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即使孩子不想上学、迷恋网吧,也都是以孩子牺牲自己的成长为代价向父母做出的警示。然而,大部分父母读不出孩子这些症状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的“关照”中逐渐严重,孩子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1.从小就特严肃,总显得很懂事,有少年老成之嫌疑,父母有明显的成就感。
2.不喜欢做作业,总是到万不得已如被父母监管甚至暴打之后才肯做,不过,几天之后又变回原样,且父母有强烈的无奈感。
3.上课喜欢做小动作,老师总是说他不专心听课,经常是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孩子不专心的情况仍没有好转。
4.经常咬手、做噩梦、不断把作业涂抹成黑团团。
5.不想上学,对学校和作业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6.经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常被父母批评,自己也感觉自己不行。
7.其他有明显行为异常或情绪异常的。
孩子常见的“不快乐外衣”
孩子不快乐时,就像身体不舒服时一样,都会有信号的。孩子不快乐时,多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以引起父母注意,比如多动(因生理引起的多动除外)、注意力不集中是典型的要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症状。父母大多时候会把问题直接推向孩子,责怪孩子不听话,自控力不强,甚至认为孩子有病,带孩子去吃药。当父母用了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些孩子时,孩子的问题症状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有时会转变为其他症状。
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加上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不快乐的表现也不相同。
读不懂孩子孩子就不会听你的话
其实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在方法上存在着是否适合孩子。
一个来郑打工的父母,带着即将被学校开除的8岁儿子来到咨询室。他们非常希望孩子继续读书,而孩子死活不愿去学校。
经过家庭互动,了解到孩子心里有一团愤怒和委屈,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误解以及父母对孩子气急败坏的打骂,造成孩子对学习极为反感,反感在恶性循环中泛化为不喜欢学校,讨厌听到学校二字。
这孩子特别聪明、特别调皮,父母希望他老实听话,首先这种想法就会让这孩子吃不少苦头,就好像开车,眼前明明是红灯,可司机根本不看,当成绿灯,结果就会造成事故。孩子已经用他所有的语言行为告诉家长:我是个调皮的孩子,而父母却要用父母的威严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当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不懂,孩子就不会听父母的,就会想办法反抗。
在了解了他们的教养方式后,给父母制定了一个适合孩子的教养计划与方法,四次咨询后,孩子的情绪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好了,上学成了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期末考试时,孩子的成绩提高非常大。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如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呢
1、一吐为快。假如你正为某事所困扰,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你可信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
2、开怀大笑。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笑一笑,十年少”,忧愁和压力自然就和你无缘了。
3、听听音乐。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4、阅读书报。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你的孩子快乐吗
宝宝1岁后要定“规则”
育儿专栏中,说到“宝宝打爷爷”的案例。祖辈及父母们为了显示自己对宝宝的慈爱,不仅不对宝宝的坏行为予以制止,反而乐呵呵地接受,这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
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课程总监苏玲指出,宝宝长到1岁多时,是培养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关键期”,有些行为需要被制止的。可分为:危险类,如爬高、玩电源插座、手指伸入电扇中等;破坏类,如重复玩开关或音响、敲打贵重家具等;攻击或伤害别人,如抓人头发、眼镜、打人等。
“对于危险类行为,家长一般会严厉制止,但有些过于慈爱的家长,对宝宝的破坏行为,则是‘睁一眼闭一眼’。”
如何判断孩子哪些行为可接受?苏玲建议家长,可以用“宝宝岁数+8”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设想一下:这个行为在8年后可以被允许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制止宝宝这一行为,以免日后成坏习惯,宝宝一旦形成坏习惯,就会最终为环境所不容,纠正过程是很不快乐的艰难过程。
纠错不当 孩子更不快乐
有一个妈妈为了纠正宝宝每次到超市都要买QQ糖的任性行为,决定不再给宝宝买了。第一次,宝宝大哭,妈妈只好妥协;第二次,宝宝大哭也不给买,可没想到宝宝突然躺到了地上,妈妈觉得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又给买了;第三次,第四次,宝宝行为愈演愈烈……
苏玲告诉家长,如果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就会导致自己和宝宝更大的不快乐。看来,爱需要方法,爱是需要学习的。
“当1岁左右的宝宝,最初出现我们不期望出现的探索行为时,我们通常只需要抓住他的手,同时告诉他'不可以'就行了。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才符合他的年龄与理解力。过于戏剧性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只会让宝宝好奇和惊喜,再次尝试的可能性增加。”
但随着宝宝16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单纯的制止是没有效果的,需要给宝宝建立一定的规则,同时家长应态度坚决,树立规则的权威,必要时可以用适度冷淡来惩罚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一开始时未能及时制止宝宝行为,或未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到后来当宝宝行为变得无法忍受时,家长情绪激动地管教宝宝,又再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伴随更大的不快乐。
孩子为啥不快乐?
普遍有这三大硬伤
培养一个“快乐宝宝”,咋就这么难?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讲师王志明指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但在实际教养过程中却存在三大硬伤。
把孩子当成私家车
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满心欢喜的同时,渐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好比他们拥有了一辆新的汽车,想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
特别在孩子0-3岁时,对大人的依赖特别强,孩子不得不在大人的各种手段下委曲求全,导致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压迫下成长,如此这般孩子当然不快乐。
家长太急功近利
孩子来到世界上,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会了某样东西,自己的孩子不会,就会开始着急,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孩子学不来,再加上家长的攀比,往往喘不过气来,使得原本应该是快乐学习的状态,变成了学习是痛苦的过程。
常听见家长这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老师有没有提问你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啊?”“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不仅如此,孩子大一点,上小学后,家长的问题一般是:“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这也是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又一大原因。
家长要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能否快乐过好每一天,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最根本的责任就是快乐过好每一天,如果能快乐过好每一天,那他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家庭创造快乐,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和谐,所以家长应该多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今天在学校过得快乐吗?”
不了解孩子认知规律
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人类一个特殊的本能就是学习的本能。孩子在0-6岁的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学习的冲动,都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通过经历去积累经验,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个规律,孩子在家里砸个鸡蛋也心疼半天,撒一把米也会指责,想自己去拿开水壶,碰都不让碰,导致了孩子学习认知的规律受到严重的限制,导致很多孩子在郁闷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协助孩子去经历,满足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帮助孩子去形成经验的同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一个3周岁的孩子想自己拿开水壶倒水,在父母的帮助下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经历,同时告诉孩子,拿开水壶倒开水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7大秘诀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一:享受快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 看蜘蛛做网、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二:懂得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长辈,懂得分享。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能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三:和父母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好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四:开心就大声笑出来
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
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它们是最好的爱的表达。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人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亲子间感情不要放在心里,爱她就要表达出来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五:父母给予更具体的表扬
父母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表扬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父母说的话语,二是孩子据此作出的推断。
表扬越具体,孩子越能够根据父母的话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
比如“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真让妈妈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从小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了挑战之后。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六:艺术的魅力
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想修养,
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这些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感情的释放口,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和对世界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让宝宝快乐的秘方七: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太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你的孩子快乐吗
你的孩子快乐吗?谈及该话题,不少家长坦言,当然是希望孩子快乐啊,但无奈生活中却常常事与愿违。大家抱怨着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言语中流露出焦躁和不耐烦,而这些不快发生时,相信孩子自身也没有快乐可言。
哪些生活中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不快乐?家长又如何针对性地加以改造?本期嘉宾对该话题继续深入指导。
宝宝1岁后要定“规则”
育儿专栏中,说到“宝宝打爷爷”的案例。祖辈及父母们为了显示自己对宝宝的慈爱,不仅不对宝宝的坏行为予以制止,反而乐呵呵地接受,这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
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课程总监苏玲指出,宝宝长到1岁多时,是培养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关键期”,有些行为需要被制止的。可分为:危险类,如爬高、玩电源插座、手指伸入电扇中等;破坏类,如重复玩开关或音响、敲打贵重家具等;攻击或伤害别人,如抓人头发、眼镜、打人等。
“对于危险类行为,家长一般会严厉制止,但有些过于慈爱的家长,对宝宝的破坏行为,则是‘睁一眼闭一眼’。”
如何判断孩子哪些行为可接受?苏玲建议家长,可以用“宝宝岁数+8”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设想一下:这个行为在8年后可以被允许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制止宝宝这一行为,以免日后成坏习惯,宝宝一旦形成坏习惯,就会最终为环境所不容,纠正过程是很不快乐的艰难过程。
纠错不当 孩子更不快乐
有一个妈妈为了纠正宝宝每次到超市都要买QQ糖的任性行为,决定不再给宝宝买了。第一次,宝宝大哭,妈妈只好妥协;第二次,宝宝大哭也不给买,可没想到宝宝突然躺到了地上,妈妈觉得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又给买了;第三次,第四次,宝宝行为愈演愈烈……
苏玲告诉家长,如果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就会导致自己和宝宝更大的不快乐。看来,爱需要方法,爱是需要学习的。
“当1岁左右的宝宝,最初出现我们不期望出现的探索行为时,我们通常只需要抓住他的手,同时告诉他'不可以'就行了。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才符合他的年龄与理解力。过于戏剧性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只会让宝宝好奇和惊喜,再次尝试的可能性增加。”
但随着宝宝16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单纯的制止是没有效果的,需要给宝宝建立一定的规则,同时家长应态度坚决,树立规则的权威,必要时可以用适度冷淡来惩罚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一开始时未能及时制止宝宝行为,或未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到后来当宝宝行为变得无法忍受时,家长情绪激动地管教宝宝,又再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伴随更大的不快乐。
孩子为啥不快乐?
普遍有这三大硬伤
培养一个“快乐宝宝”,咋就这么难?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讲师王志明指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但在实际教养过程中却存在三大硬伤。
把孩子当成私家车
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满心欢喜的同时,渐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这好比他们拥有了一辆新的汽车,想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孩子懂。
特别在孩子0-3岁时,对大人的依赖特别强,孩子不得不在大人的各种手段下委曲求全,导致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压迫下成长,如此这般孩子当然不快乐。
家长太急功近利
孩子来到世界上,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会了某样东西,自己的孩子不会,就会开始着急,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孩子学不来,再加上家长的攀比,往往喘不过气来,使得原本应该是快乐学习的状态,变成了学习是痛苦的过程。
常听见家长这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老师有没有提问你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啊?”“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不仅如此,孩子大一点,上小学后,家长的问题一般是:“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啊?”“考试考了多少分啊?”这也是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又一大原因。
家长要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能否快乐过好每一天,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最根本的责任就是快乐过好每一天,如果能快乐过好每一天,那他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家庭创造快乐,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和谐,所以家长应该多问的是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今天在学校过得快乐吗?”
不了解孩子认知规律
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人类一个特殊的本能就是学习的本能。孩子在0-6岁的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学习的冲动,都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践,通过经历去积累经验,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个规律,孩子在家里砸个鸡蛋也心疼半天,撒一把米也会指责,想自己去拿开水壶,碰都不让碰,导致了孩子学习认知的规律受到严重的限制,导致很多孩子在郁闷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协助孩子去经历,满足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帮助孩子去形成经验的同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一个3周岁的孩子想自己拿开水壶倒水,在父母的帮助下让孩子形成自己的经历,同时告诉孩子,拿开水壶倒开水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调节心理的减压方式
现代生活压力很大。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压力呢?据研究,下列几种心理调节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
一吐为快
你正为某事所困扰,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恼讲给你认为可信的、头脑冷静的人听,以取得解脱、支持和指正。
开怀大笑
这是消除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笑一笑,十年少”,忧愁和压力自然就和你无缘了。
听轻松的音乐
如果你懂得弹钢琴、吉它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阅读书报
读书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眺望远方
一旦烦躁不安时,请睁大眼睛眺望远方,看看天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象。既然昨天和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和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
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教
1、音乐。听一些高品质、很悦耳的音乐,通过这些培养他们的听力,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心灵情操。
2、读书。平时在哄婴儿的时候读一些书给他们听,读的多了,他们慢慢的会记住你的口型,对他们的观察力是一个锻炼。终于有一天他们会根据口型说话,于是他们又成长了。
3、做游戏。就是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虽然你做游戏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懂。通过做游戏你可以发现他们对哪些方面感兴趣。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多加培养,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的。
4、唱安眠曲。就是平时在哄婴儿睡觉的时候,唱一些安眠曲,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
5、看一些唱唱跳跳的节目。平时的话,让他们适当的看一些小孩子的节目。再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这时不会给你回复,但是你说的多了,他们脑海中会有一个意识的,就是潜意识里会有个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
6、父母多陪陪孩子。不管你有多忙碌,你都要抽出一段时间陪他们玩,和他们说说话。虽然你认为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其实你错了。婴儿也是很需要父母的爱护,照顾的。
脾虚肝火旺睡觉不好吃什么中成药
失眠是一个慢性反复顽固性心理障碍性疾病,不排除基因关系。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追求完美,要有平常心。要树立快乐思想观念,思想快乐,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思想不快乐,你就快乐不起来,知足者长乐,心乐而乐,心郁而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饮食为主,容易上火食物不吃,中医认为“火不养心,心不养眠”就会影响睡眠;另外注意多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辅助睡眠。
家长应该传给孩子的10大气质
1、耐心倾听
倾听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缺乏耐心,不能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2、勤奋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3、良好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4、写作能力
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职业发展机会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5、懂得尊重
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6、环保观念
其实,如今很多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在满足个人生活舒适的情形时,常常是不顾和忽略“环保”概念的。比如,装修一间房屋你使用了多少木材,那样对人类的未来会带来灾难吗?配置家庭影院、音乐中心时,你考虑过播放时的分贝会干扰邻居、带来噪音污染吗?吃各式食品,特别是品尝野味时,你想过哪些食品的原材料是应该控制和保护的呢?培养孩子的环保观念很必要。
7、影响周围人
不仅懂得自己学习、自己阅读,而且会带动和影响身边与周围的人们共同学习,这会给自己的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营造一个理想环境,学习渐渐地会在自己的周围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8、接受新事物
善于接受外界世界,善于接受崭新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新东西并且不断去接受它,这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9、独立解决问题
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现在大陆去美国留学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正说明你观念落伍。
10、严谨性情
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骄骄者。
让阅读快乐起来的8个方法
1. 阅读要戏剧化
每天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给孩子大声朗读。注意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抛开平板呆滞的声音,为你读的书赋予人性化的色彩和情感。你也可以边读边做表情。滑稽的地方,就呈现快乐的脸庞;生气的时候,就把你的面容皱起来。你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把手势加进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听有趣的声音,看好玩的表情和手势。你越能让故事栩栩如生,孩子就会越喜欢阅读。不仅是现在喜欢,这个习惯还会延续他的一生。
2. 交换图书
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让他们(或者他们的父母)每人带5本打算交换的图书,然后互相交换吧。这种方式,可以让你不用花钱,就获得新书。提醒一下,别忘了准备好礼物袋让孩子把“新”书带回家。
3. 制作自己的语音书
如果你觉得市面上的语音书太少,那就行动起来,自己来制作语音书吧。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录下来。你可以让孩子加上音效(使用锅碗瓢盆或者正规的乐器,总之任何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或者让他自己读上几行。如果这个故事孩子早就会背了,你甚至不妨让他读一部分或者全部都读下来。然后再让孩子听一遍录音,跟着录音继续读。
4. 让孩子“买”自己选中的书
用彩纸制作一些特殊的“书票”,每次当孩子做了家务或者干了其他好事时,就奖励他一张。等他挣满10张或15张时,就可以让他去书店,挑选等价的图书。
5. 把图书裱起来
把孩子最喜欢的一幅插图,或者他最爱的图书的封面,装裱起来,挂在卧室里。你可以先把插图或封面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再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让孩子自己选画框,自己装饰。画笔、彩带、羽毛等都可以用来装饰这个画框。
6. 开一个阅读野餐会
带上你们最爱的食物和图书一起去公园吧!草地阅读,滋味不同于书房哦。
7. 做一顿书上的饭菜
当你和孩子读完苏斯博士的《绿鸡蛋和火腿》时,不妨用食物色素实际操作,制作出可爱的绿鸡蛋。同理,你也可以给孩子做一碗《三只小熊》吃的燕麦粥。
8.演出图书剧
邀请孩子的朋友一起来演戏。如果有可能,最好根据书中的角色,准备好相应的衣服,然后就让孩子们一起自娱自乐吧。
请将这十种生命气质传给孩子
第一、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第二、非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第三、可以和任何人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会写
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第五、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大陆去美国留学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第六、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
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骄骄者。
第七、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评
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八、有环保的观念,要留给下一代一个完好的地球
其实,如今很多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在满足个人生活舒适的情形时,常常是不顾和忽略“环保”概念的。比如,装修一间房屋你使用了多少木材,那样对人类的未来会带来灾难吗?配置家庭影院、音乐中心时,你考虑过播放时的分贝会干扰邻居、带来噪音污染吗?吃各式食品,特别是品尝野味时,你想过哪些食品的原材料是应该控制和保护的呢?
第九、教育并培养周围的人
不仅懂得自己学习、自己阅读,而且会带动和影响身边与周围的 人们共同学习,这会给自己的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营造一个理想环境,学习渐渐地会在自己的周围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第十、与外界友好地接触
善于接受外界世界,善于接受崭新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新东西并且不断去接受它,这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孩子培养哪些方面入手
1、信心:
无疑,信心该排到第一位。有自信心的孩子,就如内心有了强大的支撑,没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对于孩子来说,信心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自信心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在给信心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那么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内心强大呢!
那么,如何培养信心?抓住一点,就是学会引导孩子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往往表扬孩子大家都会,但在引导孩子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却是我们大人容易忽略的事。
此外,有的父母可能有一种盲目的认识,或者是过于溺爱孩子,没有原则地去夸赞孩子,这可能导致另一个结果,就是孩子狂妄自大。所以,这里面的玄妙分寸就要靠父母把握了。
2、兴趣:
有句话我们耳朵都听起茧子了,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小编这里想说的是兴趣关乎专注度、效率、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兴趣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很简单了吧。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很简单,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那么一定是对那件事是感兴趣的,这个时候请大人不要随意打断孩子,除非不得不打断。另外,我们记得不要随意强迫和安排孩子做什么事,而应该引导孩子去做事。做好这两点就可以了。
3、冒险:
世界上的事情,可以说处处都存在风险。不冒险就会畏缩不前,冒险才能成大事。想要孩子成大事,就要鼓励孩子冒险。
如何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有两点,一个是父母要做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人,如果父母胆小怕事,孩子就不敢冒险;此外,通过娱乐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之所以这样做,娱乐的时候孩子是放松的,他们胆子才能放开,而且娱乐的话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可能的意外伤害。需要注意的事,孩子小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大了,要告诉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4、灵活: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老爸经常说我的是“怎么像个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这就说明,在我很小的时候是比较木纳的,木纳其实与内向有关。内向的人不够灵活,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往往忽视了外界环境的变化。
如何培养孩子的灵活呢?很简单,多给他自由空间,给他自由空间就不要揠苗助长;给他自由空间就不要放任自流;此外,父母要做一个灵活的人,还要引导孩子灵活地处事。也可以说,灵活就是情商。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就会促进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相辅相成。
5、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基础,尊重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码准则。尊重朋友,会有更多的朋友;尊重对手,会变得比对手更强大。
如何教孩子尊重他人?做父母的要示范好,如果我们一面大声对我们自己的父母讲话,一面要求孩子学会尊重,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让座、不排队,还要求孩子要懂礼貌和谦让,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对孩子居高临下,说话总是一副教训的口吻,孩子就算唯唯诺诺,也同样不会尊重我们。所以,教孩子学会尊重,不在乎我们讲多少道理和故事,而在于我们父母如何做。
6、阅读:
这是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我们阅读更多的东西,还要学会有效阅读。所谓有效阅读,就是说我们阅读的效率要高,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要学会读深读透,就是说对于我们的事业方面的东西,一定要读懂读透,不然就干不好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阅读是一种习惯,更应该是一种爱好。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管是用电脑、用手机还是看书,都应该多点阅读的习惯,并把我们阅读的东西用孩子能懂的语音和他们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模仿我们阅读,而且会和我们讨论,一旦讨论了就会更加激发其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喜欢阅读和交流。这样下去,孩子必然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7、健康: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欲望多,最容易忽视的还是健康。健康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有名利地位财富的时候,能够愉快地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精力有心情去过好每一天,就算老了的时候也能蹦蹦跳跳。
如何让孩子更健康?饮食合理才能健康,父母是否按时吃饭,是否和孩子一起吃饭,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很重要;睡眠充足才能健康,父母是否早睡早起,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你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与不具备完全语言能力的婴儿沟通是家长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为,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诸多行为语言:
1、孩子的哭闹,有生病不舒服、饥饿、寻求安全感等多重含义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为饥饿所致。同时,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大哭。比如,当孩子睡醒后,一般会大哭,这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饥饿了,此时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睡醒后没有感觉到安全感,希望通过哭声引起父母或大人的关注,寻求大人的爱抚。因此,当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长一定要用抚爱或轻声的哄爱来给孩子安全感。
因而,当孩子哭闹之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满足。
2、孩子的笑,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表现,也蕴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时,往往会报以开心的大笑,此时,家长一定会认为这是孩子内心幸福与满足的表现。诚然,家长的抚爱会让孩子内心得到幸福与满足,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孩子内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体现。孩子在用行为语言“鼓励”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肯定。此时,家长可以适时对孩子说进行一些爱抚式的言语,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当孩子幸福地笑的时候,家长进行爱抚式的早期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听话,也是渴望关注,或是动手能力或运动能力发育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头痛幼儿在生活中的“淘气”,似乎孩子淘气,是一种不听话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现。孩子们往往喜欢在家里乱扔东西、喜欢乱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长逗玩,这不是简单淘气。
比如,当孩子在大人没有关注到他时,会故意捣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气”来吸引家长或大人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关爱,此时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关爱不够了;而当孩子在家里乱拆家里的玩具之类的物什之时,家长也轻易不要生气,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而当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乱蹦乱跳时,则更有可能是孩子运动能力在发育的具体体现。
4、对于孩子无理由乖张的行为,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种种缘由内心或自身发育的行为语言,提醒家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些无理由的行为,比如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无理由的拒绝抚爱,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家长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为爱抚孩子寻求因应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