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小儿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给小孩子按摩需要有耐心和爱心,还需要注意几方面的细节。首先是环境,房间要温馨,温度要合适,床铺要柔软,但不能是席梦思之类的弹簧床垫,最好是硬板床铺褥子。其次是孩子处于要平静状态,要不饿不困,正希望家长和她玩儿。
“宝宝消化操”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可以先从头部抚触开始,再往下触摸胸部、胳膊等,随后到达重点——腹部。
①顺时针揉腹。
孩子小小的肚子,用掌心就可以包住了,掌根贴住肚脐,下沉大约2厘米,然后以掌根为中心,手掌旋顺时针画一个弧,这是小儿消化道的顺序。这个动作可以健脾理气,促进排便,缓解消化不良。
按摩次数每个年龄段不一样,6个月的时候,每晚6次;7个月的时候,就每晚7次。依此类推,一直到1岁的时候,每晚12次。1岁以后,每次做5分钟即可。
②腹部小震荡。
让孩子躺在床上,用手摸摸他的小脸,然后双手握住他的小屁股,眼睛看着孩子,抬高臀部大约3~5厘米,停顿3秒,然后一下子放开,就像是顿了一个屁墩儿。做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震荡来调整脏腑,促进胃肠动力和新陈代谢。
这个动作也可以说是一个游戏,做的次数也是根据年龄来的,6个月做6次,7个月就做7次,1岁以上都是12次。
注意,孩子的臀部切忌抬得过高,否则可能会造成脊柱和髋关节损伤。
③捏脊。
让孩子翻身,趴在床上,双手在孩子的腰部提起皮肤,缓慢向上滑动,从腰部到背部,再到颈部。这是著名的捏脊,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儿科推拿方法。主要是刺激督脉,并按摩整个脊柱旁边的夹脊穴,以调整脏腑功能。根据现代解剖学研究,脊柱两边的是神经出入的地方,这些神经连接着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和各个内脏,通过物理按摩,可能有助于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一步调整内脏功能。
小儿推拿治咳嗽
一、案例
例1:李某,女,2岁,于1991年12月6日诊。主诉:咳嗽4天。病史:患儿4天前洗澡后开始咳嗽,鼻塞、流清涕,喉中痰鸣、纳食减少、夜寐不安。家长喂服强力银翘片、止咳糖浆无效,来我院就诊。查:患儿咳嗽有痰,流清涕,咽部稍红,肺部呼吸音粗糙,指纹色红。辩证:风寒外感,肺失清肃。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运内八卦10分钟,揉二扇门100次,推三关100次,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迎香3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tán)中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肺腧(shù)50次,捏脊3次。
方义: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揉乳根、乳旁、膻中、肺腧宣肺止咳化痰;揉二扇门、推三关发汗解表;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行滞消食;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助运,强健体质,增强小儿抵抗力。1次/天,2次后诸症好转,5次后症状消失。
例2:陈某,女,5岁,于1998年3月2日诊。主诉:咳嗽2个月。病史:患儿素体虚弱,食欲不振,形体消瘦。2个月前因受寒开始咳嗽,曾服西药对症治疗无显效,咳嗽缠绵难愈,来我院就诊。查:神疲乏力,面色白,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指纹色红。辩证:肺脾气虚、痰湿内盛。治以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运内八卦10分钟,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小横纹100次,揉掌小横纹100次、揉天突1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中50次,揉中脘(wǎn)10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丰隆50次,擦肺腧(shù)以透热为度,捏脊3次。
方义:补脾经、补肺经补脾肺气虚;揉天突、乳根、乳旁、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益气、除湿化痰、强壮身体;揉丰隆化痰祛湿;擦肺腧补益气;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湿性罗音。1次/天,3次后症状开始好转,10次后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
二、体会
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及内外合邪之咳嗽。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脾常不足,脾虚会导致纳差,营养不良;脾失健运又会化生痰湿,使得咳嗽缠绵难愈,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不论哪型咳嗽,小儿推拿时都应兼顾小儿脾胃。上两方中皆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即为此意。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既能宣肺止咳化痰,又能健脾消食行滞,对脾、肺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故不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都应重点操作。
健脾胃有4招
1.捏脊。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孩子光吃不长肉 小儿推拿怎么为孩子养胃
用你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用右手的大拇指顺着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了,反复100次。
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但不是整个大拇指。向心为补,离心为清,所以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经了。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把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经上,清50次即可。
孩子的胃、肠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会感觉舒服很多,比吃健胃消食的药都管用。
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大多会伴有消瘦、头发黄、个子小等问题。宝妈要记住“肚腹三里留”,就是说胃肠有疾先找足三里穴。宝妈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左右腿各揉1分钟。
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这就是捏脊,从下往上捏7遍。捏脊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这个手法特别好,宝妈们要牢记。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调理师用推拿的手法,在小儿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从而达到调节小儿脏腑平衡,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和助长益智为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以指代针,以手代药,尽量让宝宝少打针、少吃药、少生病。
适用范围
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岁儿童的常见病治疗及体质调理: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喘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呕吐、厌食、腹痛、口疮、便秘、消化不良
心肝系统疾病:夜啼、落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惊风等
泌尿系统疾病:遗尿
功能主治:养胃健脾,适用于脾虚贫血者。
组成: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
用法用量:以适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组成:红枣5枚,小米30克。
用法用量:将小米清洗干净,上锅用小火炒到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组成:莲子30克,山药5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婴儿便秘怎么推拿治疗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婴儿虚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推拿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小儿摩腹的正确手法 小儿摩腹临床应用
摩腹,分推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性,便秘,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亦可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五个按摩法赶走脾虚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3 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5、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随身灸等来灸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厘米)、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这些穴位或要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宝宝积食按摩治疗
一、按捏疗法:简单易学的消食推拿
当宝宝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妈妈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脾胃功能失调?健脾胃有4妙招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婴儿消化不良 便后清洗
每日婴儿排便后最好用温水对婴儿臀部进行冲洗,以防止臀红发生。如果出现臀部发红、糜烂,可以将臀部暴露在温暖的口气中使之干燥,如果情况严重的需要就医诊断治疗。
脾胃调理推荐的四个按摩法你知道几个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
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脾胃虚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