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给宝宝喂奶粉时常见的九个误区

给宝宝喂奶粉时常见的九个误区

1.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婴儿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专家解误:

婴儿断掉母乳后,有些妈咪直接开始给婴儿喝鲜牛奶,这样其实对婴儿的健康非常不利:

1).婴幼儿的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给婴儿喝鲜奶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2).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容易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

3).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提醒一点,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奶粉即可。

2.给婴儿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因为越贵的奶粉越好。

专家解误: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从奶粉的配方角度来讲,其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同类产品的价格都不应该相差很多。

但有些奶粉制造企业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价格,所以妈咪们选择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进口奶粉之所以贵,是因为要额外分担销售、运输、异地开启市场等费用和关税,而国产奶粉是据国情、人民生活水平与各类食品的比价,并延续以前国家统一的定价,所以价格相对就较低。

3.挑选奶粉时,最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说明上的营养成分的配比。

专家解误:

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喂养1岁内婴儿的,各种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

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效果。因为,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由此可见,父母在选购时,不必只是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更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那些质量可靠的厂商生产的配方奶粉。

再者,来自海外的奶粉多为根据西方人的体质特点而设计,配方未达到本土化。纵然个别成分技术领先,却未必适合中国婴儿的体质。

4.味道越香浓的配方奶粉越好,不仅口味婴儿喜欢,而且里面的营养含量高。

专家解误:

奶粉原本淡香、无特殊气味。由于中国人饮食讲究色、香、味,因此生产商就有意识地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兰素、奶香精等芳香物质,使其冲饮时香气扑鼻,以增强人的食欲。但芳香物质仅能改变奶粉的口感,并不能增加奶粉的营养。所以,奶粉不能仅以味道是否香浓来论其好坏。

5.买配方奶粉就买能快速溶解的,这往往说明奶粉质量高。

专家解误:

奶粉速溶度高确实可以省事,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配方奶粉。因为,配方奶粉是奶粉、乳清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而实际上这些原料的质地、多寡、配比,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

6.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含钙量和浓度越高配方奶粉越适合婴儿。

专家解误:

其实各厂家的配方奶粉原料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在天然牛奶当中加进了化学钙,人为提高了产品的含钙量,但过多的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反而会使大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久而久之还容易在人体中沉淀,甚至造成结石。

7.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专家解误:

许多父母认为喝奶粉婴儿容易上火,总是要加一些糖“败火”。有的甚至一勺奶粉就要配一勺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饮用时并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加糖过多,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婴儿体内高糖,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小链接:5个妙招帮婴儿下火

1。可给婴儿喂些绿豆汤,2岁以上的婴儿还可以服些清热降火的中成药,这样既降火又可以补脾养胃,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2。多给婴儿喂些水果汁,给半岁以上的婴儿经常煮一些胡萝卜汁、蔬菜水喝,不仅增加大便中的纤维素,还可刺激肠道蠕动,促发排便。还应该给婴儿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白薯等,并在吃时加些香油润便。

3.每天可以适当在两次奶的中间喂点水,不过别喂太多,会影响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少给婴儿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甜腻油大的食物等。

4。从小培养婴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1-2次。

5。可以每天给婴儿喂1-2根香蕉。

8.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只要喝足够的配方奶粉,营养就够了。

专家解误:母乳或奶粉虽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但它还是满足不了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增添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因此,一定要按月龄为婴儿添加辅食。4个月开始逐渐加蛋黄;5个月大的时候喂菜泥;6个月喂鱼泥;8个月喂碎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辅食的添加,能满足婴儿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

9.多喂婴儿吃米糊或其他种类的食物可以代替奶粉,如把奶粉和米糊调在一起吃,营养更全面。

专家解误:

米糊或其他种类的食物,都无法提供配方奶粉所提供给婴儿的营养。因为,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如果没有配方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

另外,把奶粉和米糊一起冲调也可能导致婴儿对蛋白质吸收不全。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奶粉加得太多,会增加婴儿的胃肠、肾脏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奶粉冲调太稀,则会蛋白质含量不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适宜的做法是,严格按照配方奶粉所规定的奶量及方法进行配方奶粉冲调。

这九个误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仔细想想,这些都违背了宝宝喝配方奶的原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营养。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宝宝有段时间,发育得比较慢了。先从自己给宝宝喝奶方式上找原因,很可能你就是因为犯了这些错误才导致宝宝生长出问题的。

宝宝奶粉喂养的8个误区

一。 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婴儿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专家解误:婴儿断掉母乳后,有些妈咪直接开始给婴儿喝鲜牛奶,这样其实对婴儿的健康非常不利:

1.婴幼儿的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给婴儿喝鲜奶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2.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容易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

3.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提醒一点,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奶粉即可。

二。给婴儿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因为越贵的奶粉越好。

专家解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从奶粉的配方角度来讲,其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同类产品的价格都不应该相差很多。

但有些奶粉制造企业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价格,所以妈咪们选择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进口奶粉之所以贵,是因为要额外分担销售、运输、异地开启市场等费用和关税,而国产奶粉是据国情、人民生活水平与各类食品的比价,并延续以前国家统一的定价,所以价格相对就较低。

三。挑选奶粉时,最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说明上的营养成分的配比。

专家解误: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喂养1岁内婴儿的,各种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 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效果。因为,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由此可见,父母在选购时,不必只是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更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那些质量可靠的厂商生产的配方奶粉。

再者,来自海外的奶粉多为根据西方人的体质特点而设计,配方未达到本土化。纵然个别成分技术领先,却未必适合中国婴儿的体质。

四。味道越香浓的配方奶粉越好,不仅口味婴儿喜欢,而且里面的营养含量高。

专家解误:奶粉原本淡香、无特殊气味。由于中国人饮食讲究色、香、味,因此生产商就有意识地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兰素、奶香精等芳香物质,使其冲饮时香气扑鼻,以增强人的食欲。但芳香物质仅能改变奶粉的口感,并不能增加奶粉的营养。所以,奶粉不能仅以味道是否香浓来论其好坏。五。买配方奶粉就买能快速溶解的,这往往说明奶粉质量高。

专家解误:奶粉速溶度高确实可以省事,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配方奶粉。因为,配方奶粉是奶粉、乳清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而实际上这些原料的质地、多寡、配比,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

六。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含钙量和浓度越高配方奶粉越适合婴儿。

专家解误:其实各厂家的配方奶粉原料牛奶本身的含钙量差别并不大,但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在天然牛奶当中加进了化学钙,人为提高了产品的含钙量,但过多的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反而会使大便变得坚硬,难以排出,久而久之还容易在人体中沉淀,甚至造成结石。

七。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专家解误:许多父母认为喝奶粉婴儿容易上火,总是要加一些糖“败火”。有的甚至一勺奶粉就要配一勺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饮用时并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加糖过多,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婴儿体内高糖,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八。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只要喝足够的配方奶粉,营养就够了。

专家解误:母乳或奶粉虽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但它还是满足不了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增添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因此,一定要按月龄为婴儿添加辅食。4个月开始逐渐加蛋黄;5个月大的时候喂菜泥;6个月喂鱼泥;8个月喂碎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辅食的添加,能满足婴儿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

人工喂养的误区

人工喂养是如今不少年轻爸妈选择的喂养方式,这样可以很好的减轻妈妈的负担,也能增进宝宝和其他家人的感情交流。虽然人工喂养已经并非新鲜事,但人们对于人工喂养仍有一些认知错误。下面详细了解一下人们常常容易忽视的一些人工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宝宝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其实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不利于宝宝吸收,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高适应配方奶粉即可。

误区二:给宝宝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越贵的奶粉越好。

不少奶粉制造企业都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奶粉的价格,所以配方奶粉并非贵的就是好的。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国产奶粉是针对中国宝宝体质研发的,更适合中国的宝宝,妈妈们最主要是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贵的。

误区三:选奶粉时最主要注意说明上的营养成分的配比,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

目前市场上的配方奶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效果。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只是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更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那些质量可靠的厂商生产的配方奶粉。

误区四:婴儿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在奶粉中多加糖就可以败火。

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一般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饮用时并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加糖过多,会导致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婴儿体内高糖,容易导致婴儿肥胖。

误区五: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只要喝足够的配方奶粉,营养就够了。

母乳或奶粉虽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但它还是满足不了全部营养需求。如果不及时增添辅食,就会引起一些营养素缺乏,如贫血、缺锌等。所以除了喂奶之外,妈妈们还需要根据月龄给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注意事项 注意喂奶卫生

新妈妈给宝宝喂奶粉时,由于奶粉等奶类代乳品易繁殖细菌,容易变质,从而引起宝宝消化不良,所以新妈妈要做好宝宝奶具的消毒,配奶时手要清洗干净。

新生儿为什么老吐奶

1.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2.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婴儿吐奶要怎么办

1.改变喂养姿势

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2.改变喂养时间

当婴儿有吐奶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要注意缩短每次给婴儿喂奶的时间了,不要长时间的喂奶,让婴儿慢慢的消化就不容易吐奶了。

3.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应该适当的减少喂奶的次数,由以前的两小时一次可缩减为3小说一次。

冬季喂养宝宝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喂宝宝咀嚼过的食物分析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成熟,因此以为给宝宝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

指正:人体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建议:给宝宝喂食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物,避免病菌传染。

误区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分析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代乳品品种繁多。家长应该了解,再好的代乳品也达不到母乳中所含营养的比例标准。

建议: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误区三:新鲜牛奶比奶粉好分析

新鲜牛奶因为含酪蛋白太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其实有些奶粉易引起大便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容易与肠道内钙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不溶性钙质,影响钙质吸收,造成排便困难。

建议:避免直接用鲜奶喂养。若担心宝宝喝奶粉上火可选用精制植物油的配方奶。

误区四:吃得越多越健康分析

一次或多次超量喂食,造成婴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很容易引起过食性腹泻。

建议:婴儿喂养要注意总量摄入,更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

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误区

可能很多妈妈听说过,添加辅食首选是蛋黄,其实应该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米粉引起宝宝过敏可能性较低,而且比蛋黄容易消化,妈妈们要注意了。下面一起了解四个月宝宝辅食添加三大误区,以下错误妈妈们可别再犯哦。

误区一:辅食首选蛋黄

蛋黄营养高,可以给宝宝补充蛋白质和锌,但刚开始添加辅食时,最好先给宝宝吃含铁米粉。米粉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而且含铁的米粉也能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

误区二:给宝宝加盐和调味品

在四个月宝宝辅食中不适合添加调味品,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盐,而且在辅食中过早添加盐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妈妈别在宝宝辅食中加入盐、酱油、香油等调味品哦。

误区三: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如果在两顿奶之间加辅食,宝宝可能并不太饿,此时喂吃辅食,不利于宝宝消化。吃奶之前如果宝宝饿了,可以先喂他吃两勺米粉,然后相应的把奶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是一顿饭了。

吃鸡蛋的常见九个误区

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

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误区之二: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误区之三: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更好

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误区之四: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误区之五: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误区之六:“功能鸡蛋”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功能鸡蛋”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进补。

误区之七: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蛋白质中毒综合征”。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足够了。

误区之八:生鸡蛋更有营养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另外,生鸡蛋还有特殊的腥味,也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鸡蛋要经高温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误区之九:鸡蛋与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缓解溢奶、吐奶方法

1拍嗝

方法一: 将宝宝竖直抱起在胸前,头靠在你的肩膀上,一手扶住婴儿的头和背,另一只手在他的背部轻轻拍打。

方法二:扶着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一只手支撑住他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轻拍他的背。

2改变喂养姿势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

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喂,喂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冲奶粉的奶瓶可选择专为宝宝吐奶设计防吐奶瓶。

3选择最合适的奶嘴孔

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4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吐奶和溢奶的区别

轻微吐奶和溢奶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婴儿期都很常见,主要是与婴儿的胃呈水平横位、贲门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等生理特点有关。只要宝宝精神状况尚好,吐后还有求食欲望,睡眠好,生长发育正常即可。随着月龄增长,胃逐渐变垂直,贲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溢奶、吐奶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大约于出生后6~8个月时停止。

喂养不当可能引起吐奶,例如仰卧位喂奶,喂奶时吸入了空气,喂奶太急、太多、太频繁,喂奶后马上移动宝宝,换奶粉不当等。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的倾斜状态;喂奶时,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用奶瓶喂时,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嘴;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中间让宝宝休息片刻;喂完奶后,及时帮宝宝拍嗝,排出气体;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3小时左右,若吐奶较频繁,可让宝宝少量多餐;更换奶粉时,按正确的换奶粉方法逐渐添加新奶粉等。

冲婴儿奶粉的九大误区

第1个误区 先加奶粉后加水

正确的冲调次序应该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如180ml/6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温水(水温40度),后量取6勺奶粉加入奶瓶中。婴儿奶粉不能将奶粉倒入杯中再加水冲开。一是为保证冲调浓度精准,先加奶粉后加水至180ml,实际水量会少于180ml,奶粉就偏浓,不利于宝宝消化;二是保证奶粉溶解均匀,避免结团。

第2个误区 奶粉乱加无定量

按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进行量取,量取时每勺都应是平勺。喂哺指南上写的勺数,均指平勺奶粉,以此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而非随意的满勺或半勺,避免奶液太浓或太稀。因此,大部分奶粉灌口处特设有刮口,需要每勺出多余的奶粉刮走。

第3个误区 量出来多余的奶粉倒回去

奶粉不能再倒回去,不可循环利用,不卫生。奶粉勺直接与手接触,量取完奶粉后要放回罐中,因此,请爸爸妈妈们切记冲调前要把手彻彻底底洗干净。

第4个误区 用纯净水冲奶粉

冲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后的自来水,即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适合冲奶粉。

桶装水一般是纯净水(含蒸馏水)或矿泉水,不要以为干净就用来冲奶粉。纯净水出去了各种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反而会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矿泉水则恰恰相反,无论成人或幼儿,长期饮用都可能造成体内某种元素吸收过多。

有些家长会担心自来水里会有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满3分钟便可除氯。

2回顶部

第5个误区 用冷水或沸水冲奶粉

冲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的建议,多是40°C左右;冲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过的白开水。生水细菌多,别说小孩,就是成人喝了也会拉肚子。冲奶粉时要准备开水和凉白开,混至合适温度后再加入奶粉;不要用冷水或沸水进行冲调。因为冷水冲调容易结团,沸水会破坏奶粉的营养结构。

第6个误区 使劲摇奶瓶使奶粉溶解

加好水和奶粉,套上奶嘴,冲调步骤就结束了吗?还没!妈妈们还要依靠手腕力量,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

常见错误操作是,手握奶瓶使劲上下摇或直接用筷子搅。这一个错误是新手爸爸最容易犯的,他们总以为“力拔山河”之势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最后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会不断的打嗝。质量好的奶粉基本溶解效果都很好,只要轻轻晃动便能全部溶解。

第7个误区 奶液泡好半天还在喝

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使用暖奶器进行保温,但泡好的奶液恒温存放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滋生细菌,不宜继续饮用。

第8个误区 奶瓶冲洗后不消毒

奶瓶使用一次就要清洁、消毒一次。奶瓶即使刷洗干净,也多少会有残留的奶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一定要消毒!

消毒方法常见有煮沸消毒和消毒锅消毒两种。建议妈妈们可以购置一个奶瓶消毒锅,可以一次消毒5-9个奶瓶,更加省时省心!

第9个误区 不用或用错奶瓶

冲奶粉一定要使用安全的奶瓶,不要用看不到刻度或完全没有刻度的杯子,更不要误用PC奶瓶。0-6个月宝宝选用玻璃奶瓶;满7个月以后,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最好是选择安全耐摔的硅胶奶瓶。PC奶瓶存在双酚A潜在危害,目前已禁止销售。

不要让喂养误区耽误了宝宝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的危害比如会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宝宝健康四大误区

误区一:吃得越多越健康

一次或多次超量喂食,造成婴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很容易引起过食性腹泻。

建议:婴儿喂养要注意总量摄入,更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

误区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代乳品品种繁多。家长应该了解,再好的代乳品也达不到母乳中所含营养的比例标准。

建议: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误区三:新鲜牛奶比奶粉好

新鲜牛奶因为含酪蛋白太高,挥发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肠道过敏、消化不良。其实有些奶粉易引起大便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榈油容易与肠道内钙质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不溶性钙质,影响钙质吸收,造成排便困难。

建议:避免直接用鲜奶喂养。若担心宝宝喝奶粉上火可选用精制植物油的配方奶。

误区四:喂宝宝咀嚼过的食物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成熟,因此以为给宝宝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

指正:人体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产后催乳有哪些误区

产后妈妈的催乳误区:

误区一:生完宝贝马上喝浓浓的汤催乳

家里的老人常常在新妈刚生产完后来一次大补,各种营养丰富的汤水源源不断。这样做真的是对的?

其实产后头两天时,乳汁分泌不太多,都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应该让宝贝多多吸吮。一方面让宝贝熟悉妈咪的乳房,频繁吸吮初乳,使乳腺导管通畅,促进乳汁早分泌;另一方面,可促进宝贝尽早排尽胎便,减少早期黄疸的发生。一般乳汁大量分泌多在产后第三天。在宝贝尚未习惯妈咪的乳房,充分吸吮妈咪的乳房,乳腺管尚不通畅时,过早地引用大量的“下奶汤”,常可导致乳汁淤积,乳房的胀痛,甚至出现发热。

因此,产后一两天内,喝些清淡的汤或医院特别配制的食物,既能保持能量充足、迅速恢复体力,也能很好地保证乳汁的分泌。

误区二:补品多多,来者不拒

俗话说:老母鸡汤既能补元气,又能催奶,一举两得。那是不是产后多吃补品,就能帮新妈咪拥有又多又好的奶水呢?

对于刚完成分娩的妈咪来说,有些食物不宜在哺乳期食用,可能会起到“回奶”的作用。比如:含有麦芽成分的食物,比如麦片等。另外,产后喝红枣桂圆汤等,都不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和恶露排出。尤其是产后一两天,母乳本来就偏少,此时急于用鸡汤“催奶”,老母鸡里的雌激素会抑制体内泌乳素分泌,不但催不出奶,还可能使妈咪,特别是剖宫产的妈咪肠胃功能不适,导致腹胀,甚至腹泻等。

误区三:产后妈咪瘦身忙,过度节食帮倒忙

有些上班族的妈咪,为尽快恢复体型,以便投入工作,产后便着力控制饮食,争取最短的时间把孕期增加的体重减下去。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很多新妈咪可能不知道,产后立刻减少饮食,会造成乳汁分泌不足。妈咪产后想要乳汁充盈,最简单的诀窍在于心情舒畅、营养合理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为了哺乳吃太多的食物,只要不觉得饿即可,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如果妈咪始终想着尽快恢复身材,让自己常处于饥饿状态,那就很容易奶水不足,宝贝也就要跟着挨饿和营养不良了!

所以,新妈咪产后不要急于减肥,采取节食的做法来控制体重。哺乳会消耗大量热量,本身就是一种减肥,而且效果还不错呢!

误区四:给宝贝多攒一些奶水

有的妈咪产后始终坚持母乳喂养,可后来,发现乳汁越来越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正常情况下,奶水肯定是越吃越多的。有些新妈咪出现乳汁分泌不见增加、反而减少的情况,原因很多:可能为了攒奶,以为多存会儿,可能能存多一些。其实这是错误的。只有随时把乳房的乳汁吸空,才能保证随时分泌。

每次哺乳时应该让宝贝充分吸吮一侧乳房,仍不足时,可以换到对侧乳房,直至充分吸吮后自动放弃乳房为止。下次再从后喂的那侧乳房开始吸吮,让双侧乳房获得相同的吸吮机会,以保证乳房大小的均匀,产奶均匀。

另一方面,由于宝贝发育、体重增加,需要的奶量也在增加,使妈咪在一段时间内(产后2周、4周左右),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母乳不足,宝贝哭闹,频繁要吃,妈咪就觉得奶不够了,甚至有的妈咪坚持不住了,添加了配方奶。此时应该满足宝贝,按需哺乳,适当增加营养,或多喝一些下奶汤,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妈咪的奶水又会增多了。所以,母乳喂养的信心十分重要,营养和技巧也不容忽视哦!

误区五:上班妈妈“挤奶”不注意卫生

不少白领女性来不及等到宝宝断奶,就迫不及待地重返工作岗位。于是就选择吸奶器,把乳汁吸出来,储存在冰箱里,以便宝宝饥饿时食用。

专家提醒,虽然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错,但关键要能保证奶水、奶瓶的卫生。在工作场所,一般没有专用的育婴室,妈妈们不是进厕所“挤奶”,就是躲进一个隐蔽的小房间“挤奶”。只有确保乳汁不受任何污染,才能给宝宝食用。不然宝宝食用了污染过的奶水,万一引起几个月大的宝宝腹泻,将对身体极不利。

误区六:过分在意自己的母乳量

妈妈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暂且忘掉烦恼,把家务先扔在脑后,充分地休养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一定要对母乳喂养抱有充足的信心,最好采取与宝宝同步休息法,减少干扰。妈妈精神上的振奋和愉悦会促使体内的催乳素水平增高,从而使奶水尽快增多。

误区七:产后没有及时开奶

尽管新妈妈产后身心疲惫,乳房也不一定感到发胀,但最好坚持在产后30分钟即给宝宝开奶,让宝宝及早地吸吮乳房,即使乳汁少,也应该坚持让宝宝吮吸。初乳虽然看上去奶量不多,但抗体等物质含量最高,对宝宝今后几个月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误区八:过早添加配方奶粉或其它食品

如果宝宝有条件接受纯母乳喂养,则应避免添加配方奶粉或其他食物。仅仅用奶瓶装一点点的配方奶、果汁、开水或任何其他补充物来喂宝宝,都会减少母乳喂养的时间,干扰母乳的产生。宝宝接受的非母乳食物越多,第二天母乳的产量就越少。

误区九:宝宝吸吮时间过短

导致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吸吮的时间不够长,而最好的下奶方法就是让宝宝勤吸吮。宝宝正确、有效的吸吮,能促进妈妈的垂体分泌大量的泌乳素,进而使乳房产生乳汁。有些妈妈人为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哺喂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乳产量的减少。

误区十:哺乳姿势不当

如果宝宝的衔乳姿势不当,也无法达到刺激母乳产生的效果。哺乳的正确含接姿势是:宝宝的下颌贴到乳房,嘴张大,下唇向外翻,面颊鼓起呈圆形,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宝宝含入乳房越深,就能获取越多的乳汁。

相关推荐

这些母乳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 产后前两天奶水少,先加奶粉宝宝 有的妈妈心想,“产后前两天奶水有点少,还是给宝宝先加点奶粉吧,免得饿坏了宝宝,等下奶后再母乳好了。”其实,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很奇妙的,新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乳汁的分泌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趋近一致的。宝宝在刚出生1天的候,妈妈的奶水虽然比较少,但这个宝宝的胃容量也只是小玻璃球那么大,他只需要一点点乳汁就能满足全天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奶水不够。 如果一开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因为橡皮奶头长、出奶孔大,宝宝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慢慢地宝宝就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

儿童饮食误区

育儿误区一:给宝宝吃保健品有益健康 很多年轻妈妈认为蜂乳、人参等是高级营养品,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饭、饮水都给他们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给宝宝吃首先,天赋宝儿提醒大家保健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并不完全,不能供给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天赋宝儿提醒若长期以这些保健品代替牛奶,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更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此外,蜂乳、人参糖浆等通常含糖量较高,经常吃还会影响婴幼儿的食欲。天赋宝儿认为正常健康的宝宝,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进食牛奶、鸡蛋、肉类、粮食、青菜、水果、豆制品等日常食品

宝宝吐奶的原因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尽量抱起宝宝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妈妈抱着宝宝母乳,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奶粉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要注意缩短每次奶的间,不要长间给宝宝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

宝宝间腹泻该怎么应对

宝宝中乳糖酶缺乏或减少者并不少,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的多发生在宝宝感染腹泻后。原发性只有极少数宝宝有腹泻,每日次数较多,量不多,稀糊状带泡沫,或粘糊状。宝宝会有腹胀,肠鸣音增强,夜间睡觉不安稳,抗生素治疗无效。可暂停止母乳养,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或营养米粉每日补充1~2次,直至宝宝3~4月之后逐渐添加辅食品。 年轻妈妈经常认为宝宝以母乳养,理想中的大便次数应是每日1~2次,粪便呈金黄色,质地均匀的有形便,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母乳养的宝宝其大便每日少则2~3次,多达7~8

吐奶和溢奶有什么区别

多数新手妈妈发现孩子吐奶或溢奶,都会很紧张。事实上,宝宝吐奶很常见,约40%的婴儿常发生。不过,我们要正确区分溢奶与吐奶。 溢奶指给婴儿奶后,无压力、无喷射性地从口边溢出或吐出少许奶汁,面色无改变,吐后不啼哭。吐奶是指奶后发生的一种较强烈的呕吐,宝宝可能会出现伸脖子或者张口等痛苦难受的表情,胃中食物被强有力地排出,有是喷射性的,量较多。 轻微吐奶和溢奶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婴儿期都很常见,主要是与婴儿的胃呈水平横位、贲门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等生理特点有关。只要宝宝精神状况尚好,吐后还有求食欲望,睡眠好,生

这样宝宝会营养不良

误区一:因噎废食不奶粉 误区: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孩子奶粉,只好改米糊。 陈医生当即纠正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陈医生说,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奶粉养的婴儿可以和喝母乳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误区二:只母乳未添辅食 误区:对于一周岁以

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5种养方式

错误的养方式一、不给宝宝奶粉米糊 如果母亲没有母乳宝宝,那应该选择婴儿乳制品宝宝。有的父母觉得奶粉不够安全,所以选择给婴儿养米糊,这个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常常会导致宝宝发生营养不良的状况。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并不足,无法满足宝宝的身体需求,长期养米糊会导致婴儿的营养跟不上。其实父母只要选择品质足够好的奶粉,同样也可以确保婴儿的健康。 错误的养方式二、只养母乳,不给宝宝添加辅食 很多人觉得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只要养母乳就可以满足婴儿日常的营养需求,所以在一周岁内

宝宝一直吐奶怎么办

改变养姿势。妈妈抱着宝宝母乳,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奶粉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 改变间。当宝宝有吐奶症状,要注意缩短每次奶的间,不要长间给宝宝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改变养次数。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应该适当的减少奶的次数,由以前的两小一次可缩减为3小说一次。 妈妈加强护理。如果宝宝吐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要及宝宝竖着抱一抱,轻轻的拍打拍打

母乳养注意10大误区

母乳误区一: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 有的妈妈发现在宝宝三、四个月后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妈妈刚生完宝宝,她的产奶荷尔蒙会骤然增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涨,需要挤掉一些。但挤的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乳房会“以为”宝宝需要这么多奶。如果奶太多,妈妈可以用卷心菜的叶子放在乳罩里,或者喝薄荷茶来减少奶量。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产奶供需的平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怎样远离婴儿吐奶

1、改变养姿势 尽量抱起宝宝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妈妈抱着宝宝母乳,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奶粉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2、选择合适的奶嘴孔 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3、改变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要注意缩短每次奶的间,不要长间给宝宝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