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中医如何治疗
小儿便秘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一般把便秘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型。实证便秘常分为燥热内结,如实积滞,气机郁滞3个证型。虚证便秘则由气虚、血虚所致。
实证便秘 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腹胀痛,口臭,胃口不佳,舌红苔腻。
虚证便秘 大便干燥,努力难下,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
便秘的治疗,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但宜针对病因,采用消积。增液润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肾等治本之法。药治、食治并举,通下法只可暂用,不可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便秘中医可以医治好吗
一、气机郁滞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方药: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治法是顺气导滞。
二、阴寒积滞型便秘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紧。
方药:大黄附子汤。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治法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三、血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方药: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治法是养血润燥。
四、阴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增液汤。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治法是滋阴通便。
便秘中医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方法:王不留行籽压迫,每周更换1次。
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阳关、中髎。方法:每次取2
针刺疗法,取穴: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大横穴。方法:每日1次,留针15分钟,用弧度提拉刮针,中等刺激手法。
按摩疗法
一】、按摩腹部
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仰卧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中指适当用力,顺时针按揉1分钟。
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4. 推肋部
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仰卧于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钟。
二】、按摩腰骶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数次,直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三】、按摩四肢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酸胀为度。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侧的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以酸胀为度。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按摩为主。
一个多月的小孩便秘应该怎么办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其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儿脾气尚弱,存在着运化功能不健的现象。若饮食调摄不当、情志变化,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而便秘。
中药治疗小儿便秘
予以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治疗孩子的便秘,中药的治疗方法是最有效果的,而且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副作用,由于孩子的体质并没有成年人那么好,对于一些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就没有那么强,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平常的时候也要多注意孩子身体的变化。
小儿便秘别急着去火
小儿便秘在临床很常见,中药调理有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辨证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就临床常见的治疗误区分析如下:
1、一见便秘就认为是“火”引起的
由于小儿有其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治疗小儿便秘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一味使用清热、泻下、养阴药物往往适得其反,是因为其忽视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方不符合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规律和生理病理特点,所以难以从根本上根治小儿便秘。笔者认为,小儿便秘的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导致便秘。临床从调理脾胃着手,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疗总原则组方,取得了满意效果。
2、动辄使用泻药或开塞露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便秘、腹胀腹痛,就给孩子服用果导片或番泻叶等,希望尽快解除孩子的痛苦,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小儿便秘不主张用泻药,也不主张经常用开塞露来排便。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服用泻药后容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引起腹泻;而且经常服用泻药治疗便秘,会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够的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反射,一旦停药,便秘会更加严重,并且难以治疗。
小孩腹胀便秘怎么办才好
中医认为腹胀之病因以食积停滞、湿阻脾胃、肝胃气滞以及脾胃气虚较为多见,小儿腹胀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小儿便秘可引起腹胀,严重者常伴有腹部疼痛,较小的婴幼儿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伴随症状。,那么,小儿腹胀便秘怎么办?
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但小儿在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的原因,尤其是伴有腹胀的小儿便秘患者,建议及时寻求中医师的帮助进行诊疗,常见疾病有肛门、肠道闭锁或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蛔虫性肠梗阻等。
中医提醒:便秘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另外,“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也是引起孩子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需特别注意。
中药对小儿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本病为胃肠结热、津亏肠燥而致,治宜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为原则,可用火麻仁、瓜蒌仁、牛膝、知母、玄参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老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秘诀
中药治疗
予以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中医食疗方
1、草决明茶:草决明100克,微火炒一下,注意别炒糊。
每日取5克,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适量白糖,泡开后饮用,喝完可再续冲2~3杯,连服7~10天。
因草决明有降压作用,因此血压低的人不宜饮用。
2、五仁粥:将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松仁(去皮、尖),甜杏仁(去心)各40克,混合用磨碎机磨成粉末,加入粳米120克后煮成粥。
小儿便秘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但宜针对病因同用消积、增液润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肾等治本之法。药治、食治并举,通下法只可暂用,不可攻伐过度,以免损伤正气。
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喝米汤能治疗小儿便秘吗
1、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采用喝米汤的方法进行治疗:解决这种便秘并不困难,吃奶的婴儿便秘时,可加滑肠食品,只要每天给婴儿喂点米汤就可以了(当然必须沥去米汤中的饭粒),也可用薏米少许煎水来喂哺。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可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营养别偏向中高营养的肉蛋类,而忽略了蔬菜类。
2、如果小儿便秘的症状严重就要采用药物通便:幼婴儿若数日未解便,大便干结,千万别长期服用泻剂,以免影响营养吸收。此时应先用甘油栓或小儿开塞露通便。崔其亮说,用开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药液即可,挤入后要让药液停留在肠内至少3~15分钟,让药液软化粪块才排便。若挤入后立即拉出,那就白费了。
有的家长喜用手指抠粪块,那就要十分小心,千万不要用食指,只能用小手指,还要蘸些凡士林润滑剂,以免不慎撑坏肛门括约肌,造成以后大便失禁,遗害无穷。
3、民间有关治疗小儿便秘的偏方不要乱用:对付宝宝便秘,民间“高招”也很多。儿科专家说,在广州,不少家长总把便秘当“热气”,而给孩子灌“凉茶”或“七星茶”。其实,凉茶也好,七星茶也好,喂多了反会扰乱胃肠消化功能,即中医所说的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婴儿食欲和削弱婴儿体质。
还有的家长以为小儿中气不足引起便秘,乱用党参、北芪等中药,闹得婴儿兴奋烦躁不已,更难以排便了。
因此,专家建议:婴儿便秘,1~2天,可以尝试上述喝米汤的方法,但是,如果超过2天,就一定要看医生了。
喝米汤能治疗小儿便秘吗?对于小儿便秘症状比较轻的可以采用家庭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就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了,如果不明白的最好是到医院进行解决和治疗。
治疗便秘的中医小秘方
中医治疗便秘偏方
1.生甘草治疗便秘: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
每日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7~15天即可防止复发。
2.我们也可以采用胖大海来进行便秘的治疗。
首先我们要准备胖大海5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颇饮服,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3.蒲公英治疗便秘: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9 0克,加水煎至100~200毫升,鲜品煮20分钟,干品煮30分钟,每日1剂饮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4.桑椹子治疗便秘:取桑椹子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250毫升,加适量冰糖,以上为1日量, 1日服1次, 5天为1个疗程。
5.决明子治疗便秘:治疗便秘的效果也非常的不错。
取决明子20克,放置茶杯内,以白开水冲浸,如泡茶叶一样, 20分钟后,水渐成淡黄色,香味四溢,即可饮用,喝完药液后,再加1次开水泡饮。
6.白术散治疗便秘:取生白术适量,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用白术散10克,每天3次。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一般用药3~5天,大便即可恢复正常,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以后每星期服药2~3天,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7.芍甘汤加味治便秘:取生白芍30克,生甘草20克,枳实15克,加水2碗煎成大半碗,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9 5例,疗效满意。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但孕妇慎用。
8.连翘治疗便秘:取连翘15~30克,煎沸当茶饮,每日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不兑糖效果更好)服用。持续服用1~2周,即可停服。
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妊期、经期、产后)便秘、外伤后(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9.车前子治疗便秘:每日取车前子30克,加水煎煮成15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 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要养成规律,不要拖延。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规律,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 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对于还没有良好排便习惯者,建议每天早晨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日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因为结肠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早晨起床 后人由平卧转变为起立,结肠会发生直立反射,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
积极锻炼身体
散步、跑步、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以及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提高排 便动力,预防便秘。
腹部按摩也可预防便秘,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对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圈。
营养师温馨提醒女性便秘要重视,除了每天早起一杯开水,要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和燥热性的食物。
中医辨证怎样治疗小儿便秘
予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推拿治疗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服药的患儿,我们采用推拿手法进行补脾泄肝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便秘有虚实之分,推拿手法也有补泻之别。
以脾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无华,形疲乏力,大便努挣难下,便质不干,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疗应益气养血,开塞通便。
宝宝便秘 不妨试试刮痧和推拿
针灸科介绍,中医按摩、刮痧一般3-5次即可治愈小儿慢性腹泻,4-6次即可治愈小儿便秘和急性肠炎,通常一天治疗一次,一次20分钟。
中医按摩、刮痧治疗小儿便秘、慢性腹泻和急性肠炎等疾病,借助轻柔的按摩、刮痧等方式,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从而增进小儿的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学龄前儿童都适用。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
一、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便秘,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但宜针对病因同用消积、增液润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肾等治本之法。药治、食治并举,通下法只可暂用,不可攻伐过度,以免损伤正气。
二、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1)主证: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2)治则:
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3)常用药:
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1)主证:
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则:
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3)常用药:
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1)主证: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治则:
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3)常用药:
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1)主证:
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2)治则:
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3)常用药:
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1)主证:
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则:
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3)常用药: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