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危害大吗
骨质疏松症危害大吗
一、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二、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三、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百分之六点三到百分之二十四,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
力量训练的好处
1、打造出强壮的骨骼。
力量训练能够给骨骼增加压力,从而增强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危险。如果已经患了骨质疏松症,力量训练能够减轻病情。
2、控制身体脂肪。
随着肌肉的流失,身体燃烧热量的效率会随之下降,其结果是导致体重增加。因此,肌肉越强壮,就越容易控制体重。
3、减少受伤的危险。
强壮的肌肉有助于保护关节不受损伤,并且还能够维持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能力,这样即使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也可以保持自理能力。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1、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患者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中的影响。
3、骨质疏松的病人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4、骨质疏松可以造成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症危害大吗
一、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三、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百分之六点三到百分之二十四,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
补钙能治疗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 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错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三: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
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后骨折过、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太瘦、吸烟、绝经过早(40岁前)等。看医生时,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必要的话接受骨密度检查。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
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3、补足钙
获得大量钙。如果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详细分类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质疏松症是由于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象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象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4)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5)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6)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骨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以上对于骨质疏松会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介绍过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大家应该多加注意才能有效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危害大吗
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危害
一、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二、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三、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百分之六点三到百分之二十四,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
大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及早的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经过调查,我国中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不在少数,专家认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并注重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