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的表现
脑囊虫病的表现
脑囊虫病多见于青壮年。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型:
1.癫痫型
最多见。发作类型常见的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和复合性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
2.颅内压增高型
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可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如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局限性神经体征可称为类脑瘤型。少数患者在当头位改变时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称Brun综合征。
3.脑膜脑炎型
系囊虫刺激脑膜和脑弥散性水肿所致。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发热,还常同时有精神障碍、瘫痪、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和颅神经麻痹。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嗜酸性粒细胞占优势。
4.单纯型
无神经系统症状,且无明显的皮肌囊虫结节,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如CT等)而被发现。
烧烤有什么危害 易感染寄生虫
烧烤食物外焦里嫩,有的肉里面还没有熟透,甚至还是生肉,若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如“米猪肉”,食者可能会感染上寄生虫,埋下了罹患脑囊虫病的隐患。
囊虫病的症状是什么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根据寄生的部位而异。
1.脑囊虫病。
(1)癫痫型:最常见,反复发作各种类型癫痫。
(2)脑膜炎型:具有急性、亚急性脑膜刺激症,发热等症。
(3)颅内压增高型:具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特征。
(4)痴呆型: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及精神异常。
(5)脊髓型: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2.皮下组织及肌肉囊虫病;可于皮下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囊虫结节。
3.眼囊虫病:可出现视力减退。
囊虫病的诊断鉴别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以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豆状肿胀。触摸到舌根和舌的腹面有稍硬的豆状疙瘩时,可作为生前诊断的依据。
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检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猪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现行的肉眼检查法,其检出率仅有50%~60%,轻度感染时常发生漏检。
人脑囊虫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临诊症状外,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反应试验等免疫诊断法进行确诊。近年来上述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已被应用于猪囊虫病的诊断上。
囊尾蚴病的医治原则是什么
原则上所有的囊虫病人均应住院治疗。对猪带绦虫患者抗囊虫治疗前,应该先驱虫治疗。眼尾蚴病应该手术治疗,不采用杀虫治疗。脑囊尾蚴病驱虫治疗同时应注意降低颅内压。病原治疗主要用药为吡喹酮。皮肌型尾蚴病总剂量为120mg/kg,每天3次,分4天口服。脑囊尾蝴病总剂量为180mg/kg,每天3次,分9天口服。以上两种治疗均间歇2-3月重复一次。
吃烧烤会不会感染寄生虫啊
会让人感染到寄生虫,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烧烤都不会把食物全部烧熟的,都会烧到里面还有一点生的,假如这些肉洗不干净或者是一些不合格的肉的话,人吃了就有可以感染到寄生虫了,会让人有脑囊虫病的可能.
脑囊虫病检查
1.头颅CT或MRI检查颅内可见到多个散在病灶常能明确诊断。1.病史多由吞食猪绦虫虫卵得病,少数来自自身感染,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大便或呕吐物内曾否见到绦虫节片,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反复的癫痫发作。病程中可有时好时坏的缓解期。
2.体检:注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视力和眼底有改变,或有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有时可见嗜酸性细胞,粪便内可检出绦虫节片或虫卵,血清、脑脊液囊尾蚴抗体补体结合试验和皮内试验阳性,酶联吸附试验阳性。
4.头部X线摄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偶见囊虫钙化斑。
5.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可显示病变,脑室内囊虫可见囊虫影,或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
6.头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征象,可有钙化和对比剂增强。
7.脑室窥镜检查取出病理证实。
脑囊虫病发病原因
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
①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
②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
③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
囊尾蚴侵入脑后各期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早期可见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约2mm,一般约5~8mm,头节如小米大小,灰白色,囊内有透明液体。囊的周围脑组织有炎性反应,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距囊稍远处可有血管增生、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后期囊壁增厚,虫体死亡液化,囊液混浊,囊周呈慢性炎性改变,囊液吸收后,囊变小或为脑胶质组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脑室内的囊尾蚴可引起局部脉络膜炎,颅底的囊虫可引起蛛网膜炎。
在生活中什么原因可以引起羊角风的发生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影响羊角风发作在特发性羊角风的近亲中,羊角风病患病率为2%6%,高于一般人口的0.5%1%。例如儿童期失神羊角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发性婴儿痉挛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颅脑其它疾病。羊角风的发生和脑部疾病是有非常大的联系的,比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遗传因素是常见的引起羊角风的病发原因之一。在一些有羊角风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发现羊角风。
3、脑囊虫病。脑囊虫病是成人羊角风的常见原因之一,50%-70%的脑囊病人有羊角风发作。由脑囊虫病引起的羊角风,其预后关键在于抗囊虫治疗。
4、脑血管病。其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梗死等),少数脑瘤或脑转移瘤所致。有人认为脑血管病引起羊角风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约60%的患者可以完全缓解,且复发率较低。但是有人报道,脑血管病,特别是天幕上脑梗死的急性期限生羊角风者预后不良,羊角风复发率高达 60%。脑梗死急性期有羊角风发作者,其死亡率为30%。
5、脑肿瘤。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及能否根治等因素;另一方面,即使肿瘤被根除,但由于手术遗留的疤痕仍可成为致痫灶。近几年随着肿瘤外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其预后也有明显的改善。但由转移性脑肿瘤引起的羊角风,其预后肯定不良。
6、脑伤害。导致羊角风发现比较常见的因素就是脑伤害,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胚胎发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能够引起羊角风,胎儿生产过程中,产伤也是引起羊角风的一个主要原因。
脑囊虫病有哪些症状
一、病史及症状:
常有食用米猪肉或被绦虫节片污染食物史,根据侵入神经组织的囊虫数目,部位不同而出现炎性反应和中毒刺激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以下类型:
1.脑膜脑炎型:较多见,常于一次大量感染后导致弥漫脑水肿,反应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
2.癫痫型:囊虫位于皮层运动区,癫痫发作为突出症状,形式可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3.颅压型:囊虫寄生于脑室系统影响脑脊液循环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高颅压症状。
二、体检发现:
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体检中可有不同的临床体征。
1.皮下结节,多数病人可触0.5-1.5cm质地坚实,皮可自由移动,无压痛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皮下结节,活检可确诊。
2.局灶体征,脑实质内的囊虫由于周围炎性反应,可出现病灶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相应体征,如单瘫,偏瘫,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高颅压型可见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
脑囊虫病能痊愈吗
脑囊虫病通过手术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但是需要做开颅手术,所以在进行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患者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公立医院,特别是省级以上的医院为好,最好是在这方面权威的医院。
2因为脑囊虫病通过手术治疗的话,需要开颅手术,如果选择的医疗机构不够专业的话,那么手术过程中是会发生危险的,比如脑疝,脑出血等等这些手术中的风险因素都是可以要命的。
3脑囊虫病的患者如果想要彻底治疗好的话,那么就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而且对主治医生在这方面的医疗手段也是要了解请求的,否则的话,对病人来说心理上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出问题的。
羊癫疯是怎么得来的 脑部疾病
脑部疾病是羊癫疯发病的因素之一,例如:脑发育不全、脑发育迟缓、脑萎缩,各种脑炎、脑膜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脑脓肿病人愈后部分人可有羊癫疯后遗证、脑血吸虫、脑囊虫病可引起羊癫疯。
脑囊虫要注意什么吗
1.西医药治疗(1)病原治疗:吡喹酮,脑囊虫病总剂量180mg/kg,分3~4次口服;皮肤肌肉囊虫病总剂量120mg/kg,分3—4次口服.阿苯达唑,每次10mg/kg,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间隔2周再服第2疗程,一般2~3个疗程.(2)手术治疗.
脑囊虫病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脑囊虫病可伴发癫痫,也可与眼部囊虫合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1、最常见
(1)癫痫,多数为大发作。
(2)精神症状:表现有淡漠、智力减退、定时和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兴奋或狂躁,严重者痴呆,不能自理生活。
(3)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4)局部症状:如轻偏瘫、感觉异常及锥体束征阳性等。
2、脑室型(1)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昏迷。
(2)局限性症状:第四脑室囊虫可出现强迫前倾头位,颈强直,当头部转动时,如囊虫突然阻塞脑脊液通路则引起急剧颅压增加而发生脑疝、死亡。
3、蛛网膜下腔型
(1)慢性脑膜炎症状:如头痛、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2)颅内压增高,由于炎症粘连或囊虫阻塞脑池,导致交通性脑积水,产生颅内高压症状。
(3)颅神经损害,表现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脑囊虫病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mg,3次/d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mg,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二、手术治疗:
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驱绦虫治疗:
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