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法复位 放置回绕法
骨折手法复位 放置回绕法
目的:放置回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
适应症: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
方法: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的一种,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大多数的肱骨骨折是无移位的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严格管理下的保守治疗也可以取得超过80%的优良率。对于移位性肱骨骨折,存在多种固定方法,包括:缝扎固定、经皮穿针固定、非锁定钢板、髓内钉和锁定髓内钉等。每种固定方式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称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1、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量不用反折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肱骨骨折术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成人外固定6-8周,儿童约固定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以挫伤较为多见,故时合并桡神经彻伤病人,可先观察2-3个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一般挫伤均能逐渐恢复。若无恢复迹象,则再行桡神经探查。
骨折都有哪些复位方法呢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
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③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⑤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胯关节脱位该怎么办
1、提拉法
患者仰卧,助手的动作和术者的位置同上法,复位时术者先将患侧胯和膝关节屈至90°,使髂股韧带和膝屈肌松弛,然后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压,另一前臂套住膝后部向上牵拉,使股骨头向前移位接近关节囊后壁破口,同时向内外旋转股骨干,使股骨头滑入胯臼,助手可同时将股骨头向胯臼推挤复位。复位时常可听到或感到一明显响声。此法比较安全。
2、复位后的处理
复位后可用单侧胯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卧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轻度外展内旋位),以后可架拐早期活动,但患侧不能负重,待6~8周后,进行X线检查,显示无股骨头坏死时再负重走路。
3、胯关节陈旧性脱位
因胯臼内充满纤维瘢痕,周围软组织挛缩,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可根据脱位时间、局部病变和伤员情况,决定处理方法。脱位未超过三个月者,或试行手法复位。先行骨牵引1~2周,将股骨头拉下至胯臼缘,再在麻醉下试行轻缓手法活动胯关节,以松解粘连,获得充分松动后再按新鲜脱位的手法进行整复。但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应手术复位。对关节面破坏严重者,可根据患者职业决定做胯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两招帮你复位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证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肩关节脱位病因
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
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所致,一般来说,侧方跌倒,手掌着地,躯干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传达到肱骨间的外力可冲破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关节前脱位;当肩关节前方受到冲击时,可使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造成肩关节后脱位,此时,肱骨头强力过度内旋亦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较为少见。
骨折后用哪些方法复位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不是一个小的疾病,有的骨折不是上上药水就可以好的,需要手术和复位,而且复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是将已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包括临床复位和解剖复位两种,如果两骨折端复位后对位欠佳,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正常则属于功能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三种。
1.手法复位: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具有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方法简单不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因此使用较广泛。复位方法:先进行局部麻醉,消除患者疼痛;助手握住骨折近端,术者握远端,进行对抗牵引,几分钟后肌肉疲劳而松弛即可复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按正、分骨、板正等手法。
2.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位,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潜在感染的危险,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愤失败的骨折。
3.持续牵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既能达到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牵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此种牵引简单、方便,缺点是对胶布过敏者在贴胶布处出现水疮,因此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骨牵引是利用钢针贯穿于骨干内的牵引,此种牵引力大是其最大优点。缺点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可致骨髓腔感染。牵引重量:上臂骨折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5—1/20、股骨骨折为1/7—1/10、小腿为1/10—1/15、颅骨牵引为l/6—1/10。
综上所述,是骨折复位常用的三种方法,同时还需要患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这样自己的骨折才能更好的愈合,让自己远离痛苦回归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祝福广大的骨折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一年了还没有好是怎么回事 骨折复位不成功
骨折一年后还没有好,或许是因为骨折手法复位或者手术复位并不是非常成功,导致骨折的部位难以愈合,这个时候建议再次手术。
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膏药及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
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
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
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无论哪种类型骨折的治疗,均要求胫骨下端即踝关节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吻合一致,而且要求内、外踝恢复其正常生理斜度,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形态。
无移位骨折
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背伸 90 °中立位, 1~2 周待肿胀消褪石膏松动后,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 6~8 周。
有移位骨折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如为外翻骨折则采取内翻的姿势,足部保持在 90 °背伸位,同时用两手挤压两踝使之复位。骨折复位后,小腿石膏固定 6~8 周。
2.手术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手术治疗。
(1)适应证 a. 手法复位失败者; b. 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 以上者; c. 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 d. 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 e. 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f. 三踝骨折; g. 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2)手术原则 一般原则为: a.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b.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c. 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 d. 手术应尽早施行。
(3)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a. 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 8 ”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b. 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 ,手法复位较为困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d.Dupuytren 骨折:可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角韧带。
各种骨折到底哪些需要手术
复位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前者由医生运用牵、拉、端、提、挤、按、旋转等手法技巧,将断骨复位;后者则是切开皮肉,在直视下将断骨对好,并用板、钉等接骨材料将其牢固固定。
手法复位对身体干扰小,痛苦轻,愈合好,但由于隔着皮肉,复位效果常不够理想。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种手术称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切开整复内固定。
到底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无疑应从病人利益出发,力争效果好、痛苦小、花钱少。
但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效益”可能左右医生治疗方案:有些本来采取手法复位即可治愈的患者却被推上了手术台:有些医院或医生明明缺乏手术条件和技术,却将本该开刀的病人揽下来,勉强施行非手术治疗,贻误了手术机会。也有些病人,特别是工伤、交通事故骨折病人,本来适合手法复位治疗,只是由于缺乏医学常识,看了x光片,发现没有严丝合缝地对好,再三要求开刀。
在回答“哪些骨折该开刀”前,首先要弄清楚骨折复位的两种标准:一是解剖复位,即将断了的骨骼严丝合缝地完全对位,除了骨折线以外,通过x光照片看起来和没有骨折前一模一样;二是功能复位,意思指骨折虽然对得差一些,但同样能长好,且对以后的关节活动及负重功能影响最小。功能复位并非意味着马虎了事,其标准经过专家评定,要求达到:①骨折处无旋转移位(上肢骨干仅允许10~15。旋转);②与骨骼生理弧度一致的成角不大于10度;③肢体短缩不超过2厘米;④骨折断端至少有1/3接触。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各种创伤容易修复,骨折愈合快,并且具有很强的重新塑形能力,因骨折对得不好而引起的畸形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年龄越小,这种能力越强。如婴儿肢体骨折,无论对位如何,均能生长连接。当时位置不佳引起的畸形,长大后均能自行矫正,看不出骨折痕迹。所以对于小孩子的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更宽,允许轻度重叠或成角(骨干对位1/4,重叠在2厘米以内)。
绝大多数四肢骨折,手法复位(有些未有移位者,不必复位)加上外固定或牵引,效果良好,不必开刀。如果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骨折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断端之间嵌入肌肉等软组织,估计难以长好,或骨折是由于骨病引起(即病理性骨折),则应采用手术治疗。有些开放性骨折,皮肤已经有伤口,只要情况允许,估计感染化脓的可能性较小,也可利用缝合伤口的机会,同时在直视下内固定。多段骨折、游离骨片移位较大,或骨折在关节内(或靠近关节),如严重分离的髌骨骨折、鹰嘴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肱骨外髁及内上髁翻转骨折等,难以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需要开刀治疗,有的骨折(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或脊柱骨折)应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或从利于护理方面考虑,也以手术为首选。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措施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有以下四种方法手法复位、手术复位、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脱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血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头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4、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腓骨骨折怎么办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
稳定性骨折(横断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练功。
2.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法
不稳定性骨折(短斜面、粉碎、一骨多折)用上述的方法,加跟骨牵引。
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较轻,经彻底清创、缝合变为闭合性骨折,按不稳定性骨折处理,但夹板要缓上。伤口污染较严重或已经感染的,要清洁伤口,稍加整复,达到功能对位,用石膏管形开窗换药或拱桥式夹板外固定。
伴有严重软组织挫伤或骨折严重移位的稳定性骨折,虽在整复中达到解剖复位,也应结合跟骨牵引。
骨折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骨折不能短时间愈合的重要原因,不能随意使用,必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症来使用此方法,是否需要做切开复位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指征。
1、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2、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3、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4、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5、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6、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7、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
8、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骨折需要手术吗?哪些骨折要做手术
手法复位型骨折
绝大多数四肢骨折,手法复位(有些未有移位者,不必复位)加上外固定或牵引,效果良好,不必开刀。如果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骨折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断端之间嵌入肌肉等软组织,估计难以长好,或骨折是由于骨病引起(即病理性骨折),则应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型骨折
多段骨折、游离骨片移位较大,或骨折在关节内(或靠近关节),如严重分离的髌骨骨折、鹰嘴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肱骨外髁及内上髁翻转骨折等,难以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需要开刀治疗有的骨折(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或脊柱骨折)应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或从利于护理方面考虑,也以手术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