时,清出一个我儿子小时候,朋友送给他的印第安人捕梦网。圆形的网,四周垂挂着印第安饰物,因为做工很精致,所以留到了现在。看到这个捕梦网,不禁想到婴儿的梦,这是一个常被人误解的迷思。 常言说“舒服不过躺下,好吃不过饺子”。对勤劳淳朴的中国人来说,劳累了一天,晚上得以躺下睡觉,那真是最舒服的事。但我们很少去质疑人为什么要睡觉,觉得它就像日出日落、春去秋来一样自然。 睡眠之谜是在20世纪初,脑波仪发明后才慢慢解开的。过去人们都以为睡眠是大脑在休息,其实是不对的。睡眠时身体在休息,大脑在活动,在忙着整理白天

石螺养殖多久可以上巿

如果是刚生出的至少要十五月才可以上市。 石螺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特别是南方人把它作为席上佳肴。目前,大多数是靠在田里、鱼圹、河滩、湖边捞取野生螺而出售,故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有些农村专业户试用人工养殖石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人工养殖石螺,具有繁殖率高、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这实在是农村中一项本小利大的好门路。现将石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好螺种。 螺种的选择对人们嗜食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一般以选择体大外园、壳薄肉多、螺纹少、灰黑色的为好,如石螺、塘螺、河

国家禁止用盐捉竹节蛏

国家并没有禁止用盐捉竹节蛏。 野生的竹节蛏是一种野生的蛏子,国家并没有出明令通知说不能大家用食盐捕捉竹节蛏。但是有些人在捕捉竹节蛏的时候将废弃的装盐的袋子或者瓶子丢弃在海滩上,会污染环境;并且大量捕捉野生竹节蛏可能会影响现有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建议大家都这样捕捉竹节蛏。

田螺的特征

田螺的特征 为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足、 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体外有一个外壳。田螺的足肌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足底紧贴着的膜片,叫做厣,它像一个圆盖子,当遇到不测或需要休息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 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 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的血液颜色较为特殊,为白色。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田螺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 中国圆田螺等。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

田螺先炒还是先煮好吸 吸田螺的技巧是什么

其实吃田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技巧,很多都自己总结出来的,方式也比较多,一般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将田螺肉吸出即可。 其次还可以借助工具,食用牙签将田螺肉吸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吃起来也比较轻松。

螺蛳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以为螺蛳就是田螺田螺也就是螺蛳,但其实它们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种东西,只是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而已。 产地不同:螺蛳只有我国才有,而田螺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贝壳不同:螺蛳的贝壳表面不如田螺光滑,上面长有许多螺旋形的肋纹,田螺的贝壳上面是没有肋纹的。 个头不同:田螺可以长得很大,螺蛳一般是长不大的。 习性不同:螺蛳是在水底匍匐生活的,必须要用特制的拖网才能捕到它,而田螺喜欢生活在岸边或水田里。 产子数量:螺蛳每胎只能生3~7个小螺蛳,田螺每胎能生好几十个。 繁殖季节:螺蛳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繁殖着,田螺

泌尿系结石最好体外排

尽管已立秋,然而“秋老虎”来势汹汹,天气依旧炎热。人们出汗多,体内水分多通过汗液排出,尿液相应就更加浓缩。即使在空调房内,由于空气较干燥,体内水分不通过汗液而是直接从皮肤表面蒸发,同样会造成尿液浓缩,这都是结石病高发的原因。因此,不论是不是口渴,都应该注意多喝水。 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尿路结石的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而不同,通常会引起疼痛或绞痛、血尿、脓尿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其危害在于对泌尿系统器官的损伤,会造成尿路梗阻,出现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肾功能丧失等。 目前治疗

田螺的功效和作用

田螺别称:田中螺,黄螺。田螺是水中软体动物,在淡水中广泛分布。夏、秋季捕取。性味味甘、咸,性寒。 1、田螺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 2、田螺能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3、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有“盘中明珠”的美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4、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的人食用也不错;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征、肥胖症、高脂血症

锥蝽是什么虫 怎么找到锥蝽虫领赏金

据2018年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你帮忙,找虫! 找人!》的文章,呼吁当地民众捕捉一种名为锥蝽的虫子。届时,当地疾控部门将以每只8元的悬赏金,向捕虫者提供奖励。 下面我们就来教大家如何找到锥蝽虫并顺利领赏金: 1、随手准备一个放大镜; 2、到锥蝽喜欢藏身的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寻找,比如:旧木屋、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在夜间会外出活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也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3、发现后先用手机拍照,然后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将虫子装

捕捉野生种蜈蚣的几个方法

(1)捕捉时间 捕捉作种用的野生蜈蚣,最好选择在清明至立夏这段时间,因这时雌蜈蚣尚未产卵。捉回后不久,便司交配和尸卵,当年就能增加蜈蚣数量,为次年发展蜈蚣生产打下基础。 (2)捕捉方法 在野生状态下,蜈蚣大多栖息在乱石堆、树根、杂草丛、石块下面等隐蔽处,傍晚时爬出来活动和觅食。根据这个特点选择不同的捕捉方法。 ①在蜈蚣经常出入的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里面放些鸡肠、鸡骨和其他杂物等作诱饵,上面覆盖些碎砖、破瓦片和烂草等。过几天后,待到坑内发出一种特殊的腥气,即可在每天早晨掀开覆盖物,将赶来聚餐的蜈蚣一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