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外生殖细胞瘤
新生儿颅外生殖细胞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将生殖细胞瘤分为以下7类: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癌、多胚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性腺母细胞瘤,但由于很多类型在儿童中罕见,因此目前国际上通常将儿童的GCTs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和恶性生殖细胞瘤三类。
成熟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组织亚型,肿瘤内可以见到来自内、中、外三个胚层分化良好的组织,属良性肿瘤。
未成熟畸胎瘤同样来自三个胚层组织,但可以见到未成熟组织、原始神经上皮,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分为0-3级。未成熟畸胎瘤多发生于幼儿的性腺外和接近于青春期女孩的卵巢,但组织学分级和患儿的年龄无关[5,6]。在临床治疗中,通常将未成熟畸胎瘤归为恶性生殖细胞瘤。
恶性生殖细胞瘤大多数是生殖细胞来源,但有报道罕见病例存在体细胞来源的恶性组织。
新生儿GCTs绝大多数是发生于骶尾部、腹膜后、纵膈和颈部等中线部位的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Isaacs报道在新生儿期GCTs的发病顺序是畸胎瘤、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性腺母细胞瘤,约有5.8%的患儿含有卵黄囊瘤成分[3]。恶性生殖细胞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发生[7],但目前尚没有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畸胎瘤中合并绒毛膜癌或胚胎癌的报道 [3]。
卵黄囊瘤可以分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特别是绒毛膜癌可以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ß-HCG),对于包含上述成分的GCTs是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可以用于对肿瘤治疗后的连续性随访。
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
临床分期直接影响GCTs的预后,与成人生殖细胞瘤不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Brodeur临床外科分期系统[8]:
Ⅰ期:完全切除,切缘及区域淋巴结无镜下残留
Ⅱ期:肉眼切除,镜下残留,包膜受累或淋巴结阳性
Ⅲ期:肿瘤肉眼残留,受累淋巴结>2cm或胸腹水中瘤细胞阳性
Ⅳ期:肺、肝、脑、骨、远处淋巴结的转移
大量实验证实,影响儿童颅外GCTs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年龄、原发部位、分期和化疗方案等 [9,10],为了使GCTs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生存率的同时尽量减轻治疗相关后遗症, POG(Pediatic Oncology Group)和CCG(Children Cancer Group) 两大国际儿童肿瘤组织结合原发部位和Brodeur分期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危险度分级计划,治疗中根据上述危险度分级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和疗程[11,12]:
低危组,Ⅰ期性腺和性腺外恶性生殖细胞瘤;任何部位的成熟和未成熟畸胎瘤;
中危组,Ⅱ-Ⅳ期性腺和Ⅱ期性腺外生殖细胞瘤;
高危组,Ⅲ-Ⅳ期性腺外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西医治疗
1.肿瘤切除术
近年来普遍应用了CT 及显微外科技术,彻底切除生殖细胞瘤已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及其选择原则为:
(1)经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适用于第叁脑室后部的生殖细胞瘤。一般做右侧顶枕较大的骨瓣,内缘达矢状窦旁。
(2)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四迭体池或其下方者。病人可采坐位、侧卧或俯卧位。行颅后窝正中切口。
(3)经枕部小脑幕入路:肿瘤位于四迭体上方时可采用此入路。术中骨窗要能暴露矢状窦及横窦的边缘。
(4)经侧脑室叁角区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向一侧大脑半球生长时。术后常有同向偏盲。
(5)经额部侧脑室入路:可行冠状切口,右额骨瓣成型开颅。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入路均应注意保护好大脑深静脉,肿瘤应分块切除,术中应避免损伤瘤周的脑组织。目前生殖细胞瘤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地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或先行分流手术,然后再行肿瘤部分切除(一概要求完全切除,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是否适于全切除,首先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其次是肿瘤扩展部位。小的和中等大小的生殖细胞瘤有时可以全切,术后死亡率较高。
2.脑脊液分流术
鉴于肿瘤全切除困难,术后死亡率高,即使肿瘤全切除后,仍难免复发。因此,有人主张采用脑脊液分流术加术后放疗。以往多采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或第叁脑室造瘘术。近年来多采用带活瓣装置行脑室-心房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有人主张所有病人不管是否行全切术,如有颅内压增高,肿瘤切除前2 周,尤其是肿瘤部分切除者均应行脑脊液分流术。由于生殖细胞瘤极易脱落沿脑脊液播散,故已有分流术后发生腹腔或全身转移的报道。
3.立体定向活检术
可在CT 导向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资料。
何为生殖细胞瘤及其病因病理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生殖细胞瘤年,男性多于女性。该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最常见),其次为第三脑室、鞍区、基底节区和额、颞叶深部。
病因病理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
生殖细胞瘤。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8/,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肿瘤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位于鞍上区肿块常累及漏斗;②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无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可分叶,但境界清楚;瘤体本身钙化少见,典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见肿瘤包埋松果体钙化灶。③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的均匀强化。④室管膜下转移可表现为沿脑室壁线状或条片状强化,沿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播散表现为脑表面、脑池的线状或结节状强化。
2、MR表现:①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也常见于鞍上,可同时或单独存在。②T1加权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常呈等信号或高信号。③增强后;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并能发现沿脑脊液或室管膜转移的病灶。
抗生殖细胞瘤的中药
忽木(乌不宿、刺老包、雀不踏)
[药物]为植物五加科忽木AraiiachinensisL.的根皮。产于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安徽、福建、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全年可采,剥取根皮,截成小段,晒干,生用。
[药化]含忽木皂甙、原儿茶酸、胆碱及挥发油等。
[药理]对小鼠移植肿瘤SAK及实体型肝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药性]甘、辛,平。归肝、胆、胃、大肠、肺、肾经。
[药效]败毒抗癌、消炎退肿、祛湿利水。
[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胆管癌忽木90克,白英60克,缓花针、小叶金钱草、凤尾草、茵陈、地耳草各15克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黄疸、厌食等症状缓减,肿块消除。胃癌忽木、八月札、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切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能使自觉症状缓解,饮食好转,肿块逐渐消失。直肠癌日木、无花果、凤尾草、黄毛耳草各15克,地锦草、白蔹、白槿花、荠菜花各9克,胡黄连3克切碎,水煎服,日1剂。能使腹痛、便血等症状消失,癌肿缩小。肺癌忽木、地茄子、凤尾草、半枝莲各30克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痰血胸痛等缓减,X线复查阴影逐渐消失。
(2)消炎退肿,用于炎症肿痛:膀胱炎忽木30克,露兜,各15克,广金钱草9克水煎3次分服。亦治肾盂肾炎。骨髓炎忽木、三白草、狭叶山胡椒、白蔹各等量均用鲜品,捣烂敷溃疡处,夏天每日换1次,冬天间日换一次。
(3)祛湿利火,用于风湿水肿:肾炎水肿忽木15~30克切碎,水煎3次服。肝硬化腹水忽木6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烂服汤食肉,3次服完,日1剂。
[药量]煎剂:15~90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生殖细胞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生殖细胞瘤的主要化验检查:
1.血液 患者血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可升高。术后可恢复正常,复发或播散时再度升高。国外报告11 例生殖细胞瘤,所有病人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故多数学者认为术前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者预后不良。
2.脑脊液 多数病人压力增高,部分病人脑脊液蛋白含量轻中度增高,脑脊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可明显增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时可发现瘤细胞。70%病例脑脊液中可出现上皮样细胞,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脊髓转移。
生殖细胞瘤的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均可显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40%~60%的病人可有松果体异常钙化,尤其是当钙化发生在10~15 岁的小儿时,钙化斑直径超过1cm,钙化向下后方移位者,均是诊断生殖细胞瘤的有力证据。
2.放射性核素扫描 连续脑闪烁断层核素扫描,绝大多数可见到核素在肿瘤中蓄积,直径大于1.5cm。
3.CT 扫描 CT 扫描可精确地确定其大小、部位及其周围关系。平扫CT 可见与脑灰质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钙化的几率较鞍区生殖细胞瘤高得多。不同亚型的生殖细胞瘤有其特有的表现,有时结合临床,甚至可作出肿瘤定性诊断。
4.MRI 检查 MRI 对显示鞍上小的生殖细胞瘤(直径<1cm)或脊髓转移灶十分清楚;显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T1为等或稍低信号,T2 为稍高信号,少数亦可为等信号;注药后均匀一致的强化,边界清楚,有时少数仅呈中度或不均匀强化。
为什么会得视网膜母细胞瘤
目前已经确定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是由染色体缺失或者基因突变引起的,1971年即发现部分RB患者有染色体13q14的缺失[13,14],现在已经确认这就是RB1基因的位置。RB1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15],包括27个外显子和1个启动子;RB1被翻译成4.7 kb mRNA, 产生110kDa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它与E2F系列因子控制着细胞周期中G1-S的转变: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分化成熟。当RB1发生变异或者缺失,就无法产生正常的pRB,视网膜母细胞就会不停地增殖,无法分化成正常的视网膜细胞[16-18],从而产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就是RB1被称为肿瘤抑制基因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此遗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约为90%。
虽然已经确定RB是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但是真正有明确家族史的仅为10-20%,绝大部分患儿是因为自身的体细胞或者生殖细胞的变异引起。遗传型(生殖细胞变异)约占 40%,非遗传型(体细胞变异)约占60%[17]。目前已知,所有双眼患者和单眼多发肿瘤的患者,是由生殖细胞变异引起,具有遗传性,后代发病率为 50%;其余的单眼患者之中,约有15%也是由生殖细胞变异引起[17,18]。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RB-嵌合型,大约占总数的10%[19]。分为体细胞嵌合型和生殖细胞嵌合型[20]。它是在胚胎发育的某个特殊时期,部分体细胞或者生殖细胞的基因发生了变异,所以此类患者的体内既有正常的视网膜细胞,也有异常的能形成肿瘤的视网膜细胞。生殖细胞嵌合型也具有遗传倾向,但是危险性相对较低。
近年一些医生提出了新的概念-“Retinoma”,它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的良性表现形式,或称为“自发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spontaneous of retinoblastoma)”。它具有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同的基因变异与发病机制,但是一种非进展型的肿瘤。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21]:隆起的灰色视网膜团块,钙化良好并被色素上皮包绕,团块本身色素化[图1]。绝大部分Retinoma是静止的或者进展极慢,虽然它也可以有少量的种植,但是对眼球的危险远远小于视网膜母细胞瘤[22,23],仅在于它的生长位置:如果在黄斑区就会影响视力。
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广义名称,许多人会以为癌症只会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是不会得癌症的,事实上儿童不仅会患癌症,而且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期都可能患癌症,可能发病的部位也包括了全身的各个系统。
畸胎瘤常见于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胚瘤常见于3至5岁的儿童,骨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儿童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的。
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按其发病率顺序,依次是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等)。
因此,儿童也可能患癌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睾丸癌分为哪几种
1.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1)一种组织类型的肿瘤:①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②变异型:伴有肉瘤样成分。③精原细胞瘤(可伴有合体滋养层细胞)。④胚胎癌。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⑥绒毛膜上皮癌。⑦畸胎瘤:A.成熟畸胎瘤。B.皮样囊肿。C.不成熟畸胎瘤。D.畸胎瘤伴明显恶性成分。E.类癌(纯的类癌或伴有畸胎瘤成分)。F.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多于一种组织类型的肿瘤:①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②多胚瘤。
2.性索间质肿瘤(1)性索间质细胞瘤(Leydig细胞)。(2)支持细胞瘤(Sertoli细胞):①典型型。②硬化型。③大细胞钙化型。(3)颗粒细胞瘤(成人C型、幼年型)。(4)混合性性索间质细胞肿瘤。(5)未分化类的性索间质肿瘤。
3.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混合肿瘤(1)睾丸母细胞瘤。
4.睾丸网肿瘤(1)腺瘤。(2)腺癌。(3)腺瘤样增生。
5.其他睾丸组织来源肿瘤(1)表皮样囊肿。(2)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6.转移性肿瘤 造血系统来源的。(1)淋巴瘤。(2)浆细胞瘤。(3)白血病。
睾丸癌的分类,根据其肿瘤成分、组织学表现、肿瘤成分与治疗关系来分,据临床统计,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根据组织学分为5种基本形态,即精原细胞癌、胚胎癌、畸胎癌、绒毛状癌及卵黄瘤等。非肿瘤细胞肿瘤占5%-10%,包括间质细胞(Leydig cell)和支持细胞(sertoil cell)两种。因此,正因为睾丸癌的分类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