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的7大误区
宝宝缺钙的7大误区
1.不易入睡、夜惊、夜啼,不是宝宝缺钙的表现:
不易入睡的宝宝有很多原因,几乎都跟缺钙无关。年龄在三个月之前,也许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肠绞痛;七八个月大的宝宝,通常是分离焦虑的开始,和妈妈同床共眠也许就可解决问题;更大的孩子夜惊,则像是梦游一样,不需要担心,只要白天少看一些太刺激的电视/电玩,就可以改善。
2.夜间盗汗,也不是缺钙的表现:
婴儿的自主神经还未成熟,因此常常晚上熟睡时,会盗汗&手脚冰冷,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有些宝宝甚至盗汗至枕头全湿,可是摸摸手脚,却又是冰冷的,害得爸爸妈妈不知道该脱衣物,还是添加衣服。解决的方法是,不论室温高或低,爸爸妈妈穿几件觉得舒服,宝宝就穿几件。孩子的床可以铺上毛巾或保洁垫,盗汗全湿,就抽掉换一条新的,不需要叫醒宝宝。
3.烦躁、爱哭闹、坐立不安,赶快看医生:
宝宝没由来的哭闹,除了心理因素造成的肠绞痛之外,通常是真的生病了,比如说牛奶蛋白过敏,胃食道逆流,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等。总之快去看小儿科医师就对了,在家乱补钙片是没有用的。
4.出牙晚、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只是体质而已:
每个宝宝长牙的时间各有不同,有人四个月就冒牙,也有晚至一岁后才长,这都是正常的,跟体质比较有关系,和缺不缺钙无关。如果遗传妈妈樱桃小嘴,口腔空间较小,牙齿没地方可长,可能就会参差不齐,但是依然跟缺钙无关。总而言之,从一岁开始定期看儿童牙医,平时做好口腔卫生,不要乱补钙片,才不会捨本逐末。
5.枕秃圈明明就是正常的:
婴儿的头髮出生之后,因为新陈代谢较快,会有一阵掉髮期,常常发生在后脑勺处,形成一圈「枕秃区」。有些宝宝睡觉时会左右甩头,家长还误以为是因此而把头髮都磨秃了,其实这都是庸人自扰的误会。更别提这枕秃圈跟缺钙,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关系的事儿。
6.前囱门闭合延迟、骨关节畸形、肌肉肌腱鬆弛、串珠肋肋软骨增生等等,是维生素D缺乏所造成的拘偻病症状:
的确,拘偻病的孩子的血中钙浓度可能稍微偏低,但补充钙片却无法解决拘偻病症状。拘偻病有些来自先天遗传疾病,有些则归咎于后天的阳光曝晒不足,或营养不良等等原因。这三种因素都会让孩子体内的维生素D过低,而维生素D的工作,就是把钙质吸收到骨头中,少了它,各种「骨头长不好」的症状当然就会出现了。
维生素D除了从食物摄取之外,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让阳光洒在皮肤上,身体自然就会合成之,因此生活在都市的孩子,维生素D缺乏的机率的确高了一些。若是妈妈自己很少晒太阳,却坚持纯母乳哺育,副食品又太慢添加,宝宝本身也不晒太阳…等等,在这些恐怖组合之下,也许拘偻病就会发生了。
因为疾病问题是发生在维生素D,所以就算吃了钙片,少了维生素D,骨头还是得不到任何帮助。因此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多晒太阳,多吃鱼,以及在医师的监督下,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
7.精神不好,算是勉强符合缺钙的症状:
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振、抽搐等等症状,的确要怀疑低血钙的可能。不过,婴儿发生的低血钙,大部分都发生在医院裡,比如说早产儿啦,糖尿病产妇啦,先天性副甲状腺素缺乏等等。这些疾病并不太会在家裡莫名其妙的发生,因此一般家长整天担忧孩子是否有缺钙,实在是太过杞人忧天了。
唯一要小心的是,如果宝宝吃的奶粉并不是符合检验标准的婴儿配方,内容物的「钙磷比」不正确,那么的确会造成晚发型低血钙的可能。前一阵子马偕儿童医院才诊断一例精神不佳,抽搐送医的宝宝,血中钙离子浓度很低,一问之下才知,他们平常给孩子喝的奶,根本是大人的营养补充品!虽然盒子上写著大大的「添加钙质」,但也许磷的含量太高,导致钙质流失比补充更严重,才造成遗憾的事情发生。
总而言之,缺钙补钙这种民智未开的错误观念,应该从此刻开始停止了。如果您希望孩子骨骼强健,头好壮壮,那么「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快乐的运动,以及多晒晒太阳」,这四者才是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岁宝宝补钙三大误区
1、钙不能和其他微量元素一起补。很多妈妈都知道微量元素对宝宝的重要性,于是在购买补钙产品的时候,总是喜欢买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钙补充剂,如钙锌合剂、钙铁合剂等等。妈妈们都有这样错误的认识,认为同时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效果好,而且经济划算。但是研究证明,大量的二价钙离子与锌、铜、铁等微量元素会产生竞争吸收机制,互相干扰吸收。
2、钙剂不要用太多水冲服。在冲泡钙剂的时候很多妈妈喜欢放很多水,让孩子顺便补充水分,殊不知这样会给宝宝的“小胃”带来负担,让宝宝的小胃受损,同时补钙效果也大打折扣。新生儿的胃容量仅有30~60毫克,他们的胃肠道功能非常脆弱。所以,宝爸宝妈们要记住,需要大剂量冲服的钙剂或口服液不是好的选择。
3、钙与牛奶同服。很多的妈妈都有这样的潜意识,认为把钙剂放入奶粉中一同冲调,奶味容易让宝宝接受,在一方面也不会减少宝宝喝牛奶的量。殊不知钙剂与牛奶混合后,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大分子胶质发生质变,形成絮状沉淀,宝宝无法吸收,造成钙剂浪费。
宝宝补钙四大误区
明确是否有需要
给宝宝补钙首先要明确是否需要补钙,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需要补钙。如果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摄取700~750毫升的配方奶,钙的摄取量就是充足的。一般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补钙。另外,经医生诊断缺钙的小宝宝更应该补钙。
了解补钙基本知识
父母应该去了解一些有关补钙的基本知识,例如:鱼肝油和钙粉不一定要同时服用,一般鱼肝油可以在吃早点时服用,钙制剂一般在临睡前服用,也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服用,以减少食物中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可以通过书籍网络了解,也可咨询医师。
年轻父母不要自己购买钙制品
有些钙制品含钙量很低,如葡萄糖酸钙;有的含重金属较多一些,如海洋牡蛎壳锻制的产品;有的对胃刺激性大一点,如碳酸钙。建议向有关专科医生咨询,并且要听清医生讲的道理,然后才购买。不要听信身边人的经验,而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去给他补钙。
熟悉促进钙吸收和抑制钙吸收的某些因素
脂肪进食过多时,消化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在肠道来不及吸收,也容易与钙结合而随粪便排出,使钙的吸收减少。膳食蛋白质摄入过多时,会增加尿中钙的排出量。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时,其中的成分与钙结合也会降低钙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过多的粗杂粮。
宝宝补钙三大误区
给宝宝甜味的钙
一般人都普遍认为甜味的液体更容易被宝宝接受,因此更适合宝宝,其实并非如此。给0-3岁宝宝的钙不能太甜,太甜会引起口味偏好,影响宝宝正常喝奶和喝水…奶味是最适合她们的味道,宝宝的味蕾的正处在快速发育期,过重的味觉刺激会导致味蕾反应迟钝,因此不要过早给宝宝太甜的口味,否则会导致宝宝不爱喝水。更适合宝宝的应该是接近母乳的味道,淡奶口味就像母乳,不影响味蕾发育。
看到症状再补钙,有点晚了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瘦巴巴的,我问她妈妈是不是孩子缺钙了,她这才意识到要补钙,真是不负责任。等到孩子已经出现缺钙症状的时候再去补,那就有点亡羊 补牢了。其实如果孩子的营养有问题,在生病之前就会有一些信号,妈妈们只要稍微注意下便能知道。如果孩子容易惊醒,易烦躁、手脚抽动、出牙迟、有枕秃圈, 那就说明可能已经缺钙了,需要补充。这时候就开始补,时机也才比较好。
补钙越多越好
有的家长十分重视给孩子补钙,又是钙片,又是钙奶的,一顿补!这简直比缺钙还严重,热心过度了。人是各种元素综合的平衡体,宝宝的平衡就更加脆弱。任何过量的做法对他们都可能是很大的伤害。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安全剂量是2000mg,补钙剂量(以元素钙计)最大不要超过此范围。
夏季孩子补钙谨防四个误区
含钙丰富的食物是乳类,可用牛奶蒸鸡蛋羹,用牛奶蒸米饭,吃酸奶,用牛奶和面做点心等方法补充。鲜虾、虾皮、豆类等都含钙较多,这类食物在烹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草酸多的食物搭配混合制作。
孩子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其他的维生素辅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否则就算补充再多的钙,因为难以吸收也会缺钙。每吃一粒钙片的同时需补10微克的维生素D。阳光可以使得皮肤合成维生素D,正在补钙的孩子经常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3岁以下的小宝宝都得或多或少地进行补钙,但是有不少家长因为对补钙了解得不是很全面,给宝宝用了错误的方法补钙,好心办了坏事。各位家长可要注意给宝宝补钙的4个误区。
误区一:口味太甜
给0至3岁宝宝的钙不能太甜,太甜会引起口味偏好,影响宝宝正常喝奶和喝水。奶味是最适合她们的味道,宝宝的味蕾正处在快速发育期,过重的味觉刺激会导致味蕾反应迟钝,因此不要过早给宝宝太甜的口味,否则会导致宝宝不爱喝水。更适合宝宝的应该是接近母乳的味道,淡奶口味就像母乳,不影响味蕾发育。
误区二:错过时机
等到孩子已经出现缺钙症状的时候再去补,那就有点亡羊补牢了。其实如果孩子的营养有问题,在生病之前就会有一些信号,妈妈们只要稍微注意下便能知道。如果孩子容易惊醒,易烦躁、手脚抽动、出牙迟、有枕秃圈,那就说明可能已经缺钙了,需要补充。这时候就开始补,时机也才比较好。
误区三:多多益善
有的家长十分重视给孩子补钙,又是钙片,又是钙奶,这简直比缺钙还严重。人是各种元素综合的平衡体,宝宝的平衡就更加脆弱。任何过量的做法对他们都可能是很大的伤害。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安全剂量是2000毫克,建议补钙剂量不要超过此范围。
误区四:不补维生素D
不少家长容易把缺钙和缺维生素D搞错了,狂补钙还是缺钙。其实是该加补些维生素D。维生素D是帮助人体吸收钙质的。如果总是给宝宝补钙还是不行,那是因为宝宝吸收不了,得考虑补充维生素D。
宝宝缺钙的症状是什么
宝宝缺钙的症状一:烦躁不安
缺钙的宝宝一般精神比较容易烦躁,会表现的没有其他宝宝活泼,而且还会不明原因的哭泣,乱发脾气。
宝宝缺钙的症状二:夜惊
缺钙的宝宝在晚上的时候会哭闹不止,不容易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表现的极不安稳,翻来覆去。还会不明原因的突然惊醒,惊醒后哭闹不可入睡。
宝宝缺钙的症状三:盗汗
宝宝睡觉出汗多的原因有两种,一为生理性出汗,一为病理性出汗。如果宝宝刚刚睡下后,头部特别是后脑出汗明显,而且与温度和运动无关的话,是为盗汗。盗汗是缺钙的典型症状之一。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宝宝缺钙的症状四:出牙晚
1岁以后的宝宝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宝宝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宝宝缺钙的症状五:身体反应
缺钙的宝宝还会出现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珠肋串珠、外翻,或鸡胸的现象。如果缺钙严重的时,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宝宝缺钙的症状六:厌食偏食
厌食、偏食也有可能是缺钙。因为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宝宝补钙的五大误区
一、孩子体内的钙越多越好。
中国人推崇多多益善,家长们担心孩子缺钙会拿各种补钙的食品给孩子吃,但是如果孩子体内的钙含量偏多,是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的,会导致孩纸患有如高钙尿症类的疾病,影响宝宝发育。所以给孩子补钙要适量,而且3岁以前不同阶段的孩子体内所需的钙含量是不一样的,3岁以后的孩子就能按照成人的标准给孩子补钙,保证孩子体内钙含量充足。
二、补钙就是多吃钙片。
药补不如食补,保健品也一样,什么补钙佳品都不如食物来的有效。其中牛奶、虾皮和芝麻酱里的钙含量都是极高的,所以家长给孩子买补钙的保健品还不如将这三样食物列入孩子日常饮食清单中。另外吃钙片了不代表孩子体内就能吸收了,同时要一并补充维生素D帮助孩子体内对钙的吸收,不然吃再多的钙片没有吸收孩子一样会缺钙。
三、用牛奶送服钙片
正常我们一说到给孩子补钙第一反应就是让孩子多喝牛奶,牛奶中的钙含量较高且容易被孩子吸收,所以牛奶一直都是孩子补钙的优品。有些家长可能会为了孩子体内钙含量充足,以为通过用牛奶送服钙片能够双管齐下,但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体内对钙的吸收效率也会下降。不过钙片适合于水果一起吃,水果里含有的维生素有助于钙的吸收。
四、所有孩子都需要通过吃钙片补钙
只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饮食均衡,不挑食,基本上食物所提供的钙就足够孩子成长所需。只有那些被确诊为缺钙的孩子才需要通过吃钙片补钙。一般孩子缺钙在生活中会有如下症状:烦躁不安、出汗多、晚出牙、牙不齐、易惊醒、不易入睡、身高生长迟缓等。不过孩子是否真的缺钙还是需要到医院检查,由专业人士判断为准。
五、多喝骨头汤能补钙。
老话说:吃哪补哪。孩子如果要是骨头受伤了父母都会让孩子多喝些骨头汤,也喜欢叫孩子多喝些骨头汤期望能达到补钙的效果,虽然骨头汤是骨头的精华所在,但骨头里面的钙在熬制过程中并不容易溶出。所以光喝骨头汤来补钙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在骨头汤熬制时加些醋可以帮助钙的析出。
身为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可谓是煞费苦心,生怕一步走错耽误孩子以后。在补钙这方面,这些误区可要千万谨记啦,只有用对正确的方式方法补钙,才对孩子有好处。
宝宝缺钙的误区有哪些
1、有很多婴儿都会出现枕秃的现象,都会认为是缺钙所致。其实可以仔细观察宝宝,有时夏天热,流汗多,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因热而翻来覆去睡不好摩擦后脑勺部位,时间久了枕部就会头发稀少,家长就会误以为宝宝缺钙了。枕部皮炎,湿疹等会引起宝宝挠抓也会使后脑头发稀少,希望家长、能够谨慎!
2有的家长以为宝宝能吃能睡就不缺钙,有时由于维生素AD的缺乏也会引起宝宝缺钙,妈妈们不防定期给宝宝做微量元素的检测,尽早知道宝宝是否缺钙。
3、宝宝长得快,也许这个月不缺钙下个月就会缺,作为家长应该随时发现宝宝的一举一动,提早发现宝宝是否缺钙,预防缺钙对宝宝造成的影响。
六大宝宝补钙误区
误区一:天天补钙
据医师介绍,有很多家长去医院咨询,该给孩子补什么钙。这些家长大部分是在看了补钙宣传广告,受到误导,觉得自己的孩子可能缺钙。正好,孩子正在长牙,或处在发育期,家长们就自己买来各种钙片,每天给孩子吃。
实际上,这些家长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这种随意补钙的做法不妥当,医生是不提倡的。现实情况并非如广告所说,大多数孩子都缺钙,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误区二:不需要常规补钙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儿每日钙摄入量为300~400mg,1~3岁400~600mg,4~10岁800mg,11~17岁1000mg。
许多家长经常问:“我家孩子天天补钙,怎么还缺钙?”其实,民间俗称的缺钙,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所致。婴幼儿时期补钙是为了预防佝偻病,首先要常规补的是维生素D,然后再根据情况,看要不要适量补钙。维生素D不足,吃再多钙也是不行的。
而含钙的食物很多,因此,配方奶喂养的儿童只要保证一定的牛奶摄入量,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即可满足钙营养的需求,不必另行补钙。如果膳食营养均衡,2周岁以上的孩子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D,并有足够的日晒,就能预防佝偻病,也不需要另行补钙。青春期的儿童可能需要补钙,但并不要求常规补。一般来说,应该是缺什么,才补什么。极少数缺钙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偏食,或者营养不良引起的。
误区三: 钙补得多就能长个子
11岁的小琳快要进入青春期了,班里别的女生很多已经开始长个头,可小琳还只有1.3米。小琳的妈妈觉得孩子长不高,肯定是缺钙导致的,就给孩子补钙。
目前有些钙剂广告打出“儿童长高要补钙”的旗号,让家长误认为钙剂能促进孩子长高。儿童补钙越多越好其实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单纯补钙并不能直接使儿童长得更高,还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隐患。
据了解,一个人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必须有健全的内分泌系统以及维生素D和钙等的协同作用,才能保障骨骼的充分生长。婴儿和青春期儿童骨骼生长最快,钙储存量最多,保证钙摄入量是必要的,但过量补钙、重复补钙、大量服用维生素D的做法并不科学,不但影响儿童胃口,还容易出现厌食、便秘及胀气,甚至可能患上结石。
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钙的需要量大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明显改善身高,均衡营养、合理运动才是保证儿童骨健康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误区四:喝了骨头汤就不会缺钙
儿子正处在青春期,张妈妈决定要给儿子增强营养,多补充一些钙。每周,张妈妈都会给儿子炖大骨汤,觉得儿子多喝骨头汤,就不会缺钙了。
营养学专家提醒,骨头里面的钙决不会轻易溶出来。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熬制骨头汤时加些醋,可使骨质中的钙与醋酸结合为可溶于水的醋酸钙,有助于钙的析出。而且熬制时最好不要用高压锅或铝锅,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最好用砂锅来炖。
误区五: 孩子骨折应该多补钙
有小孩子摔伤导致骨折,爸爸妈妈会买来各种钙营养品给孩子喝,还给孩子炖骨头汤,觉得这样可以增加骨头里的钙含量,孩子好得快。
实际上,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单纯的补钙并不能发挥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高血钙而影响复原。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根据医嘱,卧床或者是增加功能锻炼,这样就可以促进骨头对钙的吸收,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此外,骨头汤对骨折复原有一定的用处,但大量食用有可能造成脂肪摄入过多及重金属超标,不宜多喝。
误区六: 单纯补钙能治儿童缺钙
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有点缺钙,就自行买来一大堆钙片,给孩子大补特补。
单纯补钙(钙食品)并不能治疗儿童缺钙。发现孩子缺钙后不能只补钙,却忽视了维生素D的摄入,因为大部分钙的吸收需在维生素D的协助才能完成。不过也要注意,不要陷入到另一极端,即过量摄入维生素D,这样可能引发维生素D积蕴中毒现象。
宝宝补钙的常见小误区
误区1:枕秃、个子矮、佝偻病……都是缺钙惹的祸!
许多爸妈们有个小毛病,喜欢把各种问题都归类为“缺钙”:宝宝枕秃了,认为是缺钙;宝宝个子矮,认为是缺钙;宝宝佝偻病,认为是缺钙;宝宝睡觉不踏实、宝宝睡觉爱出汗、宝宝肋骨外翻等等,什么都怪罪到缺钙的头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拿佝偻病来说吧。佝偻病的全称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而造成的一种骨骼病变性疾病。患佝偻病的宝宝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出汗多,但出汗多并不等于患了佝偻病,也有可能是因为麻麻给宝宝穿盖太多惹!
误区2:宝宝从出生起就开始补钙!
在铺天盖地的补钙广告宣传下,不少妈咪从宝宝出生起就盘算着要给宝宝补钙了,一边买一边还在心里念叨着:早补钙早好,让宝宝从小就比附近小孩高一截……别傻了!首先,你家宝宝不一定缺钙。其次,即使要补钙,也不应该从出生开始呢。
事实上,只要是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只要保证每日的摄入量合理,那就不需要额外补钙。比如说母乳喂养儿每天大约能吃6-8顿,而奶粉喂养儿每天能服用600毫升以上奶粉,那就OK啦!
误区3:补钙就要多吃钙片
终于说到了补钙的问题,爸妈们是否已经拿好本子,准备听小编推荐钙片了呢?不!小编这次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告诉大家:补钙不能完全依赖钙片!
宝宝补钙还是应以食补为主,但要注意一点:1岁以内的孩子不应服鲜牛奶、鸡蛋蛋白、海鲜和大豆/花生,以免诱发过敏。除非宝宝是挑食偏食,且缺钙情况严重,否则似乎完全不需要请钙片来救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