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护理方法
感冒的中医护理方法
辨证施护
风寒感冒:
室温宜偏暖,宜加衣被。恶寒身痛者应多休息。
风寒之邪由汗解、服用发汗药应趁热服下,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
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
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
可配合针刺退热用泻法,取大椎、曲池、风池、合谷等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百会、太阳等穴位。
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可发汗散寒。
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忌生冷,油腻食品。
风热感冒:
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卧床休息。
辛凉解表药宜偏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
发热口渴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
高热可以温水擦浴,变可针刺退热(取穴参考风寒证)。
汗后护理同风寒证。
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每次2丸日服2次,桑菊感冒片每次6片,日服3次。
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多补充水分,可食用清凉的黄瓜、西瓜、苦瓜或绿豆汤等;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
挟湿挟暑证
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
头身困重,可配合拧剂疗法。施术部位印堂、太阳、颈部等处,以解除脘闷、呕吐、恶心、咽痛等症。
亦可配合刮痧疗法:部位夹背两侧、背部胸肋处、肘窝、过腘窝处。
养生指导
(1)平时加强锻炼,增强御邪能力,可从夏天开始进行冷水锻炼(冷水洗面,洗头或洗澡)
(2)体质弱者,注意自身防护,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切忌贪凉,避免汗出当风。
(3)感冒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家中谢绝流感患者探视、来访,防止交叉感染。用抗流感病毒的中药、或30~50%的食醋蒸气消毒空气。
(4)亦可预防服药:如三根汤(葱根、白菜根、萝卜根)、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贯众汤(贯众、苏叶、荆芥)连用3日,夏季可用藿香、佩兰、薄荷泡茶饮,每日二次,连用三天。
艾滋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一) 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中医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二) 心系病症护理
心系病症指有心悸、失眠、胸痛、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等。可见于艾滋病人由于恐惧紧张而致的神经衰弱症候,也可见于贫血、艾滋病脑疾患等。
护理就选中医护发法
中医认为,头发与人的肾气和肝血最为相关,故称发为肾之精华,血之余。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观,肾主要是黑色的,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的肾气收敛能力强,头发滋润,不易脱发,反之亦然。
中医认为,“察其毛色枯润,可以现脏腑之病”。通过头发的变化的确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况,探视体内存在的疾病及其发展变化。但这主要适用于青少年和中年人,因为这两类人本来就气血旺盛,更容易从头发表现出异常。
头发的疾病:
秃顶:
中医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
头皮屑:
阴盛阳衰。肾精收不住虚火,虚火上漂,久之,精血减少,头皮得不到滋润,便产生头皮屑。
头油多:
脾、肺之病。脾气输布太过,肺气下降功能就不够了,人体油脂往上飘,致使头出油。
头发的保养与修护:
给生活减压 头发又叫烦恼丝,所以,护发养发,首先要祛除烦恼。
做头部按摩 多梳头。梳头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最好用木梳,没有梳子用手也可以。梳头要按规则,不能乱来,应从前额开始再向后。如用手指,稍用力在头按摩,对头发的养护很有好处。
湿发不睡觉 头发未干睡觉易引发疾病,如头痛、脱发,严重还会导致耳聋等疾病。同时,最好自然晾干,不要常用吹风机,易致头发干燥。
提醒:虽然头发的异常变化往往意味着某些特定的疾患,但疾病的明确诊断是需要多方证据的。因此,出现头发异常变化后自行处理未见好转,特别是还伴有突眼、食欲亢进,消瘦、情绪异常等表现时,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黄芪可以跟牛肉一起炖汤吗 黄芪牛肉什么时候吃最好
春季气温变化快,老幼体弱者更容易反复感冒,中医上称为“表不固”,此类人若常吃黄芪牛肉汤,可以筑造起一道抵抗感冒的屏障。
感冒的中医护理方法
风寒感冒:
室温宜偏暖,宜加衣被。恶寒身痛者应多休息。
风寒之邪由汗解、服用发汗药应趁热服下,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
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
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
可配合针刺退热用泻法,取大椎、曲池、风池、合谷等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百会、太阳等穴位。
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可发汗散寒。
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忌生冷,油腻食品。
风热感冒:
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卧床休息。
辛凉解表药宜偏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
发热口渴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
高热可以温水擦浴,变可针刺退热(取穴参考风寒证)。
汗后护理同风寒证。
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每次2丸日服2次,桑菊感冒片每次6片,日服3次。
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多补充水分,可食用清凉的黄瓜、西瓜、苦瓜或绿豆汤等;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
防治感冒中医教你怎煲汤
1.咸橄榄芦根汤
橄榄有清热利咽的功效,咸橄榄是以鲜品加食盐腌制而成,能增强降火作用,而中药芦根有清热生津之功,《药性论》认为“能解大热”。 橄榄煲芦根有清热生津、解毒利咽、降火除烦的功效,有助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胃热牙痛、肺热咳嗽等症。
材料 芦根60克(中药店有售)、橄榄8个。 烹制 芦根洗净,稍浸泡。橄榄洗净,用食盐腌4小时左右。在瓦煲内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并下芦根、咸橄榄,煮沸后改为中火煲至500—600毫升(约2碗到2碗半),宜趁热进饮。 此量可供2—3人用,若人数多则按此比例增加。
2.白芷芫荽滚鱼头汤
中药白芷为解表药,其性温味辛,具祛风燥湿、排脓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眉棱骨痛等。
其辛香升散、通窍止痛作用特强。配以发汗的芜荽滚鱼头,辛香可口,能驱寒散热,对感冒初起、鼻渊不适、流涕以及风寒感冒十分奏效。 材料 白芷10克(中药店有售)、芫荽30—40克、鱼头1个、猪瘦肉100克、生姜5片。 烹制 各物洗净,鱼头去鳃对半切,猪瘦肉切薄片。
先把白芷放进瓦煲内加水1500毫升(6碗量)滚沸10分钟,滤出药液下铁镬,并下姜滚沸后,下鱼头、猪瘦肉滚至熟,下芫荽和食盐即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风热感冒中医食疗偏方
1、麦冬养阴生津,治暑热感冒
麦冬又称麦门冬、寸麦冬等,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对于因热扰心、伤及气阴以及心阴不足的人来说最适合服用,可养心阴、胃阴,去燥热,缓解口干舌燥、心烦不眠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对症下药。
2、用嗓过度嗓子疼,吃胖大海不如吃鲜橄榄
许多用嗓的职业从业者如老师、导游、客服等,因经常用嗓而常出现咽喉肿痛、嘶哑的症状,许多人在出现咽喉问题时常常选择用胖大海来泡水。但胖大海属于一味中药,性味甘凉,长期饮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有害无益。相比之下,新鲜的橄榄味甘酸、性平,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经常服用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能够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与维生素,何乐而不为呢?泡橄榄喝时如果咽痛严重,不妨再加一小勺食盐,缓解效果会更好!
夏季感冒食疗偏方
1、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 剂: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作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冰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泡,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 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2、西瓜番茄汁治风热感冒
方 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作法:西瓜取瓤,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健康生活
功 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 剂:板蓝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作法:煎成50%脓液,每服30~6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 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 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备 注:风热外感忌用
孕妇感冒中医治疗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孕妇感冒根据发病的季节、病情的不同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一般寒冬季节以风寒感冒为主,夏季主要以风热感冒为主,但并不完全是按照季节来判定。
风寒感冒:发热、怕冷、甚至打寒战,无汗、周身酸痛、鼻塞。
推荐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有祛痰、祛寒、补气、平喘的作用,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效果,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是: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粥熬好后放入,再开锅就可食用了。
风热感冒:发热、咽部肿胀、鼻塞、口渴、大便干燥。
推荐桑叶枇杷粥:桑叶18克,枇杷叶10克,甘蔗100克,薄荷6克,大米 60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加入大米煮至粥稠,趁热服。
流行性感冒:发病急,持续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鼻塞、流涕、咽痛症状并不明显。
推荐白萝卜茶叶粥: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食盐适量。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加少许食盐,熬粥,再将茶叶用开水泡5分钟后倒入粥内。白萝卜能够清热化痰,茶叶可以清肺热,有理气开胃,止咳化痰之功效。
感冒护理
日常护理
1、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署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
2、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热退后可适当活动。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复。
专业护理
1、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冶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冶法。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2、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风热感冒中医治疗
风热袭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故头胀痛,风热之邪上犯清道,故咽喉肿痛干燥、口渴喜冷饮,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和降,故咳嗽、痰粘或黄。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
花9克、连翘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芦根30克。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淡豆豉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竹叶清热除烦,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协助银、翘清热透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合用,以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透表,又能解毒。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上述这些就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中医方法,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所了解了,风热感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大家有必要对治疗这个病症的中医方法多了解一下,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人,以后还是要多多关注的,相信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热感冒中医治疗
1、针刺疗法
先针风池,针感应向后头颞部散射,后针其他各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鼻塞重加迎香、上星;头痛加太阳、印堂;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风门、肺俞。
均用三棱针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头痛加太阳;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均用毫针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针。
取消毒三棱针,在少商、太阳穴局部消毒后,点刺出血。在肺俞、大椎穴处,以投火法拔罐15分钟。用梅花针对手太阴肺经循行沿线叩刺出血。
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大头针在大椎穴处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再以消毒三棱针在然谷穴点刺出血。
2、指针疗法
取穴:太阳、攒竹、风池、风府、肺俞。
手法:平补平泻,即用拇指尖点动5次,揉动5次,再点动5次,再揉动5次。各穴均用此法。
3、梅花针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及胸背部、后颈部。头痛加太阳;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太渊、颌下。
手法:用梅花针中度或较重刺激,一日治疗2~3次。
4、按摩疗法
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站其对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两眉中间之印堂穴处,用拇指腹面沿头正中线向上直推至百会穴,复用按法点按,然后继续向后头推动直至枕骨上之风府穴,并用按法点按风府。如此反复操作3~5次。
病人坐位或卧位,医者先用一只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只手从眉外端之太阳穴,经耳轮上方、耳后推移至风池穴,改用揉法点按风池穴,待局部产生麻胀后,用手指轻轻揉动按压点。如此反复操作2~3次。
病人俯卧,双上肢弯曲抱于胸前,自然呼吸,医者站于病人头前侧,双拇指分别置于病人颈椎两侧,治脊椎两旁的足太阳经脉,从颈椎至臀部,自上而下作直线推动,同时辅以顺时针方向的揉动。如此反复操作2~3次。
病人侧卧或站立,医者坐或站其后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肩胛骨缝隙外,其余四指分别握定肩上部和肩胛骨下缘,两拇指自大椎穴,沿肩胛缝向下点按,至肩胛骨下缘为止,点按时嘱病人轻轻咳嗽。此法反复操作2~3次后,改用手掌于点按过的部位进行推动,自上而下反复3~5次。
5、自我按摩疗法
以拇指腹面放于印堂,揉按20~30次。
以两手拇指或中、食指各按同侧太阳穴,各向内揉按10~20次。
两手中指或食指腹面各按同侧迎香穴,同时向内揉按20~30次,然后向上推抹20~30次。
两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由轻而重地向外揉按20~30次。
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其食指按掌面相应部位,由轻渐重对拿20~ 30次(孕妇禁用)。
用中指点按大椎穴20~30次。
一手拇指按在另一侧的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肘下,由轻渐重按拿30~40 次。
以上穴位,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应用,每日施行2~3次。
6、贴敷疗法
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9克,薄荷9克,桔梗9克,牛蒡子6克,淡竹叶6克,甘草12克,以麻油150毫升,熬药去渣,加入黄丹150克,收膏。
取膏贴于锁骨切迹上方和咽喉区(即会厌上方两侧)。本膏有辛凉解表散热作用。
白矾、小麦面粉适量。
白矾研为细末,与面粉共和,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取膏贴于两侧涌泉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白矾性寒有清热作用,敷于涌泉穴,取釜底抽薪之义。
绿豆粉100克,炒热;鸡蛋清1枚。二味调和作饼,敷胸部。3~4岁小儿敷半小时取下,不满周岁小儿15分钟取下。
7、熏洗疗法
黄柏125克,防风15克。
置黄柏、防风于砂锅内,加水15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药液蒸气熏颈部两侧及天突穴、风池穴。每次20分钟。同时吸入蒸气10分钟,每日1次。
大葱白125克,薄荷叶6克,黄酒125克。
将大葱放碗内,加入温开水半茶杯捣汁,再将黄酒炖开,冲薄荷叶,1~2分钟后,倒出黄酒 (薄荷叶不用),连同葱汁和匀。取毛巾蘸汁,擦两太阳穴、两肘弯、两手心、两窝、两足心、尾闾骨旁及前后胸肋骨间。擦时要用力均匀,轻重适度。
冬桑叶30克,黄菊花15克,黑山栀10克,独活45克,天麻45克,薄荷汤为丸,热水1000毫升化开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