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有网友发帖称,“儿童胸透可能导致癌症”“一次胸透相当于吃了300公斤核辐射菠菜”。对此专家表示,胸透的放射量虽高于胸片,但也不如网上传闻的夸张。单次检查射线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危害,更不会导致癌症。
专家来辟谣
“CT可以被理解为用X光从多角度拍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王骏说。他认为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伤害人体。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被打破是对细胞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基因突变或双螺旋结构被打破畸变增多最终可导致癌症。据王骏介绍,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做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研究者并非抹杀X射线和CT检查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医生,在采取这两种检查时应谨慎。
不过,患者应该认识到,正常使用CT辐射致癌的危险很小。有资料证实,辐射诱导癌症剂量不成线性,只有阈值剂量率超过一定限度才会诱导癌症。在我国,新型CT扫描仪——多层面CT扫描仪,可根据病人的体厚、密度状况来适时调整X线辐射剂量,一改过去无论病人体质状况如何,均采用统一的X线剂量的做法,做到X线剂量个体化,使低剂量和超低剂量的CT扫描成为可能。
胰腺癌的诊断需要什么检查
内腔镜超声显像(eus)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襞,显示出胰体、胰尾及胰周组织血管,检查时不受气体干扰,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对小胰癌诊断有独特价值,可诊断出小于1.0cm的胰腺癌。另外,可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率可达92%,对胰腺癌的诊断高于b超、ct和ercp,可在ercp前进行。
胰腺癌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如进行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更加清晰。ct还可发现胰腺癌进展时邻近器官受浸润及血管受损、淋巴结转移情况。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于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 检查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其准确率可达98%。
磁共振成像(mrl)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据t真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肝硬化怎样诊断
肝脏是实质性脏器,由于缺乏密度对比差异,普通X线检查难以分辨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仪器有较高的组织密度分辨率,为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目前CT、MRI已成为无创伤性肝脏病变筛选及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肝脏CT、MRI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检查当天禁食4~6h。检查前如进行平扫,可口服1.5%~3%泛影葡胺液800~1000ml,增强扫描则仅口服温开水800~1000ml,以便使胃和上中腹部的小肠充盈,避免与腹部肿块或增大的淋巴结相混淆,也利于肝、胆、脾、胰、肾等脏器的区分。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者,事先应做碘过敏试验;非离子型造影剂(如 Omnipaque Iopamidol或Utravist等)增强一般不做碘过敏试验。为避免运动伪影,检查前应训练病人平静呼吸或憋气。此外需除去金属饰物。肠道内残留硫酸钡时不宜行 CT扫描,应待钡剂排尽后门周左右)再做CT检查。这些都是保证扫描图像清晰的重要细节。
(二)CT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近年有许多进展,包括多排探测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的升级。在CT检查中,不经静脉给予造影利的CT扫描称为平扫。一般正常盯组织和病变组织间CT值至少相差10Hu才有可能明确显示肝内病灶,否则应采用增强的方法进行检查。
1.平扫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包括整个肝脏,层厚10mm,对小的病灶可加薄层扫描,层厚2~5mm无间隔连续扫描,认真调节窗宽、窗位,增加对比度,以利于病灶的检出。
平扫对显示肝内有高、低密度改变的病灶是很有价值的,如肝内的肿瘤、脂肪变、钙化、出血、结石、铁沉积、囊肿、血管瘤等。平扫未发现病变而临床或B超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疑有病变者或CT平扫发现了病变需要做鉴别诊断时,应做增强检查。
2.增强检查
从静脉(或动脉)内在人造影剂来增加上常肝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叫做增强检查。它可以发现平扫时未发现病变,区分肝内、外血管结构与非血管结构。
3.其他方法
(1)团住法非动态CT 为最常用的方法
用1-2分钟的时间,将60%~76%泛影葡胺溶液 100~150ml(1.5~2ml/kg)注人静脉内,注完立即进行自膈至肝下缘的全肝扫描,可根据需要再2于10-15分钟后重复扫描,即延迟扫描。若要避免扫描后期血液内造影剂浓度偏低,可采用先以2-3ml/s的速度注入50ml,再以 1ml/s的速度滴注,即团注与滴注相结合,效果更好。
(2)团注动态扫描分为两种
一种是进床式动态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肝3~5个层面为一组,需13~22秒,这组之间间隔10秒,扫完全肝需3~4组,这种扫描的目的旨在发现肝内病变;
另一种是床固定式单层动态扫描,只选择一个带有病变的层面,快速注入造影剂后,以特定的程序,间隔一定的时间,反复扫描这一层面以观察病变区造影剂的动态充盈情况,主要用于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
(3)动脉造影CT
(CTA)为血管造影与CT相结合的方法。尤其对肝内小肿瘤的发现率明显增高,目前应用越来越多。
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置于固有动脉内,注射造影剂,由于肝癌多为动脉供血易于增强,甚至小于1cm的病灶亦可发现。尚可做 CT门静脉造影(CTAp),即将导管置于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定量的造影剂(150~180ml),肝脏的75%~80%由门静脉供血,所以造影剂进人门静脉使肝实质强化,而衬托出动脉供血的低强化病灶。而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具有度快、损伤小、射线量低的特点,在很大范围内可替代有创伤的血管造影。
(4)延迟CT扫描
近年来,一些作者报道一次大量注人造影剂后,经过4~6小时再重复扫描,可以发现肝内的小病灶。这是因为造影剂大多经肾脏排泄,只有小部分(约10%) 经肝脏排泄,但正常的肝细胞具有排泄和再吸收有机碘的功能,4~6小时后人T值略有提高,而肝癌不具备这种功能,利用二者的密度差,亦可发现早期肝癌。
眼底出血的检查
一般检查可采用眼部CT扫描方法”,具体如下:
1、横断扫描:患者应该躺在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作连续扫描,直量轴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患者躺下或俯卧在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要在几分钟内将造影剂注射完毕,全部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眶内静脉曲张的常规CT扫描时一般不会显影,或只是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可以被理解为用X光从多角度拍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王骏说。他认为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伤害人体。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被打破是对细胞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基因突变或双螺旋结构被打破畸变增多最终可导致癌症。据王骏介绍,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做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研究者并非抹杀X射线和CT检查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医生,在采取这两种检查时应谨慎。
不过,患者应该认识到,正常使用CT辐射致癌的危险很小。有资料证实,辐射诱导癌症剂量不成线性,只有阈值剂量率超过一定限度才会诱导癌症。在我国,新型CT扫描仪——多层面CT扫描仪,可根据病人的体厚、密度状况来适时调整X线辐射剂量,一改过去无论病人体质状况如何,均采用统一的X线剂量的做法,做到X线剂量个体化,使低剂量和超低剂量的CT扫描成为可能。
专家指出:以现在的螺旋CT扫描剂量水平致癌风险极小,但病人在短期内多次扫描,甚至1天内CT检查几个部位所累积的剂量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心脏冠脉CT扫描1次就可达到10—14mSv(mSv是辐射剂量单位)的剂量当量,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
将成人的放射剂量用于新生儿或幼儿时,剂量效应会上升50%以上。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中年人的10倍多,女孩对放射线比男孩更敏感。另外,不同生理组织对X光敏感程度不一样。高感受性组织包括: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专家指出,CT扫描技术自1972年诞生至今,经过了数代革命性的发展和改进,具备了无创伤、快捷、成本相对便宜等多种优点。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尤其是孕妇、儿童等非凡人群以及对甲状腺、性腺等非凡部位做CT时要进行相应的防护,目前各医院对此类检查均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因此,科学合理运用CT诊疗疾病是非常安全的,公众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鼻窦炎疾病的诊断检查方法
诊断检查:
1、急性鼻窦炎X线表现为窦腔透光度减低。如窦腔内分泌物不多,并使患者采用立(或坐)式颞鼻颏位时,可在窦腔内见气液面及黏膜增厚。
2、慢性鼻窦炎X线表现:采用立(或坐)式摄片时,也可见分泌物所致之气液面。如息肉将窦腔填满则见整个窦腔密度增高。而骨壁多保持正常。部分患者窦壁可发生骨炎,常见于额窦,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
3、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构,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窦炎与其它疾病如鼻窦癌(鼻窦癌【译】:发生最多的是眼眶(眼的深部)下方的空腔,即发生在上颌窦的癌(上颌窦癌)。)等进行区别。
CT检查的分类
CT检查是现代比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的一种,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
CT诊断一般为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
1、平扫CT一般为横断面扫描,多以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或向下连续扫描。
2、增强CT扫描常用的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每公斤体重1.5~2.0ml,凡有过敏史及心肾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
3、脑池造影CT一般经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或气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作腹部CT检查时,检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释的碘水剂衬托脏器的轮廓;检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扫描。
中耳癌可表现为以中耳为中心的骨破坏,听小骨完全消失,局部可见软组织块影。鼻窦炎CT表现为粘膜增厚,腔内密度增高,形成积液或积脓。肝癌在平扫时多数呈低密度区。肝硬化CT表现包括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各叶比例失调,肝实质密度不匀,脾肿大等。胰腺炎急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弥慢性增大、变形和边缘模糊,胰周脂肪层消失,以及肾筋膜增厚;慢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增大或缩小、变形和钙化,胰管扩大,肾筋膜增厚。支气管扩张患者CT上支气管可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CT显示胸壁内面靠外靠后的有弧线形阴影,表示有胸腔积液存在。
放射体检孕妇能做吗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最新研究报道:以一座1000万人的城市为单位,每年会有约350人因照射X线而诱发癌症、白血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其中特别提到:新生儿因头部受伤而做的CT检查,会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儿童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细胞分裂比成年人活跃得多。因此专家指出,为了控制X线的不必要伤害,应该严格控制X线、CT检查的适应症,能不用尽量不用,尤其育龄妇女、孕妇和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使用。
无独有偶,英国某媒体报道:一项研究显示,做过CT扫描的每80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上癌症,最新一代医院扫描仪的危险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传统的X射线,并且重复CT检查风险会更高。
CT与MRI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有何不同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象(MRI)CT对内膜癌诊断有一定价值,CT扫描图象清晰,组织细微结构可准确描出,对肿瘤大小、范围,CT可准确测出,子宫壁肿瘤局限者83%能确定病变阶段。CT还可确定子宫肿瘤向周围结缔组织、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盆壁、腹膜转移结节等。尤其对肥胖妇女的检查优于超声检查。MRI是三维扫描,优于CT*二维扫描),对Ⅰa期内膜癌可描出。且可描出病灶从内膜向肌层浸润的广度,即表现为呈不规则的高信号的子宫内膜增厚区,向子宫肌层之间的连接区的低信号的消失。MRI诊断总的准确率为88%,它能准确判断肌层受侵程度(放疗后者不准),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对盆腔较小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MRI诊断尚不理想。
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中,MRI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直接显示肿瘤的形态,而且对子宫内膜癌做出分期。
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MRI,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MRI术前评估者较多。
ct的危害有那些
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一样,是权衡射线危害与诊断准确2者关系而已。
严格来讲,能拍片的不透视,能X线解决的不CT
但毕竟一次CT的剂量和国家限值有着几个数量级的差异,如果真的一次没照清楚,需要确切诊断的话,还是要做第二次。
如果从射线危害讲,都清楚有危害,为了诊断的收益,这个危害是小的。
当然乱开各自检查的情况例外
===
另外CT连做2次压力不要大,一次的剂量和扫描时候的毫安秒,扫描层数,扫描宽度都有关系。可能你扫2次的量甚至没有有的人一次的大、
放射性对身体的损害,在一定剂量之内是随机性的。就像是100万的彩票,买2张和买一张的区别有,但不大、
===
看你说到杀死细胞,CT的剂量对人的主要危害还不是直接杀死细胞,属于造成一定电离的间接危害。
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做ct的危害,首先呢,ct扫描的时候光线,会射到我们的身上,一般来说会有辐射孕妇做ct的话危害比较大,平时我们检查身体的话是不需要的。
怎么检查是否患有肺癌
1、胸部X线摄影
通常在检查肺癌的时候胸部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到的。病人应该接受前后位和正侧位的X线摄影。如要可靠的检查出肿瘤,则肿瘤的大小至少需要达到1-2厘米。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超过90%的支气管癌。对于检测来自一级支气管和气管的肿瘤,胸部X线检查的效果较差;尽管这两类肿瘤相对较罕见。
2、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也被成为CT。CT扫描可提供肿瘤的三维影像;应该对胸部和上腹部进行CT扫描,包括肝脏和肾上腺。CT扫描对于确定肺癌的分期是很重要的,因为CT可显示肿瘤是否侵犯纵隔、胸膜和胸壁。通过CT影像也可发现小的肿瘤团块和转移灶。
3、肺癌诊断标准支气管镜
从口腔或鼻中插入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内观察气道内的情况,并可从气道内获得少量组织标本。
细针抽吸
一细针通过胸部插入肿瘤处,取得组织样本。
胸腔穿刺术
使用细针穿刺进入胸腔,取得肺附近的液体标本。
胸腔切开术
切开胸腔的手术。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当医生怀疑你患有肺癌时,会做一系列的抽血和拍片检查,来明确诊断。抽血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明确是否有肺部感染。需要注意的时,有些肺癌患者可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所以有感染并不能排除肺癌。第二:大多数人患有癌症时,血中某些特定的物质含量会发生升高,这些物质与癌症细胞关系密切,通常起到帮助诊断的作用,这就是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意义。
拍片的种类有很多种,X 线拍片,CT 扫描,PET-CT 扫描。X 线片为一筛查性检查,诊断价值有限。CT 扫描比 X 线更为精准,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与正常细胞相比,肺癌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快,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量更大,PET-CT 就是利用癌细胞的这个特性,可以识别人体各个器官中的高代谢病灶,同时发现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
但是,无论是抽血化验,还是拍片检查,都不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ct检查对身体有害吗
ct检查是怎么工作的呢?ct扫描是通过发射X线来实现的,这种高速微小X线光子流照射人体后,一部分穿透人体,一部分被人体组织所吸收,并积存于人体内。若短时间内多次照射,会引起白血球降低,出现疲劳乏力、眩晕、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孕妇、新生儿和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照射后更易诱发畸变、癌变及其它不良反应。
准确的说,多少射线量才算多呢?ct扫描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广泛使用,而射线引发的癌症大约需要20年的发展阶段,ct扫描与癌症的长期研究仍在进行中。但是科学家已经预测出未来健康的隐患。
研究人员发现原子弹爆炸后的25000名日本受害者他们所遭受的射线量等同于两次ct扫描量。基于这些研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估计一个成年人一生中有可能从ct扫描中获得的辐射而诱发癌症的几率是1:2000。更糟糕的是,儿童的危险性更高。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对射线更为敏感。不仅因为儿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还因为他们的细胞分裂更快,他们的DNA更容易受到损害。一次ct扫描导致儿童发生致死性肿瘤的风险高达1/500。虽然新型仪器能使儿童和幼儿的辐射剂量减少50%。
但2001年发表在美国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放射技术人员很少会进行这种调整。美国放射技师协会发言人说:“改变技术因素并不难,可能有些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调整设备的培训,不知道怎么使用,或是工作太忙,亦或只是懒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