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秋梨膏润肺吗 秋梨膏治咳嗽效果好吗

对症治咳嗽效果好。

秋梨膏属于中医类的一种药,而咳嗽在中医上分为很多种,秋梨膏并不是对每一种咳嗽都有治疗效果,它临床上主要用于阴虚肺热之咳嗽喘促、痰涎黏稠、胸膈满闷、口燥咽干、烦躁声哑,对肺热久嗽伤阴者尤佳,若是类型的咳嗽吃秋梨膏则不管用,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建议最好去当地中医院找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症状来确定是否能用秋梨膏来治咳嗽为好。

注意 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颇为棘手。现就干咳因理证治探讨如下。

一、燥邪犯肺 肺失宣降

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

方选桑杏汤加减

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

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

薄荷、芦根

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

二、阴虚肺燥 清肃失司

此类证候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

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沙参、玄参、麦冬、玉竹、

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

桑叶、桑白皮

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酌加芦根、白茅根。

三、肝郁气滞 津聚痰凝

此类证候多见于喉源性咳嗽,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

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

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

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

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

桔梗

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芩、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栀子。

四、肝胃不和 气机上逆

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

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

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

黄连、吴茱萸、乌贼骨

五、肝阴亏虚 风摇钟鸣

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辨证属于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

临床多表现: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治宜柔肝熄风,肃肺降逆,

方选过敏煎加味

乌梅、五味子、柴胡、防风、

白芍、钩藤、地龙、山萸肉、

代赭石、前胡、甘草

综上所述,干咳作为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脏腑多种,病情严重度不等,治疗反应不一,故在诊治过程中,当细究其病因病机,辨别所累脏腑病位,分清标本虚实,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特异性治疗,这样才能切中肯綮,效如桴鼓。

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燥邪犯肺 肺失宣降

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

方选桑杏汤加减

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

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

薄荷、芦根

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

二、阴虚肺燥 清肃失司

此类证候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

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沙参、玄参、麦冬、玉竹、

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

桑叶、桑白皮

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酌加芦根、白茅根。

脱肛的中医辨证论治介绍

1.中气不足型

【证见】 直肠粘膜或全层脱出,轻重不一,有的便时脱出,有的增加腹压即脱出,粘膜色淡红,粘液不多,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疼痛感不明显,伴食纳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补中益气,固摄升提。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术12克,炙甘草3克,大枣9克,金樱子12克,续断9克,五倍子12克。水煎

服,每日l剂。

虚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姜9克、制附子9克。夹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9克、槐花9克。久泻久痢者,加诃子12克、破故纸9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人参芦(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处方:人参芦1个(研末)。每日1个,温开水送服。

(2)鳖首(朱仁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鳖首(烘干研末)3克,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儿童脱肛。

(3)脱肛方(柯泽春验方)

处方:使君子肉若干,捣烂,加饴糖适量,制成丸药。每丸3克,每次l丸。另炖瘦猪肉100—150克,取肉汤服用。每3日服丸药和肉汤1次,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小儿I、Ⅱ度脱肛。

中医辨证论治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是让大家很尴尬的一种疾病,这是因为在排便的时候便中带有血丝的现象,流血量超过50毫升以上就可以认定是大便出血的现象,治疗大便出血越早越好,治疗大便出血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就是其中一种。中医治疗大便出血主要是辨证论治,从跟上彻底治疗大便出血。

1、因肺病而燥涩者,宜润宜降,用桑麻丸及天冬、地黄.银花、柿饼之属。

2、因心病而火燃血沸者,宜淸宜化,用竹叶地黄汤补心丹之属。

3、因脾病而湿滑者,宜燥宜升,用苍术地榆汤、茅术理屮汤、益气汤之厲。

4、因肝病而风阳痛迫者,宜柔宜泻.用驻车丸、及甘酸和缓之属。

5、因肾病而形消腰折者,宜补宜填,川虎潜九、理阴煎之賴。

6、胆逆则木火煽营,宜桑叶、山栀、柏子、丹皮之淸养。

7、大肠为燥府,每多湿热风淫,宜辛凉苦燥之清散。

8、肾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脏病腑病,无不兼之,宜补宜和,应寒应热,难以拘执。

9、努力掼伤者通补为主,育粱蕴积者淸疏为宜.痔疮则滋燥兼投,中毒须辨明寒热,余如黑地黄丸以治脾湿肾燥,天真丸以补爽气真精,平胃、地榆之升降脾胃,归脾之守补心睥,斑龙以温煦奇督,建中之救复生阳,枳术之疏补中土,禹粮赤石脂以堵截阳明,五仁汤复从前之肠液,养荣法春病后之元虚,是在临证时参酌。

10、治便血以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愉为下使。若血瘀色紫者,陈血也.加熟地黄,血鲜色红者,新血也,加生地黄,寒热者加柴胡肌热者加地骨皮,脉洪实腹痛者加酒浸大黄。

11、便血之补,多由于实热,宜当归承气汤之属,及火邪既衰而仍下止者,非虛即滑也,宜以固涩为主.兼大补气血,用人参汤、补中益气汤,归睥汤.举元煎.或理中煎加乌梅、文蛤、五味子之厲,煎汤下胜金丸,或青梅九。

12、卒泻鲜血,喷出如竹简者,宜小蓟取汁,温服—升。

13、下血鲜紫,大便燥结者,为热伤阴络,宜一味槐角凉润之,或用真麻油冲入豆腐花空腹食之。

14、色稀淡者为脾虛,宜一味白术研末,米糊丸,米汤下。

15、色于瘀晦者为积血,以乱发三两,红花四入阳城罐中煅过,去红花灰,止用发灰,研细,分三服.空腹时炒黑地榆煎汤送下,三日可效。

16、便血虽多因于大肠之积热,亦当分别虚实.用寒凉药中,必须参以辛散,若久而不愈,宜理胃气.兼用升举药(便血多以胃药收功),若血下日久,涣散无统者,则用乌梅收之

17、便血久而不已,面色痿黄,下元虛惫者,宜四君子汤加黄芪、当归、白芍、下断红丸,虚甚者用十全大补汤去茯苓.加防风。

18、便血由于先天遗传者,以砂仁一味研末,每日服二钱,米汤热服,以愈为度。

19、便血止后,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者,宜桑寄生散,至如远血、近血、结阴便血、肠风赁血,脏毒便血、湿热便血、屮寒便血、湿毒便血,热毒便血、伤损便血,洒枳便血、暑毒便血、中蛊便血诸证。

尿血的中医辨证论治

肝经湿热

小便热赤,带血鲜红,伴随头痛,头晕,口黏,口苦,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病情会因情绪波动而加重。中医治法为清利湿热。

方剂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火旺

小便短赤带血,伴随头晕耳鸣,颧红潮热,心烦口乾,腰膝酸软,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中医治法为滋肾清热,佐以利湿。

方剂举例:知柏地黄丸加小蓟炭、车前子

心火亢盛

尿色鲜红,小便短黄,灼热疼痛。伴随心烦失眠,面赤口疮,口渴引饮,大便乾结,舌尖红赤,苔黄,脉数。中医治法为清心凉血,佐以利湿。

方剂举例:导赤散合小蓟饮子加茯苓

肾气不固

持续排泄淡红色小便,量多,便後滴沥。伴随头晕,耳鸣,倦怠易疲劳,腰脊酸痛,怕冷,阳痿滑精。舌质淡,脉沉弱。中医治法为温肾摄血。

方剂举例:鹿角胶丸(鹿角胶、熟地、血余炭、白茅根)

脾不统血

尿血反覆发作,或兼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伴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气短声怯,没胃口。舌质淡,脉细弱。中医治法为补脾摄血。

方剂举例:归脾汤加熟地、阿胶、仙鹤草

页首

2.尿血的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能活血行气,促进身体自癒力。中医认为出血症跟气虚与火热关系密切,用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有助改善身体状况,从而舒缓尿血及兼症。

食道癌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痰气互阻型

治法:开郁降气,化痰散结。

主方:旋覆代赭汤合四逆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10g,枳壳1Og,白芍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法半夏10g,郁金lOg,陈皮10g,山豆根10g,草河车15g。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元胡、白屈菜,口干、津伤明显者加元参、石斛,吞咽困难较严重加威灵仙、赤勺。

(2)血瘀痰滞型

治法:祛瘀散结,化痰解毒。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勺10g,川芎10g,桔梗6g,柴胡10g,急性子15g,半夏10g,栝楼30g。加减:胸背痛甚者加元胡、白屈菜、八月札.便干加郁李仁、火麻仁,口干舌红加黄连、麦冬、知母.合并出血者加三七、白芨、血余炭。

(3)阴虚内热型

治法: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主方:一贯煎台养胃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30g,麦冬15g,生地20g,石斛15g,玉竹15g,当归10g,川楝子10g。加减:嗳气明显者加陈皮、半夏、旋覆花、茯苓以和胃降逆,潮热盗汗明显者加地骨皮、知母、鳖甲.肠中燥结、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全栝楼。

(4)气虚阳微型

治法:益气养血,温阳开结。

主方:当归补血汤台桂枝人参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30g,当归10g,干姜10g,党参20g,白术10g,熟地15g.白芍15g,桂枝10g,急性子10g,半夏10g。加减:气逆呃逆者用威灵仙、丁香、柿蒂,呕吐粘痰者加陈皮、胆南星、青礞石,出血者加仙鹤草、露蜂房、白芨、三七,畏寒肢冷明显者加炮附子,呕吐清水较多者用吴茱萸、黄连。

中医辨证论治疗皮肤过敏

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肤炎,是属于过敏性的皮肤疾病,患者大多具有气喘、过敏性鼻炎的病史。除一般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外,寻求中医的治疗,亦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过敏性体质的人,在中医的观点上,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而造成的。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感风寒病邪侵袭而造成皮肤的不适。脾主运化,营养失调亦损伤脾胃,进而因运化代谢的不良,造成水湿水邪聚合而成痰湿病气,引起对食物的过敏。肾主气纳,调节水分代谢。若肾阳不足,气纳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亦失调,进而造成皮肤的干燥、大便的干硬秘结。

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中医依据征候属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湿热内蕴型:患者疹斑上常有水,水抓破后,皮肤会呈现鲜红糜烂,造成组织液渗出,液干后会结黄色的厚痂,并同时可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治疗方式以利湿清热、去除肠胃湿热、利肠通便为主,可开予消风散加减方。

●脾虚湿甚:此类型患者在水;抓破后,皮肤会呈现浅红或同肤色的糜烂,且渗出液不易干收,会有黄色薄痂。症状还有面色暗黄、精神不振,胃口不佳,舌质淡红。治疗以健脾除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增强肾气为主。处方为参苓白朮散

●阴虚血燥:此类患者的皮肤在疹斑边界会呈浅红或暗红斑,皮肤表面粗糙干燥且覆有鳞屑。虽然口干现象但不喜欢喝水,舌质红或暗红。治疗以滋阴养血润燥、滋养肺阴、强化脾胃水分营养的吸收功能,以期能除去皮肤的干燥搔痒。治疗药方为当归饮子加减方。

在此要特别提醒,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在体质调理前后,虾、蟹、贝类及冰冷饮料、食品须尽量避免,以免症状复发,影响治疗的效果,并且须注意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平时多加运动,放松身心以增强免疫力,过敏体质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善。

中暑中医辨证论治

暑入阳明致气阴两伤

症见壮热多汗,口渴引饮,面赤气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指纹深红,透达气关。

治宜清泻阳明,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粳米9粒,炙甘草10克,人参1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若烦躁明显者加麦冬15克;欲吐者加姜半夏6克;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10克,玄参15克。

中成药可选用益元散,每次6克,每日两次;或避瘟散,每次0.6克,凉开水送服或吸入鼻孔;或十滴水,每次2.5~5毫升,每日两次。

暑犯心包致热余气机

症见猝然昏倒或昏狂谵语,身热肢厥,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洪大而滑数,指纹紫暗,直达命关。

治宜清心开窍,凉血解毒。取清营汤加减: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麦冬(去心)15克,丹参15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黄连12克,水煎服,加羚羊角(研细末)1.5克冲服。昏狂重者加郁金6克,石菖蒲10克;烦渴欲吐者加竹叶12克;瘀血重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

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紫雪丹3~6克,或无极丸,每次10~20粒,每日1~2次。

相关推荐

吃西洋参后失眠是怎么回事

西洋参服用过多,西洋参虽有增强中枢神经,镇静大脑的作用,但是西洋参对心脏也有中度兴奋作用,食用过多,凝神静心的同时,也可间接导致人体出现精神亢奋状态,引起失眠。 这种情况,应该停止服用西洋参,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症状还是无法缓解,应该去医院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服用中药调理。

孕期腹痛病人的中医辨证论治

1.寒滞胃肠证 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 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 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 治法:清热泻火、攻下里实。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 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已经不断显现出来,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手段包括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内服和外治,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延缓关节畸形、减轻西药副作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形成了较成熟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医疗与康复相结合、运动与健教相结合的医疗模式,采取辨证论治、分型分期治疗、专方专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督灸、穴位贴敷、熏蒸、熏洗、热奄包、针刀等治疗手段,也可根

肺热咳嗽辨证论治

主要以中药为主,宜选用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常见药物主要有: 1.麻黄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经典古方: 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2.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肺

尿血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1)热结膀胱,表现为小便带血、血色鲜红、小便频数短涩、滴沥不爽、少腹作胀、腰部酸痛,可选用八正散加减(生大黄10克、萹蓄10克、车前子10克、滑石10克、生甘草6克、白茅根15克、藕节10克、琥珀6克)以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2)阴虚火旺,表现为尿血屡发、色鲜红或淡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颧红潮热、咽干盗汗,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5克、淮山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萸10克、丹皮10克、琥珀6克、花蕊石15克)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3)脾不统血,表现为久病尿血

润肺止咳勿滥用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区、病人体质、年龄的不同等特点而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北方寒冷而少雨,其病多燥,秋冬季节,寒邪与燥邪杂至,更为多数医家所认可,故医家多在秋冬季治疗外感疾病时采取润肺止咳法,滋阴润肺药自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临床上虽应重视常理,也不可忽视特例。反观2009年秋冬季节,雨雪较多,在笔者看来,此季正是湿热病流行之季,临床所见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外感疾病,一般表现为舌苔黏腻,或黄或白,而口不渴,是湿之候。湿热病四季皆有,多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怎么做

1.治疗方面,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来讲休息是相当重要的,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对于心脏增大者,应该卧床6个月左右,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恢复期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西药常用抗氧化剂及各种营养心肌药,如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辅酶a)、磷酸肌酸、1,6-二磷酸果糖等。 2.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及不同病程辨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在西医认为多少和内分泌失调有关,也有和外界的一些因素有联系,例如受冷受寒、精神受到刺激、饮食不注意等。西药调经药一般是性激素和孕激类药物,但是单纯应用激素来调经往往不那么理想,停用药物大多会出现反复。而中医认为这月经不调有几个方面的类型,例如: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宫寒型、血热型、脾不统血型等。其中,气滞血瘀类型颇多。 针对月经不调若能请中医具体辩证施治,做到辩证施治针对性应用相应的中药调理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很好,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对身体不良影响也很小。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加以阐述。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对于萎缩性胃炎这种病情的病因,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特别复杂的,而且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情况也有一定的不同现象,所以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疗自己的萎缩性胃炎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舌质胖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

治疗小儿咳嗽的民间偏方

治疗小儿咳嗽的民间偏方:1.红萝卜红枣汤。主治:小儿咳嗽.配方:红萝卜200克.用法:洗净切片,红枣8个,加清水煲汤,冰糖调味服食.2.冰糖杏仁粉。主治:小儿热咳.配方:甜杏仁4.5克,冰糖6克.用法:杏仁研末,用冰糖冲服.3.冰糖炖麻雀。主治:小儿久咳不愈.配方:麻雀2只,冰糖20克. 用法:麻雀去毛杂,加冰糖,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