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肌痉挛是什么穴位

面肌痉挛是什么穴位

面肌痉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神经抽动、肌肉痉挛,中医属的范畴。初起易治,久病难医,继发者易治,原发者难医。穴位按摩重在温散风寒、补益气血、熄风解痉,而按摩的穴位有神庭、攒竹、阳白、颧 、四白、地仓、下关、颊车、大迎、翳风、百会、率谷、风池、太阳、印堂、桥弓、合谷、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面肌痉挛和面瘫一样吗

面肌痉挛与面瘫其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一种是兴奋,一种是抑制。面肌痉挛是神经兴奋的表现,面瘫则是神经受抑制的表现,而且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采用刺激神经的方法治疗面瘫,可能因此造成面肌痉挛;采用抑制神经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可能因此形成面瘫。面瘫的形成又造成循环受阻,以致出现肌肉萎缩、黏连等,这样又加重痉挛程度,如此可形成恶性循环。

面肌痉挛的遗传率

面肌痉挛疾病在一些程度上身是具有一定的潜在性质,对于面肌痉挛是遗传病吗我们还是去听听面肌痉挛专家的介绍吧!

关于面肌痉挛是遗传病吗很多身患面肌痉挛的准妈妈担心这个问题了,怀有宝宝是件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准妈妈患了面肌痉挛,那么就会担心到会不会影响到宝宝。

面肌痉挛专家指出,如果准妈妈生活中多注意,那么面肌痉挛是不会遗传的。患有面肌痉挛的孕妇应该每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加营养。每天的服用三次维生素B1,每次二十毫克。患有轻度的面肌痉挛的孕妇自爱进行自我锻炼后,一般情况下在发病三个月内,面部的表情就会完全的恢复。

面肌痉挛是遗传病吗,在孕妇期间治疗面肌痉挛一定要慎重,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应该需要谨慎,需要请神经内科和产科的医生来衡量利弊后在决定。之外,在孕期时不要采用针灸治疗,更不要做CT检查。否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宝宝如果确实需要用药的,应该局部用药,如中药的外敷,配合按摩及面部的肌肉训练。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

面肌痉挛

各种刺灸之法治疗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较针灸行气法与一般针灸法或其他中西医药疗法,发现无论近远期疗效,均以行气法为优。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疗,而医者也应在一种方法未取效时,及时改用另一种穴位刺激法。

神经干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配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或乳突尖前缘下5毫米处。其下为面神经交义点最近处,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据症酌选。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局麻,取28号2.5~4厘米左右长的毫针(1~1.5寸)2根,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当刺中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术者手中有轫性感。此时,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频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表情肌可出现松弛(面瘫)。其余配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每次针20~30分钟,每隔5~7日针刺1次。一般针2~3次。如损伤浅表血管,针后可能出现肿胀,数日消退。针后如出现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休息1~2小时即恢复。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患侧面肌轻度无力,抽搐停止;无效:抽搐次数或程度略有改善或无改变。

共治110例,显效107例(97.3%),无效3例(2.7%),总有效率为97.3%。通过随访发现,平均有效时间约在10月左右,最长有达28月的。

面肌痉挛和面瘫哪个好治

面肌痉挛和面瘫不是一回事

面瘫和面肌痉挛都是面神经的问题,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治疗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面瘫是指面肌瘫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的障碍,如嘴歪、做表情时眉头抬不起来、没有额纹、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全的一侧、不能鼓气、喝水漏等症状。而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症状持续三个月,便可被确诊为面肌痉挛。总之,面瘫是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障碍,面肌痉挛是肌肉阵发性的抽动。

面肌痉挛如何防治?

面肌痉挛多是特发性的,和遗传没有关系,主要是由于血管的动脉硬化、神经病变,造成了在神经处脑干的区域,神经发生短路,造成了单侧眼睑、面部的表情肌阵发性不自主的跳动。治疗面肌痉挛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治疗。对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高龄的病人,面肌痉挛不会影响生存期,只是面子不好看,眼睑跳动、难受,这通常是可以容忍的。对一些有生活质量要求的、要求治疗的患者,应该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盲目治疗。

面肌痉挛是什么病呢

面肌痉挛是面部一侧不自主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是什么病呢?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睥轮振跳”、“颜面抽搐”范畴。多与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关。本病属肝胃二经,肝开窍于目,主筋;胞睑属脾,主肌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脏疏泄功能失职,或暗耗肝阴,或横侮脾土,致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或风热之邪外侵,引动内风,客于肌腠,肝脾经络不通,肌肤失养,风性善动,在肢体则表现为筋惕肉动,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睥轮振跳。中医一般多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来治疗,根据我们对治疗病例的观察,治愈好转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有部分顽固难愈的,我们一般推荐做颅后窝显微血管减压术,以解除小脑前下动脉或其他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一、血管因素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 (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 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 以往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面肌痉挛手术的预后。

二、面瘫后遗症导致

患有面瘫之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出现,大家应该注意面瘫后遗症造成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是面部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时遗留的症状及自觉症状,具体表现为无抬眉动作或抬眉幅度低、眼上睑松弛,鼻唇沟浅、口角偏斜、刷牙漏水、面部僵硬、食滞、流泪等症状,这是造成面肌痉挛的病因之一。

三、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也是造成面肌痉挛的原因。外科手术后出现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可出现面肌痉挛。

四、其他病因

头面部外伤或手术,会使面神经受损。在恢复过程中,神经与其他相关的脑神经出现短路,会使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故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会引起一侧面肌抽动,也就是面肌痉挛。

周围性面瘫会引发面肌痉挛吗

一、周围性面瘫引发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与面肌纤维性痉挛是不同的,面肌痉挛是大面积的有规则阵阵的痉挛,面肌痉挛是一种无痛性、有规则的阵挛性面部肌肉抽动,常局限于眼睑或口角,痉挛可因说话、吃饭、精神紧张、疲劳而加重,每次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二、周围性面瘫引发面肌纤维性痉挛

面部神经受影响后会造成面肌纤维性的痉挛,也就是快速的抽搐,且并不定时,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出现小而快速,部位不恒定的肌肉抽搐性收缩,常伴有瞬目运动增多。

三、周围性面瘫引发面肌联合运动

什么是面肌联合运动呢?可能有的人并不了解什么叫面肌联合运动,其实对于这种症状来说有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出现张口、示齿、鼓腮、吸吮时,眼跟着闭合变小,相反当闭眼时,口角也牵拉闭合,这就是所说的面肌联合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其髓鞘恢复不良所致。通过服药,神经完全修复之后,这些症状可以消失。

四、周围性面瘫引发鳄鱼泪症候群

还有的人会出现流眼泪的情况,这是得面瘫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这种症状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了。鳄鱼泪症候群多出现在面瘫后数周或者数月,面瘫患者在吃食物时,患侧即有眼泪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这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泪水汪汪。

相关推荐

面肌痉挛怎么导致的

遗传原因: 首先,面肌痉挛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面肌痉挛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血管原因: 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以往认为:面肌痉挛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

脸为什么会不自由的抽搐

脸不自由的抽搐很可能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之一,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脸为什么会不自由的抽搐?分析原因:第一,血管因素。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

面肌痉挛的病因有哪些呢

面肌痉挛的病因第一血管因素1875年等报道了一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大概有“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面肌痉挛的病因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为主,而小脑上动脉次之。已知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最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 面肌痉挛。以

面肌痉挛怎么回事

一、血管因素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 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 以往认为:面肌痉挛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

痉挛和抽痉有什么区别

痉挛与抽痉(抽筋)实际上一回事,痉挛医学名词,而抽痉或抽筋,则俗称。指的因机体某部的肌肉或肌群,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不随意收缩。如小腿痉挛,也叫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抽筋,还有大腿痉挛、足部痉挛、面肌痉挛等。

脸为什么会不自由的抽搐

脸不自由的抽搐很可能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之一,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 脸为什么会不自由的抽搐?分析原因: 第一,血管因素。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

面肌痉挛手术多少钱

因为面肌痉挛会使患者的面部肌肉存在障碍性,而且随着日后的严重后会直接使面部完全失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保证面部肌肉能够受到控制,更为了防止口眼歪斜的症状性出现,必须利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之后而达到治愈目的。 手术治疗可以改变面肌痉挛性问题,但手术所涉及到的价钱方面也存在波动性。一般情况下,面肌痉挛手术大约在5千元到9千元左右,而具体哪个价位也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的面肌痉挛程度有所不同,所需要进行手术的方式上也会存在多变化,都需要先根据病情轻重而选择治疗方案。 因为面肌痉挛手术的价钱存在

面肌痉挛分级

面肌痉挛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症状持续三个月,便可被确诊为面肌痉挛面肌痉挛从初期的面部抽搐到后来长达十几分钟的不断抽搐,使患者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工作和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把面肌痉挛的症状分级为0到4级。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

面部抽搐面肌痉挛的症状吗

有时候面肌痉挛的症状只眼部或嘴角轻轻的抽搐,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略。面肌痉挛一旦形成,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很大。近段时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询问,如果发生面部抽搐面肌痉挛的症状吗? 面肌痉挛有很多不同的致病因素,不同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危害。面肌痉挛的病因多种多样,致使面肌痉挛有很多的症状表现,面部肌肉痉挛由于神经系统引起的面肌抽搐症状。面肌抽搐就面肌痉挛,此病的发生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 ,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多为眼轮匝肌间

中西医解析面肌痉挛的病因

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怎样产生的? 中医观点 面肌痉挛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阳经与肝、脾、肾、胆、胃、脏腑相关;病性或虚或实。 西医观点 1、由于某种压迫使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