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病毒病的表现
茄子病毒病的表现
茄子病毒病
茄子病毒病近年来发生较重,以保护地最为常见。其症状类型复杂,常见的有花叶坏死型、花叶斑驳型等。上部新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发病重时叶片皱缩,叶面有疮斑。叶面有时有紫褐色坏死斑,叶背表现更明显。
发病规律
病毒由接触摩擦(TMV)传毒和靠蚜虫传毒(CMV)。高温干旱、蚜虫量大、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发病重。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病毒的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而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或将种子用冷水浸泡4—6小时,再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浸10分钟,捞出直接播种。有条件时,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消毒72小时,注意,干燥程度不够的种子不能进行干热处理,否则会将种子烤死。
②防治蚜虫:在温室、大棚内或露地畦间悬挂或铺银灰色塑料薄膜或尼龙纱网,可有效地驱避菜蚜,必要时喷药杀蚜,减少传毒媒介。
③药剂防治:病毒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剂。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 6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可试用以下3类阻止剂:
一是病毒的钝化物质,如豆浆、牛奶等高蛋白物质,清水稀释100—200倍液,喷于茄子植株上,可减弱病毒的侵染能力,钝化病毒。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7.5克药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00克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1.5千克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
二是保护物质,例如褐藻酸钠(又名海带胶)等喷于植株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和减弱病毒的侵入,而不会影响蔬菜的生长,通气透光,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三是增抗物质,被植株吸收后能抑制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增殖。可喷施NS-83增抗剂(又名混合脂肪酸)100倍液,共喷3次,定植前15天1次,定植前2天1次,定植后再喷1次,可钝化TMV病毒。
大脖子病症状
1、大脖子病的症状
大脖子病,这类疾病的患者有着明显的病理特征,往往是脖了肿大的患者颈部出现了明显的粗肿和发热症状,但是这只是一些典型症状,大脖子病还有其它的表现。大脖子病患者多表现为以下症状: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 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 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 便次数增加。
2、大脖子病患者的饮食
建议不要吃豌豆和花生,因为这一类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导致甲状腺肿。另外旅行大脖子病还要注意不能吃大豆,因为大头吃得太多容易妨碍甲状腺素重吸收,容易导致甲状腺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流失,这样就导致身体甲状腺素不足。
3、大脖子病的介绍
一般俗称的大脖子病主要是指单纯的甲状腺肿。单纯的甲状腺肿,我们在临床上又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地方性的甲状腺肿,一类叫做散发性的甲状腺肿,地方性的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 ,或者水源里面缺碘,是因为缺碘引起来的,大脖子病的发病人群比较多,所以我们叫做地方性的甲状腺肿,另外一种就是散发性的甲状腺肿,像在城市里面有的人发,有的人不发,这个就叫做散发性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患者没有甲亢症状,131碘摄取率可增高,但高峰不前移。T3、T4正常或T3偏高,TSH和TRH兴奋试验均正常。
女人大脖子注意事项有哪些
所谓的大脖子病其实就是常常所说的粗脖子病,一般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脖子会非常的肿胀,所以说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患者是需要及时的去接受一些检查和治疗的,那么在生活当中,如果出现大脖子病的话有哪些比较详细的症状表现,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只要我们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才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会受到这种因素的威胁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缓解这种疾病带来的伤害,让自己远离这种疾病威胁,保证健康。
大脖子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粗脖子病、大脖子病,这类疾病的患者有着明显的病理特征,往往是脖了肿大的患者颈部出现了明显的粗肿和发热症状,但是这只是一些典型症状,大脖子病还有其它的表现。大脖子病患者多表现为以下症状:焦虑、易紧张、情绪起伏大、失眠、易受惊吓、神经 质;发抖、肌肉无力、多言、好动、四肢麻痹;心跳加快、心 悸、心律不整、血压升高;饮食增加、体重减轻、易口渴、大 便次数增加。
如果女性朋友患有大脖子病,建议不要吃豌豆和花生,因为这一类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导致甲状腺肿。另外旅行大脖子病还要注意不能吃大豆,因为大头吃得太多容易妨碍甲状腺素重吸收,容易导致甲状腺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流失,这样就导致身体甲状腺素不足。
病毒疣的临床表现
一、寻常疣:
俗称“刺瘊”、“瘊子”。主要由HPV-1、2、4、7型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侧缘、甲周等处。皮损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或者更大,圆形隆起性丘疹,呈黄色、灰色、褐色等,表面干燥,触之较硬,顶端有毛刺或呈花蕾状;数目不等,少则一两个,多则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可以长期不变,大约有30%的寻常疣能在2年内自行消退。有的皮损发生于眼睑、颈部、下颏部,呈一细长单一柔软的突起,顶端干燥,正常肤色或褐色,称为“丝状疣”;也有的在头皮部位,呈一簇参差不齐的手指样的突起,顶端有干燥角质,称为“指状疣”
二、扁平疣:
好发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中医称“扁瘊”。主要由HPV-3、10、28、41型引起。常见于颜面、颈部、胸部、手背、前臂、大腿屈侧等。典型皮损为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数突然发生,数目较多且密集;因有轻度的瘙痒而搔抓,之后皮损便可“自体接种”而呈串珠状排列。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消退,少数患者可复发。
三、跖疣:
跖疣的本质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多见于运动员、经常赤脚者或者局部受外伤史者。皮损多在足底受压的跖部,为黄豆大小的发亮的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为稍高起的角质环。常多个疣体相互融合,即“镶嵌疣”,或者在大疣周围有许多小疣,即“卫星疣”。跖疣局部看似平坦,其实“根基”很深,若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乳白色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点,自觉疼痛触痛明显.
四、尖锐湿疣:
又叫“生殖器疣(genital wart,GW)”、“性病疣”。主要由HPV-6、11、16、18、33型等引起。是发生于生殖器或肛门部位的菜花状或乳头状的良性赘生物,为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五、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本病为一种全身泛发性扁平疣样损害。主要由HPV-3、5型等感染所致,同时与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有关。患者往往自幼年发病,皮损好发于面、颈、手背及前臂等处,数目较多,广泛对称分布,严重者可以泛发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部。典型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暗红色、紫红色或褐色的扁平疣状丘疹,手足为大片角质增殖呈疣状。HPV-3型的皮损多为良性,一般不发生恶变;HPV-5型的皮损为一种癌前病变,除了扁平疣状皮损外,还可见到鲜红色或红棕色斑块,有的轻微角化表面附着鳞屑,排列分布似“花斑癣”,常伴掌跖角化、指甲改变、雀斑样痣及智力发育迟缓;患者可有家族史,病程较长,可持续终生不退,约20%患者经过10~30年之后暴露部位皮损可发生癌变。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法
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埃博拉病毒病,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据WHO 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 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 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同时加以一些辅助性治疗,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很多时候,面对埃博拉病毒病,我们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否则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引发器官的病变,严重会危及生命。
什么是茄子病毒病
①种子消毒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病毒的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而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 或将种子用冷水浸泡4~6小时,再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浸10分钟,捞出直接播种。有条件时,可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进行干热消毒72小时,注意,干燥程度不够的种子不能进行干热处理,否则会将种子烤死。
②防治蚜虫 在温室、大棚内或露地畦间悬挂或铺银灰色塑料薄膜或尼龙纱网,可有效地驱避菜蚜,必要时喷药杀蚜,减少传毒媒介。
③药剂防治 病毒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剂。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 1.5%的植病灵乳剂 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可试用以下3类阻止剂。一是病毒的钝化物质,如豆浆、牛奶等高蛋白物质,清水稀释100~200倍液,喷于茄子植株上,可减弱病毒的侵染能力,钝化病毒。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7. 5克药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00克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1.5千克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二是保护物质,例如褐藻酸钠(又名海带胶)等喷于植株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和减弱病毒的侵入,而不会影响蔬菜的生长,通气透光,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三是增抗物质,被植株吸收后能抑制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增殖。可喷施NS-83增抗剂(又名混合脂肪酸)100倍液,共喷3次,定植前15天1次,定植前2天1次,定植后再喷1次,可钝化TMV病毒。
大脖子病和甲亢是一样的吗
大脖子病和甲亢并不一样。大脖子病就是甲状腺肿大的俗称,关于该病的一些症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患者主要的表现就是甲状腺肿大,一些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出颈部、头的活动受阻,该病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碘,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足,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不断刺激甲状腺,致使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
甲亢是由于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据病例来看:患者通常会出现体重减轻,怕热,出汗,低热等症状,其中患者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收缩期血压增高,心音亢进,手抖等症状。这些症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不利。
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来看也是不一样的,大脖子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饮食里面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碘,而甲亢的治疗方法则是通过手术、放射碘治疗或者口服药物。
病毒性感冒的病因表现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种病,“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但是,“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流感”和“感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病原分甲、乙、丙型流感病毒;“感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为非传染病,季节性不明显,患者一般不发热或中度热,无寒战,全身症状少或无,病程1-3天,少有中耳炎、肺炎和脑炎等并发症。流行性感冒则为丙类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多有高热39°C~40°C,伴寒战,病程3-5天,全身症状明显,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可有中耳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茄子病毒病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茄子病毒病常见有花叶型、坏死斑点型和大型轮点型等3种。花叶型:整株发病,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花斑纹,心叶稍显黄色;坏死斑点型:病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大小0.5~1毫米,有时呈轮点上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萎缩状;大型轮点型:叶片产生由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有时轮点也坏死。
发生特点
此病由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蚕豆萎蔫病毒(BBWV)、马铃薯X病毒(PVX)等,单独或复合侵染。TMV、CMV主要引起花叶型症状,BBWV引起轮点状坏死,PVX引起大型轮点。主要靠桃蚜、豆蚜等传毒,汁液摩擦接种也很容易。
此病喜高温干旱环境。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0月。茄子的感病生育期在开花结果期。
周边毒源植物多、田边杂草多、偏施氮肥、蚜虫防治不佳、管理粗放及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春季或秋季温度偏高、雨水偏少、蚜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及时治蚜:及时防治好蚜虫,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
②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如海丰一号、同丰37号、湘研10号等品种。
③种子消毒:先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
④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无病株采种,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育苗阶段注意及时防治蚜虫,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
⑤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 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层疏松肥沃,利于辣椒根系发育,减轻病害。合理密植,铺地膜,加盖小拱棚,定植后,前期供足水分,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湿,促进发根,中期注意通风,防止徒长,促进发棵,促花、保果,后期加强水肥,防止早衰,以保大量结果。撤膜后加强肥水管理,防止高温干旱。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1~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800倍。定植前10天,定植缓苗后及盛果期各喷1次0.1%硫酸锌,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茄子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茄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专栏。
茄子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
一、症状识别 主要在成株期显症,系统发病。常见有三种症状:①茄子植株上下叶片皆能发病,整株发病。病叶表面凹凸不平,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斑纹,心叶稍显黄色,为花叶型。②植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大小为0.5-1mm,有时轮点状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的萎缩状,此为坏死斑点型。③叶片产生由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轮点有时也坏死。为大型轮点型。
二、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毒病的品种,如柳条青、辽茄1号、辽茄3号、抚茄1号等。
(2)种子用10%磷酸钠浸种20-30min,用水洗净(约20min)后播种。
(3)整枝打杈等田间操作前,要用肥皂水洗手两次,清除手中病毒,防止传播。
(4)早期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减少传毒介体。
(5)加强肥水管理,清除田间地边杂草。
(6)药剂防治。喷施20%毒克星(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高锰酸钾10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喷3次。
月子病的表现
“月子病”是指女性在生育后一个月内感受了外邪——风寒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其中以关节疼痛者居多,不少女性常会出现手腕、手指关节和足跟部麻木或疼痛等。此病的成因在于分娩后的产妇内分泌发生了变化,全身肌肉、肌腱的弹性和力量下降,关节囊和关节附近的韧带张力减弱,使关节变得松弛,在此状态下,如果产妇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地抱小孩,会加重关节、肌腱和韧带的负担,容易使手腕、手指关节等部位发生劳损性疼痛。
另外,女性在此期间,一般卧床休息多,下地活动少,足跟底部脂肪垫变薄、退化、弹性下降,易导致足跟脂肪垫出现水肿、充血等炎症,引起疼痛。此外,随意用冷水洗涮或受对流风直吹等冷刺激均可诱发神经炎,导致手足麻木和疼痛,或发生肩关节酸痛等症状。
副流感病毒的表现
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与RSV一样,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咙痛)。它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四种亚型各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I型和II型的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造成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I型是这种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而II型次之。I型和II型均能造成其它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III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IV型很难检出,可能是因为它很少导致严重的疾病。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左右。
病毒构造 副流感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红血球凝聚素—神经氨酸苷酶的醣蛋白刺。从血清学上人类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型(I型到IV型),其中IV型又分a和b两个亚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大小在150纳米~300纳米之间),形态各异。在外环境下不稳定,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肥皂水就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与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接触了污染物而传播的。但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了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里的粘膜后就会发生感染,或通过吸入由于喷嚏和咳嗽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感染。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在这种悬浮状态下存活一个小时以上。人类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绝大部分人在儿童时代已受感染。血清学监测表示,5岁及以上儿童有90%~100%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II型的抗体,有大约75%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