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儿童发烧是什么引起的
春季儿童发烧是什么引起的
1.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搐,热度不仅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热性惊厥
有些患儿发热时可发生抽搐,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一般发作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化脓性脑膜炎属于哪种化脓性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 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故发病多为儿童。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
小孩子感冒发烧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用退烧药
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
家庭用药有原则
1、短期低烧免用药: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2、儿童发烧早诊治: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发烧用药需十分小心,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春季儿童应该怎么吃
1、春季儿童应该多补充维生素
春天宝宝易患嘴边炎,牙龈易出血,皮肤易干燥,所以要多吃富含维他命及矿事物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油菜、卷心菜、西红柿、胡罗卜、白罗卜、甘薯、马铃薯、花椰菜等。合适吃一点野菜和糙粮,如荠菜、香椿、玉茭、燕麦片、倭瓜等。
2、春季儿童应该多补充水分
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水果。妈妈可以规定宝宝一天喝多少水,并定时喂宝宝或提醒宝宝自己喝水。让宝宝多吃水分足的水果梨、苹果、西瓜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把水果榨成汁给宝宝喝。
3、春季儿童应该注重营养
注意膳食平衡,加强营养,多给宝宝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可以防止宝宝口角发炎。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供应,增强暴露部位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4、春季儿童应该补充钙质
春天是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给孩子补充钙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孩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700—800毫克,适宜的供给量是每日不少于1000毫克。最好是食补,排骨汤或骨头汤不仅含钙丰富,而且有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另外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夏皮、芝麻、黄花菜、萝卜、海带、芥菜等。再就是少吃含有较多的磷酸盐的食物如糖、巧克力、糕点,因为这些食物能阻碍钙在体内代谢。对于婴幼儿要经常晒太阳,帮助维生素D的吸收。
5、春季儿童应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易引发出血症,维生素C对方之处学有很好的作用。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服用维生素C片,其而是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玉米、小米、糯米、绿豆、黄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春季儿童发烧是什么引起的
幼儿园是小朋友集中的场所,对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鉴别和防范意识一定要提高。有幼儿园老师说,前几天,班上有个小朋友发烧,口腔里出现小水疱,大家以为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没在意。几天后,班上有10多个小朋友陆续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而代课老师也不幸“中招”,只好让他们回家休息治疗。
父母也要对春季易发的传染病有个基本了解,提高警惕。一位妈妈说,儿子突然“感冒发烧”,以为只是常见的感冒,就自行服了感冒药。谁知儿子病情不但没好转,身上还出了疹子。无奈,这位妈妈带儿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传染性的水痘。发烧只是水痘的最初症状。
春季儿童出现的发烧症状有可能是由水痘、咽结合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引起。由于这些病最初症状都是发热,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很容易误认为感冒,而贻误治疗。
咽结合膜热:眼红厌食
咽结合膜热是一种特殊的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这种病多发生于春夏两季,通过空气传播,在幼儿中间引起交叉感染。咽结合膜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咽痛、眼睛红、厌食等现象。检查时,可看到病儿咽腔有点块状的分泌物。此病的病程在1~2周,家长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另外,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也有助疾病恢复。
疱疹性咽峡炎:高烧口烂
由于春天变暖,很容易引发疱疹性咽峡炎这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最近医院接诊的这类患儿比较多。由于它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可能出现小范围的流行,该病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表现为突发高烧,孩子会出现嗓子痛、流口水、厌食等症状。检查时,可看到小儿咽部充血,咽腭弓等处出现多少不等灰白色疱疹。几天后,疱疹扩大溃烂形成溃疡,严重的患儿在牙龈、舌面等口腔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在一周左右,生病期间,如孩子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口腔溃疡等情况,家长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水痘:身痛丘疹
水痘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儿童在春季特别易患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感染,它起病急,患儿会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身上开始出疹子,早期是红色小丘疹,很快就变成水疱,疱里有浆液性的东西,再过几天,疱破结痂。同时,患者身体瘙痒现象特别明显。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一旦患了水痘就应注意隔离,患儿在病愈之前最好不去幼儿园。患儿尤其要注意在皮肤瘙痒时,不能抓破疱疹,以免引起感染。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在多变的天气里一定要给孩子添加衣物,经常带孩子参加适合他们的运动做锻炼,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抵抗力,身体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随随便便的就生病,发烧。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所以天使健康我们才会幸福。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夏季儿童发烧警惕哪些原因
以下几类发烧应该及时就诊:首先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发烧持续1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其次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最后是: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不过,儿童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孩子发烧不用太紧张可增免疫力
婴儿发烧,长大不容易过敏
发烧是指体温比标准体温(37摄氏度)高出至少1摄氏度。37摄氏度是平均口腔温度,稍微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体温随着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变化,随时会有小范围的波动。即便一切正常,体温在一天里也会有变化,晚上温度会比白天高一些。而儿童体温的波动比大人更快,这可能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有研究显示,婴儿如果在1周岁以内发过烧,长大后就不太会得过敏等疾病。同时,还有人认为,发烧就是身体在努力自愈,所以不妨随它去。
发烧促进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专家通过跟踪调查一组美国儿童从出生到六七岁之间的健康状况,发现:1岁以前没发过烧的孩子,有50%会对灰尘或猫毛过敏;发过一次烧的小孩,过敏程度要轻一点;发烧过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小孩中,只有31.3%的人会得过敏。主持调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说:“这说明发烧也许能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
该理论认为,过于清洁可能并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而早期感染则可能提高免疫力,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过敏。现代的小孩生活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失去了和细菌接触的机会,可能也因此错过了建立完全的免疫能力的机会,所以以后孩子很容易出现过敏和哮喘。发烧是一种自卫机制,身体通过提高体温创造了一种让细菌不易繁殖的内环境。不同原因引起的体温偏高不但能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代谢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应付感染。
家长仍需密切注意
发烧时吃药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但实际上,降温不一定非吃药不可,用冷毛巾敷一下可能就比吃药好。如果打寒战,可能少盖点被子或喷点冷水就能降低体温,虽然这种做法看来好像不合常理。
那么,是不是该把退烧药丢到一边去,对发烧置之不理呢?当然不是。要注意防止发烧中可能出现的脱水和儿童因发烧引起的抽搐。而且41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是很危险的,体温过高可能影响大脑和心脏的正常机能。
我们不是说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可以疏于照顾。对儿童发烧,要时刻注意。如果有以下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烧超过37.9摄氏度;3到6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3摄氏度;6到12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9.4摄氏度;1到2岁的儿童持续发烧超过24或48小时;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体温超过39.4摄氏度或38摄氏度以上超过3天。另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脖子僵硬、呕吐或拉稀也很危险,应该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宝宝退烧避免3大误区
相信为人父母的你们最害怕的就是宝宝生病了吧,一旦宝宝有身体不适的状况出现,作为家长是非常焦虑的!儿童发烧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进入秋季之后!你们儿童发烧怎么办吗,有什么好的办法是可以帮助宝宝退烧的吗?生活中儿童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呢?
孩子发烧怎么办? 不要用错退烧方法
宝宝发烧是成长的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状况!你们知道宝宝发烧的原因吗,其中主要因为:宝宝容易接触细菌,儿童的抵抗力较差和抗病菌能力没有成年人好!那么宝宝如果发烧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儿童发烧生病了就乱了阵脚,一定要避免下面的误区哦!
误区一:发烧先捂捂
发烧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这时候,家长往往误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继而给宝宝捂得厚实些,但是儿童汗腺不发达,往往越捂越热,还容易造成脱水。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应解开孩子的衣服来散热,保证充足的水分,多给患儿喝水以助散热,以免脱水。
误区二:擦酒精降温
在医生和一些家长实施的退热措施中,往往采取的物理降温的手段之一就是用30%左右的酒精擦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烧时(38℃~41℃)用酒精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烧调节机制,不仅无效,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不主张用酒精擦浴进行退热处理。
误区三:发烧不能洗澡、吹空调和风扇
有些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电扇,否则容易受寒加重病情,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
误区三:发烧立马退烧
当小儿发热体温在38℃以下时,不必处理。应密切观察,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嗜睡、食欲极差、严重咳嗽或呼吸费劲,则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的温度升得不是很高,精神状态还可以,不要盲目轻易退热,因为这样做或许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扰乱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诊断治疗不利。
此外,从医学专业人士角度来说,感觉孩子发热,前24小时不一定要去医院。但需要注意的是,24小时内孩子有过激的一些行为,比如剧烈的咳嗽,嗜睡、呕吐、腹泻等这些严重的症状时要立即去医院。
炎炎夏日宝宝发烧怎么办
如何对付夏季儿童发烧
夏季儿童容易发烧,父母决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儿童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
只要孩子不想吃饭,懒得动弹,就要怀疑是否发烧,用体温计测一测,一旦发烧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查找原因。
临床表明,夏季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
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
①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
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
③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玫瑰疹、腹胀腹泻等表现。夏秋季如发烧持续1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
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不过,儿童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只要明确了属外感发热,就没有必要频繁去医院。因为医院病人集中,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使病情加重。在家中护理好发烧的孩子对疾病的康复既重要也十分必要。
家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小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出汗过多时,还要在水中加少许盐以补充电解质。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居室室温、湿度要适宜。
2。降体温:应用退烧药,四小时一次,服药后要喝温水。外感发热以发汗为主,尽量少用冰袋冷敷。
3。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一般夏季外感应用辛凉解表或清暑解表的中药,疗效甚佳。
4。食疗:中医历来注重饮食疗法,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夏季儿童发烧不要轻易退热
对于夏季热的治疗,基本上不需借助药物,退烧药仅是以备不时之需。若孩子高烧病确定是夏季热,最简易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吹冷气”。把室内温度调至合宜,即可有效解除小儿夏季发热症状。
要诊断为夏季热之前,一定要请医师检查,排除其它各种可能引起宝宝发烧的病理性原因,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疾病等。若单从体温的表现形式就诊断宝宝是夏季热,并不恰当。
表情、活动力、相伴症状发烧评估三指标
面对还不懂得表达身体不舒服的小Baby,是不是让初为人父母的您手忙脚乱呢?医师建议,新手爸妈除了透过体温量测,了解孩子是否生病;还可以透过观察小宝贝的表情、活动力及身上其它病征,在就医前,先掌握孩子的病情发展,辅助医师下达正确病情判断。
表情与病容:
父母可从婴儿脸上的表情变化,判断宝宝是否因为疾病造成身体不适。当爸比妈咪看到小宝贝脸上喜悦、好奇、贪玩的表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小脸泛红、痛苦、无精打采的面容,就要当心孩子可能生病了。
活动力:
若小孩出现玩耍量递减、专注力不足、活动力降低、食欲不振等现象,整体精力表现明显不若以往;或对所处环境出现不耐、不感兴趣,或嗜睡等症状时,父母除了可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还要将宝贝的行为表现合并列入观察,注意是否可能因疾病因素,导致孩子活动力不佳。
身体病征:
专家表示,若孩子在发烧的当下,同时合并出现如流鼻涕、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和感冒或肠胃炎有关。而陈玉梅更提醒,妈妈若注意到孩子尿布有不正常的尿骚味,或是尿液颜色异于平常,则要警觉孩子发高烧,可能与泌尿道感染有关;另外,父母还可观察小朋友的皮肤是否有起疹子,或是颈部淋巴结是否出现肿胀等。若在发烧当下,同时合并上述症状,父母须视症状严重程度,适时就医寻求协助。
发烧吃什么水果好的快 西瓜
西瓜能够清热解暑因为它的属性是寒,还能止渴、利尿等,这可是夏季水果的必备。一般发烧前会有感冒,感冒加重时会出现口渴、咽喉痛、尿黄等热症,适当吃点西瓜正好能缓解相关症状,有助于感冒的痊愈。
当高烧大量出汗后,需要吃一些清淡的,不吃的话会扰乱身体的电解质,最好先吃点西瓜或喝些鲜榨西瓜汁,它们可以帮助退烧、补充水分、消肿利水。夏季,儿童发热时可以用西瓜皮煲粥或冬瓜薏米煲水,这样有利于退烧。
儿童发烧用药四大原则
儿童发烧用药四大原则
医生表示儿童发烧要慎用退烧药,体温38.5℃以下不需用药。到底儿童发烧是不是该用药,如何用药,有没有什么准则呢?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表示,儿童用退烧药要慎重,不能盲目用药,儿童发烧用药至少要遵循以下4点:
儿童发烧用药遵循四原则
一首先,孩子腋下温度如果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是没有必要用药的,可以试试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二其次,如果是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药。可首选安全性高的退烧药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布洛芬有较强的退烧作用,会导致大量出汗,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三此外,当只需要服2到3次退烧药症状就能缓解时,用一种药就好了。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会增大治疗的难度。退烧药起效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0.5-2小时内见效。
四最后,高烧不退需要交替使用退烧药时注意时间。退烧药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如果2小时后体温仍然维持在38.5℃以上,可以理解为其中的一种药还不能有效退烧,这时可以试试和另一种药交替使用。
99药剂师温馨提示很多家长因为太着急小孩烧一直不退,于是用酒精擦皮肤的方式辅助退烧,这个方法是错误的,酒精会损坏人的皮肤黏膜,尤其是小孩的。
夏季儿童发烧不要轻易退热
“发烧”是夏季热最常见的症状,其高烧型态多呈现规律性。体温每天从清晨起逐步上升、中午持续、午后渐退、傍晚最低,入夜后又开始升高,每日体温呈规则变化,一直持续到夏季结束为止。期间除了发热及些许食欲不振、哭闹等反应外,少有其它不适症状。此症状常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尤其是小于1岁的宝宝。
对于夏季热的治疗,基本上不需借助药物,退烧药仅是以备不时之需。若孩子高烧病确定是夏季热,最简易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吹冷气”。把室内温度调至合宜,即可有效解除小儿夏季发热症状。
如何对付夏季宝宝发烧:夏季儿童发烧不要轻易退热
许多人有发热恐怖症,怕儿童烧出什么毛病,不时地给孩子服退烧药,结果热度还是退不下来,要么暂时退了下来,一会儿也会再度上升。由于发烧会消耗人体的大量体液,正确的方法是应及时给孩子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也要按医生的处方严格执行。
许多儿童发烧时,家长都会采用外部降温的方法,如脱衣服、洗浴、用冷水、温水或酒精擦浴等,这种方法也不科学。因为物理降温也是与生理机制相矛盾的,除非事先已通过药物降低了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否则小孩暴露身体或擦洗,只会引起身体颤抖,皮肤起鸡皮疙瘩。因为身体会努力将体温维持在体温调定点。另外,酒精还能被小儿娇嫩的皮肤吸收,在血中被测及达到中毒危险的水平。
对待儿童发烧,只有找准了发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适当用药,精心护理,体温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维生素A缺乏对宝宝的影响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动物肝脏、蛋黄、奶类等。植物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的小肠黏膜及肝细胞中经酶的作用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植物为绿橙色蔬菜如胡萝卜、菠菜等。
维生素A的生理功用有:
⊙维持眼睛正常的视觉功能,参与视网膜内视紫质的形成。视紫质是眼睛在弱光线下视物不可缺少的物质。
⊙维持皮肤、眼睛、口腔、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器官等表面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增强抗病能力。
⊙对骨骼和软组织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知道了以上3点,关于维生素A缺乏对小儿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缺乏时可以引起干眼病、夜盲症;严重缺乏时可发生眼的角膜溃疡和穿孔;还有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易患呼吸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最近研究证明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因此,维生素A是人体非常必需的物质,一旦缺乏,应予补充,但维生素A制剂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冬春季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据有关资料表明,冬春季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诱因。医学家通过对200例儿童患病状况的研究发现,增加食用含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儿童相关疾病发病率降低75%。因此,冬春季节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
流脑疫苗是什么
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