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揭秘人体“永不衰老”的奥秘
中医揭秘人体“永不衰老”的奥秘
怡然养性
就是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不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
修心养德
德是指道德、品德及修养。长寿者无不品德高尚,对社会、工作、家庭等有责任感,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平时注意心理平静稳定,就能够做到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不计贫富,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
亲情和睦
妻贤子孝,亲情浓浓,特别是夫妻和睦,使老人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内部由血缘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情关系对于老人非常重要,亲情和睦能让老人感到物质上有依靠,生活上有关照,精神上有寄托。由亲情关系促成老人心理、生理、精神上的愉悦、幸福和满足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生活自律
包括生活上和行为上的自律。许多百岁老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充足,坚持适量劳动,经常运动,生活规律,生活勤俭。当然许多长寿的老人还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好、气候适中、空气清新、饮食健康等诸多原因。但是我想,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中国新疆、日本的长寿老人多,那我就想方设法地要搬到中国新疆、日本去居住,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不如就从自身着手,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中医揭秘: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补药的选择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补养作用的中药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龄选用补药方面,历代医家对“肾亏易衰老”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了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发现明确载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药物达117种,比较常用的约109种,其中补益药约50种,占28%以上,补肾药有28种,健脾药13种,养心药6种,说明益肾健脾药占较大比重。
在药物的复方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了13部有代表性的方书,发现记载有长生、耐老、不老、延寿的方剂124首。其中温补肾阳为主的约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温柔而不刚燥的温补药与滋益肾阴、填精补血的药物同用,组成温肾阳、益肾阴、填精补血之剂;以滋补肾阴为主的28首,占20.2%;以健脾益气为主的约11首。可见中药抗老延龄方面的作用,重点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
冬令进补
人们通过长期对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得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又把人体中五脏中的肾脏作为冬季的主令,因为“肾为封藏而主蛰”,冬季又为收藏季节,此时进补,可以藏而不泄。
所以人们习惯于冬令进补,如服用膏滋药、人参、阿胶、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和各类成药,以及各种食物进补。由于冬令进补的药品很多,有单味,有复方,可根据病情、体质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伏天进补
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
事实上伏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工作辛苦,出汗较多,易感疲劳,体内空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阴两虚之证,特别是老年人更甚,此时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
在药补方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清补以服用人参最为理想,因气阴两虚而人参是补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
尤其对季节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老中医为你揭秘为何下巴爱长痘
原因一:消化系统的问题
如便秘、慢性腹泻、胃酸过多、溃疡等,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废物无法正常排出。此时,消化系统的反射部位——嘴的周围,也会出现青春痘。
原因二:季节变换
季节变换时,湿度骤然升高时,皮脂腺分泌的传导密码一时调节失灵,也会造成青春痘。如果处理得当,几天后就会消失。
揭开女人月经周期的奥秘
(一)月经期历时4-5天
由于血液中孕激素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同时由于子宫所产生的前列腺素共同导致螺旋动脉痉挛从而瓦解内膜的血液供应。这将引起内膜及其血管坏死脱落,如此造成的出血可将死掉的内膜冲入子宫腔内。另一方面,前列腺素的增多还可导致子宫肌层的收缩,这有助于血液和内膜从子宫腔排出,但也可引起伴随经期出现的痛经。
(二)增殖期(就卵巢的变化而言又称卵泡期)历时约10天,即月经周期第5-14天左右
此期是由于卵泡生长,分泌的雌激素愈来愈多,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从而对子宫内膜产生修复作用。因此,内膜逐渐生长增厚,子宫腺体也随之生长。
(三)分泌期就卵巢的变化而言又称黄体期,历时14天左右,即月经周斯第15-28天
这期是由于上一期末,成熟的卵泡排卵后生成黄体,黄体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的结果。孕激素能使已增厚的子宫内膜中血管增生、充血,并使子宫腺体扩经弯曲而分泌粘液。这些内膜变化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受孕)。假如这次月经周期中未受孕黄体就会由于得不到有关激素的支持作用而发生萎缩,从而停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当血液中这两种性激素降到极低水平时,肥厚的子宫内膜由于失激素的支持而发生坏死,出血和脱落,从此开始进(月)经期。
虽然月经周期的一系列变化在体内是自动形成的,但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下生脑影响这种自动性周期变化。例如,剧烈情绪波动、环境改变或怀疑自己受孕等,都可引起月经周期的紊乱。
中医延缓衰老的秘方
在中医看来,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涌泉穴,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搓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这里介绍三种搓脚的方法:
干搓:用左手握住左脚背的前部,用右手沿着脚心上下进行搓动100次,用力要适中,搓至脚心发热为止。然后,右手对右脚做同样动作。
湿搓:把双脚浸泡在温度适中的水盆中,浸泡至双脚发红,然后擦干再按“干搓”的方法搓脚。
酒搓:从酒瓶中倒出30克左右的白酒,然后按“干搓”的方法搓脚时,用手蘸少许白酒再搓脚。如在搓脚时把酒搓干了,需再蘸少许白酒继续搓脚数次即可。
中医解中老年人便秘
紫苏莱菔粥
紫苏子、莱菔子、芝麻各15克,研成粉末,粳米100克,同加水煮粥,每日1剂,分2次使用。
核桃芝麻散
黑芝麻200克,核桃仁200克。将黑芝麻洗净,入锅炒香研碎,加适量的白糖搅拌,每次吃15克,每日2次。
猪血菠菜汤
鲜菠菜250克,猪血150克,肥猪肉25克。将猪肉切片调适量淀粉待用,猪血切成片。用清水煮沸,加入菠菜、肉片、盐,熟后分数次佐餐。
芝麻杏仁蜜
蜂蜜100克,苦杏仁30克,黑芝麻60克(研末),调和蒸熟,每日分2次服。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者。
老中医为你揭秘脸上长斑原因
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长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对应的是我们的颈肩、上肢,如果此处出现了黄褐斑等斑点,则是身体向我们提示,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者是颈肩肌肉劳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大家一定要警惕颈肩部疾患。
长在鼻梁中间
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
长在两颧部
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部是三焦经循行部位。颧骨部位的黄褐斑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两颧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黄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肾气虚、三焦气机不畅、脂代谢紊乱。
中医延缓衰老的小秘诀
在中医看来,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涌泉穴,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搓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这里介绍三种搓脚的方法:
干搓:
用左手握住左脚背的前部,用右手沿着脚心上下进行搓动100次,用力要适中,搓至脚心发热为止。然后,右手对右脚做同样动作。
湿搓:
把双脚浸泡在温度适中的水盆中,浸泡至双脚发红,然后擦干再按“干搓”的方法搓脚。
酒搓:
从酒瓶中倒出30克左右的白酒,然后按“干搓”的方法搓脚时,用手蘸少许白酒再搓脚。如在搓脚时把酒搓干了,需再蘸少许白酒继续搓脚数次即可。
孕妇橄榄油护肤法
橄榄油、砂糖、蜂蜜、鲜牛奶、玫瑰花
很多朋友都知道橄榄油可以美容,但是大家并不了解具体的橄榄油作用,请看橄榄油作用的揭秘,让你迅速掌握橄榄油的妙用。
橄榄油作用揭秘一:焕发肌肤光彩
纯橄榄油不含任何的添加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多种维他命及矿物质,色泽清澈,水性特质更易于皮肤吸收。在西方有“液体黄金”的美誉,可见橄榄油作用不容小视。
橄榄油作用揭秘二:促进血液循环
橄榄油能防止动脉硬化以及动脉硬化并发症,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可不能小看这一橄榄油作用哦,橄榄油更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心血管系统,适用于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橄榄油作用揭秘三:消除岁月痕迹
橄榄油中所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D、E、K等及酚类抗氧化物质,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长期使用橄榄油作面膜,可以消除肌肤岁月痕迹,增加皮肤活力与弹性,特别是眼角细纹,更能体现出这一橄榄油作用。
癌症和衰老奥秘进一步揭开
凭20年前的发现获奖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在染色体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1982年,布莱克本和绍斯塔克发表论文,阐述了端粒保护染色体的作用。随后不久,布莱克本与格雷德共同发现了一种能增强体外细胞繁殖能力的物质,他们将其取名为端粒酶。20多年过去,科学家越来越觉得端粒酶具有巨大医学意义。这正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三人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借助布莱克本等人的开创性工作,科学家们如今研究知道,端粒酶在细胞老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端粒酶具有调控端粒长短的能力,让细胞焕发活力,端粒酶活性低,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细胞老化就被延缓。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新闻公报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人的发现,“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理,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找到长生不老钥匙
端粒酶具有调控端粒长短进而控制细胞寿命的能力,从理论上说,人类如果能控制端粒酶,也就能避免正常细胞的过早凋亡,如果把端粒酶注入衰老细胞中,延长端粒长度,使细胞年轻化,那或许能让人青春永驻。科学家认为,端粒酶是一把长生不老钥匙,将人类体细胞引入端粒酶使细胞不断生长,是人类未来的研究方向。
端粒酶的特性对癌细胞一样适用。研究发现,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并且癌细胞通常能获得重新激活端粒酶的能力。如果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就能控制癌细胞生长,直至癌细胞死亡。
新型抗癌药物问世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端粒酶抑制剂,希望通过抑制剂抑制端粒酶活性,从而控制癌细胞,但受阻于对端粒酶结构不了解,都没有取得进展,直到去年8月——美国科学家终于首次全面监视了端粒酶分子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蛋白质,破解了端粒酶三维结构秘密,从而在原子层次揭示了端粒酶如何复制到染色体的末端。业界公认此项发现是基础癌症生物学一大突破,其为研发新型抗癌药物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已有端粒酶抑制药物被研究出来,正在进行临床抗癌试验。
端粒酶检测法已用于临床
科学家对端粒酶的不懈研究,还揭示了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病因。比如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有一种类型叫先天角化不良,它就是人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发生基因突变,细胞过早凋亡失去造血功能而导致的。在临床上,现在已经能够通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这种遗传性疾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治疗遗传性再障的特效药,通常是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此外,临床上还发现了因为端粒酶异常而导致的皮肤病、肺部疾病。研究人员可依据布莱克本等人研究,开发血液病、皮肤病和肺病的治疗手段。
揭秘中医养胃饮食方
1)用100克鲜土豆和10课的生姜榨成汁后再加上30毫升鲜橘汁调均匀,把杯子放在热水中烫温,每天服30毫升。这种方法适用于由于神经官能症性引起的胃痛、恶心以及呕吐。
2)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开后即可。早晚服食。此方对虚寒胃痛、胀满、呕吐有效。
3)鲜姜3~5片,红糖适量,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服后取微汗。适用于寒气犯胃的胃痛。
4)白胡椒面适量,大葱3~4段,生姜3~5片,用开水冲泡;或着将葱和姜在火上煮一会儿,喝的时候可以加上一点点盐来调调味,再放入胡椒面,趁汤热的时候喝。这个方法适用于由于感受到寒凉而引起的胃痛。
5)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后再入桂皮,待山楂将熟去火,滤汁入红糖,调匀后热服。用于因饮食寒凉、粘滑太过所致的胃痛。
6)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调匀,趁热用食。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
7)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服2次。此方对慢性胃炎、胃气痛有较好的疗效。
8)先把250克新鲜瘦羊肉切成煮烂,再加入粳米一起煮粥。每天喝两次。这个方法可以治疗虚寒性胃痛、中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胃脘疼痛这些症状。
9)生山楂片15克,炒麦芽20克。用开水沏泡,待泡开后,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揭秘孙思邈长寿奥妙
孙思邈出生在今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的耀县孙家原村,是唐代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同时也是我国七世纪以前一位集养生之大成者。其学问渊博,医德高尚,医德精湛,对养生学和本草学有很深的研究。
《旧唐书》载:“永淳初卒,年百余岁。”倘若以孙氏10岁左右(公元537年)会见西魏将军洛州总管独孤信为依据来推算,孙思邈的最高年寿可达150多岁。这绝非无稽之谈!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经常需要延医服药,甚至付出了沉重的开销费用。一个连年患病的孱弱小儿,竟然能够成长为中国医学史上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良医,进而成为罕见的高龄老寿星,不能不使人大为惊异。其中的奥妙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孙氏本人的生活和养生实践能够为其作出最好的解答。
修心励志
孙思邈享年高寿正是其行其德所产生的结果!孙氏重视道德修养以延寿,所以他在许多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中都用养性来概括,认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故《内经》指出:“德全不危”。俗语常言:“善必考寿,恶必早亡!”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命题,为《内经》养生理论所直接接受,开始形成中医养生重德的传统。孙思邈是一位文化巨人,又是一位医德的楷模,因此他对养生重德的传统加以充分的继承和发挥。他的养生学思想突出的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着重论述了“养德”与长寿的关系。他引用嵇康的话,阐明:“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此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孙氏把精神修养视为“养生大旨”,一再指出“德行不克,纵服至液金丹未能延寿……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淡性情
孙氏在道家“清静无为”、“恬澹虚无”、“无为而无不为”及儒家的“德全不危”、“仁者寿”的思想指导下,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在养生长寿中的价值和重要作用,要求人们在精神上保持乐观,即恬淡虚无,颐养精神,主张各种精神活动,都不能偏激、持久和过度。要少思、少欲、少愁、少怒,才能使精气收敛,这就是他将《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疾安从来”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
所谓养性,主要指道德修养。养生要达到的精神素养首先就是去除名利之心。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驰骋六极,孜孜汲汲,追求名利,千诈万巧,于名于利,若存若忘;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忘。所以没身不殆也。”养生的关键在清虚静泰,少思寡欲。正如《养生论》中所说的那样“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只要做到这些,就能消除以上的心理病态,从而防患于未然。
重视四时环境养生
孙思遂先生对四时养生也有许多精辟见解。他主张“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每季最末一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的四时五脏饮食摄养法。
重视环境居处在居住方面,孙思邈强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事实上,不少“长寿星”出自于山深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
和淡的饮食养生
孙思邈主张饮食有节,五味贵和,不能偏嗜。强调“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而不能花天酒地,醇酒厚味,只趁一时之愉,岂不知因偏嗜好,当时虽无灾害,积久为人作患。所以常以淡食为善,脂腻膏厚少食为佳。孙氏的养生观突出体现在“食药并济”、“动静相宜”两个方面。
药饵是用滋补健体,抗衰老的药物制成,可供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孙氏非常重视药饵养生。自己身体力行,在毫老之年还“竞三余而勤药饵。”主张“勤*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
孙氏的食疗思想,被后世医家广泛接受,宋・唐慎微所著的《证类本草》中收集的“孙真人食忌”被认为是孙氏所作,系统阐发了孙氏的食疗思想。明・吴禄辑的《食品集》是食疗食品专著,书中的饮食宜忌,五脏所补,五脏所伤,五脏所禁均是孙氏食疗思想的发展。
此外,孙氏还阐释了更多长寿的思想。药王孙思邈博学群经,融合儒、道、释三家学说,结合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实践,总结了唐以前的医药、养生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载之于书,流传后世,功德无量。作为医药工作者,定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孙氏学说,造福人类!
中医神奇的抗衰老秘诀
补血。
不少女性都出现过面色惨白或萎黄的情况,尤其在经期后更为明显,这大多是由血虚引起的。血虚也是造成女性衰老的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舌苔比较薄、白,经血颜色会比较淡、稀,而且在平常会感到疲倦、头晕。可以食用一些有保健功效的天然食品,如大枣、枸杞、龙眼肉等改善这一情况。经期可以熬红枣山药粥喝,达到滋补的目的。
保暖。
俗话说:“十病九寒”。在中医临床中,寒是导致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天冷时有许多女性为了追求美而穿得过少,不注重腰腹部和足部的保暖,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加重肾的负荷,进而加快衰老的步伐。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暖工作,不能因为美丽而伤害健康。平时要少穿露脐装和低腰裤;可在睡前2小时进行20—5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快速走、一般性体操,使身体发热;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使双脚的淋巴液流量及脚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加大。
养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也是女人美丽与健康的发源地。不少女性都会受困于“黄而晦暗的脸色、早起后浮肿的眼睛以及日渐脱落的秀发”等一系列衰老的问题,这通常是由肾气不足引起的。补肾气能帮助黑色素代谢,让肤质更显粉嫩。此外,肾气不足大多是因为太过疲累引起的,如果你突然觉得疲惫劳累、胃口不好,就应该检查一下是否肾虚。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肾食物,像黑芝麻糊、何首乌、栗子等,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
中医揭秘从睡姿看疾病
1、趴着睡
趴着睡好像婴儿,这样睡觉的人比较容易流口水。而且,如果你的胸部被平压在床榻上,胸部憋闷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中医揭秘:趴着睡大弊端是对心脏构成压迫。如果时间过久,或者由于肥胖等原因胸部压迫过重,就有可能影响到周身气血的运行,出现心脏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中医说心衰是由于气不足引起的,所以在睡眠中首先应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呼吸状态。趴着睡如果感到有憋闷的情况,睡觉时可以采取高枕位,保证心脏气血顺畅。
2、仰面朝天睡
采用这种睡姿的人通常非常疲倦,或者有醉酒等情况,在仰卧状态便很快进入了深层睡眠。这时,睡眠者的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前。
中医揭秘:睡眠中,面孔中开窍的部位多朝上,而气与津液走势下行。比如:熟睡时,由于脸孔朝上,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容易造成打呼或呛咳,非常不利于肺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到肺的功能,甚至引发气滞而猝死。所以,睡觉的时候要翻身,更换睡眠姿势。
3、蜷着身子睡
蜷缩着身子睡觉可不是一个好姿态,不仅像个小虾米,而且对你的背部和颈部也会带来伤害。
中医揭秘:据医学调查显示:每5名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曾在过去6个月内患有背痛及颈痛的问题。而睡姿不良是导致背痛或颈痛的主要原因。人的背部在伸直时,感觉舒服,中医认为,血脉不畅就会有虚证产生。所以不论是坐着、站着,甚至是躺着时,都应该把姿势调整到舒服的程度,不要老是曲着腰。对于长达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而言,也应该让周身舒展而眠。
4、枕臂而眠
这是一个很不自觉的睡眠姿势,你可能睡前枕着手臂想事,但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只觉得胳膊已经不是自己的胳膊,从肩头到手指都不听使唤了。
中医揭秘:枕着手臂入睡,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这会直接使人上臂的桡神经受到压迫性伤害,导致前臂、手腕、手指麻痹。这正是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睡眠中,气血与呼吸都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和规律的状态,在沉睡中,肢体有气血阻滞的情况因为不觉察而无法调节,便很快进入了麻痹期。所以不要养成将手臂枕到脑后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