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喝牛奶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摄入量越多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越低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认知疾病中最多的疾病,它以健忘和记忆力越来越低下为主要特征,目前认为65岁以上的老人中,10人里就有1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年龄的增大是最大的患病因素,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未来不难见患者的增多。
明治与久山生活习惯病研究所清原裕代表理事、九州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针对久山町未患认知症的60岁以上老人1081人展开调查,根据摄入牛奶和乳制品的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进行了为期1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相比牛奶和乳制品摄入最少的一组,最多的一组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明显降低。
此外,在针对居住于久山町65岁以上不仅没有认知症且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老人1029人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牛奶和乳制品摄入的量越多,读书写字等认知能力降低的可能性就越低。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给出牛奶和乳制品具有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且能够预防认知能力降低的功能,认知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降低。此外,该社在200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牛奶和乳制品还能够预防肥胖综合征与脑卒中,尤其对脑出血预防效果更佳。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怎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相关部门致力研究的问题,努力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下是关于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一:智力训练
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二: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有哪些
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罕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因为此种类型发病年纪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面呈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纪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峻。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比较,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宗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宗族中至少两代人呈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宗族性极端罕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纪更早(常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分类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
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族性极其少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龄更早(经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预防老年痴呆常吃花生
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由于衰老及压力等原因导致维持脑功能正常运转的蛋白质(神经营养因子)功能低下、数量锐减,记忆力衰退,并致力于寻找可以改善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植物成分。
通过对60种蔬菜水果的成分进行调查得知:在中国被称作“长生不老豆”的花生的内皮里含有丰富的多酚,而这种多酚与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类似的作用。研究人员把β淀粉样蛋白注射入小白鼠脑内,使其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然后再让小白鼠食用从花生内皮中提取出来的多酚。结果显示:食用多酚的小白鼠与未食用多酚的同伴相比,记忆力显著提高。
不过,至于为什么只有花生衣的多酚具有和神经营养因子类似的作用,这一谜团仍未解开。教授表示,“弄清楚神经细胞活化机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课题。希望花生衣能成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良药。”
花生衣可缓解老年痴呆症
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神经学教授古川昭荣带领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花生衣富含多酚,对控制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的发展效果显著。其有效性已通过小白鼠实验得到证明,并在岐阜市内酒店内召开的岐阜药科大学研究发表会上公诸于众。
这个研究团队包括古川教授以及特殊高性能化学品制造商“岐阜shellac制造所”的主任研究员森大辅先生等4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医学上普遍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淀,导致脑内神经细胞功能低下引起的。
古川教授的团队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由于衰老及压力等原因导致维持脑功能正常运转的蛋白质(神经营养因子)功能低下、数量锐减,记忆力衰退,并致力于寻找可以改善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植物成分。
通过对60种蔬菜水果的成分进行调查得知:在中国被称作“长生不老豆”的花生的内皮里含有丰富的多酚,而这种多酚与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类似的作用。研究人员把β淀粉样蛋白注射入小白鼠脑内,使其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然后再让小白鼠食用从花生内皮中提取出来的多酚。结果显示:食用多酚的小白鼠与未食用多酚的同伴相比,记忆力显著提高。
不过,至于为什么只有花生衣的多酚具有和神经营养因子类似的作用,这一谜团仍未解开。古川教授表示,“弄清楚神经细胞活化机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课题。希望花生衣能成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良药。”
阿尔茨海默病有哪些类型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有三种类型,医生已经将其分类如下: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类型的患者65岁前发病,较少见,低于总发病人数的10%。由于此种类型发病年龄较早,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更易发早显性阿尔茨海默病。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成人,多在45岁左右或50岁出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越早,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害症状就越严重。早显性类型,可能与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有关,此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关。与晚发性相比,早显性肌阵挛较常见,是肌肉抽搐和痉挛。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多于65岁后发病。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是85岁后发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遗传性。晚发性痴呆也叫做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
这种类型大部分具有遗传性。家族中至少两代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族性极其少见,低于总患病人数的1%。发病年龄更早(经常40岁左右),并且在家谱中很容易被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
阿尔茨海默病在众多疾病中的发病率并不低,而且还会对家人带来很多困扰和苦闷。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应该要了解清楚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有哪些,这样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康复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都有哪些
1、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生存仅6年。
2、照料者的缺乏及情绪问题
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在众多照料阿尔茨海默病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3、经济负担
有人粗略的算过一笔账,假使以阿尔茨海默病症一般的存活期来计算,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年的花费不少于40万,足以在全国二线城市买一套地段不错的商品房,这里还不算起居、饮食等日常的花费。
很多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只是针对老年,但是在科技越老越发达的社会,人们逐步减少对自己能力和脑力的使用,以至于有些时候在中年的时候就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了。所以我们并不能大意和轻视,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自身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老人突变幼稚警惕老年痴呆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人要注意留意老人的性格是否改变、情绪行为是否有异常、记忆力是否有下降。同时,年龄≥60岁的老年人,除常规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应该把系统检测认知功能和情绪症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并在专科门诊建立每个人的认知功能档案,每年或每两年复测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隐匿起病和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调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该病的患病率为4.8%,80岁以上增加到近3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占全球25%。
周伯荣介绍,阿尔茨海默病长期以来是人类难以攻克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由于有效治疗和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发展的药物和措施都十分有限,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医学指南均提出,应早期或超早期发现和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或可能患有痴呆的患者,从而尽可能早期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的分类
一、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在1907年,一位名叫阿尔海默(Alzheimer)的医学家,首先报道了一组65岁以下的病人由于大脑变性而发生的进行性痴呆,以后为了纪念他,把这类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英语: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或称脑退化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痴呆。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大脑皮质广泛的、弥漫性萎缩,即脑变性。
阿尔茨海默病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人,然而也有少见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病患会提早发病。在2006年,全世界约有两千六百万名阿尔茨海默症病患,到2050年时预估全球每85人就有一人罹患本病。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在每个病患中的表现都不相同,但仍有许多共同的症状。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忧虑,或是压力的一种表现,疾病初期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记住最近发生的事。当怀疑为阿尔茨海默病时,通常借由行为评估以及认知测试来确认诊断,或者做神经影像检查辅助诊断。随着疾病进展,症状将会包括谵妄、易怒、具攻击性、情绪起伏不定、丧失长期记忆等,当病患功能下降时,会从家庭和社会的社交关系中退出,随着身体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病患死亡。
因为疾病在每个病患表现均不相同,因此很难预测患者患病后的情况。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时间无法预测,时间长短也非常多变,平均而言,阿尔茨海默病确诊之后的存活期约有七年,确诊之后存活超过十四年的病患少于3%。
目前仍不清楚阿尔茨海默症的成因及疾病进程,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症与大脑中的老年斑块和神经纤维纠结有关。目前的治疗仅能缓解疾病的症状,并没有能够停止或是反转阿尔茨海默症病程的治疗方法。
截至2012年为止,已有超过1000个临床试验研究如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然而这些研究是否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未知数。有人提出进行脑力锻炼、运动和均衡饮食等方法可能可以帮助健康老人减缓认知症状(并非减缓大脑的病理学变化),然而这些方法仍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其效果。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无法治愈的退化性疾病,病患终需依赖其他人协助及照顾,主要的照护者通常是病患的伴侣或是亲近的家属。然而照护阿尔茨海默病病患会对照护者产生非常大的负担,对照护者的人生各方面都造成压力,包括其社交、精神、体能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在发达国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社会中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分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阿尔茨海默老年痴呆症两种,其中又以后者较为常见。
二、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力、感觉能力、判断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受损,以及情感反应障碍和性格改变的痴呆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以男性为多,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这是由于血管性痴呆发生多在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而心脑血管疾病以男性患者为多。
本病病情民展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中风发作,多在脑卒中后不久即发生痴呆。病情呈阶段梯样进展,即中风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加重一次。
VD是具有明确致病因素或病因的一类疾病,是目前惟一可预防的痴呆类型。特别是中年时期就开始很好地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应包括控制高血压、治疗糖尿病、降低血脂、减肥、戒烟、低盐饮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性痴呆(以下简称V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VD的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的人口学和遗传因素。
在各种危险因素中控制高血压是主要目标。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小血管扩张异常,血管阻力增加,使血流量大为减少,影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和血液供应,也可导致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引起白质病变。
总之,高血压通过影响脑代谢和破坏脑结构而损害认知功能,被认为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首位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次是糖尿病、心脏病与房颤。吸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卒中的危险。
三、混合性痴呆
同时存在有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很困难。我国27个城乡的普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中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率为324/10万人口,阿尔茨海默病为238/10万人口;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阿尔茨海默病正相反,农村多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