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加啤酒肚最易引发脑卒中
高血压加啤酒肚最易引发脑卒中
健康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财富,所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扰,很好的保护自己和自己身边所关心的人。也可以尽快的走出自己对一些健康误区,及早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关介绍: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近期一些专题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性不尽相同,其中,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俗称啤酒肚)的人最易发生脑卒中,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尤其明显。
研究表明,导致脑卒中的危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高血压合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合并一般肥胖>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在高血压中,收缩压比舒张压影响更大。这一研究成果可客观地评价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并提示预后,也给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
体重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肥胖(体重指数>25)和超重(体重指数23~25)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总体重,更与脂肪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中心性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最大。这部分人发生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所以,识别并加以干预体重,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人正常腰围应该小于臀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如果超出上述标准,就属于腹型肥胖,请注意减肥和控制体重。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中风发生不能做什么
乱吃药
很多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如果自己吃药或家人强行喂药,很容易使药和水呛入肺里,不仅会引发呼吸问题,还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极为危险。
仰面平躺
突发脑卒中的人容易发生呕吐,平躺会使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还容易使患者的舌根后坠,堵在嗓子眼造成窒息。正确的方法是,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或侧卧。
随意挪动患者
随意背抱患者,容易导致呕吐,最好等待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挪移。等待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尽可能地安抚患者,以免情绪紧张升高血压,加重病情。
掐人中
很多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大口喘气,此时家属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则会导致其嘴部闭合,影响呼吸。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高血压高压高怎么办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单纯收缩压高点算啥,尤其是老年人收缩压高是自然现象,无甚危害。
果真是这样吗?国外有学者对5727人随访观察20年,结果发现,冠心病与收缩压的关系明显高于舒张压,并发脑卒中、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舒张压更密切。
医院报告117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其中并发脑卒中者占41.9%,心肌梗塞32.5%,心力衰竭28.2%,肾功不全57.3%,其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高血压。
还有一些报道显示,老年高血压的几项并发症,最常见于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易发生缺血性中风。可见,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决不可掉以轻心。最近一项国际性研究也指出,老年单纯性高血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使脑血管病减少36%,心血管疾病减少32%,因此,主张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应及时治疗。
脑卒中的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这五种人最易猝死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相关。亚太研究团队(APCSC)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亚洲人群脑卒中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3%。
长期血压高于生理水平,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变窄变硬,形成血栓。而血栓、血管变窄等正是诱发脑卒中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患病率增加了近20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更低,不同年龄段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也显著增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糖和脂类代谢障碍以及小血管损伤等都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由于凝血机制异常易导致血液黏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这些都可能间接诱发脑卒中。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或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研究发现,亚洲人群总胆固醇每升高1摩尔/升,脑卒中发生率增加25%。降低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认为药物治疗是降脂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烟酸、树脂、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中,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使首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0%左右。同时,应注意日常饮食,坚持低油脂、低热量摄入,以粗粮代替精加工粮,多食用新鲜蔬菜。
心脏病。
研究显示,约1/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心源性血栓造成的。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在临床中总结发现,心脏病引起脑卒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血栓,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进而发生脑血栓。
颈动脉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现正相关。经检查后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中至重度(50%~99%)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他们每年脑卒中风险为1%~3.4%。药物治疗可使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降至1%以下。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判断脑、颈部血管狭窄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确诊颈动脉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
四误区让脑卒中酿成大祸
误区一:脑卒中是老年人“专利”
范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临近年底,应酬增多,近来总觉得疲劳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觉得下肢乏力,连上楼梯也十分费劲,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可范先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会好转。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刚想起床,突然发现下肢完全无法活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状就是脑梗死的表现,拖了一晚才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近来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冷,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而收缩,造成血压上升引起的。加上一些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忽视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而这些疾病都是脑卒中的“导火线”。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脑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类。脑卒中不但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约有33%的脑梗死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下。
误区二:只有高血压患者才需防中风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1.3到2.4倍。无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都有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且高血压发病时间愈长,脑梗死的发病率愈高。
除了人们熟知的高血压外,以下疾病都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大约有近半数的老年人心源性脑梗死都是由房颤所致。
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原因。
高血脂症和肥胖症。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降血脂药物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炎症,以及育龄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流产或分娩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除了上述疾病外,长期吸烟和酗酒也会使血液黏滞并降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误区三:迷信“特效药”,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人在冬季易发生脑卒中,但如果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也存在突发脑梗死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所谓的正常水平,反而会引起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有些患者一味追求降压“特效药”,把脑卒中的长期预防当作“突击行为”,为了突击预防脑卒中而盲目输液降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完全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四:加强晨练就能预防脑卒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降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可降低老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老年人习惯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外出进行锻炼。刘振国主任告诉记者,近来,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的病例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过早起床出门锻炼,不但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脑梗死,而且剧烈的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肌肉,导致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的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且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在冷空气突然来袭的时候,老年人最好等身体适应了寒冷天气,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时间出门锻炼。外出时头部一定要保暖,帽子、手套、围巾都不可少。
脑卒中容易复发吗
脑卒中容易复发。脑卒中患者在7天内复发的风险为8%~12%,90天内的复发风险则高达20%。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卒中患者30天的复发率最高为18.5%。脑卒中再次复发后,死亡率和残疾率往往要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其中更有25%的比例因再次卒中而导致死亡。所谓的二级预防就是对有过卒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防止复发,此时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引起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房颤、血脂异常、糖尿病、持续吸烟等。
老年性低血压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常低于90/60毫米汞柱,成为低血压。我国中来年中,以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占多数。老年人患低血压也是病,绝不能忽视,因而能引起脑血管意外,据统计,有低血压引发的脑卒中占的比例约有40%左右。
医学研究认为,血压低的中来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血凝度也高,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上动脉硬化,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低血压好容易引起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的症状,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
男人啤酒肚的形成原因
啤酒肚专业名称叫腹部肥胖,是指腹部脂肪聚积过多,导致腰围增加。啤酒肚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症状,常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形成啤酒肚的原因有很多,患者需要分清病因,这样才能对症治疗,尽快将其治愈。目前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可以预防男人啤酒肚,用这两种方法减掉体重可以消除啤酒肚。
一、男人啤酒肚形成的原因
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科学界还没有定论,大概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男人啤酒肚的形成原因也没有定论,可能原因包括:
1、遗传原因。
2、能量摄入过多。
3、长时间静坐。
4、某些药物的作用。
5、激素变化。
啤酒肚的形成原因很复杂,除了与遗传、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外,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睡眠质量差也是一大元凶。有关专家说,人的睡眠状况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是逐渐走下坡路的,其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是深睡眠的质量变差,而深睡眠在帮助机体消除疲劳、免疫抗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啤酒肚的危害
很多健康专家认为,啤酒肚是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预测因素。内脏脂肪与血压、血糖、胆固醇的升高有关联。因此,有啤酒肚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
突发中风千万别做4件事
乱吃药。很多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如果自己吃药或家人强行喂药,很容易使药和水呛入肺里,不仅会引发呼吸问题,还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极为危险。
仰面平躺。突发脑卒中的人容易发生呕吐,平躺会使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还容易使患者的舌根后坠,堵在嗓子眼造成窒息。正确的方法是,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或侧卧。
随意挪动患者。随意背抱患者,容易导致呕吐,最好等待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挪移。等待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尽可能地安抚患者,以免情绪紧张升高血压,加重病情。
掐人中。很多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大口喘气,此时家属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则会导致其嘴部闭合,影响呼吸。
很多人都觉得脑卒中来得突然,没法预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武剑说,在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这些症状就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因为预警信号往往只出现几分钟,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比如有人突然一侧身体麻木或无力,说话大舌头,突然一只眼睛甚至双眼视物不清或有黑朦双影,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突然眩晕,突然剧烈头痛,并且持续时间长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犹豫,赶紧到附近医院检查。“时间就是大脑”,只有争分夺秒才可能降低脑损伤。
因此,一旦发现家人或朋友出现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平稳放置患者,可以侧卧,若要平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并垫高头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解开其衣扣,如果患者有假牙,最好拿下来,防止误吞。记住患者发病时间,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在此期间内救治能将危险降到最低。不要等到患者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从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如何调控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有高血压的人比没有高血压的人,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收缩压从120毫米汞柱升高到140毫米汞柱,脑卒中危险增高3倍;单纯收缩压从140毫米汞柱升高到159毫米汞柱,脑卒中危险增加40%。
但高血压又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论什么性质的高血压,也不论使用什么手段或药物,也不论在高血压的什么阶段进行治疗,只要能使血压恢复至正常,并且坚持治疗2n3年,就会使脑卒中的风险降低40%。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调控和药物选择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5%。脑血栓发生6小时以后,梗塞灶中心区域缺血坏死已难以恢复;但其周围缺血区或水肿区,经过适当治疗,其功能是可以恢复的,病理上叫“半暗带”,是急性期抢救的重点。恢复的关键是及早改善供血、供氧、供能,维持适当的血压。一般认为不应将血压降得过低。有研究认为,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导致脑缺血损伤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80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维持在100n105毫米汞柱之间较好;对既往没有高血压的患者,最好维持收缩压在160-18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100毫米汞柱之间。2003年美国建议,在急性卒中时,在病人病情稳定或好转前,应把血压控制在大约160/100毫米汞柱的中间水平。
如收缩压≥2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特别是合并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则应当降压治疗。可选用尼莫地平。
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策略
出血性脑卒中常有一个血压先升后降的自然过程,早期血压升高常是机体自我调节的表现,有利于脑灌注;如果急于降压,势必影响脑血供应,带来更大的危险,甚至继发脑梗塞,影响脑、心、肾功能。一般认为,出血性脑卒中当血压超过220/130毫米汞柱时,应进行紧急降压治疗。但降压不宜太快,应使血压逐步降至安全水平,即使血压降低20%~25%。既往血压正常者降至160~170/95~100毫米汞柱,既往血压高者降至180~185/105~100毫米汞柱。
选择降压药时必须考虑全身特别是脑的情况,既能增加脑血流又不增加颅内压。较理想的药物为钙拮抗剂和acei,或者是硝普钠、硝酸甘油、拉贝洛尔等。禁用利血平等中枢抑制剂和-β阻滞剂。有人认为重度高血压可用硝普钠,中度高血压可用拉贝洛尔或乌拉地尔,同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血压控制
脑卒中易于复发或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再发率极高,我国再发比例为27%,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为4%,75%为再出血。有大量资料表明,非急性期适当降压治疗可防治脑卒中复发。
此期将血压控制到什么程度,应根据年龄、原来血压水平、靶器官受损程度、对药物的反应等决定。一般在保证脑供血前提下,将血压降到尽量接近目标值。我们的意见是,原有高血压的患者目标值为140~150/90毫米汞柱上下,原来无高血压的应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上下,并应坚持长期用药。
应选既有良好降压效果又有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降压药。研究表明,acei类降压药较好。国际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中,选用acei+利尿剂取得良好效果,使脑卒中再发率降低28%,总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26%。中国脑血管病后抗高血压治疗研究(pats),使用具有利尿和轻度扩血管作用的吲哒帕胺,提供了利尿剂可预防脑卒中再发的证据。国外也有利尿剂可引起血黏度增高的报告,应予注意。某些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效果也不错。β-阻滞剂不能增加脑血流量,故一般不用。
酗酒的危害有哪些 诱发脑卒中
酒精会影响脂肪代谢,升高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经常酗酒的话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急剧上升,从而诱发脑卒中。
脑卒中到底是什么病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