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预防五大冬季过敏症
专家支招预防五大冬季过敏症
过敏性鼻炎冬季过敏性鼻炎的特点是感受寒冷刺激之后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子发痒、鼻塞等情况,虽然与感冒相似,但是不会有发烧等症状。治疗上主要靠预防保健为主,尽量远离过敏原,防止呼吸道反复感染。鼻部按摩保健操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和缓解鼻塞,效果不错。比如按揉迎香穴,捏鼻、擦鼻翼各1-2 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过敏性哮喘冬季过敏性哮喘患者尽量不要穿羽绒服、盖羽绒被,宜穿棉织品,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要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自身体质随时增减衣服。应尽量避开过敏原,同时适当控制含常见致敏原的食品,如牛奶、花生,以及含有异体蛋白的食品,如鸡蛋、鱼虾等。
神经性皮炎冬季预防过敏性皮炎要注意保暖,注意保湿,避免皮肤干燥,注意皮肤补水,少穿化纤类衣物。
冬季湿疹湿疹患者在冬季护理时要记住洗浴四忌。冬季洗浴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使皮肤更为干燥。洗澡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甘油、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皮肤湿润对湿疹治疗有好处。
运动过敏冬季锻炼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最易产生运动过敏症。因此,冬季天气剧烈变化时,应暂停室外锻炼两至三天,改为室内活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一般不宜剧烈运动;锻炼前一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这样有利于减少发生运动过敏症的几率。
季节性过敏性哮喘的维护
秋天对人们正常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过敏性哮喘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部分过敏性鼻炎可逐渐发展成季节性哮喘,症状多为喘息、胸闷、咳嗽等,而且年年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最近,来山东济南哮喘病医院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明显增多了。
秋天湿度较小、浮尘较多,花草树木开始了又一轮的代谢,过敏原的增加,有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过敏症。这种秋季过敏症多由花粉、尘螨及霉菌引起,也可导致过敏性哮喘。因此,有过敏病史的人应提早预防。
季节性过敏性哮喘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哮喘,它是免疫系统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气道突变狭窄,从而引发的哮喘病。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了解过敏源,有针对性的治疗哮喘
专家表示,除花粉外,秋季也是尘螨、霉菌繁殖的高峰季节。对尘螨过敏者,在室内的过敏症状比室外要重,在整理床铺、翻阅旧书报时就可以诱发过敏症状;对霉菌过敏者,在阴雨潮湿天气里过敏症状常会明显加重,去旧仓库、地下室等地方时也可诱发过敏症状。
很多过敏性哮喘患者认为只要熬过秋天就没事了。也有不少人因为过敏症状反复多年,从而丧失了继续治疗的信心。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专家指出,过敏症可能带来不少的并发症,而哮喘发作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应重视秋季过敏症,及早预防,及早治疗。
专家支招
1.生活要有规律,休息及睡眠要充分。
2.改善工作环境,照明光线应明暗适中,直接照明与间接照明相结合,使工作物周围的亮度不过分低于工作物亮度。
3.干燥季节或使用空调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4.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于精细的工作。长期使用电脑时,荧屏的清晰度要好,亮度要适中,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每工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尽量远眺、放松,并多眨眼睛。
5.多吃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菠菜、番茄、豆腐、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
6.叶黄素是存在于眼睛组织的重要营养元素,具有强氧化性,促进眼睛微循环,缓解视力疲劳、干涩等症状。服用一些含高含量叶黄素的产品如悦瞳叶黄素,能有效的缓解视疲劳。
7.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相关疾病并及时治疗。眼睛不适要及时去医院找眼科医生诊治,尽可能早期发现、根除原发病变,比如通过配镜矫正屈光不正,通过眼外肌训练弥补外隐斜视的缺陷等。
8.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90%的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这些物质会对眼睛表面的细胞产生损害。干眼症患者最好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9.全身器质性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上火就用解毒丸
不少人家中准备了各种降火药丸,一旦出现口腔溃疡、牙疼等现象就吃上几粒。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支招: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孩子吃零食的危害有哪些
1、肥胖和营养不良
甜食吃太多,会造成宝宝肥胖,甚至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甜食还可消耗体内的维生素,使唾液、消化腺的分泌减少,胃酸增多,引起消化不良。孩子吃多了甜食还会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专家支招:饭前饭后都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可在两餐间适当吃些水果。不过水果也不能吃得过量。
2、易得龋齿
甜食中的蔗糖会促进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使牙齿脱钙、软化,产生龋齿。专家支招:从婴儿期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喝甜水、饮料,要多喝白水;尽量不吃糖果、蛋糕等加工零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过甜食后,更要及时清洁口腔。
3、影响味觉发育
甜食吃太多,孩子的味觉会发生改变,对口味清淡的食物失去兴趣。专家支招:让孩子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要过早用过甜、过鲜或者过咸的食物刺激味觉,让他们学会接受营养丰富但口味清淡的食物。
4、降低免疫力,容易过敏
美国威尔科内尔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甜食会影响白细胞功能和血管壁的改变,降低身体抗病能力,更容易出现炎症、过敏等问题。专家支招: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一些番茄、蘑菇、菠菜等绿色蔬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影响视觉发育
糖吃得多会增加宝宝体内血糖量,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晶状体凸出变形,屈光度增高,容易导致近视。此外,吃糖过多会导致孩子体内钙含量减少,使正在发育的眼球外壁巩膜的弹力降低,如果再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易形成儿童近视眼。专家支招:要想宝宝视力好,要少吃甜食,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蛋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6、影响情绪和睡眠
过多的糖分进入血液,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出现烦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睡前吃甜食则会影响宝宝睡眠,对生长发育、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专家支招:睡前两小时不能吃甜食,如果宝宝因为想吃东西而哭闹,可在睡前喝一小杯牛奶,有利于睡眠。
春季防病的八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春季健康养生别做8件事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
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春天养生的八大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
“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
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
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
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
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
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
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