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什么定义
猝死是什么定义
平时似乎健康的人,突然出人意料而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的现象,法医学上通常称之为猝死或急死。世界卫生组织将症状出观后24小时以内死亡的,均规定为猝死。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但猝死者当中,以男性居多,高达70~80%。
猝死本不涉及法律诉讼问题,但由于死亡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
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一,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在与人抓扯和打架斗殴过程中,或在夫妻关系不和等情况下发生的猝死,更易被人们怀疑为外表不留痕迹的谋杀或伤害致死。与此相反,在有的杀人案件中,罪犯作案后为逃避罪责,又鱼目混珠,将谋杀伪称为暴卒身亡。因此,当发生这类事件时,法医检验成了澄清疑点,揭露犯罪,保护好人的重要手段。
怎样预防猝死 避免过于劳累
部分人猝死是因为过于劳累而诱发。有些离退休老人打麻将成瘾,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由于过度劳累和输赢对情绪的影响,诱发急性心梗猝死与麻将桌上者,媒体屡有报道。其他形式劳累猝死的也多诱发发生。
猝死是怎么回事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 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 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猝死的内涵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什么是猝死
什么是猝死?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猝死,我们才能够这对此问题找到适合的治疗和改善方法,那么究竟什么是猝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看看能够得到哪些建议。
医学定义:①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
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特点:①死亡急骤,
②死亡出人意料,
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什么是猝死你知道了吗?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者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脑死亡的定义
截至21世纪初,脑死亡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统一。一般认为:脑死亡即包括脑干在内全脑机能完全、不可逆转地停止,而不管脊髓和心脏机能是否存在。或者定义为:脑死亡是脑细胞广泛、永久地丧失了全部功能,范围涉及大脑、小脑、桥脑和延髓。即发生全脑死亡后,虽心跳尚存,但脑复苏已不可能,个体死亡已经发生且不可避免。
不同国家和学者对脑死亡的定义持不同看法:许多国家采用全脑死亡的概念,欧洲部分国家采用脑干死亡的概念,如英国有学者认为生命决定于呼吸、循环中枢,所以脑干机能的不可逆转停止才是脑死亡;北欧各国认为是脑循环的不可逆转停止引起脑死亡,故称脑死亡为全脑梗塞。
心肌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心肌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衰,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猝死:
1、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猝死多发生于有心肌肥厚者。
2、栓塞多发生于心肌纤维化及收缩力下降,合并心房颤动,久卧不动或用利尿药的患者中。
3、猝死是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猝死风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婴儿猝死综合症定义为:“一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
关于母乳喂养是怎么具体地保护婴儿免受猝死症的伤害尚未可知。Hauck博士和他的同事再次统计分析了各个关于母乳喂养和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关系研究后称,那些6个月只用母乳喂养不吃奶粉的婴儿得病的概率是最低的。
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婴儿觉醒反应能力出现问题导致了猝死症的发生。研究人员表示,母乳喂养的婴儿能更早地醒来,这可以抵抗婴儿猝死症。而且,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系统,保护他们免受感染。死于该症的婴儿在猝死之前都会有一些小感染,但单单感染是不会引起猝死症的,只是加速了婴儿猝死症的发生。
猝死与意外的区别
谓猝死,是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猝死的诱因很多:包括疾病、精神因素、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轻微外力、感染、过热过冷、睡眠、疫苗、药物、运动、医源性因素等。
而“意外伤害”,即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所谓外来的,指伤害原因为被保险人自身之外的因素作用所致。如机械性的碰撞、摔砸、打压以及咬伤、烫伤、烧伤、冻伤、电击、光辐射等因素所致的物理性损伤及酸、碱、煤气毒剂等因素所引致的化学性损伤。这些外来的因素需致人体外表或内在留有损害迹象。
所谓突发的,是指人体受到猛烈而突然的侵袭所形成的伤害。伤害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具有直接瞬间的关系。如交通事故中的撞车、天空坠落物体的砸压等引起的伤害、死亡则是突发的,瞬间完成的。长期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工作造成身体的伤害不属于意外伤害,如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造成的职业病与突发偶然形成身体的伤害是有区别的,前者不属于伤害保险的范围。
所谓非本意的,是指非当事人所能预见,非本人意愿的不可抗力事故所致的伤害,对于伤害的结果是意外,而原因非意外的伤害不能认定为意外伤害。
所谓非疾病的,是指损害的造成不是由被保人身体本身的因素或疾病引起的。如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或肝炎病毒引起的爆发性肝炎,均为疾病所致的伤害。由此可见,猝死虽然属于突发的、非本意的,但由于不是外来的,更不是非疾病导致的,所以不符合意外险定义。
从定义上看,猝死跟意外伤害存在明显的区别:一种是内因性的,一种是外因性的;一种是疾病引发的,一种是非疾病导致的。专家指出,根据猝死与意外伤害的定义,二者之间有严格、明显的区别,因此猝死不属于意外伤害。而意外险产品中的保险责任只是保障被保险人因意外事件发生且因该意外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而导致的保险事故,因此,发生猝死的情况下意外险是不具有保险赔偿责任的,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猝死不属于意外险的保障范围。
猝死是什么意思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猝死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1、心音消失;
2、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3、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
5、昏迷;
6、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源性猝死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有3种类型:室颤、窦性静止及心脏电机械分离。
有哪些疾病可以引起猝死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猝死?猝的含义就是突然,出乎人的意料。经常会听到,那谁谁谁昨天还好好的,说没就没了,令人扼腕叹息。猝死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
猝死的原因有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冠心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力衰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遗传性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都会发生猝死,其中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约占30%以上。SCD每周一的发生率最高,早晨六时至中午这个时间段是高峰期,冬季的发生率最高,常于发病后 1小时内死亡。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常见于脑出血、肺栓塞、哮喘等。
过劳成为青年猝死的最大诱因。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经常熬夜,长期过劳,应酬喝酒太多等都有可能成为不期而至的隐形的杀手。
容易猝死的6大习惯
猝死有三个要素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老人一定要当心猝死这颗“炸弹”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着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着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发生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的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的前兆 什么是猝死
要了解猝死的前兆就应该清楚什么是猝死,猝死是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更准确的解释则是:器官不堪负荷而身亡的,都称之为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