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为什么会中毒
喝中药为什么会中毒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保持药材物质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所运用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处于理、法、方、药证据链的终端。单论其有效成分、单一提取物,则丧失了四气五味的特性,从根本上阻断了与寒热虚实证候病机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已经不是中药了。按照症状,按照西医的诊断用药,哪怕处方都是中药饮片,也不是中药。
近来一些中药注射剂和口服剂,由于多种原因而发生的临床问题,使一些人对中药产生了误解,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吃中药对健康有害。这真是对中医中药天大的冤枉!
严格说来,遵循辨证论治的逻辑方法,在证候病机性质判断可靠、立法处方吻合病机、保证药材道地的前提下,中药无毒无害。虽然中医临床有实而误补、虚而误攻的情况,但这不是中药的错误,也不是辨证论治本身的错误,而是临床医生思维不成熟、不合理导致的错误,是去伪存真、辨病性真假能力缺失的错误。
所谓的中药毒副作用,根本就是违背中医“随证治之”的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则,不讲寒热虚实的病机对应性,不讲个体生命的适应性造成的结果。
中药有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无毒,扣病机而拯困厄,有毒无毒,全在临床辨证论治的病机可靠性和生命真实性。
中医中药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是在千百年的生命疾病实践中形成的,千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医从逻辑方法上,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生命疾病的规范法则,通过多环节的调控,实现了无毒化、无害化。
第一,对应证候病机和病机性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方药的性质及其君臣佐使的组方法度,与病人的病机相吻合。证候病机发生变化,方药相应变化。药虽有毒,但毒攻其病,不伤其身,“有故无殒”,“得病则病受”。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违背“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第二,根据药物的归经和升降浮沉特性,使方药适至病所;药量的轻重,吻合证候病机寒热虚实的程度,适其大小,避免轻而无效、重而伤人的弊端,即古人所谓的“中的”。
第三,根据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畏、相反等药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在实际配方中运用相应药物兼制其毒性和偏性,实现减毒增效。
第四,要求道地药材,强调炮制药品。道地药材,来自生命实践,现在临床普遍运用的药材,都有临床实践基础。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检验出来的“道地”药材,目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地药材,如关木通。
第五,服药因人、因病、因药制宜,胃气弱则不能猛浪大量,胃气虽强亦须顾护,虎狼之品以服药反应为标准,平和之剂也不能急切过量,每次服“半升”还是“一升”,“须臾”再服还是“止后服”,必须以病人的证候病机及服药反应为依据,不能机械照搬书面理论或别人的经验。
个体生命疾病的证候病机,存在与生命时空的整体关联性。生命与药性的四气五味,方剂的温清补泻在自然状态下的逻辑关系,经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在生命自然、时空联系动态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形成了运用中药的临床规范——“适”,形成了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及君臣佐使原则。
“适”是个体确定的,取决于证候病机性质,与医生的思维逻辑密切相关。
现在挂着中医招牌的医生中,临床用药决策思维一般分两类:一是辨证论治思维逻辑,对应证候病机、遵循中药四气五味等理论配伍处方,一是实验分析思维逻辑,对应病理生理,遵循中药药理成分处方。实质上,只有前者才是真正的是中医,后者是开中药的西医。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伤寒杂病论》)米饭胀死人,大黄活人命,关键在具体生命疾病的适当和适度。过与不及,与证候病机性质不符,药理实验再安全的中药,也对生命健康有危害。
中药有毒,医生有过;辨证论治,中药无毒。作为医生,加强中医理论修养,遵循中医理、法、方、药的病机对应原则,注重临床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辨证论治技能,是中药无毒的前提条件。作为病人,具备起码的中医药常识,不要用西医病理生理对应药理的逻辑来运用中药、中成药,才能避免中药的毒性作用对健康的危害。
总的说来,凡适合就诊病人的证候病机的药物,都是治病的药物;不适合的,都是致病的药物,哪怕“谷肉果菜”,过也“伤其正”。
吃完榴莲后能不能吃药 吃了榴莲之后能吃中药吗
吃榴莲之后不能吃中药。
中药讲究药的性味搭配,中医开药方都是依据病人的具体病症、体质等,来开适合这个病人的药,药的性味、药性的大小都是确定了的。
而榴莲是一种性热的食材,吃过榴莲之后吃中药,会改变中药的性味,影响药效,所以吃榴莲之后不应该喝中药。
使用中药是否会造成过敏
中药是否会引起过敏
相信大多数朋友对于西药会引起过敏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中药也会引起人体不适,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总是固执的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表示长期喝中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但是专家提醒,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中药也跟西药一样会引起过敏,有些药物出现的反应甚至比西药来得严重,如果你属于中医里的“特禀(过敏)体质”,那么更应该慎用中药,以免出现休克、死亡等情况。
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部分中药确实会导致过敏,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会引起过敏的中药呢?
从分类上来说,中药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植物类、二是动物类、三是矿物类。在这3种类型中,植物类的草药跟动物类的中药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会导致过敏的中草药高达100多种,常见的会引起过敏的草药有鱼腥草、板蓝根、苍耳子、熟地等;蟾蜍、水蛭等含有毒性的动物类中药也对部分人群较不友好;矿物类的中药并不常用,但是其中的雄黄、石膏等也是会造成过敏的。
吃完中药放屁是好事吗 吃中药后拉稀是排寒吗
并不是。
吃中药后腹泻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本身中药处方中含有一些可以导致泻下功效的中药成分,所以在服药之后会有腹泻的症状,而且也有可能是由于本身患者对喝药的方法不正确,比如空腹喝中药会刺激到胃肠道,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另外喝寒凉的中药也会导致出现腹泻的情况,中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是最佳时间,另外中药要在温热的情况下服用。
肾虚喝中药会发胖吗
一、肾虚喝中药会发胖吗
补气血以及调和脾胃的中药会使人食欲增加,体瘦的人会胖起来,但补肾的药不会使人发胖。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虚也被公认为“百病之源”,所以调理好肾脏是重中之重,肾脏功健全了,机体的原动力也就自然而然变强了。中药补肾,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能够彻底的提升肾动力,根治男性问题,并且一旦治愈一般不会再复发。
二、补肾的中药材
鹿茸
1、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妇女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症。成药中参茸三肾粉、龟龄集、龟龄丸等,鹿茸均为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增进性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消除疲劳;促进溃疡和创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0.6克--3克。
2、山药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3、淫羊藿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4、肉桂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虚阳浮越。
5、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6、肉苁蓉
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阳痿早泄,妇人宫冷不孕,带下血崩,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老年虚弱,病后、产后肠燥便秘者。根据现代研究,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结晶性中性物质,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30克菟丝子
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遗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成药中滋补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丝子均为主要成分之一。根据现代研究,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样物质,动物实验有收缩子宫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15克。
7、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8、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其功效主要来源于虫草素,虫草素能补益肝肾。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冬虫夏草虽然是一种副作用很少的滋补强壮中药,但直接用于方剂者不多。凡肾虚者最宜用虫草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甚至新鲜胎盘等共炖,成为补益食品,更为有益。
使用中药是否会造成过敏
相信大多数朋友对于西药会引起过敏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中药也会引起人体不适,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总是固执的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表示长期喝中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但是专家提醒,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中药也跟西药一样会引起过敏,有些药物出现的反应甚至比西药来得严重,如果你属于中医里的“特禀(过敏)体质”,那么更应该慎用中药,以免出现休克、死亡等情况。
什么中药解毒
什么中药解毒
1、什么中药解毒: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2、什么中药解毒: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3、什么中药解毒: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4、什么中药解毒: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喝中药之后有哪些禁忌
1、喝中药不能吃辛辣的食物。辣椒、蒜、生姜、咖喱都不可以,这些食物会刺激患者的肠胃,并且可以分解药物的疗效。
2、喝中药不宜吃寒凉食物。比如说冰淇淋、冷饮、冰箱里面刚拿出来的食物、冷饭冷菜尤其是寒症所致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寒性的食物也应该少吃,比如白萝卜等等。
3、喝中药不宜吃海鲜。海鲜容易引起过敏,并且海鲜属于发物,不利于病情的痊愈,多数的海鲜又属于寒性食物,伤脾胃。
4、喝中药不宜吃油炸类食物。比如肯德基、麦当劳这类的快餐,炸丸子、煎刀鱼等等,这类油炸类的食物不易消化,并且容易引起燥热,患者吃了之后容易上火,上火之后内分泌就紊乱,不利于病情的痊愈。
5、喝中药要控制温度,不能喝过烫的,也不能喝过凉的中药汤,一般的中药都是温服的,当然也有特殊的药物是需要趁热喝或者是晾凉喝的,这就要根据医生的医嘱了。
日常服用中药的误区
1、服用剂量不当: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2、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浇油。
3、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4、炮制方法不当: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5、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6、中药品质不好: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会引起有害反应。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等,可以引起有害反应。此外,中药假冒伪劣品种可直接导致有害反应。
孕妇喝中药孩子会黑吗
孕妇喝中药孩子不会黑。有的孕妇认为喝中药会使胎儿的皮肤变黑,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为什么喝中药会拉肚子 喝中药不忌口
吃中药时一般都要忌生冷、寒凉食物,如果在用药期,还喝冷饮,啤酒,或是吃虾蟹,西瓜等等食物,也会很容易导致腹泻,另外,中药要趁温热喝,喝温度太凉的药也容易造成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