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怎么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怎么护理

1.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到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但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为1~3个月,补充营养,开放伙食,适当增加糖、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不用补液,宜强调伙食调理。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广泛,给患者造成肌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此类患者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患者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出血热的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但HFRS病毒的传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的流行史,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一)流行病学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

2.特异性实验诊断 近年来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有助于病人早期诊断,对临床不典型的病人尤有助于诊断,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SPA组化试验,血 凝抑制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免疫血球吸附试验及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等,特异性IgM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 上,均有确诊价值,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亦可确诊,近有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有皮肤出血斑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别,蛋白尿应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区别,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相区别,消化道出血应与溃疡病出血相区别,咯血应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相区别,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别,少尿期则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致DIC鉴别,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独特的病期经过,以及血清学检测等,均有助于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防治

(一)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目前常用的有机械法和毒饵法等,机械法可用鼠夹,鼠笼等捕杀鼠类,毒饵法主要用鼠类爱吃的食物作诱饵,按一定比例掺入灭鼠药制成毒饵,投放在鼠洞或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灭家鼠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灭野鼠的有磷化锌,毒鼠磷,万敌鼠钠,氯敌鼠等,毒饵法灭鼠收效高,但缺点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饵的3天内应派人看守,3天后应将多余的毒饵收回销毁,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饵,白天收回,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

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二)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三)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四)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注意个人防护 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流行性出血热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

(2)白细胞分类: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性疾病时亦可出现,因此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由于血浆外渗,导致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升高,可达150g/L和5.0×1012/L以上。

(4)血小板从第2病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1)尿蛋白:第2病日即可出现,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 或 ,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现膜状物,这是大量尿蛋白与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

(2)显微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EHF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这些融合细胞中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3.血液生化检查

(1)血尿素氮及肌酸酐:多数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尿素氮和肌酸酐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

(2)血酸碱度: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这与发热及换气过度有关,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3)电解质: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血钾在发热期,休克期处于低水平,少尿期升高,多尿期又降低,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

(4)凝血功能: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4.特殊检查

(1)病毒分离:发热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标本接种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中,可分离出汉坦病毒。

(2)抗原检查:早期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尿和尿沉渣细胞,应用汉坦病毒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常用免疫荧光或ELISA法,胶体金法则更为敏感。

(3)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发病第2天即能检出,IgG 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目前认为核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而G2抗体的检测,则有利于预后判断,新近国外研究免疫色谱快速试验以重组核蛋白(NP)为抗原来检测患者的IgM抗体5min能出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4)PCR技术:应用RT-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RNA,敏感性高,可作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1.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约50%左右患者升高,少数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2.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表现,此外高血钾时出现T波高尖,低血钾时出现U波等。

3.眼压和眼底:部分患者眼压增高,眼压明显增高者常预示为重症,脑水肿患者可见视盘水肿和静脉充血,扩张。

4.胸部X线:约30%患者有肺水肿,淤血表现,约20%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

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

增加

淋巴细胞增加(lymphocytosis):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减少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如尿,粪、鼠唾液等排出体外后干燥,可以污染灰尘飘浮于空气中,人吸入带有病毒的尘埃或空气后即可被传染而得病。

2.病从口入:进食被鼠粪、鼠尿污染的食物后也可传染而发病。

3.接触传染:人们在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皮肤的细微损伤,不易察觉,只要直接或间接接触带有出血热病毒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病毒即可由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引起发病。

4.螨传播:螨是一种寄生于老鼠皮毛中的寄生虫,当野鼠生病后,螨叮咬鼠吸入带有病毒的鼠血,当带病毒的螨离开老鼠后,再咬人时即可将病毒带入人体,引起发病。

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疫吗

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疫吗?流行性出血热不是鼠疫。虽然都是由老鼠传播,但是流行性出血热并不是鼠疫。实际上,出血热是医学上对一系列由病毒引起的,有发热和出血症状的疾病的统称,一共有十几种之多。我国已知只有三种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而其中又以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最多。因此,流行性出血热一般指的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而鼠疫则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它的烈性程度和死亡率远超过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无尿者可用20%甘露醇、硫酸镁、大黄口服导泻。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的饮食

1、高热期饮食

高热期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很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红枣米粥、莲子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挂面等,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和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及增加维生素的摄人,满足身体需要。宜吃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可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少尿期饮食

肾脏血管损害是出

3、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一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HV)引起的,以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为主要病理基础,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我国是世界上受 HFRS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隐性感染率为2.5%~5.7%,为重疫区。HFRS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家鼠型疫区流行高峰在3~5月份,姬鼠型疫区流行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份,混合型疫区流行高峰在春、冬季。高危人群主要为疫区青壮年农民。

目前多数人认为此病发病机制是病毒源性损伤为主,同时亦存在病毒免疫损伤。主要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病理改变为水肿、炎性单核细胞渗出及出血。临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关推荐

大便潜血是什么原因 流行性出血热

在患者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进行大便潜血测试,呈阳性的几率是84%,应在流行性出血热治好后再进行测试。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隔离呢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是宿主型小型啮齿动物(家鼠、野鼠),这些小动物的尿、血液及粪便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2到3个星期不等。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关节痛、呕吐恶心、发热及腹泻,皮肤出现血点或淤斑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具体隔离方法为: ①病人住单间病室,同类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视病人; ②进人病室的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鞋,注意手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③病人分泌物

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治疗

1、发热期 (1)邪郁卫分 【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腰痛,目眶痛,无汗或微汗,口子,颜面潮红,两目微赤,轻微浮肿,舌苔薄白,舌边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解毒清热;薄荷透表;桔梗甘草轻宣肺气;鲜芦根生津止渴;黄芩清上焦之火;丹皮、丹参凉血化瘀;白茅根利尿祛湿,凉血清热。恶寒甚,卫表症状重加荆芥穗、豆豉、牛蒡子;渴甚加天花粉;壮热面赤如醉,脉洪为卫气同病,可加石膏;腰痛者加杜仲、知母;面红赤,胸腋瘀点外露,为“卫营”并见,加生地、赤芍、白薇等。 (2)热在气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1.风热犯表证:发热较高,恶寒,无汗,头痛,眼眶痛,身体骨节烦痛,面红,颊红如酒醉状,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解肌清热。 2.气分热盛证:壮热不恶寒,汗出而热不退,面赤气粗,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辛寒清热(气)。 3.气血两燔证:壮热烦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4.热毒内陷证:手足逆冷,胸腹灼热,面赤心烦,斑疹衄血,渴欲饮冷,血压下降,舌红有瘀点,苔黄燥,脉沉数。清热解毒、滋阴化瘀。 5.阳虚血瘀证:形寒肢厥,神疲气微,倦卧不渴,面

出血热少尿期是什么疾病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别把出血热和感冒弄混

流行性出血热并不是鼠疫 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总是认为流行性出血热就是鼠疫,其实不然。流行性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及老鼠身上寄生的革螨虫等为传染源,人体感染汉坦病毒造成的传染病,主要危害人的肾脏。鼠疫则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鼠疫伤害人的淋巴或肺部,二者不仅致病的原因不同,危害的器官也各不相同。 ■城市人也可能患上流行性出血热 春季是鼠类开始繁殖的季节,所以它们的活动变得频繁,所以也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季节。很多人对这种病的认识不够,觉得在城市里是不会感染上这样的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在我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恐怖吗

传播途径 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在非洲疫区,因葬礼时接触病人尸体,曾多次发生本病暴发。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此外,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有报道,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尔堡病毒,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含本病毒的气溶胶感染实验动物也有报道。 人易感性 人对马尔堡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为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及病人尸体者,以及密切接触病人的亲属和医护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届,为负链RNA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汉滩病毒引起的家鼠型和汉城病毒引起的野鼠型出血热。 病原学: 出血热的病原是汉滩病毒,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个血清型(或基因型)病毒,我国也称Ⅰ型,如A9、Chen. 84Fli和Z10株等。黑线姬鼠是汉滩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 流行病学: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

流行性出血热是怎么回事

本病的病原为病毒。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所引起。普马拉病毒主要在欧洲引起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c epidemica,NE)。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在东南欧引起较重型HFRS。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汉坦病毒属(Hanta virus,HV)病毒。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包括汉坦病毒属的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

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1.发热:这是出血热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