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哪里对肝好 艾灸肝俞-柔肝养血助排毒

艾灸哪里对肝好 艾灸肝俞-柔肝养血助排毒

艾灸功效: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舒经理气,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

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亦可以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对痘痘有效果吗 不同部位长痘艾灸穴位

额头长痘:艾灸百会,大椎,合谷,太冲,涌泉穴。

两颊长痘:艾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下颚长痘,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眩晕症艾灸哪些部位治疗

肝阳上亢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面色潮红,气燥易怒,少寐多梦,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方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泻兼施。

施灸穴位: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气血不足型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恍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

施灸方法:补益心脾。用补法,可灸。

施灸穴位:心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丰隆。

艾灸方义:中极为任脉穴而近胞宫,合血海以化瘀通经,配合谷,太冲,开四关,疏肝理气,调经活血,佐三阴交以健脾化湿,丰隆豁痰降逆。

艾灸方法:以上诸穴多宜先以亳针刺,施泻法。

1.中极穴:亳针2.5-3寸,消毒后,施呼吸补泻手法的泻法后,再用开阖泻法起针,令针感向会阴部放射,再以隔姜艾炷灸,艾炷如蚕豆大,点燃后急吹其火,令其速烧速尽,可灸3-5壮。

2.血海,三阴交:可施4温针灸泻法,亳针刺后令针感向足下放射,取半寸艾条置于针柄,吹火助燃,以助其行滞散结通经之力。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艾灸肝俞的功效 艾灸肝俞的准确位置

肝俞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临床表现:常有胸胁胀痛,小腹胀痛,头晕,腰酸,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消瘦或肥胖等症状

艾灸取穴:归来,关元,气海,三阴交穴。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者可加灸太冲,丰隆,合谷,地机穴;头晕,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者加灸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

月经不调可以艾灸哪个部位

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施灸方法

三阴交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血海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作用功效:养血润燥。

肾俞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辨证加灸

症状1:月经提前,加涌泉、气海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症状2:月经延迟,加归来、太溪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温和灸。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3:经无定期,加肝俞、脾俞

1、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 有一穴。

施灸方法:使用艾条艾灸肝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促进血液循环。

2、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脾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利湿升清,濡养气血。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作用。三阴交调气行血,痛经可止。胁肋痛加阳陵泉理气消胀止痛。中极温通胞宫,调理冲任。归来穴温经活血,理气上痛。地机穴乃脾经之郄穴,散寒通经以止痛。取肝俞,肾俞以补肝肾,养冲任。关元补益肝肾。太溪滋阴补肾;足三里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充养胞宫。

眩晕症怎么艾灸治疗

肝阳上亢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面色潮红,气燥易怒,少寐多梦,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方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泻兼施。

施灸穴位: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气血不足型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恍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

施灸方法:补益心脾。用补法,可灸。

施灸穴位:心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调气血;属瘀者更加气冲,冲门,支沟三穴,以助行气化瘀之力。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可采用隔姜灸法,艾炷可大如蚕豆,应鲜姜上艾炷热力蒸透,水汽每至穴位皮肤起水疱,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地部刺破放出水后,再外敷药膏,以防感染,促进吸收。

斑秃可以艾灸吗

斑秃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人之毛发主要与五脏中的肝,肾有着密切联系。肝藏血,肾藏精,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肝肾精血同源,血由精所化。精血充足则毛发光泽。由此可见斑秃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阻毛窍。艾灸有活血通络,祛风邪,固本生发之功,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斑秃应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肝肾不足型斑秃艾灸方法

肝藏血,精血不足,则毛发生长无源;症见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久而不愈,头发无光泽,枯黄,发病时头发大片脱落,严重时可全部脱落,同时伴随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潮热,盗汗遗精等临床表现。

治则:滋养肝肾。

施灸取穴:肾俞,肝俞,太溪。失眠加灸神门,内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2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气血亏虚型斑秃艾灸方法

发为血之余,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虚则血液难生,毛根失去濡养,故发落成片。症见患者多在大病,久病或产后,气血耗损过多,或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缘,脱发范围由小到大,在脱发范围内存有零星少量头发,但容易拭去,头发枯黄,同时伴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等表现。

治则:益气生血。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足三里,上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甚者加脾俞,膈俞。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各穴依次施灸。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艾灸祛斑怎么做

一、艾灸治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用法: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方义:在斑局部疏远经络气血,桂风散热除斑;大椎、曲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

二、艾灸治黄褐斑

黄褐斑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机体性激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其他如某些药物和疾病,以及日晒等外界物理因素刺激、也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以及虚火温浊薰蒸颜面致生褐斑。

艾灸耳又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

用法:艾炷无瘢痕灸: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红晕为度,隔日1次,7次1疗程。

方义:褐斑局部及临近穴位有疏远气血,活血化身手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郁,理气化;带桂男子;脾俞、肾俞调补脾肾,清热除湿;气海益气补肾,调理冲任;足三里健脾益气生血;三阴交调补三阴经,行气活血;太溪滋肾清虚火调冲任。

三、艾灸祛斑的注意事项

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

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若症状持续,可至医院专科处理。

6、掌握热量,防止烫伤。尤其对局部皮肤知觉减退及昏迷患者。

7、做好防护,以防艾火掉下烧伤皮肤与烧坏衣褥。使用温针时,可用硬纸片剪一小孔,套住针体平放在进针处,即可避免艾火直接掉落于皮肤上。施灸后艾条必须彻底熄灭,以防失火。

肝不好艾灸哪里

肝不好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进行调理:

肝俞穴

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

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

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太冲穴

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

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艾灸哪里对肝好

肝俞-柔肝养血助排毒

艾灸功效: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舒经理气,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

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亦可以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章门-疏肝理气促进消化

艾灸功效: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是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章门能够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章门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处即是该穴。

艾灸方法: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太冲-调和气血柔和肝

艾灸功效:太冲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艾灸太冲能泻肝经湿热,通过经络的作用,调和气血,柔肝养肝。

太冲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处,即为此穴。

艾灸方法:取坐姿,将脚稍往前靠,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相关推荐

降血脂艾灸哪个部位

血脂高艾灸调理有一定的效果。 艾灸是通过在体表穴位或穴位上空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具体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4寸。 神阙:位于腹部中,脐中央。 悬钟: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艾灸也能治疗失眠

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另外如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可加灸俞、脾俞穴以调理脾;如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可加灸脾俞、三

艾灸俞的功效

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之背俞穴,肾藏精,藏血,精血是生命的根本,俞历来被视为脏的保健要穴,经常刺激该穴可以起到调的作用,主要有清利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之功效。

长痘痘艾灸哪里

艾灸对痘痘调理有一定的效果。 长痘的原因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或毒素堆积所导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来调理,能达到清热解毒,平衡体内阴阳的效果,从而对痘痘肌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 不同部位长痘艾灸穴位 额头长痘:艾灸百会,大椎,合谷,太冲,涌泉穴。 两颊长痘:艾灸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下颚长痘,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 悬灸尺泽,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悬灸梁门,每次

不好艾灸哪里 俞穴

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的背俞穴,是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阴,养

女性养颜祛病艾灸妙方的穴位

女性养颜祛病艾灸妙方的穴位 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

崩漏中医艾灸治疗 崩漏艾灸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

艾灸去黄褐斑可行吗

各穴位的作用 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激发经气,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 拔膻中穴、气海穴可补益心肺、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 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海、关元可补肾强身,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脾调和治本的目的。 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辨证加灸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小儿惊风多以外感时邪,内蕴痰热,或久吐久痢,脾虚盛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而艾灸具有补益脾胃,扶补阳气的功能,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有效扶补脾肾阳气,调理脾胃,并且能用开窍熄风,从而有效缓解惊风症状。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治法:急惊风当立清热豁痰,开窍熄风之法;慢惊风应温补脾肾,育阴潜阳,以扶元固本为先。 艾灸取穴: 惊风发作时刻: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 间歇期:急惊风加大椎,中脘,丰隆;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肾俞,俞,关元,神阙。 解析: 水沟醒神,十宣清热泻火,合谷,太冲合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