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和护理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和护理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如果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落;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卵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克不及自行用药。
3 、合并高血压者踊跃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 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向病人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和用药后。
5 、注重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永劫间的近间隔用眼。
6 、踊跃戒烟;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提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是怎么样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有哪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如下:
一、询问病史
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有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二、眼底检查
1、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每周复查1次。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Ⅲ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
3、检查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眼睛
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失明。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在关注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每年定期检查眼底。
据哈医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孙大卫介绍,患糖尿病5-10年的人,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20%-30%;糖尿病病史超过30年的人,发病率可在95%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眼底疾病,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的管壁受到侵蚀,发生渗漏,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造成周围组织出血、水肿,以及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甚至生成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极易自发破裂,造成视网膜与玻璃体内大量出血,出现增值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后果就是牵拉性视网膜脱落造成失明。
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极易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视。孙大卫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不影响眼底黄斑部时,视力不受影响,所以患者一般难以发现。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当病变影响到黄斑部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同时可伴有视物变形、视野缩小,中心暗点。该病虽然危害大,但也是可防可控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现有视力。此外,越是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越要重视预防视网膜病变。
专家提醒,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应定期检查眼底,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患病5年以上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眼前有黑色漂浮物,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眼病如何避免
1.1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在糖尿病发病后的3-5年去找医生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看看是不是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积极的进行预防。
2.糖尿病的2型病人需要立即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存在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从而做到及时的预防。
3.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一次到相关的机构进行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在视网膜病变发展的时候更加需要随时的检查治疗。
4.已经换上糖尿病的女人在打算怀孕或者是妊娠期内需要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妊娠期内更是要随时的随访,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5.任何程度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病人都需要在具有丰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贻误了治疗时机。
6.应鼓励糖尿病视力丧失的病人接受在弱视治疗方面训练有素的或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或验光师的治疗,以努力恢复视力。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定期做眼科检查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五措施治疗眼部病变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落;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卵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克不及自行用药。
3 、合并高血压者踊跃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 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向病人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和用药后。
5 、注重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永劫间的近间隔用眼。
6 、踊跃戒烟;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提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视网膜病变如何护理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低;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血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自行用药。
3 .合并高血压者积极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向患者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及用药后。
5.注重用眼卫生:避免熬夜。
6.踊跃戒烟;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加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方法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的患者还是要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方法。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眼睛里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病变。
目前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有:机械性阻塞,如血栓。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应该注意的是,眼睛出血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症状表现,且伴随着病症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够知道。常见的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眼睛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争取积极到医院检查出原发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治疗。
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视网膜病变多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主要应控制糖尿病和血压,糖尿病的控制和并发症检查证实强度胰岛素疗法可延缓IDDM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作和减慢其进展,视觉症状有视力模糊,一眼或两眼视力突然减退,视野内出现黑点或闪光感者,应随时请眼科医师会诊。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眠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糖友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注意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5年内,每年应常规进行眼科检查,这样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早期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
1.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一般出现临床意义黄斑水肿时要进行激光治疗,进行激光治疗前一般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据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治疗时需注意避开中心凹周围500µm的区域,以免损害中心视力,另外注意在治疗时激光斑间应由空隙,不可相连。
二、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
1.节制饮食
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落;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卵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
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克不及自行用药。
3. 降血压
合并高血压者踊跃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 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
向病人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和用药后。
5.注重用眼卫生
避免熬夜及永劫间的近间隔用眼。
6.踊跃戒烟
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提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血管改变
以静脉扩张迂曲最常见。静脉迂曲充盈,管径扩大可至正常的数倍,动静脉管径比例可为1∶2甚至1∶4,尤以动静脉交叉处明显。肿胀和迂曲的静脉管径不规则,呈节段状或腊肠状。由于贫血或血液内充满白细胞,静脉颜色变成黄红色,甚至与动脉不易区分。静脉周围有白色鞘膜,是由于血管周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动脉在晚期也可扩张。
2.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视网膜出血占白血病眼底病变的第2位,尤其是在急性类型。视网膜出血可发生在眼底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位于后极部。出血可位于视网膜浅层或深层,形态多样,可呈火焰状、线条状、点状、斑状或不规则形。如位于视网膜前则呈船形,偶可进入玻璃体而遮盖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少见,偶尔有因此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者,出血可有一白心位于其中央,1/6~1/4PD大小。对白心的来源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白心是细胞碎屑集积,或认为是不成熟白血病细胞的聚集,或认为系毛细血管栓子。视网膜渗出比较少见,可出现黄斑硬性星芒状渗出或棉絮状斑,后者可能是视神经轴索梗死或由局部白血病细胞聚积所致。
3.视网膜和脉络膜浸润
由于视网膜和脉络膜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颜色从正常橘红色变成橘黄色,甚至黄白色。视网膜结节状浸润多发生在白细胞数大量增高并有不成熟白细胞的患者,多属暴发型,常早期死亡。故视网膜结节状浸润联合血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脉络膜白细胞浸润在眼底常不易看见。由于脉络膜组织受白细胞浸润而增厚,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堵塞,干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血供,导致色素上皮崩解,致其屏障功能受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早期大量点状荧光素渗漏,有的病人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则染料可进入视网膜下空间。
4.视盘水肿
白血病病变可侵犯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如果白血病细胞浸润在筛板之前,可使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水肿可高达数个屈光度,同时伴有出血。一般较少视力下降,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明显下降。如筛板后视神经受累,视力也可明显下降。视盘水肿的原因可能系白血病细胞浸润视盘组织和血管致静脉回流受阻和缺血所致。也可出于颅内白细胞浸润或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所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一般无眼部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表现为不通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棉绒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增殖、视网膜脱离等。
一经内科确诊患了糖尿病,即使没有眼部症状,也应至眼科专科进行眼部检查。经检查无眼部并发症的患者应每半年或一年随诊一次;确诊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2~3个月随诊一次,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经检查发现已发生增殖前期或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需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即眼底激光治疗。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通过封闭视网膜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减轻视网膜耗氧量,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率,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有效率可达70%,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争取保存一定视力的途径;通常每只眼至少应进行4~5次激光才能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的疗程,每间隔7~10天一次,必须完成一个疗程的激光治疗,才有可能保留一定的视力而不失明。出现白内障、玻璃体出血、机化、视网膜脱离等病变时,将影响眼底激光治疗,必须经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使屈光间质透明后才能最终完成全视网膜光凝。
全视网膜激光治疗完成后,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开始是2~3个月一次;半年后可每半年一次;2年后可每年一次;5年后还应不定期长期随诊,必要时补充激光。同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全身状况,尤其注意防止血糖明显波动。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和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即使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已经完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仍会急速进展。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看到这里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所以大家在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跟医护人员说清楚自己的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若是发现视网膜有病变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
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见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