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摇晃宝宝摇篮会导致脑震荡
使劲摇晃宝宝摇篮会导致脑震荡
一、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二、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三、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四、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宝宝哭闹用力的摇晃宝宝有什么危害
宝宝哭闹的时候放入摇篮里面摇晃,或者抱在手里面猛烈晃动对宝宝极为不利,摇晃宝宝,特别是10个月以内的宝宝更加危险。因为摇晃宝宝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比如脑震荡、颅内出血等。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
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抱在怀里,轻拍宝宝的背部以安抚宝宝,也可以通过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或者带宝宝去散步,看看风景。
如果宝宝是因为尿裤子了哭闹,要及时换掉,饿了哭闹就给宝宝喂奶。其他比如身体不适引起的哭闹,则应该尽早就医治疗。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妈妈一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一边唱起摇篮曲;原本哭闹的宝宝就在那令人宁静的节奏中渐渐睡去这原本是多少代人心里的经典画面,可近日微博上疯传的一条信息却提出了相反的警告,让众多家长们大惊失色: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宝宝能不能摇
一、婴儿能不能抱着摇晃?
最好不要摇晃,这是不科学的,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二、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体的20%,而成人约为10%。并且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或是将婴儿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婴儿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
三、由于临床症状与受摇晃次数、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次剧烈的摇晃会造成摇晃症候群。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但若长期反复地施行,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有时即使性命保住了,却会带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宝宝的颈部柔软且脆弱、头部较重,加上婴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如果受到大人不当的激烈摇晃、翻转等,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可能会造成脑部神经的伤害。严重的还可能使婴儿脑部、颈椎等受到损伤,导致无法挽回的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摇晃综合征SBS。
哄宝宝入睡的错误方法 猛烈摇睡--危害宝宝健康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家长喜欢摇晃宝宝,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哄宝宝睡觉别犯这些错误
错误做法一: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错误做法二: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易导致宝宝脑震荡几种不良行为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温馨提示:小宝宝是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不能承受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摇晃摇篮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震荡你知道吗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或保姆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会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逗孩子高兴,把孩子抛得很高;有时带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或因心情不好发怒将婴儿扔到床上或沙发上以致轻微摔伤。这些被家长看作是很轻微的动作,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损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颅骨骨折和脑出血而危及生命。医学上将此称为摇晃婴儿综合征。
摇晃婴儿综合征多见于半岁内婴儿,主要症状为拒奶、频繁呕吐、嗜睡,部分患儿表现为全身或四肢抽搐,严重脑损伤可因 昏迷 、脑水肿、 呼吸衰竭 而死亡。摇晃之所以引起婴儿头部损伤,与婴儿头部较大且重,颅骨较软,但颈部肌肉却软弱无力有关。遇到震动时,婴儿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较差也是其中的因素。
婴儿哭吵可能是饿了要吃奶;尿布湿了要更换;也可能是出牙不适;还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感到不适等。家长要客观地进行分析,不要一哭就摇晃。如果因为情绪的不安定而引起哭吵,应轻轻地抚摸婴儿头面部、手、足;轻轻拍其身体,搂在怀中,或者对婴儿轻轻说话,哼支歌给他听。
如果家里雇佣小保姆照管孩子,也应及时告诉他们,千万不能用力摇晃婴儿。
哪些习惯行为可致宝宝脑震荡
宝宝娇嫩的头部很容易因外力受到损伤,受伤后有可能发生脑震荡,作为新手爸爸妈妈,之前没有带宝宝的经验,即使接受过相关的护理练习,但平日或许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也许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性行为,会给宝宝带来无意的伤害。
小测试
1. 你曾经是否从事过高空作业、耍杂技等职业?
2. 你曾经是否有过飙车史、越野赛车或开快车的经历?
3. 你是否经常享受坐过山车或溜冰的乐趣?
4. 你是否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或将宠物长期捧在手中玩乐的习惯?
5. 你是否是急性子?
6. 你是否喜欢长期和朋友开玩笑式的疯闹?
7. 你是否有过三次以上因失手造成他人受伤或自己受伤的经历?
测试结果
如果以上任意一条测试,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一定要注意规范平时的行为了,否则,你的某些习惯性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宝宝产生脑震荡。或许你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良行为,但是为了让你爱的小宝宝不处在你的行为隐患中,规范行为、防患于未然可是十分必要的。
小宝宝为什么连一点轻微的震动都经受不了呢?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该如何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呢?
不良行为大纠正: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焦富勇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婴儿睡觉的误区 忌摇宝宝睡
家里的长辈,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喜欢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直到孩子入睡。这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由于婴儿控制颈部和头部运动的能力较差,加上头相对加大,容易受伤,摇晃动作过大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可能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千万不要养成摇着睡觉的习惯。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