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情绪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情绪

一、糖尿病引发情绪障碍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终生患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失眠以及不良应对行为,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患者还存在特殊的认知缺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

二、从心理保健看糖尿病患者5类情绪

1、烦躁不安情绪。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多,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能药到病除。可是“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心里就出现了急躁情绪——“像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于是陷入苦恼和烦闷之中。但这对疾病的治疗不利。

2、不能接受现实的情绪。该患者得了糖尿病后,无法接受“每天还要坚持测血糖,打胰岛素”的现实。未能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忍不住要发脾气”,急躁易怒,遇人遇事易动肝火。

3、心理不平衡情绪。该患者可能认为自己刚刚50岁,得了这种病,以后必须终身控制饮食,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同时因心境不好,很难积极配合治疗。

4、焦虑恐惧心理。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并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担心疾病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

5、自责心理。该患者“看着家里人为我的病情担心”,自己过意不去。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从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三、糖尿病心理保健九要素

1、明确糖尿病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血糖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我的病情严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论病情轻重,只要科学地对待它,千方百计把血糖降下来,疾病就不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不论病情如何轻,如果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3、不要存在错误观念。“能吃能喝不是病”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糖尿病就是能吃能喝,吃出来、喝出来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尽管刚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致残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从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开始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治疗就十分困难。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大幅度的变化。

5、加强体育锻炼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人们往往行为被限制以后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现在得了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倒特别想吃了,控制饮食、忌烟限酒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方面,因此不要存在“偶尔抽一支烟没关系”、“多吃一次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往往有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6、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气,要心胸开阔,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计较。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上不顺心的事,尤其是在评职称、涨工资、工作调动不顺利时更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而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把“身体健康”放在这些问题之上,对不顺心的事置之度外,对“名利”淡然处之,可以把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减小到最低。

7、克服麻痹思想。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自己对疾病重视的程度逐渐淡漠,饮食控制不严格,自我监测也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药不按时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没得糖尿病时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管不顾,这样只能导致血糖的波动或升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8、生活丰富多彩。糖尿病患者要与人多交往,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解除对疾病的紧张与烦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更多的人交往,尤其与糖尿病患者的交往,可以相互探讨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体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9、 “麻烦”是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既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服药,又要进行血糖、尿糖的监测等等,确实很“麻烦”。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麻烦”才确保了病情的稳定。这些“麻烦”是控制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麻烦”心理,不要把治疗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额外负担”。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并发症产生了,造成功能障碍、致盲、致残。到那时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给家属带来的负担,与现在需要做的事比较起来,现在的“麻烦”是微不足道的。

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引起尿毒症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因此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经过若干年可发展成明显蛋白尿,而此时患者可见尿泡沫增多。遗憾的是,一旦临床明显蛋白尿形成,有一半患者约在5年里就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如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则肾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一定要定期检查小便和肾功能。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后,不仅要重视血糖的控制,而且要定期检测小便和肾功能,不要以为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许多人虽然血糖控制不错,但仍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

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因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加重肾脏的损害。患者应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天天多次测量血压,血压控制不良往往是加速肾脏功能恶化的重要诱因。

要积极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由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没有症状,所以要定期随访检查,一般近3个月检测一次,如病人有浮肿、高血压或视力减退,则更应重视肾脏功能的定期检查。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是非常容易控制的,而控制好微量白蛋白尿,可以显着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要戒烟。临床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对心血管不利,而且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故糖尿病患者应下决心戒烟。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合理营养。营养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性措施。然而临床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原则把握不好,要么不重视,要么过于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在老年人当中相当普遍,低蛋白血症可加速肾功能的减退。

早期发现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腹透而非血透。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较差,如果选择血透,透析效果相对不太理想。但是,如果本身有腹腔黏连、腹部做过手术、皮肤出现感染、慢阻肺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吃

1、吃干不吃稀:

我们主张糖尿病人尽量吃‘干’的。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

有病人的错误做法是:不吃白米粥,而吃杂粮粥。我们强调的是‘粥’,而不是粗粮细粮。道理就是越稀的饮食,经过烹饪的时间越长,食物越软越烂,意味着越好消化,则升糖越快。

2、吃硬不吃软:

同样是干的,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一点’。道理与上面相同。

3、吃绿不吃红

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确定哪个我是该吃的,哪个是不该吃的。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相对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可以明显升糖。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保险。

4、定时定量和化整为零

定时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的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

糖尿病患者应掌握皮肤护理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坏死,可引起一系列皮肤表现,掌握正确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

1、正确选择衣物--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可选择宽松的纯棉衣物,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鞋子宜选择宽口、厚底的鞋子,如果袜腰紧就用剪刀剪开几个小口。

2、注重皮肤清洁--糖尿病患者应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同时也应注意皮肤清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本来就干燥、抵抗力差,应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3、保持皮肤水分--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肤干燥瘙痒,应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羊毛脂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以避免皮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每日1~2次尤其沐浴后即刻使用效果会更佳。

4、使用止痒药物--皮肤干燥、轻度瘙痒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加强润肤效果,局部瘙痒可外用止痒药物,如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药物,切勿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糖尿病治疗应该注重双目标

2型糖尿病患者应关注治疗中的“双目标”。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实现降糖达标;长期目标是保护心血管,预防并发症。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最近20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猛,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但知晓率和诊断率偏低,其中未诊断率达56%,糖尿病防治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社会公众应予以糖尿病更多的关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糖尿病治疗有“双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糖尿病治疗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降血糖,也应注重防治并发症的长期获益。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尤需警惕。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3%,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

糖尿病防治的目的就是血糖安全、持续地达标,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实现短期目标即全面降糖的同时,也应兼顾长期的并发症防护和心血管保护,建立糖尿病治疗的“双目标”。

“达标”+“护心”带来长期收益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实现血糖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儿糖尿病应该注意护理皮肤

1、正确选择衣物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可选择宽松的纯棉衣物,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鞋子宜选择宽口、厚底的鞋子,如果袜腰紧就用剪刀剪开几个小口。

2、注重皮肤清洁

糖尿病患者应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同时也应注意皮肤清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本来就干燥、抵抗力差,应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3、保持皮肤水分

洗澡会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肤干燥瘙痒,应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羊毛脂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以避免皮肤里的水分过快蒸发,每日1~2次尤其沐浴后即刻使用效果会更佳。

4、使用止痒药物

皮肤干燥、轻度瘙痒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加强润肤效果,局部瘙痒可外用止痒药物,如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药物,切勿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一下预防心梗

糖尿病患者最应该重视心梗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10年。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因此冬天脚部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40℃,洗脚前可让家人帮忙测试水温,如果用温度计则更好;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趾缝处也要轻柔地擦干。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使用,也不宜用爽身粉。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肾脏尿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肾病,延缓甚至逆转肾脏疾病的进展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治疗费用低。一旦疾病进展到后期,患者生活质量差,治疗费用高却收效甚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傅淑霞教授介绍说,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2 型糖尿病确诊后,应该每年筛查糖尿病肾脏疾病。筛查内容包括:时间点尿液标本中测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此后每3至6个月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或定时尿液标本。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微量白蛋白尿期间,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此时患者心血管内皮细胞已经损伤,这是心血管和肾脏病发病率和死亡危险增加的标志。内皮细胞是心腔和血管的内衬,其与血液直接接触,损伤后易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肾脏病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测尿蛋白的排出量,这是目前尽早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手段。

傅淑霞说,患者应该注意24小时尿液留尿方法:早晨起床后或某时间点排空膀胱(尿液弃去)并记录时间,留尿当日正常工作生活和治疗,不做剧烈运动和较大强度体力劳动,24小时尿液全部收集起来,存放到一个容器中,比如干净的痰盂、尿壶或小桶,量一下总体积或总重量(多少毫升或多少斤)并记录下来,然后混匀取10~15毫升尿样到医院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量或排泄率。

对于时间点尿液标本留取,需要提醒女性患者检查前洗净外阴部,留取中段尿送检。时间点尿液标本需测定尿蛋白排出量,也需同时测定尿中肌酐的排出量,用二者的比值来校正。因为肾小球的滤过状态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并受其他因素影响,当然这种校正仅限于肾功能基本正常的微量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阶段的糖尿病患者。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有什么注意事项

1、在是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而心理放松。糖尿病患者在突然剧烈的情绪刺激后,常常感到种种不适,如头晕、耳呜、心慌、乏力等,对于合并冠心病者可能发生心绞痛,而测量血糖会发现血糖升高,甚至造成血糖骤升。由此可见,剧烈的情绪变化常是糖尿病急症及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采取豁达态度,勿急匆躁,喜怒哀乐都要注意有“度”。 2、戒烟:吸烟可直接收缩动脉血管,还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增加了血小板的聚集,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程,因而糖尿病患者戒烟。 3、良好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适合喝什么牛奶

1、成人糖尿病患者该适度喝低脂牛奶,而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饮用全脂牛奶,伴有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脂的情况选择脱脂或半脱脂牛奶。 2、糖尿病患者选择纯牛奶或强化奶,饮用牛奶时不能加纯糖类,否则血糖会迅速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经常伴发的并发症,如果不注意护理足部可能引起足部皮肤损伤,继而感染,甚至足部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坏疽。糖尿病患者选择适当的方式护理足部,防止足部并发症的产生。 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足部时不能用剪子或刀子来挖除鸡眼或胼胝,以防伤到正常的足部皮肤;不乱用治疗鸡眼的软膏,这类软膏类药物大都含有水杨酸或其他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刺激皮肤而引发感染;不要使用碘酒消毒足部,碘酒所具有的强烈刺激性会对皮肤产生化学性伤害;足部水泡不能用针挑破,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保护泡皮,待水泡中的渗出

三种情绪最易患糖尿病

1、敌意。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电子产品发展也越多越快。有的人忙着挣钱特,有的人喜欢与高科技大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则是越来越少。所以人们脾气也越来越差,心中的敌意就会越来越深。长时间心中积郁怨气不但伤身,还会招来更多的疾病,其中也会诱发心脏病糖尿病。 2、愤怒。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情绪是回避不了的。当我们遇到烦心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愤怒。临床中,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抑郁、愤怒患者不仅血糖控制差,而且慢性并发症也多。经常愤怒的人,不但容易上火,还会诱发其他的疾病。 3、抑郁心理。

糖尿病患者多多注意饮食

当你的身体正常工作,你吃的食物分解你的消化系统小位。最后,它变成葡萄糖(一种糖),进入你的血液,你的细胞吸收。葡萄糖给你的身体的燃料,它需要的能量和良好的健康。你的细胞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虽然胰岛素的帮助下,由胰腺分泌的一种物质。试想一下,细胞有一个小门可以进入食品,而胰岛素是该门的钥匙。如果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的方式-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相反,它继续在你的血液循环。 即使你有糖尿病,不知道它,它的作用是非常真实的。在血液中过多的糖对眼睛造成伤害,肾脏,循环系统,仅举几例。与先进的糖尿病

哪些运动方法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1、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注意运动量。 2、患者在运动前注意热身,运动时从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适当做一些恢复运动。 3、有高血压的患者,还注意运动强度,最好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 4、老年患者一般每天可以将运动时间分为2-3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一次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 5、患者的运动强度以运动时有轻度的心跳加快、畏寒,运动后有身心舒畅、不会感觉过度疲惫为宜。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但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还合理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吃水果

许多糖尿病患者几乎不吃水果,并不是他们不喜欢吃水果,而是觉得水果含糖量较高,担心吃水果后血糖会急剧升高,使病情出现反复。其实,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处的,只要做到择机、择时、择类、择量食用水果,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吃水果的。 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等,这些成分对于患者机体生理活动具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伴有心脏病的患者,水果中富含的钾离子可以稳定心肌,抑制心律失常。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的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水

糖尿病人能吃木薯粉吗

其实木薯粉是一种淀粉,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身体的健康着想还是不要吃木薯粉比较好,在平时生活中糖尿病注重比较清淡的饮食,拒绝那些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才能够有效的降血糖。 不宜食用。 木薯粉不含麸质和蛋白质,并且营养价值较低。由于是一种淀粉,它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构成。木薯粉的营养价值通常取决于食用的配方。每份干木薯粉的热量是153卡路里,0.4克脂肪,10克碳水化合物和0.2克蛋白质。如果经过油炸,这些数据可以增加到490卡路里,24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和2克蛋白质。 尽管木薯粉本身没有太多营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高血糖对于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的损害,而使下肢发生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足部保健,控制好血糖,积极治疗足部疾病。 糖尿病患者日常足部保健包括对于足部的检查、皮肤的护理及趾甲的修剪。糖尿病患者每天仔细观察并触摸足部,包括脚面、脚底、趾甲、甲沟、脚趾及脚趾之间,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足部皮肤要保持清洁和干燥,每日用温水泡脚,用毛巾擦干,适当涂抹润肤露保持足部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开裂。洗脚水不过热,避免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一下预防心梗

研究显示,75%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梗很难发现,特别注意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患者该重视心梗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10年。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