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肝损伤害有哪些
药物肝损伤害有哪些
抗肿瘤药:①烷化剂:如苯丙氨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硫代鸟嘌呤、达卡巴嗪等。②抗代谢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吉西他滨等。③抗生素类:阿霉素、柔红霉素、博来霉素、放线菌素等。④铂制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了。⑤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等。⑥其它抗肿瘤药:紫杉醇、左旋门冬酰胺酶等。
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安灭菌、氨曲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新生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乙胺丁醇、呋喃妥因、呋喃唑酮、两性霉素B、异烟肼、利福平(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使用时比单独使用异烟肼时更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氯喹、酒石酸锑钾、甲硝唑、砷凡纳明、四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解热镇痛消炎药物:乙酰水杨酸、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双氯灭痛、保泰松、别嘌呤醇、辛可芬、丙磺舒、散利痛等,曾有患者由于对镇痛药哌替啶过敏而导致药物性肝炎。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及麻醉药:氟烷、氯丙嗪、甲哌氯丙嗪、硫利哒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匹莫齐特、利培酮、苯巴比妥、丙戊酸、苯妥英、甲苯比妥、苯甲双酮、乙甲双酮、水合氯醛、副醛、奋乃静、帕罗西汀、苯乙肼、尼拉米、苯环丙肼、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米安色林、马普替林等。
抗风湿及痛风药:甲氨蝶呤、来米氟特、柳氮磺胺吡啶、别嘌醇、苯溴马隆、苯碘达隆、苯酰香豆酮等。
激素类药物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氟甲酰胺、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达那唑、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消化系统及肝病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干扰素、联苯双酯、双环醇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奎尼丁、硝苯地平、肼屈嗪、双肼屈嗪、甲基多巴、优降宁、安妥明、氯贝丁酯、非诺贝特、辛伐他汀、烟酸、烟酸肌醇酯等。
中草药及中成药:①单味中药:雷公藤、黄独、何首乌、斑蝥、娱蛤粉、苍耳子、白果、大黄、泽泻、黄药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千里光、川楝子、贯众、艾叶、芫花、常山、藤黄、白鲜皮等。②中成药:壮骨关节丸、消核片、逍遥丸、消银片、消癣宁、消石丹、天麻丸、首乌片、消咳喘、安络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小柴胡汤、白蚀丸、补肾益寿胶囊、复方青黛丸、消核片、痔血胶囊等均可引起肝损害。
化疗有对身体伤害有多大
1、消化道反应:这是最明显,也是最令化疗者痛苦万分的症状,化疗药物对肠道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化疗者会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并随着化疗时间的增长而有所加重,这也是最摧残患者身心的一个表现。
2、肝损伤:上面提到,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物,故几乎所有的化疗用药都会引起不用程度的肝损害,有的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者会导致中毒性肝炎。可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等。
3、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是人体中分化速度较快的细胞之一,化疗过程其分化速度会受到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下降。进而使得免疫力低下,组织缺氧,导致感染、贫血、易出血、淤血等症状。
4、心脏毒性:药物的毒性可不仅仅是对肝有损伤,部分的化疗药物还会产生心脏星都,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常有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5、此外,化疗药物对肾脏、神经系统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伤害。这是在化疗期间都无法避免的症状。
5类人最容易惹上肝病
1、老年人:一般老年人易发生药物肝毒性,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肝细胞内微粒体酶系统的活性降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而且,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药物彼此干扰。有些药物主要经肾排出,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常减退,肾排泄减少,可造成药物的血液浓度增高。
2、女性:特异性变态反应性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女性。
3、免疫紊乱的人群:抵抗力差的人也容易出现肝损伤。
4、曾经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有过药物不良反应,说明肝脏解毒能力有限,容易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5、原本有肝病的人群:肝硬化患者对许多药物的代谢能力已经降低,致使药物易蓄积在肝内,造成肝损害。
这些药会伤肝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某些药物肝毒性较大,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甚至引起其坏死;二是与患者体质有关,一些人服药后出现代谢异常和过敏反应,称为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前者可以预测,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比例;后者无法预测,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却出现严重的肝损伤。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损害,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症状,总体病死率高达50%以上。在中国,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和药物。而后者常被人忽视,是伤肝的“隐性杀手”。
多数药物遵医嘱按说明书服用时较为安全,不会出现明显的肝损伤。但目前在临床上,常见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服用过量引起的肝损伤较多,应引起重视。建议服药前看清成分,不要重复使用。
此外,很多人误以为中药不伤肝,随意服用,结果造成严重的肝损伤。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呈上升趋势。何首乌等中药有明确的肝毒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对毒性也有影响,不建议长期自行服中药。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肝损伤多不会马上有症状,要当心其“潜伏”。一般来说,用药后5~90天内最容易出现肝损伤,个别患者在24小时之内,极个别患者超过90天才发生,甚至在停药后才出现。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色深黄等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而有明确肝毒性的药物,如抗结核药,则从服药开始就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一旦出现亚急性肝衰竭,在渡过危险期后,患者的肝脏通过再生新的肝细胞,恢复到正常功能,从长期来讲可以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方法
1、要了解药物致肝损伤的机制,首先需了解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特点。通常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转化与结合两个时相即Ⅰ相代谢及Ⅱ相代谢。Ⅰ相代谢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药物经过此相反应后极性增高,即水溶性增大,易于排出体外,参与Ⅰ相代谢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CYP);Ⅱ相代谢反应主要为结合反应,经过此相反应后,药物可与葡萄糖醛酸、甲基、硫基、甘氨酸等基团结合,形成极性更强的物质,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有些药物仅需Ⅰ相代谢,有些药物则需要Ⅰ相及Ⅱ相代谢才能完成。肝脏中Ⅰ相及Ⅱ相代谢酶的基因在人群中具有为多态性,因此,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在有些个体,有些药物在此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或致癌的物质,进一步造成肝损伤,或原本不具抗原性的药物,在肝内转化后形成具有抗原性的代谢产物,引起免疫性肝损伤。
2、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
药物经CYP代谢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通常与谷胱甘肽(GSH)结台而解毒.并不产生肝损伤。但过量服药或遗传性药物代谢异常时,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大量生成,耗竭了肝内的GSH,并且通过与细胞膜磷脂质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台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膜的损害、钙-ATP的自稳性受到破坏,使线粒体损伤、肝细胞坏死;亲电子基团还可通过与肝细胞蛋白半胱氨酸残基的琉基、赖氨酸残基的氨基等亲核基团共价结合,致肌动蛋白凝聚而细胞骨架破坏,使细胞膜失去其化学及生理特性而产生细胞坏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亦可干扰细胞代谢的某个环节,影响蛋白的合成或胆汁酸的正常分泌,使肝细胞损伤或/和胆汁淤积。这类药物性肝损伤是剂量依赖性的、可以预测的,并在动物身上可以复制出来。
3、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包括过敏性(免疫特异质)及代谢性(代谢特异质)。前者主要是由于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的自身抗体,可诱导肝细胞死亡或被破坏;这种免疫原还可以被CD4+细胞识别,诱导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CD8+T细胞,引起Fas或穿孔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细胞损伤。后者主要与个体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出现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使药物原型或/和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产生对肝细胞的毒性。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所诱导的DILI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相关性,此种肝脏损伤仅发生在个别或少数人身上,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是不可预测的,在实验动物模型上也常无法复制出来。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保肝护肝
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损害有一定减轻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作用。
肝炎有几种
①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炎,传染性强。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病毒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形成大流行,不过不会发展为慢性,也不会引起肝硬化,并且患病后有终身免疫力。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如夫妻之间、母婴之间的相互传染。乙、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②非肝炎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后所致的肝脏损害,预后良好。
③酒精性肝损害:大量和长期喝酒,肝脏负担过重,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发生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
④药物性肝损害:顾名思义,此型肝炎与药物有关。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的毒性作用,如多种抗癌药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另一种与病人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也就是说,某一类人用某种药后会发生肝损害,发生率较低,但无法预测。有青霉素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慎用或避免使用磺胺、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以免发生肝损害。
⑤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
鳖甲的功效及作用
1.能提高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延长抗体存在时间。
2. 能抑制动物结缔组织增生。
3.对动物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肝损伤引起的贫血有缓解作用,并能促进动物肝内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浆白蛋白的含量。
4.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药物肝损害的肝细胞坏死
在概念上可分为直接细胞毒性和特异反应性,但这种分类是人为的.
直接细胞毒性大多数具有直接肝毒性的药物能导致剂量相关性肝坏死,并且对其他脏器(如肾脏)也有损害.这些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有几种,例如四氯化碳及有关碳氢化合物引起肝腺泡3区(小叶中央区)坏死和脂肪浸润;磷主要引起肝腺泡1区(门脉周围)坏死;摄入各种捕蝇属蘑菇导致致命性的肝出血性坏死;大剂量静脉注射四环素,特别在妊娠妇女可引起肝脏弥漫性脂肪小滴浸润,且临床表现类似肝炎.
急性过量服用非麻醉止痛剂扑热息痛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参见第263节扑热息痛中毒).成人扑热息痛剂量>10~15g或>4g/d持续服用数天就可使肝脏内谷胱苷肽耗竭.在正常情况下,谷胱苷肽通过与可能有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结合而使其解毒.如果这种作用被饱和,游离中间代谢产物就可与肝内大分子结合,从而产生主要位于肝腺泡3区的肝坏死.微血管损伤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早期肝损害机制.
肝脏损害常在摄入扑热息痛后2~5天明显,这时也出现了急性肝细胞坏死的临床和生化证据.摄入扑热息痛剂量>25g,中毒后的死亡率急剧升高;由于乙醇诱导P-450酶后增加了毒性中间代谢产物的形成,从而导致营养性谷胱苷肽耗竭,所以很低的剂量就可使酗酒者死亡.乙酰半胱氨酸能补充谷胱苷肽,可防止肝坏死,如在中毒后10~12小时内应用可挽救患者生命;延迟至16~20小时则疗效很差.乙酰半胱氨酸没有毒性,可经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口服剂量为首次140mg/kg,然后70mg/kg,每4小时一次,连续3天.静脉注射剂量为300mg/kg,维持输注20小时,其中一半剂量需在15分钟内注射完毕.有证据表明,扑热息痛尚可引起慢性肝损害.
药物肝损害的定义
例如有些以前被认为对易感者是过敏原的药物,却能通过其毒性中间产物直接损伤细胞膜.
目前,药物性肝损害的分类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但大多数急性病例仍可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有或无炎症)和混合型.有些药物能引起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肝损害.药物诱导的溶血可引起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发生轻度黄疸,但无真正的肝损伤,因而肝功能试验正常.
抗肿瘤药物的特殊毒性
抗肿瘤药物与肝损害
直接损伤肝细胞 大多是特质性的,与剂量无关,无法预期。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生化指标异常至急性黄疸。病理学上可表现为慢性炎症改变、内皮损伤或血栓症[如静脉闭塞性疾病(VOD)]。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预后差别较大,有些药物肝脏毒性可逆,有些即使停药仍可造成纤维化或肝硬化。如果存在肝脏基础病如肝胆系统肿瘤、病毒性肝炎、营养不良等,会增加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害的可能。
加重肝脏基础病 存在肝脏基础病的肿瘤患者,化疗可能使肝病加重,同时也增加化疗药物肝损害的风险。为了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建议对肝脏基础病同时予以治疗。对于严重肝病的患者,有些化疗药物要避免使用或减量应用。常见的肝脏基础病是乙肝和丙肝感染。化疗可以激活乙肝病毒复制,因此建议乙肝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病毒的激活;目前化疗药物能否激活丙肝病毒的复制尚不明确,丙肝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干细胞移植时,VOD发生率似乎有所增加。
改变药物代谢 肝功能不全可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药物的毒性。对肿瘤肝转移的患者,一般建议首次化疗适当减量,若肝转移灶对化疗有反应,之后的化疗可再提高剂量。
抗肿瘤药物肝损害的诊断
1989年欧洲和美国专家在巴黎国际共识会议上对药物性肝损害达成共识(巴黎共识),将肝损害定义为:血清ALT或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 或AST、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升高,且其中1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此次会议还指出,其他生化检查指标对肝损害的诊断是非特异性的;而上述指标增高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时称为“肝功能检查异常”,而不宜称之为“肝损害”。
抗肿瘤药物肝损害的诊断比较困难,一般符合以下条件时,认为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大:化疗前无肝脏基础病,化疗后出现临床症状或血生化异常,停药后肝损害改善,再次用药后肝损害出现更加迅速和严重。鉴别诊断包括肿瘤进展、并存肝脏基础病和其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等。
减肥药的危害 肝肾损伤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人体的肝脏是解毒的主要脏器,而药物大多都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减肥药需要吃的量比较大,并且在吃药阶段,食物的摄入量也很有限,药物对肝肾的损伤十分严重,尤其部分药物中含有利尿成分,对肾脏减肥效果越好,副作用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