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听不清
掏耳朵听不清
一、考虑抠挖造成的鼓膜穿孔,以听力下降,耳鸣为主要表现,再者就是考虑外耳道炎引起分泌物增多影响鼓膜震动引起
建议你可以到耳鼻喉科进行耳内窥镜检查确诊,如果鼓膜穿孔小穿孔一般可以自愈,而外耳道耵聍或者外耳道炎则需要在耳鼻喉科进行外耳道清理后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
二、是自己在家掏的还是去医院清理的?有没有耳道出血?清理干净了吗?有可能是没清理干净,耳道里的分泌物帖附到了鼓膜,也可能是掏破了耳朵,血痂堵的,最好是检查看看耳道。
三、可能是外耳道内的分泌物被推向了外耳道深处或鼓膜周围导致的。你可以到医院耳鼻喉科取出分泌物即可。
四、大多数人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还有一部分人的耵聍状如粘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腺位于外耳道的软骨部,也就是外耳道的外段,有的病人自己掏耳时没把耵聍掏出来,反而把它推到耳道深部去了,有的甚至贴在鼓膜表面上了,这时就会出现耳朵越掏越听不清的情况。有的人甚至会描述自己拽一拽耳朵又会听得好一点,但是一会又恢复听不清的情况了,这是由于患者拽外耳道后使耵聍暂时离开了鼓膜,但是松手后耵聍又贴到鼓膜上了。遇到这种情况,耳鼻喉科医生可以尝试用镊子或耵聍钩将耵聍取出来。如果直接取出困难,就可以给病人点软化耵聍的耵聍水,大概3天左右,再将耵聍冲出来即可。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掏耳朵的误区呢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
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
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
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宝宝耳部护理方法
孩子总是挠耳朵,家长观察后发现里面有分泌物。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清理的,如果有需要,建议找医生清理,自己清洗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对于只有3个月的宝宝,耳朵里有分泌物,如果量不是很多,那么就不需要担心,正常量的分泌物(耳屎),可以保护宝宝的听力,而且这些分泌物也会自己掉出来,是不需要家长太过操心去清理。
经常掏宝宝的耳朵可能损伤小儿的耳膜
有些宝宝喜欢让人给他掏耳朵,认为这样很舒服,但是不要太过频繁的给孩子掏耳朵,最好是不要掏,如此对孩子的听力会造成损伤。
别做这些损害儿童听力发育
不要让孩子长期接触有噪音的环境中,也不要在为孩子清洗头发的时候,让水进入耳里,更不要使用耳毒性药物。
护理宝宝耳朵的要点
其实宝宝耳朵护理,注意不要进水,不要挖耳朵,防止感冒,不要为孩子制定听力训练,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如此才不会对宝宝的耳朵造成什么影响。
给宝宝挖耳朵妈妈要小心
1、外耳道感染的问题
父母给孩子掏耳朵可能一次两次都没有问题,但谁能担保第三次,第四次没有问题呢!有些孩子出现外耳道感染问题就是因为父母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原因所致,长时间掏导致孩子的耳道风险增加,也就容易出现感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最好是不要给孩子掏耳朵,对孩子的听力不好。
2、引起孩子中耳炎
给孩子掏耳朵,分分钟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中耳炎,尤其是有些妈咪们在给孩子掏耳朵前还要给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在有水进入耳朵的情况之下再用物体掏一掏,孩子的耳道被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机率是非常之大的。孩子患上了中耳炎痛苦不堪,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悔都来不及。
3、导致听力下降
因为孩子的耳朵很脆弱,听力正处在发育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听小骨或是耳膜,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听力下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去掏耳朵,孩子耳道内有一点小灰尘和物质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掏,怕掏出问题来。
掏耳朵的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的耳朵进水了,家长可以采用用纸巾吸水的方式,也就是将纸巾撕成条,放在孩子的耳道内慢慢将水吸出。如果孩子说不舒服一定要掏,父母一定要小心翼翼,只可在表面看到见地方轻轻掏,不可以进入到耳道里面。
如果孩子的耳中有异物,需要及时到五官科进行检查求助,而不是自己去掏,越掏越深到时就麻烦大了。
掏耳朵对听力损伤严重
掏耳朵掏成鼓膜穿孔
28岁的小李每星期都要去理发店做头发。洗好头发后,洗头工一般会给顾客提供”掏耳朵”服务。躺在椅子上,半眯眼睛,享受耳朵传来痒痒的感觉,小李也十分享受。春节前夕,她到常去的那家理发店洗头,跟往常一样,洗头工给她“掏耳朵”。
“那名洗头工感觉不是很熟练,她用棉花棒掏时,右耳朵感觉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小李说,右耳朵很痛,还伴有耳鸣声。她赶紧到医院检查,市中医院的陈帼燕医师诊断其为鼓膜穿孔。
进行了一系列治疗后,小李的听力有所回转,但右耳朵听力明显下降。直到现在,她还在跟理发店方面打官司,官司虽然还在继续,但小李听力的伤害却永远留了下来。
外伤导致听力下降增多
“近些年,我接诊的因在理发店掏耳朵导致听力下降的病例明显增多。”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帼燕医师介绍说,“掏耳朵”对听力伤害非常明显,她曾经接诊过因掏耳朵方法不对,导致患者外耳道皮肤损伤,出血;掏耳工具未经消毒,耳朵真菌感染;还有耳朵侵入病毒、细菌等,导致外耳道长肿瘤。
掏耳朵外力损伤、放鞭炮时压力变化等,都有可能导致鼓膜损伤。陈医师说,每年春节后,会有不少病人因为鞭炮的瞬时噪音导致听力下降。她提醒,放鞭炮时的巨大响声可能导致爆震性耳聋,市民放鞭炮时务必要保护好耳朵,可以戴上耳罩或用手捂住。
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听力
“我曾经接触到一名初中生患者,每天用MP3听1个多小时的英语,两年后,他的中高频听力出现了中度障碍。”陈医师表示,听MP3,煲电话粥、待在KTV包厢等嘈杂环境下,这些长时间的刺激会引发耳朵疲劳,产生耳鸣,最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放鞭炮、游泳跳水、小孩感冒等都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陈医师分析,耳朵与咽喉之间有咽鼓管相连,小孩的咽鼓管较大人粗、短、直,一旦发生感冒,病毒、细菌很容易侵入耳朵,造成各种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常去理发店、洗浴中心等场所掏耳朵,同时在坐飞机、放鞭炮等时,要注意保护耳朵,比如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可在嘴巴里含些东西,保持耳压平衡。
宝宝小耳朵 不能随便掏
1.或可导致听力下降
妈咪们爱干净是常有的事,宝贝身上到处都要干干净净的,就连小家伙们的小耳朵也不放过。经常见到有些妈咪拿着棉棒或是耳勺给孩子掏耳朵。有关儿童健康专家就提醒妈咪们,给孩子掏耳朵随时都有可能掏出听力下降来。因为孩子的耳朵很脆弱,听力正处在发育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听小骨或是耳膜,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听力下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去掏耳朵,孩子耳道内有一点小灰尘和物质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掏,怕掏出问题来。
2.或引起孩子中耳炎
给孩子掏耳朵,分分钟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中耳炎,尤其是有些妈咪们在给孩子掏耳朵前还要给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在有水进入耳朵的情况之下再用物体掏一掏,孩子的耳道被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机率是非常之大的。孩子患上了中耳炎痛苦不堪,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悔都来不及。有些家长总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患上这么奇怪的病情,却不知道是自己不懂得照顾和护理的原因。
掏耳朵的误区
误区1
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
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误区4
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掏耳朵方式不对竟会引发癌症
案例:某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来了位30多岁的男子,他说近几个月来觉得左耳朵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感觉里面像堵了一团棉花。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耳内长满了乳头状瘤,从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听力下降。
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在各种致其恶变的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询问病史可以发现,此类病人往往有掏耳朵的经历,那位30多岁的男子就经常让理发师给他掏耳朵,并视之为一种享受。殊不知没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能刺激其恶变。
不要随便掏耳朵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蝉”。
“耳蝉”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常掏耳朵小心掏出癌
掏耳朵“掏”出了癌症
案例:某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来了位30多岁的男子,他说近几个月来觉得左耳朵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感觉里面像堵了一团棉花。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左耳内长满了乳头状瘤,从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听力下降。
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在各种致其恶变的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询问病史可以发现,此类病人往往有掏耳朵的经历,那位30多岁的男子就经常让理发师给他掏耳朵,并视之为一种享受。殊不知没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能刺激其恶变。
不要随便掏耳朵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小孩可以经常掏耳朵吗
小孩可以经常掏耳朵吗?
耳屎是不干净的赃物,长时间在耳朵里会导致耳朵的感染,因此应该及时的掏出来。小孩子在一定情况是可以掏耳朵的,但是不能够经常性的掏耳朵。因为:
1、少量的耳垢无害而有益。
耳垢,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耳垢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此外,少量的耳垢不但不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可黏附灰尘、小飞虫等外来物质,对外耳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有些人甚至说“耳垢只有在需要检查耳膜(怀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不适感(宝宝哭闹),或怀疑有听力障碍时才需要清除。”
2、用力不当造成伤害。
在掏挖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容易伤害到耳朵。宝宝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等。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3、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宝宝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的听力。
4、细菌滋长。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怎么给孩子掏耳朵?
1、大拇指都要比其他的指头大的许多,如果总是用大拇指去掏耳朵的话,可能会对耳朵皮肤造成损害,还有可能会导致耳朵的耳孔变大。所以如果你坚持要用手指掏就掏耳朵的话,可以用小拇指。
2、不要用指甲去抠挖,有可能会是二多表面的油皮被你挖破,这样会使耳朵少去一层保护层。
3、掏耳朵应该用一些正常的并且是安全的工具,像棉棒等等,有些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以及火柴棒进行挖耳屎,这样一不小心就会划破外耳道,导致耳朵发生中度感染,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成长,因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耳部感染等。
4、为宝宝洗澡后若发现其耳道口附近潮湿,可用耳用棉签轻微擦拭,勿深入。可用吹风机(离耳道口约30公分,弱风)将耳朵吹干。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位。
5、如果用棉签清洁耳部,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棉花球的顶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而不小心伤到耳膜。市面上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棉花球柔软结实,纤维不会松散,适合给宝宝清洁耳朵。
6、只能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聍。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
7、千万不能用指甲、铁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8、如果发现宝宝耳垢过多且引起不适感,导致婴儿哭闹,或怀疑宝宝有听力障碍时,要及时就医,不可随意掏耳朵。
别给孩子掏耳朵
1、导致听力下降
妈妈们爱干净是常有的事,宝贝身上到处都要干干净净的,就连小家伙们的小耳朵也不放过。经常见到有些妈妈拿着棉棒或是耳勺给孩子掏耳朵。有关儿童健康专家就提醒妈妈们,给孩子掏耳朵随时都有可能掏出听力下降来。因为孩子的耳朵很脆弱,听力正处在发育之中,如果不小心碰到听小骨或是耳膜,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听力下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去掏耳朵,孩子耳道内有一点小灰尘和物质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去掏,怕掏出问题来。
2、引起孩子中耳炎
给孩子掏耳朵,分分钟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中耳炎,尤其是有些妈妈们在给孩子掏耳朵前还要给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在有水进入耳朵的情况之下再用物体掏一掏,孩子的耳道被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机率是非常之大的。孩子患上了中耳炎痛苦不堪,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悔都来不及。有些家长总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患上这么奇怪的病情,却不知道是自己不懂得照顾和护理的原因。
3、外耳道感染的问题
父母给孩子掏耳朵可能一次两次都没有问题,但谁能担保第三次,第四次没有问题呢!有些孩子出现外耳道感染问题就是因为父母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原因所致,长时间掏导致孩子的耳道风险增加,也就容易出现感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不正确挖耳朵的危害
不正确挖耳朵的危害随便掏耳,细菌就非常容易侵蚀到耳道里,比如拿个小火柴杆、发卡,这都很脏的,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情,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上用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无事挖耳的习惯,却不知这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经常反复挖耳,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
人的耳朵从外耳道口到鼓膜这一圆柱状的通道,叫做外耳道。其特点是弓形弯曲,皮肤薄嫩。耳道外半部的皮肤有丰富的毛囊及耵聍腺、皮脂腺。这些腺体分泌的油性分泌物同皮屑及灰尘粘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耳屎”,医学名为“耵聍”。
“耵聍”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能起到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不要经常抠挖。另外,外耳道的底部就是鼓膜,这是一层非常娇嫩的薄膜,万一在挖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戳破了鼓膜,轻者引起中耳炎,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专家提醒,少量“耵聍”会随人体走动时的震动自己掉出来,而大块的“耵聍”应请专科医生用专门工具“掏”,不能自己随便乱掏。如果耳朵实在太痒,应当上医院让医生进行专业清洗。
经常掏耳朵的坏处
1、 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 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 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有些亲们有不良好的习惯,经常用手指淘耳朵,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如果指甲太长掏到耳朵里面去,掏破了耳道膜是小事,万一伤口感染了,就一定及时涂上消炎水,以防止感染恶化影响到听力。严重的有可能戳破耳鼓膜,造成听力损伤。
如果耳朵实在太痒了,用棉签熏点浓度为75%的酒精,轻轻擦一擦痒的的地方就行了
一般的清洁话,用棉签轻轻掏一掏或者用掏耳勺就行了,这样总比用手来得干净和安全,但注意不要掏得太深。
掏耳朵常见误区分享误区1
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
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误区4
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洗澡怎么洗才洗的干净 洗耳朵
耳朵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整体,它和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按压耳穴可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刺激耳部的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组合在一起的神经道路,它通过神经丛、脊髓和大脑以后,又以神经的形式走向内脏器官,能达到改善器官功能作用。
一、日常注意外耳清洁
每天洗脸时多注意洗洗耳朵周围。每天洗脸的时候洗洗耳朵背后,因为耳朵外耳部分没人注意,经常会残留很多污垢在上面,会容易引起耳鸣、耳闷、急性外耳道炎等。
二、洗澡、游泳耳朵进水要及时清理
在洗澡、洗头、游泳时要注意耳朵的防水,总会不小心导致耳朵里进水,如果是不干净的水,一定要注意及时清理干净,不然很容易引起发炎。
三、尽量少掏耳朵
千万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经常使用耳机听歌,或听其他东西,耳朵容易产生耳屎,偶尔伴随着痒,经常掏耳朵是会上瘾的,为了耳朵的健康,尽量少掏耳朵。
掏耳朵不可不知的三点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误区4: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治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陈观贵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
掏耳朵不可不知的三点:
常掏耳易诱发乳头状瘤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怎样掏耳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经常掏耳朵有哪些常见误区呢
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只会导致听力下降。
一般对耳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
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齵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
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齵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
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
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