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干净几天可以艾灸 艾灸晕灸怎么办

月经干净几天可以艾灸 艾灸晕灸怎么办

出现晕灸要及时去掉艾柱,喝些温糖水、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晕厥者指捏合谷、人中等穴,令其苏醒,扔无效者,速送医院抢救。体质较虚弱者为避免出现晕灸可在月经干净5-7天后开始艾灸。

为什么三九天要艾灸 什么人不能进行三九灸

三九灸虽好,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行的,具体如下:

三九灸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艾叶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时需要确保皮肤完整、没有受损,否则艾柱加热过程中会刺激体表,从而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

三九灸具有一定活血行气的作用,对于经期的女性来说,尽量不要进行三九灸,避免加重月经流量,尤其是对于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更加要注意不能进行三九灸。

三九灸具有一定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进行三九灸期间会出现发热、出汗、口渴的感觉,大汗淋漓者进行三九灸,会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一般建议大汗淋漓者休息30-60分钟,待身体恢复平静,身上的汗液会发干之后,再进行三九灸灸比较好。

对于过饱或者过饥的人群来说,都是不适宜进行三九灸的,要知道艾灸的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速,身体能量消耗的比较快,人体在过饥的时候,身体非常容易疲乏,进行三九艾灸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而吃饱后,艾灸后气血运行于全身,带走了部分胃部的气血,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这时候进行三九灸不利于身体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一般建议吃饱后1-2小时再比较好。

艾灸儿童可以做吗 艾灸可以天天做吗

可以。

艾灸可不可以天天做,那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一般需要治疗疾病的患者可以天天做,不需要治疗疾病,仅作为保健则无需天天做。

其次慢性疾病艾灸治疗需循序渐进,早期可天天艾灸治疗,灸半个月左右之后可休息两天,之后再天天艾灸。若艾灸半个月后其症状明显好转,可选择隔天艾灸,或一周艾灸2-3次。若单纯的为了保健而艾灸,则时间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艾灸时间的长短,也需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如果艾灸的时候感觉舒服,可适当的延长时间,如果感觉艾灸之后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则艾灸10-20分钟即可。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艾灸对不孕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不孕症主要是由于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阻滞,两精不能相合所致,通过艾灸疗法能达到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补肾益精之功,有效改善不孕症。

不孕症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取穴:气户,子宫,关元,命门,三阴交,中极,合谷,太冲

艾灸方义:阴交乃任脉,肾脉,冲任会聚之处,可调补冲任;气户,子宫为种子验穴;命门与关元,取其补肾精,助气化之功效。中极理冲任,调胞脉,通经化瘀浊,合谷配三阴交理气血,调月经;合谷,太冲配合开四关,调肝胃二经。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肾虚型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肝郁型

主证:不孕,精神抑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胁肋撑胀,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气海,气穴,肝俞,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胸胁胀痛加灸内关,膻中;腹胀加天枢。

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痰湿型

主证:形体肥胖,不孕,进行后期,量少或经闭,带多粘稠, 面色㿠白,头晕心悸,胸闷,纳呆,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足三里,丰隆,四满,中极,气冲,中髎。经行涩滞加地机。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颈椎病有用吗

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面部穴位(如迎香穴)一般不施灸。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疗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炷翻倒或艾火脱落而引起烫伤。如有起泡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疱挑破,再涂上甲紫即可。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注意用火安全,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防止晕灸。施灸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倒等症状,就是“晕灸”。一旦出现晕灸时,应立即停止灸治,让病人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急灸两侧足三里3~5壮,即可恢复,必要时可采取吸氧、输液等方法治疗。为防止晕灸,对初次施灸或体质较弱的病人,应遵循刺激量由小到大的原则,即使用艾炷先小后大,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艾灸美容养生功效

将艾叶晒干,搓取艾绒,制成艾柱,置于选定的穴位燃烧,用治百病,这种神奇的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现将临床常用养生与美容,并有良好效果的艾灸疗法选介于下:

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女性经期艾灸好吗

女性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可以做艾灸吗? 经期有的人血量很大,那么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如果此时你在艾灸,也许会更加促进了活血化瘀的功能,而导致经血更多。如果你的经量很少,那么你经期艾灸正好趁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的功能来促使经量加大。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艾灸治疗各种月经不调的方法

1.血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肾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3.血寒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在家就艾灸教你这样的制作方法

艾灸的制作方法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艾灸需要注意什么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能辅助治疗多种慢性疾病,艾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可以去除人体湿气和寒气,并且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并且能够缓解痛经的症状,可以有效缓解经期不适感,有效的疏通腹部经络和血气。

相关推荐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脚后跟疼艾灸取穴 1.大钟穴 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

艾灸的分类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

艾灸后放臭屁是寒吗 艾灸的注意事项

1、空腹或餐后不宜立即艾灸艾灸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空腹的话可能会出现过度饥饿而导致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过饱的话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喝温开水:在艾灸前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可以防止在艾灸的过程中身体脱水,艾灸后可以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不能通风:艾灸的时候需要注意紧闭门窗,以防在艾灸过程中寒气入侵,容易造成感冒,艾灸后需要休息一会儿,将身上的汗水擦干净穿好衣服后再出门。 4、不能马上用冷水:艾灸后的皮肤毛孔处于扩张的状态,不能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此时洗澡的话会

艾灸多久能排出体内寒气 艾灸时间多长比较合适

因人而异。 正常来说艾灸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4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不等,艾灸时间不能过短,否则药力没法渗透,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不能低于30分钟;但是有些特殊部位,例如脸部周围的穴位,只需要艾灸20分钟左右即可。 但艾灸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是不超过2小时,艾灸可以使血流速度加快,血管膨胀,可能会出现胸闷,短气,头晕等不良症状,因此艾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三伏天艾灸怎么灸才是正确的

2020三伏天艾灸具体时间: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艾灸的频率需根据不同的体质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各时间段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具体可由医生指导安排。 三伏天艾灸最经典方式:隔姜灸,“隔姜灸+贴药”是三伏灸中最传统的方法,一般需要灸半小时左右,取老姜切成切成同等大小厚度均为3厘米左右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后贴上药,这才是最正规的三伏天艾灸方式。 三伏天

艾灸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1、艾灸后不要马上洗澡 一般灸后一小时内不建议洗澡,具体也要看室内温度和水温,如果是冬季而且室内温度很低,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再洗澡,最好不洗澡。 2、艾灸前喝杯温水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另外艾灸时也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不宜艾灸的部位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

艾灸的分类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

脚后跟疼艾灸哪里

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定位: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脚弓高点的赤白肉际取按压痛点就是然谷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

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怎么 第六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