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心律失常怎么办

新生儿心律失常怎么办

心律失常病因: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其他围产因素(即胎儿分娩前后母亲和胎儿的异常)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可引起心律失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一般治疗原则 首先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治疗上方能有的放矢。同一性质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而且病情发展的趋势个体差异大,绝不能单纯根据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地高辛,普罗帕酮,普萘洛尔,三磷腺苷。超速抑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给患儿放置食管电极进行食管心房调搏。给予超过室上性心动过速速率的超速起搏,此起搏抑制了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位节律点,然后停止起搏,窦房结恢复激动并下传,窦性心律恢复。

看了上面文章中对心律失常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心脏病的严重性及危险性。一直以来心脏病发病的频繁性让人们感到害怕,但是据调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患上心脏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给自己解压。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

1.心律失常的解剖生理基础 (1)心肌细胞的生理性能:心肌细胞具有两种:一种是工作心肌细胞,具有收缩功能;另一种是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接区、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顷野纤维(图1)。心脏传导系统有形成心脏激动的功能,即自律性。两种心肌细胞均有接受及传播心脏激动的功能,分别称为应激性及传导性。工作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无自律性,但在病理条件下,也可形成激动。心肌的自律性、应激性及传导性的改变,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①自律性:自律性来源于心脏传导系统的起搏细胞,其电生理特性与一般心肌细胞不同,静息电位不稳定,发生自动缓慢除极,一旦达到阈电位,即可发生自发的除极过程而产生激动。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激动的频率最高,控制整个心脏活动,为心脏的起搏点,形成窦性心律。当窦房结起搏功能发生障碍时,则下一级的传导系统,通常是交接区可代替窦房结作为心脏的起搏点,以维持心脏收缩和舒张活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如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超过了窦房结而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活动,即形成过早搏动或异位心动过速。近年来心肌电生理的研究,房室交接区自上而下可分为3部分:房结区、结区及结束区。结区无自律性。

②应激性:心肌对一定强度的刺激能引起反应,表现为电活动及机械性收缩。心肌在接受刺激后其应激性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一次激动之后,对接踵而来的刺激不产生反应,此期称为不应期。在不应期的初始阶段,不产生任何反应,称绝对不应期,其后一段很短的间期内,只有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微弱的反应,称相对不应期。心脏不同部位的不应期长短不一,房室结区最长,心室肌次之,心房最短,右束支较左束支长。正常情况下,心室肌的不应期大致相当于心电图中的Q-T间期,T波顶峰之前为绝对不应期,其后为相对不应期。心率愈慢,不应期愈长,心率愈快,不应期愈短。于心室相对不应期开始,大约相当于T波顶峰,其应激性可异常增强,较弱的刺激可导致很强的反应,称为易损期。如室性过早搏动发生在T波顶峰,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在不应期之后的一段很短时间为超常期,此期发生反应所需阈电位较低。

③传导性:心肌可将冲动传导到邻近组织。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不同,房室交接区最慢为50~200mm/s,浦顷野纤维最快4000mm/s,房室束1000~1500mm/s,心室肌300~400mm/s。心肌的传导性与应激性密切关联,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中传导中断,在相对不应期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这种生理现象称干扰。不应期异常延长,则发生传导阻滞。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是各种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同和转运造成的。在静息时,K 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而Na 离子则相反。带正电的K 离子向细胞外渗出,而带负电的蛋白质和C1- 离子被留在细胞内。因而形成细胞膜内带负电,细胞膜外带正电的极化状态。多数心肌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为-80~-90mV,称为膜静息电位。当心肌细胞应激时,极化状态转入除极过程,膜电位减低(按绝对数值计算,即负值变小),一旦降到阈电位水平即触发动作电位而激动。心肌细胞膜有不同离子的各自通道,在激动过程中通道开闭,形成离子转运。将微电极插入心肌细胞内,在心肌细胞激动过程中可记录到动作电位曲线。按曲线变化的顺序可分为5个相,以心室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曲线

胎儿心率能预测长QT综合征

近期一项针对胎儿长QT综合征(LQTS)的研究表明,对于正常和患有LQTS的胎儿,胎心率(FHR)随着胎龄(GA)发生变化。对于FHR≤GA第三百分位区间的患儿,新生儿出生后的评价可能会提高LQTS胎儿,新生儿和未确诊家庭成员的确诊。研究于2012年11月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Circulation 2012 Nov 2]。

胎儿长QT综合征(LQTS)与复杂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二度房室(AV)传导阻滞相关。此外,胎儿LQTS还与窦性心动过缓相关,但这种节律表现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评价LQTS胎儿的心率(FHR)/胎龄(GA)特征。

研究通过家族史(第1组)或胎儿心律失常医疗处置(第2组)确诊LQTS胎儿。比较LQTS受试胎儿与正常胎儿的FHR。为确定LQTS的FHR预测因素,研究者计算了“心动过缓指数”,即LQTS的FHR记录百分率≤110 bpm(产科标准)或≤GA的第三百分位区间。

在42例LQTS受试胎儿中,有26例在第1组,16例在第2组,共有536例正常胎儿。胎心率≤110次的胎儿心动过缓指数只有15%,而在FHR≤GA第三百分位区间者为66%。其中,10例患有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胎儿在整个妊娠期同时患有严重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在第2组中,因识别胎儿先证而导致LQTS诊断者发生在6个家庭的9例意料之外的患儿。

怀孕3个月后每月做个胎儿心电图检查

许多准妈妈觉得,孕期只要做好B超检查,就能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做心电图检查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胎儿心电图检查是较好的胎儿监护方式之一,它与普通的心电图类似,只要胎儿超过3个月,就可以通过母体腹壁记录到胎儿的心脏情况。尤其在孕早期及孕中期,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可以筛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及是否存在畸形;孕晚期检查可以判断胎位及胎儿在母体内是否缺氧。

新生儿时期、5~10岁儿童期、40~50岁中年期,这三个阶段出现的早搏等一些临床情况可能都跟胎儿时期有关,也就是说可能在胎儿时就存在早搏等症状,只是很可惜,很多人的妈妈那时并未做胎儿心电图。

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时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发现胎儿存在早搏、心律失常等问题,这主要和准妈妈患感冒、发烧及胎儿脐绕颈、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及时对母体本身进行治疗,调节胎儿内环境,胎儿早搏、心律失常等问题就可能解决了。即使没能解决,等到孩子出生后,还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搏等问题。

如果还没有治好,等到新生儿期、5~10岁儿童期、40~50岁中年期出现早搏等问题时,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胎儿期就存在的,从而可以排除是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早搏,这时只要单纯治疗早搏就可以了。

此外,在新生儿时期,有些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会出现面部口唇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为紫绀)的症状,医生建议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查出了早搏。于是,家人便怀疑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牵拉或者手术创伤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都无法说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倘若准妈妈在怀孕3个月后能自觉为患儿做心电图检查,知道孩子在胎儿期是否已经存在早搏情况,就能尽量避免这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准妈妈怀孕3个月后,每月都要做个胎儿心电图检查,这是一种最新的、绿色的检查,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检查,还能了解孕妇的心脏情况,降低妊娠风险。

哪些因素会引起孩子患上心律失常

一、病毒感染

除遗传因素外,病毒感染是引发小儿心律失常的一个危险因素。感冒受凉后,小儿易受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是引发心肌炎,造成心肌纤维化、坏死,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也是引发小儿心律失常危险因素之一。儿童肠道感染的病毒对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小儿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病毒就会“乘虚而入”。通过消化道经血液循环侵袭心肌,干扰心肌新陈代谢,影响心肌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炎症损害,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如果孩子平日感冒、腹泻后,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脉搏过快等症状,应带孩子及时就医。有过心肌感染史的小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小儿如果运动后晕倒,也要高度怀疑心律失常。

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 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80%)、心脏肥大(77%)、心悸(77%)、心律失常(75%)、新生儿心力衰竭(75%)、头晕(75%)等。

该病首发症状通常是活动后气促以及易于疲乏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衰)所致,当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热和类流感样症状,不管是何种病因,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以及肺中液体淤积,由于增大的心脏引起心脏瓣膜开,闭功能障碍,故常导致心脏内(二尖瓣和三尖瓣)存在一定量的血液回流,在此种情况下,借助于听诊器常能闻及心脏杂音,心肌损伤和心肌的紧张或伸展常可导致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

心肌病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出现心肌病的话,最好到专业的医院去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有这种病的人不要太过于劳累,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在饮食上要多注意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东西,保持平稳的心态很重要,可以适当锻炼,但要掌握好度。

小儿心律失常有什么特征

1. 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其次为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占多数,窦性心律不齐也很常见,患者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常在激烈运动、发热、哭闹烦躁、情绪不安时出现,应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可消失。小儿异位心律中过早搏动发病率最高。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病率最高。

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症状

约60%的儿童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约5%- 10%患者原有预激综合征,以1岁以内幼儿多见,随着其年龄增大,发育逐渐完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新生儿期的小儿窦性心律很不稳定,并且在婴儿期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紧张、哭闹、运动或体温过高时。

3.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出于先天性的为多。如果小儿在胚胎发育时出现房室结区和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出生后可出现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阻滞。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仅表现为P-R间期延长;Ⅱ度患者可出现心脏漏跳症状;Ⅲ度患者因为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并会危及生命。

4. 学龄期心律失常症状

学龄期儿童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游走性心律失常和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小儿心律失常的检查方法

心电监护与遥控心电图

心电监护及遥控心电图可以长时间观察心电图,监测患者临床变化,既具有动态心电图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又能随时记录和检查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针对措施。多在ICU病房用于一些严重小儿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危急状态的心脏病患者,在24小时严密观察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各种严重性小儿心律失常,以积极挽救患者生命。

心室晚电位

电活动在局部传导的延缓、传导速度的各向异性、单向阻滞以及形成局部电活动的微折返是产生心室晚电位的电生理基础,心室晚电位振幅很小,普通心电图无法记录,可通过心电叠加的技术将其从体表记录到,这种高频低振幅的心电信号就称为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阳性提示心肌电不稳定因素,是预测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条件之一。

食道调搏

食道调搏是一种常用的心脏电生理诊断技术,利用食管电极导管安置于食管下端,在心脏背面调搏,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主要适用于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对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等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进行电生理研究;并可对临床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药物 选用做出帮助。

导致心悸胸闷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方法:

01

能够引起心悸胸闷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说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猩红热,败血症,伤寒性心肌炎,新生儿心肌炎等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在患者心悸胸闷的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肌收缩,心律失常等多种症状。

02

心悸胸闷还可能是因为一些心肌损害性疾病导致的,比如说风湿热活动期间,或者一些继发性的感染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患者不但会心悸胸闷,还会感觉头晕腹痛,甚至是食欲不振心前区疼痛。

03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有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之后去做检查可能有白细胞计数增高的请讲,有的患者可能是身体血沉加快,同时身体骨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都会增高,这提示可能是延缓了一些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

心悸胸闷的患者去做心电图检查可能发现有各种心律失常,还可能身体出现了传导阻塞性的障碍,心悸胸闷并且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可能是因为多了一些食管方面的疾病,比如说食管炎。

新生儿心肌受损治疗

新生儿心肌炎是在新生儿期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溶解和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可散发或流行,临床表现不典型,较难早期发现而易延误治疗,病死率高,应引起重视。

1、新生儿得了心肌炎立刻要充分休息,严重者需要卧床休息1~2个月。因为休息对心肌炎的恢复非常重要,科学实验发现把患心肌炎的小老鼠分成两组,一组正常活动和睡眠,而另一组则不停的让它们奔跑。最终结果两组显著不一样,在做心肌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时发现,不停奔跑的小老鼠心肌破坏很严重,而正常活动的小老鼠心肌改变非常的轻。说明了心肌炎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积极的保护心肌治疗,可以使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量合剂,磷酸果糖,中药黄芪、丹参等。

3、迅速的对症处理,例如: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心源性休克,纠正严重的心律失常。

4、积极的控制和预防感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5、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的疾病,以免导致心肌的不断损伤。

尚无特效治疗,抗病毒药物疗效不好治疗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肌,纠正缺氧心衰,抗心律失常等支持疗法。

1、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有抗自由基抗氧化、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静脉推注还有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剂量100~200mg/kg,1次/d,静滴或静注,1个月为1疗程。泛癸利酮(辅酶Q10)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肌内注射2.5~5mg1次/d或口服5mg2次/d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抗氧化,50~100mg2~3次/d口服。

2、改善心肌代谢药物二磷酸果糖100~250mg/kg1次/d静脉点滴健康搜索,肾功能衰竭及对磷过敏者禁用其他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三磷腺苷辅酶A肌苷、细胞色素C等。

3、免疫抑制药主要指激素治疗,目前有争议。有人认为病毒感染早期,激素可抑制干扰素合成,促进病毒扩散;但也有人认为激素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利于局部炎症和水肿的消除目前国内仅用于重症患儿如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者

4、对症处理有心力衰竭给强心药物,有心律失常给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新生儿心肌受损治疗,相信很多的家长,已经通过以上全面的介绍,充分了解了治疗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后,为了不影响自己孩子的健康,必须要尽快的选择一家大医院,通过全面的治疗,让自己孩子的心肌炎,能通过全面治疗,得到尽快的康复。

怎样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

专家介绍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说白了就相当于大人的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都是因为心脏缺血缺氧导致心脏损伤.危害主要看其缺血缺氧程度,缺血持续时间等等.如果程度轻,治疗及时一般来说可没什么后遗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治疗主要是保护心肌,吸氧,去除病因等.那么,怎样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呢?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就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始能下床轻微活动..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半年以上.

2.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VI).

3.保护心肌.

(1)抗氧化剂的应用:①大剂量维生素C;②维生素E;③辅酶Q10.

(2)营养心肌的药物:①能量合剂.②极化液.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控制心力衰竭.

(四)抢救心源性休克.

(五)纠正严重心律心失常:心律失常的纠正在于心肌病变的吸收或修复.一般轻度心律失常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多不用药物纠正,而主要是针对心肌炎本身进行综合治疗.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心律失常,严重传导阻滞都应迅速及时纠正,否则威协生命.

(六)病因治疗.

(七)其它:丹参注射液 6~8ml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每天2~4ml,肌肉注射.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

看完了上文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方法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对怎样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了吧,希望众多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孩子病情的方法,在正规专业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关推荐

射频消融术根治小儿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根治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如今,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高达每分钟200~300次。如果反复发作,长时间会造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除射频消融术外,无其它根治方法。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快速型心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很快,但儿科心律失常领域起步相对较晚,术力量和专业知识水平远远落后于成人领域,因此为小儿实施射频消融术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禁区。 由于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等特点,为婴幼儿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

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

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治疗

1.检查 胎儿心电图与一般普通的心电图一样,都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心电图是不能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只能间接提示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如果要监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话主要诊断还是需要心脏彩超检查,如果一旦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就要尽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医生建议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可记录下正常或异常的心电波形,胎心快慢还有心电图的变化,有没有早搏症状的出现等一些所谓的心律失常的症状。由此可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发生缺氧情况,尽可能早点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如何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观察并记录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 2.适当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1/2~1年。有心力衰竭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3.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胸闷、气促、心悸应休息;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肌炎时,使

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失常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除了本身心脏产生病变外,还由多种原因引起,为了加深大家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希望大家能够细心阅读。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内膜炎等,由于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几乎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2.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 心脏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等;除心脏因素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

患上心律失常之后要怎样进行护理

1、心律失常的护理需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心律失常患者需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这是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之一。 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心律失常的护理还需避免喧

小儿心动过速该如何护理

小儿心动过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如哭闹、运动、情绪紧张等可致心率增快,小儿在进食时,由于代谢活动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也可致心率增快。此外,很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心动过速,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心率也相应加快。其原因除有代谢活动增加外,还有功能代偿作用,如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不足,为满足全身需要,心脏就要增加搏动,促使血液加快循环来弥补缺氧。这时,心动过速是疾病的一部分表现,随疾病的好转,心率可恢复正常。 有一类心动过速与心脏本身的疾病有关,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脏功能改

窦性心律不全的表现是什么

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心律失常分类有哪些

1.根据发作频率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室率,可将心律失常大致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见于各种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后者见于各种心脏停搏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2.根据起源部位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可将心律失常分为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对早搏和心动过速的分类上。 3.根据性质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危险性程度,可将心律失常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三类。 4.根据持续时间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可分为持续性、阵发性和间歇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心律失常指连续发作

婴儿心脏横纹肌瘤的症状

心脏横纹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最初的常见征象是心脏杂音,易产生血流梗阻和心律失常。小的肿瘤一般无症状,较大的肿瘤可阻塞心腔或瓣膜导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损害。三尖瓣的梗阻可产生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现象;累及传导系统可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 具体表现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扩大,瓣膜关闭不全(可酷似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锁),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下狭窄。心包积液,甚至猝死。非特异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