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
增生性息肉
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在尸解标本中可有25~80%的发生率。绝大多数表现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一般较小。直径约0.5cm左右。常为多个。病理结构为黏膜肥厚增生。临床上可无症状,多是在做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处理。
炎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常是多发,临床上表现为便血或黏液稀便,结合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历史,通过纤维结肠镜或x射线钡剂灌肠检查,比较容易诊断。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变,必要时行肠段切除。关于炎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目前尚难结论,但在临床上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并发大肠癌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病程愈长,癌的发生率亦愈高。
儿童型息肉
主要发生在儿童,多数在10岁以下,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其中男孩多见。成年人较少见。这说明这种息肉可以自行脱落。息肉主要发生直肠和乙状结肠下端,一般为单发,若为多发,亦不超过3~4个。息肉呈球形,直径大多数不超过1cm。病理上为错钩瘤。由于息肉质地较脆,富有血管,所以大便带血或便后滴鲜血是本病的主要表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在治疗上可以通过内窥镜电灼切除或待其自行脱落。
腺瘤
乳头状腺瘤又称苔藓样腺瘤或绒毛状腺瘤。比较少见,但容易发生癌变。这种腺瘤约占大肠息肉的4~10%,多见于老年人,很少在40岁以下发生,平均年龄超过6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90%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瘤体较大,大多数为广基,表面呈紫色绒毛或丝绒状。一般只有1个,偶而可有几个。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出血,因为瘤体大,刺激肠蠕动而发生腹泻﹔由于大量水分、盐类和蛋白质的丢失,还可出现无力、体重下降甚至电解质紊乱。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及x射线钡剂灌肠检查,比较容易被发现。治疗上一般主张手术摘除。若有恶变,应及早做局部肠段切除。
家族性息肉病
又称家族性腺瘤病,遗传性多发性息肉。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受累者的子女有50%可能同样得病。性别差别不大。息肉常在10岁以后出现,一般不会超过40岁。息肉的发生仅局限于结肠和直肠。呈多发性。为肿瘤样息肉,最终将发生癌变。临床表现为便血、腹泻、消瘦等症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病变的结肠及直肠。
尚有一种本病的变种,特点是结肠多发性息肉合并有小肠、胃、骨和皮肤肿瘤,这种疾病称为加德纳氏综合症。
珀茨-杰格斯二氏综合症
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少见病。性别上无明显差异。除在胃肠道有广泛分布的息肉以外,在口周、唇、颊黏膜、手足等部位可有褐色、蓝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斑,色素斑在出生后即可出现,息肉大多在成年后出现,累及全胃肠道,以胃及小肠更为多见。息肉属错构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出血等表现,有时可引起肠梗阻,若无合并症,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本综合症极少癌变,最近发现有2~3%发生胃肠道癌的危险性,常涉及十二指肠。
1种小病最易拖成肝癌
1.肝炎
虽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听起来有点绝对,但它的确是肝癌的最主要诱病原因之一。因此,高危人群必须定期检查,以早诊早治。
2.慢性溃疡性疾病
口腔溃疡、胃溃疡十分常见,许多人常常不将这些“小病”当回事。慢性溃疡长期存在可能发生癌变。一般的口腔溃疡,经过适当治疗,7~10天就能痊愈,但如果同一处溃疡数周甚至一个月还不见好,就可能和口腔癌关系密切了。胃溃疡也是这样,如果反复发作,胃黏膜反复受到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发生胃癌。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明显的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这与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症发病率高有关,也与高血糖有关。另外,增加血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也可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4.胃肠道息肉
许多胃肠道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更高。结肠息肉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胃肠道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小、类型、数目等,一经确诊即应治疗。
5.宫颈糜烂
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宫颈高度病变发病率显着高于无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症状与宫颈糜烂表现很相似,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警惕。
6.乳腺囊性增生
腺瘤样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有无癌变。
结直肠癌的概念是什么
爱吃肉食者,一般相对摄取蔬菜、水果的量较少,导致膳食纤维量摄入少。肠道中若缺少膳食纤维,容易发生便秘,使毒素在肠道内滞留,对肠道造成伤害。此外,有研究显示,食用红肉的人细胞内亚硝酸盐的水平升高,而亚硝酸盐会附着于DNA上,使之更易发生变异,增加癌症发生率。他建议,饮食的荤素黄金比例应为1:3,即1分荤3分素,同时,要少吃煎炸类食物。
此外,从临床上肠癌发病人群看,常坐办公室、活动较少的患者占较大比例。对此,徐建忠解释,惯于久坐的人更可能发生恶性肠道息肉,而防止肠癌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减少肠道息肉发病。研究表明,经常锻炼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和帮助降低胰岛素水平等,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也降低30%。
据了解,临床上80%的肠癌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但实际上肠癌确诊并不难,80%的肠癌会发生在直肠的中下段,花3元钱做个指检就能知道八九不离十,且肛门指检与肠镜能形成互补,一些直肠癌患者的患病位置比较低,肠镜不能停留太久,看不仔细,但是指检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
囊肿与息肉的区别有哪些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它可以长在人体表面,也可以长在内脏里.
囊肿就是长在体内某一脏器,囊状的良性包块,其内容物的性质是液态的.一般来说,常见的囊肿有“肾囊肿”,“肝囊肿”,“单纯性的卵巢囊肿”和“巧克力囊肿”.肾囊肿又分为单纯的孤立性肾囊肿和多囊肾.
息肉和肿瘤有什么区别吗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是单克隆性的,即一个肿瘤中的所有瘤细胞均是一个突变的细胞的后代。
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
胃肠息肉能否预防
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而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感。
胃肠道息肉有的会癌变,有的不会癌变。研究证明,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不会癌变;而胃肠道腺瘤性息肉容易癌变,被认为是胃肠道癌的前期病变。胃肠息肉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内镜下切除,但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胃,下次可能在大肠。因此,肠镜下摘除术并非一劳永逸,预防才是关键。
临床研究发现,只有20%的胃肠息肉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还是与饮食不当关系密切,所以大多数的胃肠息肉是可以预防的。胃肠息肉中癌变率最高的腺瘤发病率和饮食中脂肪摄入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当脂肪摄入超过总热量的40%,可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和胆汁增加,从而导致这二者在结肠肠腔和粪便中的含量升高,促进腺瘤的生成。因此要预防肠息肉,减少腺瘤发生,就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般认为宜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以及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不长期饮酒。此外,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防止胃肠息肉的发生。
肠道息肉饮食注意
1、补充微量元素镁:可以增加肠道留水,防止粪便被过分吸收,防止便秘。
2、 多食用绿色蔬菜,尤其富含纤维的蔬菜:纤维可以促进肠道排便,但是不可以一下子吃很多,会引起肠账气,只可以慢慢添加。尽量不食用大粗纤维。
3、食用蛋白食品,提高身体免疫力,以使身体不再有太多的废物产生。
4、补充微量元素钾:可以增加肠动力。
5、严格控制入口食物的干净,不要让细菌进入胃部,再次引发胃炎。
胃息肉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
1、禁食:术后禁食6-8小时,或更长时间,似息肉的大小、创面大小而定。然后先进食流质饮食,在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
2、流食:患者如果没有不适反应,次日可以给予流质饮食,每次50~100ml,间隔2小时可以给予一次。
3、第三日,可以给予全量流质或半流食。饮食原则为无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每次100~200ml,每日6-7餐。饮食原则为: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宜选不宜胀气,不过甜的食物,不过酸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餐后宜平卧20~30分钟。
4、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等,每日5~6餐,饮食原则:呈半流质状,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 量极少,少量多餐。
5、患者出院后可进食软饭(10-14日),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及蛋糕、牛奶、豆类等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忌烟酒, 饮食有规律,术后3~6个月后可逐渐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恶性胃息肉如何预防治疗
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它肿瘤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很多人的脏器(胃、肠、子宫等)会出现息肉。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息肉多为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对于息肉可进行内镜(胃镜、肠 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
目前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复查,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
良性肿瘤在没有很好的治愈情总下就可能转化为恶性胃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