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打不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育孩子的方法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6种方式取代打骂孩子的教育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此时,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尝试来倾听孩子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父母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对孩子放下身段
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父母要对孩子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父母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父母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父母要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心。
父母有权打骂孩子吗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再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打骂,别人管不着。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我们国家,家庭成员之间,其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未成年子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和监护人不得虐待和遗弃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既然法律都倡导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那打骂教育还是不可取的。
打骂教育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打骂教育只会摧残孩子身心
中国人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种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残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2004年11月的一天,武汉一家医院儿科门诊部,一伙人一路跑着抬来了一位少年垂危病人,只见他头歪向一边,脸色苍白,呈昏死状。经医生检查,孩子已经瞳孔放大,四肢冰冷,心跳呼吸停止。
“尽最大力量抢救!”医护人员不忍看到这朵已经十分柔弱的鲜花在他们面前凋谢,迅速对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等。
一切能够用上的抢救措施都用上了。小孩的心脏在强刺激的作用下,出现过短暂的微弱跳动,但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这个名叫陈军的孩子还是于次日凌晨死亡。
原来前天中午放学时,陈军的父亲陈明汉到儿子就读的小学接他回家吃饭。在校门口等所有的孩子都走光了,仍不见陈军的影子。一打听,陈军早上根本没有去学校。
陈明汉怒气冲冲地刚回到家,儿子也丧魂落魄地跟着进了家门。
“你到哪里游荡去了?敢不上学!”
“到……到17中……”陈军怯怯地回答。
陈明汉怒喝:“到17中去干什么?”
“……” 陈军语塞。
“你的书包呢?”
陈明汉见陈军是两手空空地回到家。
“被扣在17中了。”
陈明汉大怒,命令陈军跪在地上,又用尼龙绳将儿子拦腰三道,五花大绑,悬空吊在暗楼横梁上,然后将门反锁,骑车到17中去找陈军的书包。半小时后,陈明汉提着儿子的书包回来了,门一打开,只见11岁的陈军脑袋歪在一边,瞳孔放大……
“儿子,你听得见吗?爸爸在叫你……”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嚎回苗在整个门诊大厅。
“我有罪,我该死啊……”但是无论陈明汉怎么自责,都没有用了。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管教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有人管着的时候,这种孩子常常不敢表达自己,但没人管的时候又什么都敢做。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两面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父母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幼年的压抑不自信,对成年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因为打骂已经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爱抚,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类精神财富的合声中最细腻、最柔和的旋律实属于心声。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和平等,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
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动而是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
尊重并不是不能提出严格要求和批评责备,而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另外,在很多家庭内,打骂完之后孩子仍然会犯相同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打只能使他暂受皮肉受苦,而不能让他从根本上明白任何事理。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完全避免打骂教育在自己家里出现。
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直来直去”
一、教育不具体的体现
1.孩子不懂
教育不具体,家长总会感觉教育孩子的难度大,其实这不能完全责备孩子难教,只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导致实际上孩子是不懂。孩子不懂得为什么家长总骂自己,不懂得为什么家长说自己错了,不懂得为什么每次做某件事家长总是会打骂,不懂得家长为什么整天在同一件事情上啰嗦唠叨自己……
2.孩子不知
教育不具体,家长教育孩子的难度较大,可是有时候只是孩子并不知实情,并不知该如何去做,不知道该如何避免犯错,不知道家长和自己对话的言下之意。
二、教育如何落实到具体
1.不要拐弯抹角
有些家长和孩子说话,总喜欢拐弯抹角的,但是正确教育孩子就是落实到具体细节上去,就要对孩子直白说明,道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可以让孩子更明白事理。
2.不要含含糊糊
家长和孩子说话含含糊糊的,一个表达不当,一个理解不到位,这就很容易出现教育问题。其实只要家长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道理等等都鲜明陈述清楚,那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家长的话语。
3.不要有头无尾
部分家长和孩子说话,喜欢说了一部分又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慢慢去领略,其实这样并不好。孩子可能因为理解不恰当,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教育不当,这就容易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误解。
4.不要缺乏沟通
家长不要和孩子缺乏沟通,否则孩子根本不理解家长的用心,家长也不懂孩子的想法。
5.不要不理不睬
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忌的是不理不睬,这种尴尬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打骂教育的危害
1)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2)打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3)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灵创伤,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根源。
4)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的有之,离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5)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6)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7)孩子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还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的蔑视,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将来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8)是对孩子行为后果的一种不良处理方式,父母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与之相伴随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适度、适时。
9)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
家长要知道的儿童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如果孩子做错事,不要过于严厉的教育,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害怕心理,甚至是讨厌心理,你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告诉孩子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次说教不成功,可以第二次。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开始打骂教育,这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做任何事情,孩子都非常惧怕家长。
2.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往往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说纽扣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抱着自己不懂的问题问家长,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家长有的时候不知道,就开始对孩子打骂,甚至认为孩子这种想法是不正常得。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的都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不妨给孩子买一本书,或者是帮助孩子查询,然后告诉孩子。
3.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现在不少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强很多,于是不顾他们的喜好,给他们这样那样的东西,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图。家长锻炼孩子要站在孩子立场上出发,让他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家长也要适当奖励孩子。
孩子犯错家长该怎么教育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是学习的过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著名心理学家于东辉表示,孩子天生就是要从犯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而且他们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而不是地想到怎么惩罚,更不能以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于东辉解释说,从心理学来讲,打骂对孩子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有研究表明,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则出问题的几率会小很多。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他好,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是教育的好时机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孩子犯错时家长应遵循7个一原则
1、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2、缓一缓
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3、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来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4、绕一绕
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冷一冷
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6、激一激
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你为什么总是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专家提出的10个方法。
女童的生殖应注意什么呢
保护娇嫩的外生殖器,避免损伤。女孩的内裤要宽松,不要吊裆,以免刺激外阴。正确对待女孩的手淫和"夹腿综合征'对女孩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性教育要从小做起,应该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如植物的开花结果,打雄后的母鸡产下的鸡蛋能孵出小鸡等实例,科学地使孩子懂得两性的结合能孕育出新的生命。让孩子了解性是生命之源。适时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和两性的差别。要从逐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把两性生理上的差别让孩子知道,教育她们懂得爱护自己,爱护身体的各个器官,特别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不能被人触摸。要防止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受到"性抑制",譬如孩子在抚摸或玩弄生殖器时,就责难或打骂,或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不予回答或叫骂,而要善加诱导、耐心教育。
不打不骂10大教育孩子法则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专家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家长打骂教育孩子的危害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最活泼好动,也经常会犯错,爱调皮捣蛋。很多人在发现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暂时可能孩子顺从了我们,但心灵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她家儿子我见过,有点内向孤僻。一有什么不如意,情绪波动很大。研究表示,打着长大的孩子,智商比其他的孩子要稍微差些,这与平时大脑神经刺激受损可能也有关系的。所以,光靠打去教育孩子并不是好办法。
家长一般打孩子,情绪都比较激动。面对小温馨的任性,调皮时,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捏小温馨的耳朵,打她的小手。希望她能听话,不要和我唱反调。昨天晚上我生病,小温馨一直缠着我要陪她玩。可当时的我真的身心疲惫,好累好困,只想赶紧躺下睡一觉。我着急的让她出去自己玩,别打扰妈妈休息。她很固执,哪怕我躺下了她也陪我一起,还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当时的我已经快崩溃。
突然馨姥在外喊:“宝贝啊,来到客厅玩一会。妈妈生病 了得要休息,等她身体好了就会陪你玩了。我们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好不好啊?”话音刚说完,小温馨看着我的脸蛋问:“妈妈,你是不是生病了?”我点了点头,无力地说:“是啊,妈妈头昏脑涨的,你听听,妈妈声音都变了呢。你还记得前些日子你也发烧生病了,在家睡了一整天后来是不是就好了啊?你先自己出去玩,妈妈睡一觉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小温馨很听话的关上门走开了,我听到她在外面对姥姥说:“我把门关起来了,这样就不会打扰她休息了。”
小温馨的这一举动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因此我也明白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以为孩子小,太调皮,不懂事。可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缺少和孩子的沟通。打骂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会让他心里产生恐惧,甚至在日后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留下阴影。而如果换一种孩子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效果会事半功倍。
有一天晚上,我和小温馨在小区里游玩,看到这样的一幕情景:一个妈妈拿着棍子追打她的孩子,边打边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快给我停下来,等我追上看我不打死你。”孩子太小,哪能跑得过妈妈呢,很快他就被妈妈给抓住狠狠揍了一顿。小温馨听着哥哥哭得撕心裂肺的看着我说:“妈妈,哥哥被她妈妈打哭了,他一定很疼。”我摸了摸她的头说:”是啊,可能是他不听妈妈的话,犯什么错了吧。“
但教育孩子还是要回家,在外尽量少动粗。孩子知道你要打他哪能不跑呢,虽说父母打孩子最多是警告一下,很少像个别的那样往死里打的。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多沟通多引导,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屈服。分析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六大危害:
1.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他从小被父亲打到大以至于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严重到有了抑郁症,最后还有自杀倾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能光靠打。
2.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当时和她的感情很微妙,几乎有什么事都不会主动和她交流,甚至很害怕她。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暴打谩骂孩子都属于极端的做法,伤害孩子还让彼此之间有距离感。
3.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爱交流,封闭自己。很有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所以他不敢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看到别人靠近会有不适感。家长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
4.会造成孩子恐惧感
三岁内的孩子神经发育都为完善,家长过度恐吓和粗暴会让孩子过度紧张,产生恐惧感。看到家长离开会抱着不放,会突然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希望家长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孩子有害无利。
5.会让孩子有仇恨心理
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打骂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长期施暴不仅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孩子会带着仇恨的心理成长,以至于报复别人,祸害社会。建议父母不要用权威压制孩子服从,采用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
6.会让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
家长总希望靠打骂的手段能让孩子服软,认错,可其实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很可能会违心的认错,长期以往会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其他人在场,谁都有自尊,不希望被当众责备。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自己的孩子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是这样吗?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尊严,有权利说不。打骂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甚至会导致孩子敏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待孩子犯错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压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真正信服。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俗话说:“黄金棍子出好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成功是打骂出来的,不打不成器,可事实上,打骂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有的家长打骂孩子不分轻重,甚至部分青红皂白的大骂孩子,让孩子产生憎恨、逆反等心理,对人生的影响很大。那么,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打骂孩子虽然是不好的教育方式,但直到今天为止,还是有不少父母会打骂孩子,始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身上发火。那么,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教育专家指出,打骂孩子不仅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尤其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很难弥补的。
一、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2、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3、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4、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5、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6、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7、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8、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二、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打骂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落后,最重要的是它会伤害到孩子的身心,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有时候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多学习,多自我反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