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是怎样看中国式的教育
老外是怎样看中国式的教育
全世界的人都说着一句话“儿童是我们的未来”。不过在中国这个观念却有着更特别的含义。很多中国城市人对孩子的每个要求都会给予满足。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孩子要奢侈的玩具,连收入比较有限的父母都会马上给他(她)买;孩子要不健康的垃圾食品,爷爷奶奶也会不顾一切地喂他(她)吃。被父母宠坏的小孩也变得过分自我、缺少约束。有一次,在火车上我看到这样的几名乘客:爷爷奶奶和无法安静的小孙子。这孩子在车厢里乱跑,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动别人的东西,甚至踢别人,闹得整节车厢都乱套了……我想,全车厢的人都恨不得打这孩子的屁股,而爷爷奶奶却带着微笑看着孙子的这些游戏。
还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里碰到一件事情。一个抱着一个小宝宝的母亲,旁边坐着一个打扮得很时尚的中年女士。孩子的父亲、爷爷和奶奶也在附近坐着。突然我听到一声大叫:“啊,你知道我这衣服多少钱买的,你赔得起吗?”原来小孩从开裆裤里往时髦女士的身上撒了尿。我想孩子的父母应该感觉多尴尬啊!不过他们一点都没尴尬,却反而开始责怪这位女士,他们觉得孩子的尿并没什么,相反应该高兴才对!孩子的行为当然没什么,不过父母的反应让我觉得好奇怪!
“望子成龙”恐怕是世界上每个家长的梦想。
不过在中国,好像是每个爸爸妈妈都能肯定,他们的孩子一定能够成为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一类的人物。为了这一点,他们愿意花所有的金钱与精力,但结果却是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有一次,我去一位同事的家里,他们家墙上到处都挂着一些汉字和英文单词,说是让孩子(不到三个月大)慢慢背的。同事说越早教育越好,这样孩子才会聪明,将来才会上大学,有出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孩子的生活也越来越难。总的来说,中国小学生按着父母的构想,应该会弹钢琴,会说流利的外语,会背唐诗、宋词等。孩子们只知道学习,他们没有时间在外边跟其他小朋友踢足球,这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虽然被灌输了很多知识,但孩子们缺乏创造力,他们很多也缺少自理能力和社交的能力,还有很多小孩由于缺少运动导致体质虚弱或者过于肥胖。
中国式教育雷区请勿踩
雷区1:小孩子不懂事
很多父母只会一味来批评孩子。大家要知道,道理只有你讲了,孩子才会知道;只有你教了,他才会明白。如果面对孩子的出错,你仅用这一句来陈述,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不懂的还是不懂。或者你可以孩子讲,你不能怎样,这样做的后果是xxx,孩子会理解的更深一点。
事实上,不讲道理会加深孩子们的误会,经常强调错误的信息,反而会让孩子记住,导致他连连犯错,这回让你误以为他是不愿意改正。在这种错误的循环中,你眼中的孩子是“不争气”的,孩子眼中的你是“不理解”他们的。
孩子很委屈:道理我懂得
其实孩子们喜欢听从大人的吩咐,如果他做到了自己会很有成就感。家长若是教给孩子一些人生道理、行为准则,示范、引导他们去学习,他们不仅愿意去表现,也会做的很出色。
雷区2:压力就是动力
这是不少家长都有的错误认识观念,让孩子过早的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失去了原本无忧、快乐的童年。有时父母很着急,担心自家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就逼着孩子使劲向前学习。比如,如果一般小朋友可以背诵两首诗,自己孩子必须要会背五首,甚至更多才可以,或者是拼命为孩子各种培训班。这重担式教育方式只会压垮孩子稚嫩的肩膀,拔苗助长不能成活,过重的压力会使孩子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开始害怕学习,更不会转化为动力了。
孩子很委屈:压力让我害怕
压力过重不仅会击退孩子学习的热情,还使孩子内心备受煎熬,从而影响未来深远的学习,也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备受挑战,容易因此产生两代人的隔阂。家长不如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适时给孩子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让他们爱上学习,他们才会主动学习。
国外幼儿园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美国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国
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发展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
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重思维与想象,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养爱的理念,铸造自信的人格,锻炼社交技能。
上课时,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推荐阅读】
法国
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跟家长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家长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新西兰
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
幼儿园注重让家长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会开动脑筋学习。
有动手能力。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奥地利
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他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中国人很难接受的三种国外育儿方式
一、让孩子在地上爬
Ezra(一岁多)的妈妈在很多国家住过,在中国待了4年,她说:“中国的孩子在床上和怀里长大,西方的孩子在地上长大。”
西方基本都是妈妈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或者阿姨帮忙,所以没办法,不能老抱着孩子,只要家里babysafe,就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不离开视线就行了。另外国外外面的地大部分比较干净,没有人随地吐痰扔脏东西等等,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小区的地面也挺干净,孩子常常在地上爬,回家以后再清洗和换衣服。刚开始只有她一个小宝宝在地上爬。渐渐的,别的家长看到这样其实没问题,孩子还玩得很开心,在地上爬的小宝宝越来越多了。
所以,如果地上干净安全,爬一爬也无妨。没有条件就算了,床上垫子上爬家长更心安一些。
二、给孩子喝冰水
美国人家大部分的冰箱都带着制冰机,杯子伸过去一推,冰块哗啦啦掉下来。有人说美国人是“在冰箱里长大的”。老公弟弟的女儿两岁,从来没有喝过热水,要么是水管里接的常温水,大部分是加了冰块的冰水。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都是这样,几乎很少见因为喝冰水拉肚子的现象。
我家孩子长牙的时候,我们用咬咬袋装了冰块给她咬。婆婆说这在美国很普遍,凉凉硬硬的冰块让她热痒痛的牙床舒服很多,她也没有拉肚子。
我一个美国朋友在四川大金川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教了三年书,他是唯一的外国人,他的宿舍没有冰箱。后来他喝不惯冰水了,开玩笑说“我变成了中国肠胃。”
所以,喝不喝冰水纯粹是个多年养成的习惯问题,没有孰是孰非。
三、给孩子穿得少
入秋的时候我们带孩子去朝阳公园玩,看到四个外国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袖凉鞋,拿着铲子跑来跑去。当时我穿着厚外套,我家孩子穿着小大衣。我和很多过路人想的一样:“穿这么少?太冷了吧?别把孩子冻着。”
这两天早上我带孩子出去散步也常听到这样的话,邻居好心的过来摸摸她的小手,告诉我:“你看,她小手冰凉。”我记得英文育儿书上说:不能用孩子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热,而是应该摸脖子和后背。这和咱们的习惯完全不同。于是今天早上我给她穿上棉袄棉裤,外面再罩上棉的连体衣,像个皮球似的出门散步,可是她的手还是凉的,摸摸脖子,倒是很温暖。这下我心里有点底了。
所以,穿的少不少,要看孩子的情况。相信孩子,这些小人,稍微一点不舒服都不会保持沉默的。
其实,小编想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养育观念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育儿方法,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最好的。
姐妹儿们一定比别人、比宝妈、比其他的各种育儿经验传播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经验方法只用来交流摸索,姐妹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10大禁忌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宝宝最讨厌的10种教育态度 宝宝成长最怕父母做8件事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宝宝的5大坏毛病可以不管 宝宝必须纠正的12种坏习惯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8个坏习惯让孩子越来越笨
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中国式家长教育类型盘点
春节过后,中小学生的寒假还在继续,这个假期,学生党有没有被父母唠叨和嫌弃?说到家庭教育,中国家长可谓是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操碎了心。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中国家长可谓风格各异,但笼统的来讲,大致可以分类为以下几个类型,那么这些家庭教育类型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哪些益处或坏处呢?
严格监管型
严格监管型的家庭教育,应该算是几种教育类型里家长需要付出很多的责任和耐心。不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亦或是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家长都是高投入高参与的。小到孩子每日完成作业情况,再到考试成绩和排名,家长甚至比孩子还上心。甚至孩子应该参加什么兴趣班、户外活动与外出时间,家长都要从头管道尾。
严格监管型的教育方式,优点在于,在家长的严格监督下,孩子从小会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每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都会有家长的协助和指导来顺利度过。
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会失去自己努力的动力,在青年时期也非常容易因为家长管头管脚而产生叛逆心理。长期被家长指导着做事情的孩子,也会比较缺乏独立意识,待到需要脱离家长而独自求学的阶段,自主独立性缺乏的问题也就逐一显现出来。
放任自由型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实在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就铸就了一批放任自由式教育的家长。放任自由型的教育方式,要说利弊,也是因人而异。对于性格相对独立、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放任自由并不是坏事,这样的孩子比较独立和有思想,不论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很好地管理和约束自己,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能够给这类孩子更广的发展空间。但对于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如果太放任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不上心,在生活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非常容易怠惰、养成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面对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即使忙碌,也应该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以免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
溺爱型
如今,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长有精力和经济支持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再加上很多家庭里仍然是独生子女为主导,四个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的情况,孩子果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多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家长的溺爱而缺乏规则和秩序的建立。
唠叨型
唠叨型家长是孩子成长阶段最害怕也最“闹心”的家长类型。其实,现在的孩子非常的聪明,他们能够明白对错正误,只是有时候自制力的问题难以达到这个标准。但一旦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衡量标准,家长就会难以控制地开启唠叨模式……但面对叛逆的孩子,这种唠叨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效果不佳的同时还影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所以,如果有唠叨毛病的家长,能够“精简”话语,教育孩子点到为止,注重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可能取得的效果要比唠叨有效很多。
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
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接触国际化教育之前就需要认识到,我们并不能在国际范围内找到一个模范性的教育制度,然后按照这个模范对中国的教育进行全面改革。“首先,目前并没有特别完善的教育制度。第二,就算一个教育制度在某一个国家进行得很成功,在别的国家、别的经济情况和文化背景下,这样的模仿不一定适用。第三,模仿别人的教育,经常会出现解读错误,误解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被全世界佩服的芬兰教育,当地孩子的教育水平相当高。很多西方国家都说要学习芬兰,因为芬兰就不怎么强调考试,课程也特别独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自主性很强。沙利文认为,这样的理论当然有吸引力,尤其对于老师来说,“但是如果对芬兰的成功进行科学分析会发现,芬兰对老师要求特别严格,他们也有考试。我个人认为,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更重要的因素不在学校,而在于社会,以及家长的态度。背后原因复杂,并不是传说中的单一因素造成的。”
此外,教育其实没有“到位”的一天。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敢说对教育状况完全满意,而且,无论公立教育发展得多好,社会永远会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对家长来说,不管现在的教育多么好,我的孩子还需要有更好的教育。如果没有更好的教育,怎么和别人竞争呢?所以教育改革、改善,是没有最后的目的地的。社会总在发展,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每个时代还有每个时代的要求,所以这么想也许可以稍微缓解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心态。”
观点A
中国基础教育结合英国A-Level或是佳选
在7月15日英国华美留学(广东华美雅思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等机构主办的英中教育合作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英国名校长协会(HMC)主席、莱斯特文法学校校长克里斯·金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教育行业的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是非常好的开始,打下了一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但在进入更高年级时,除了学知识,学生更需要掌握辩论技巧、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敢于尝试不怕出错的能力等。英国的课程可以在这些方面给孩子提供好的平台。
“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克里斯·金透露,对未来教育趋势发展的研究者曾得出结论,未来的孩子们可能需要工作长达8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可能要换15到20份工作。
在英国还有这样一个说法,目前所存在的工作中,有40%将在25年后被电脑和科技取代,很多工种会消失,同时很多新的、现在想都想不到的职业会诞生。
“最好的教育模式之一,我认为就是融合课程,是中国教育和英国教育的结合: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到英国学习A-Level课程。把最好的东西放到一起。”克里斯·金说。
观点B
本土实验创新,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化教育
不得不承认,远赴重洋和就近读本土的国际化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确实有差异。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本土国际化学校通常是“土法炼钢”,有些只是英语特色学校等同于国际化学校,没有统一标准、杂乱无章,而海外的国际学校正宗、成熟、管理正规。但也有很多人担心,孩子低龄出国留学,价值观容易全盘西化,心理问题也面临挑战。那么,是否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在家门口就尽可能地享受到和国外一致的教育呢?
新快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中大黄埔(香港)国际教育集团在其中学、小学实行的一套教学法,看起来颇为大胆,开发出了一片国际化教育的试验田。
据该集团品牌营销总监赵亚洲称,“我们从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孩子接受的国际化教育,一定要保有中国自己的底色,应该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脉络中寻找文化自信。国际化教育,绝不等于西式教育。如果中国教师的英语不输外教,又更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和中国学生沟通,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必须得由外国人来上?”
新尝试 超学科主题探究 将中国的食材按国际化的方式烹饪
赵亚洲告诉记者,目前在集团的中学和小学都在实行以“超学科主题探究”为核心的课程。这套课程沿袭了IB的理念精髓,但与IB仅提供框架不同的是,其有明确教案和教学法。借鉴西方方法论,创造性地完成国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内容。“这个核心课程,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我们认为知识是不应该分科的,周朝 六艺 和孔子私塾教育早就表明教育不是提高分数,而是超越学科,学习与生活融合,在应用场景中探究,不断刷新知识边界。”
赵亚洲举例说,比如学习“结构”这个主题,教师会以“结构”的概念为抓手,引导学生去探究各领域的结构:从历史角度研究古罗马与秦朝的政治结构有何异同;在语言运用上对比《诗经》和《圣经》的叙事结构,中国古诗与泰戈尔诗歌的结构,并带学生到书院探讨对联的结构;而在生化领域,则会带学生了解显微镜下植物的结构,分子的结构……
“每一个主题,学生都要经历开题、查资料准备素材、走进社区和自然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论文撰写、结题展示等环节,教师会按每个学生在课题讨论中的贡献值进行考核。学生上1小时课,课前至少需要准备5小时。”赵亚洲说,在这样完全颠覆传统课堂分科教学、满堂灌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综合的、鲜活的。“亲身带着兴趣去体验并探究过各种 结构 ,这个概念就会生根在学生的思维中,今后进入大学和社会,他们会明白社团的结构、公司内部的结构、社会的结构。这是在培养他们的思维。”
据介绍,这样的主题探究课从小学就开始,小学阶段要完成30多个不同主题,初中阶段要完成20多个主题。
这样的教学法,对老师水平的要求无疑极高。“我们认为,老师应该是教研员,而不是教书匠。老师既要有做科研的水平,还要能将义务教育大纲要求的知识融合进去,所以他们其实是具备创造力的教学科学家。”赵亚洲自己也说,他们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实验,是在将中国的食材按国际化的方式烹饪。
基础教育国际化:做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7月8日,中大黄埔(香港)国际教育授权的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小学和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小学等学校成为美国最大海外美国文凭认证机构Griggs International Academy(简称GIA)的认证学校,这也是广州第一家获此认证的学校。该集团表示,2015级新生所学的国际化课程,将会同时获得GIA的小学、初中学分认证,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初中毕业证书,即毕业时学生可以拿到双毕业证,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的小学、初中文凭。该文凭和美国本地学生的文凭具有同等含金量,在今后留学美国时更容易被录取。
赵亚洲坦言,国内基础阶段的教育要做到国际化很艰难。“打个比方,国际化教育不是移植看上去很美的洋树洋花进来,而是借鉴融合全球教育精华,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长出中外文化混血的新生命。”他认为,真正的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能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说得通的逻辑,行得通的规则,去告诉别人自己的文化和观点,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
中国式父母所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你们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亲密应该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距离的不恰当,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
可怜中国父母心!舔犊之情,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会感叹操心的“中国式”父母,用心良苦的付出,为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丝毫的感动?
通常亲子关系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子女处于婴幼儿或儿童期,缺乏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能力,主要由父母养育、施爱为主,双方依存度较高。
第二阶段: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进入青春期,在心理上有断乳、反抗的倾向,要求自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父母对子女控制不得不逐渐减弱,亲子之间的依存度开始降低。
第三阶段:长大成人的子女,通过恋爱结婚组成了家庭,父母与长大成人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事业、经济生活等,亲子关系的依存度处于最低点或停滞阶段。
第四阶段:随着子女进入中年期,自身对其子女的养育、家庭的维持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开始理解或同情其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父母也年事已高,对子女赡养的依赖度也在增加,此时亲子关系又得到新的发展。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更有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很多在原生家庭经济不好的家长,希望用物质上满足来弥补自己年少时的缺憾。从孩子的胎教开始,家长就在操心,怕生个不健康宝宝,营养和胎教都不敢怠慢。出生后孩子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跳舞画画), 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上大学的专业选择,到毕业后的工作选择,爱人选择,都要亲自过问,不厌其烦。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和“智慧”;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只可以和学习优秀的孩子交往,孩子只可以看和学习相关的同步教材,还要在家长指导下买生活用品……孩子的吃,要操心,孩子的穿,要操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孩子的交往,要操心……付出那么多,但却制造了大批厌学者,早恋者、网瘾者、人际交往障碍者、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当“温室”里养大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没有一点能力为自己遮风挡雨,他们无法适应生活,开始抱怨父母没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才让行为变得退缩,无所适从。这时父母哀叹为时已晚。
“操心”换来什么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你们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亲密应该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距离的不恰当,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的奉献精神,即剥夺了孩子人格的独立又使自己伤痕累累。
中国家庭教育之弊
中国家庭教育之弊会使孩子无爱逆反。中国家庭教育之弊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没有责任心,越来越不心疼父母,更不知道感恩。感觉给自己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中国式家长的教育弊病
我们再次审视自己,为人父母后,身上藏着许多把刀,然而反省自己的同时,也想提醒提醒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刀,你也有吗?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精彩推荐:中国父母的十大错误彻底毁掉孩子的几个方法教宝贝学规矩的六种妙招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