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特征

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特征

一、[1] 室性期前收缩

1.病因: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2.心电图特征:

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

3)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

4)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病因:

1)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

2)药物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氯喹、洋地黄及锑剂,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等

3)低血钾或低血镁

4)低温麻醉、手术及心导管检查等机械刺激

5)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2.心电图特征:

1)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2)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 ,心律规则,但也可轻度不规则

4)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

5)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等心电图表现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三、室颤

1.病因:

常见于临终前、急性心梗、严重低钾等

2.心电图特征:

完全不规则的波,150~500次/分

窦性心律是正常现象吗

一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p波大小形态正常。

(2)pp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而且恒定。

(3)频率60~100次 /分( 成人)。

(4)pp间距相差<0.12秒。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p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低于50次/分,就是正常的,一般年青男生都有点这样的。低于50次/分的话,可以注意一下,可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心律不齐就更没有什么了,很多20-30岁的人都有呼吸性心律不齐,也不是病态的,不影响什么。

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人的心电活动都是起源于窦房结,所以就叫窦性心律,其他的房性的,交界性的,室性的都是异常心电活动,都是不正常的,所以窦性心律不叫最好的心律,应该叫做唯一正常的心律。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二 如何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如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注意生活和情志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4、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正常的窦性心律是稳定的,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是什么样的?很多朋友做了心电图后感觉发慌,不知窦性心律是否正常,年轻少儿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生活中多些体能锻炼,增强免疫力,不要熬夜,一般在10点之前就休息,充足的睡眠是比较重要的。多做些汤。汤对身体好。

老年人心脏猝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小板黏稠度正常。

1.心电图 目前已知,心肌肥厚是心脏性猝死的标志性心电图。QRS波群高电压和侧壁导联明显的间隔部Q波的出现可能是猝死的危险因素。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右束支阻滞,6个月的猝死风险约30%。

2.动态心电图(Holter) 动态心电图可使39%~82%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诊断,并能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度、复杂程度、昼夜节律等变化,尤其是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明确的预测价值。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的复杂性和频发性而增加。

3.运动试验 有研究表明,运动试验对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4.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 心室晚电位是体表记录到的局部心室延迟碎裂电活动,一般出现在QRS终末部并可延伸到ST内,呈高频(20~80Hz)、低幅(≤25μV=碎裂波),持续10s以上。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心室晚电位在预测患者发生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Brethard等报道,冠心病患者伴有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比心室晚电位阴性者高3.3倍。

室性早搏是怎么回事

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

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心室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等。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有关。

应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就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期前收缩,这给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鉴别带来了困难。此时应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均为器质性的。

2.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期前收缩

在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系良性期前收缩,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3.器质性心脏病

室性期前收缩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期前收缩。

(1)心肌炎

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期前收缩为8%~28.1%。

(2)扩张性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 Ⅲ级)发生率为58%~87%。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恢复期及晚期心律失常并发症中最常见。尤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为63.2%。早年特别强调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据阜外医院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患者,能证实确由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促发的仅分别为11%和6%。近年来认为,R-on-P型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期出现也具有危险性。

(4)二尖瓣脱垂

有75%的患者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可达58%。

(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6)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7)心力衰竭

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多并发于左心衰竭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严重心律失常有一定相关性。

4.电解质平衡失调

(1)低血钾

易引起自律性增高,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2)低血镁

低血镁时易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与触发活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低血镁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5.药物 许多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室性期前收缩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有较大的昼夜变异,通常上午比夜间多见,饭后比饭前多见。因此需记录24h心电图,才可真正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繁程度。室性期前收缩在每24h或每小时的频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胸部平片、胸部透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常规检查无异常。 常规做胸片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P波。

(2)心律失常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3)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以上。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1)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基本相同。

(2)心律失常与呼吸周期无关。

扩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有什么区别

特发性心肌病又分为肥厚型和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而可呈同心性肥厚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而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主要特征为左或历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加重的话可能导致死亡。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数无自觉症状,仅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有些病人可有心律失常和胸痛。而扩张型心肌病心收缩力弱的病人可有心衰和心律失常的表现。

异常心电图可能会是什么病

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

诊断:

1.心房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2.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

3.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4.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5.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6.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发的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见于多种心脏疾病。

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7.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动态心电图的方式方法,通过以上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将以上内容告诉我们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常识,加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免受心脏病的困扰,保持身心愉悦。

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人们是感觉不到自己心脏在跳动的,但是室性早搏患者就不同了,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为明显心慌不适。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

心脏早搏症状也体现在心电图上。心脏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

心脏早搏有时候无明显症状,有时候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频发或连续发生早搏时,特别是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者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生命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减少,除了心慌、心悸等症状更显著外,还可表现有乏力、胸闷、气短、头昏甚至引发心绞痛等。连续的室性早搏5~6次以上可形成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转变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的预防室性早搏

大多数功能性室性早搏无基础心脏病,也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预后良好。已证明室性早搏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器质性室性早搏最重要的是增大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因此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积极控制,以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低猝死的危险。 早随年龄增加。室性早搏发生在正常心脏,无预后意义在器质性心脏病伴左室功能不全,频发室性早搏健康搜索是健康搜索一高危现象鵻往往有较多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健康搜索。室性早搏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治疗

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尾音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的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

心律失常的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应

心律失常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病理 心律失常可按发生原理,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以及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分类。 (1)按发生原理,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在临床诊断技术目前尚难确定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状况下,实用价值不高。此外,某些快速心律失常起始和持续的机制可能不同,如由异常自律性引起的室性早搏,可由折返机制而形成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 (2)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

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致病病毒有很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及B组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尤其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多见。VMC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趋于增高,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为多。由于病毒感染的隐匿性,及病原体的多样性使其病症表现出非典型性及多样性,但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引起的心律失常仍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有研究表明心肌炎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肌炎绝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房颤的诊断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一、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二、心电图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

心律失常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一、心律失常的检查之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患者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二、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一些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 三、动态心电图。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就是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

心律失常的特点

小儿因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心脑的生理(如心肌细胞传导系统、起搏系统)处于逐渐发育健全的时期。因此,其发生心律失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生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症候群等,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2)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不稳定,婴儿期易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 (3)如胚胎发育中,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4)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异位心律,第三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

心率失常是怎么回事

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可捕捉到并确诊,但表现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 心动过缓低于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人或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如何诊断心律停搏

心房停搏 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为: ①窦性P波、房性P'波、F波、f波与交界性和室性逆行P'波消失。 ②动态心电图不见心房波。 ③心电图及食道导联心电图未见心房电活动。 ④希氏束电图无A波。 ⑤心导管检查不见“a”波。 ⑥心脏X线透视下及超声心电图不见心房搏动。 心室停搏 交界性停搏与室性停搏同时存在者,称为心室停搏。此时心室的生物电活动和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完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心室停搏可根据以下心电图特征得到明确诊断: ①窦性心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消失。 ②房性逸搏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