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介绍

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介绍

1、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

臭椿树叶熏洗

取臭椿树鲜叶250克或干叶100克,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20天为1疗程。

没食子皂角散

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轻症用药1次见效,重症用药10次。

中药足跟痛安慷膏

中药选自白芷、川穹、伸筋草、红花、川乌等数十种中草药)熬制成膏状,放在纱布或胶带上直接贴敷在疼痛点处,膏药渗透力强,直达患处,促进功能恢复。同时能抑制钙化,增生的发展,并能松解血管,韧带的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有治愈的效果。

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2、什么是脚后跟骨刺

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其症状是足跟压痛,走路时脚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跟骨部位长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一样会有红肿症状,且脚跟、脚板会有疼痛感或是麻痹感,甚至会产生无法踏地行走的情况,一早起床站立时这种疼痛尤其明显。不过步行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反而会减轻。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区别仅仅是有的人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较晚些,—般在40岁以后,足跟骨质增生逐渐明显,增生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凡是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都较早地出现骨质增生,足跟及下肢关节承重大,往往是骨质增生最多发的部位。

治疗骨刺偏方

骨刺,又称骨疣,是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一些久坐、久站的年轻人也出现了骨刺的威胁,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骨刺的中医偏方!

治疗骨刺偏方一:将陈醋500克入砂锅煮开,浸入毛巾,温热敷病痛处,或者清洗浸泡患处,每次40—60分钟,每日午、晚各1次。热敷后,再做做腰背部运动、或按摩。同时用手压擦骨刺。

疗效:用于腰背部骨刺,一般2—3个月能见效,约半年可愈。

治疗骨刺偏方二:用料: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

治疗方法:将上味共研为极细的粉末,装入纱布袋内缝合后扎敷于疼痛患处,隔日换1次。

疗效:疗效极佳,一般数月即愈。

治疗骨刺偏方三:黑木耳,浸入老陈醋中,每次吃6克,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或:川芎,焙研极细粉,热敷。用后再炒敷,每日3次。)

治疗骨刺偏方四:白花蛇干50克,剪碎,丹参100克,同浸白酒2500毫升,密封15天,每晚睡前服10—20毫升。(适于关节痹痛)。

治疗骨刺偏方五:桑椹750克(鲜品1000克),洗净、泡发透,加水煮,每1小时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3次。再合并,大火烧开,小火熬至较稠粘,加蜂蜜300克,炼至滴水成珠为度,每次开水冲服1—2匙,每日1—2次。(适于老人气血不足、腰膝酸痛等)。

治疗骨刺偏方六:牛骨、干桑木各30克,木瓜20克,五味子12克,共研细末,以老陈醋调,加点凡士林,敷患处,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治疗骨刺偏方七:红辣椒12克,洗净沥干,浸白酒50毫升,密封15天,每服15毫升,每日2次,亦可外搽。(适于关节疼痛)。

治疗骨刺偏方八:海带丝、荸荠,去皮切片,各100克,和瘦猪肉片200克,加水煮熟,调味加麻油,分2次热食。(还适于慢性腰腿痛)。

治疗骨刺偏方九:夏枯草50克,浸入100克食醋中2—4小时,再煮沸15分钟,先熏后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治疗骨刺偏方十:生甘草、木瓜、黄芪、当归、白扁豆、党参各30克,抗芍50克,威灵仙、石菖蒲、苍白术、川芎各15克,桂枝、川椒、麻黄绒、五味子各10克,蜜制成丸,每次1丸(10克),黄酒或开水送下,每日2次。

治疗骨刺偏方十一:乌鸡1只,治净切块,入大瓷碗,加姜片,盐、黄酒和水400毫升,盖好,蒸至酥烂,下味精、麻油,分2次热服。(还适于骨中疼痛,不能踏地)

治疗骨刺偏方十二:治疗骨质增生特效偏方牛膝50克,红花20克,乳香20克,川芎20克共研细粉,用陈醋调成糊状,分5到6次敷于痛处,每次12小时,如果药还没有干,可延长时间。后如患处痒或者起泡,停止用药,可用去炎松软膏擦患处,一般5--6次可愈。

治疗骨刺偏方十三:取狗骨头150克,砸碎炒黄,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浸泡,3日后用生姜蘸酒擦患处,1日3次(最好同时喝此酒1蛊),需用半月可治愈。

治疗骨刺偏方十四: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随即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涂好后盖上1层塑料纸再贴上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治疗骨刺的偏方有哪些了吧。我们想要治疗骨刺,需先得知道骨刺产生的原因。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多加练习来防御骨刺的发生,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脚后跟疼的原因

跖筋膜炎

脚后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脚后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脚后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脚后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脚后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脚后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脚后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脚后跟痛的原因。脚后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足跟骨刺症状

骨刺,这是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而足跟骨刺则同样也是非常常见的。那患上足跟骨刺有什么症状呢?

1、脚后跟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

2、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4、患上足跟骨刺的患者,则会在足跟中央处有一个压痛点,只需要用手接触一下既可以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感。

5、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脚后跟疼一般有哪些原因

(1)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及腱围部位发炎,指一种无菌性慢性创伤,一般是由急性损伤或者是慢性劳损引起的,会在活动后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2)跟骨骨刺;

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运动造成过度牵拉时会引起脚后跟疼痛。

(3)跟骨骨膜炎;

跟骨骨膜炎是跖趾关节的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牵涉拉力增大,集中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如果跖腱膜受到长期、持续、过大的牵拉,即可在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产生骨膜炎或纤维组织炎症,从而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后不能很好的保护骨质不被磨损,使得局部软组织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5)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后由于跟骨不能承受原本的身体重量以及骨折面出现的粗糙都会导致脚后跟出现剧烈的疼痛。

(6)跟骨皮下滑囊炎;

跟骨皮下滑囊是含有润滑液,保证跟骨能正常运动的部位,出现跟骨皮下滑囊炎会导致跟骨局部摩擦增大,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跗骨窦是位于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略呈锥形的骨性间隙,此处软组织出现劳损时,会使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无法很好的保持原位,从而在运动后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

(8)跟骨结核、肿瘤等。

如果跟骨处长了结核或者是肿瘤等,会使原本组织等位置被迫移动,从而引起脚后跟疼的情况。

脚后跟底部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底部疼痛可能是跟骨骨刺引起的,这种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经过X光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引起脚后跟底部疼痛的原因并不是骨刺,而是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的组织受到了摩擦、劳损、产生了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很多老年人都有着脚后跟疼的经历,并且极怕冷,每每到了潮湿寒冷的天气,就会穿上厚厚的袜子来保暖,若排除外伤的因素,这种情况则多半属于“足跟痛” 。 很多患者认为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是难免的,故而认为很正常,所以常常被人忽视。当患者开始重视的时候往往是由于其疼痛难耐,不能自行缓解疼痛的时期,此时患者一般会在清晨起床第一步时感觉后脚跟激烈疼痛,有些患者在稍加活动后会慢慢改善,其实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的脚后跟疼都是由足跟骨刺压迫神经所致。

足跟骨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磨损引起的,最初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骨刺越长越大,压迫神经组织,这时就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了。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脚后跟痛与足跟骨刺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您也出现脚后跟痛之后一定不要坐视不理,而是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以免病情恶化,虽然足跟痛虽不是大毛病,但是若没有及时治疗,轻者行走疼痛,重者不能下床、行走,随着年龄的增大甚至导致瘫痪。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脚后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脚后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脚后跟疼病因

跖筋膜炎

脚后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脚后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脚后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脚后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脚后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脚后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老年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诱发的

1.脚后跟疼的原因: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或者老百姓通常所说的“骨刺”,也是导致脚后跟疼的常见原因之一。跟骨长“骨刺”,只有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此时“骨刺”才成为致病的元凶。

2.脚后跟疼的原因:气虚不足,风湿入体。

脚后跟疼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肝藏血养筋,肾主骨生髓,气血不足则筋骨失养,肾亏虚则骨失所立,日久则致骨软形变”,肝肾虚亏,身体极易受风寒和风湿的影响,足跟受凉容易引发脚跟疼。平时需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情志,补肝肾、壮骨舒筋。

3.此外,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是引起脚后跟疼的原因。

跟骨是足弓负重的重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大部分的重量和压力。人体解剖学中指出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候吸收震荡,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足弓发育异常情况,更需避免久站以及长期走路,适当减轻体重,穿平底软底鞋更为合适。

脚后跟筋疼是什么原因 跟骨骨刺

脚后跟的筋疼考虑是跟骨骨刺引起的,跟骨骨刺属于退行性病变,当人到中年时可能出现骨质增生,从而形成骨刺,如果骨质增生在跟骨部位就形成了跟骨骨刺,出现脚后跟筋疼的现象。

老人脚痛的原因

一、跖底痛:这种病的原因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者长期卧床导致的,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使脚弓无法保持原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

二、趾外翻:这种情况一般是老年人,在行走站立时,脚趾会疼痛,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

老人后脚跟痛是什么原因 脚跟长了骨刺

人的脚底有一条从脚掌的前端一直连到跟骨的韧带,一走路就会前后地拉伸,时间一久,脚后跟的骨头就容易发炎,然后便成了常说跟骨骨刺。有部分老人的足跟痛多半是长了骨刺,有没有及时处理。但是,长了骨刺也不一定会造成脚后跟痛,因此骨刺并不是引起老人脚跟痛的直接原因。只有当骨刺使人的软组织磨损,引发炎症之后才会让人感到疼痛。跟骨骨刺一般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

脚后跟底部疼是什么原因 跟骨骨刺

脚后跟底部疼痛可能是跟骨骨刺引起的,这种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经过X光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引起脚后跟底部疼痛的原因并不是骨刺,而是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的组织受到了摩擦、劳损、产生了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

脚干脚裂用醋泡脚好吗

要防治脚干裂除用药物治疗以外,可以使用醋泡脚的方式去缓解。因为醋可以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各部位因为疲劳而导致的缺氧状态,醋能够渗透足部表层皮肤,增强血液循环,激活、强化器官功能,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治愈脚后跟干裂,同时还有软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具体方法:睡觉前,在洗脚盆里加入100~200克醋,需要温热水,在醋水中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长期坚持,除可以治疗脚后跟干裂以外,还可以治疗失眠。

相关推荐

足后跟痛用热水泡水有什么好处

足后跟痛有很多原因很多,脚后跟痛可能是跟骨上长有骨刺。长骨刺是引起脚后跟痛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多数人的脚跟痛是因为长骨刺后,引起了跟骨滑膜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当然还有可能是跟腱损伤、跟腱炎引起,或者跟腓、跟胫韧带等周围组织损伤等原因。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给你介绍一个成功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

第一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第二种:脚跟血脉不活。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 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 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

脚后跟

脚后跟麻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情况哦,脚后跟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那么大家知道脚后跟麻木怎么办呢,脚后跟麻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脚后跟麻吧。 脚后跟麻木的情况对于现代人来讲不是陌生的情况了。极大的困扰着很多患者,那到底脚后跟麻是怎么回事呢?脚后跟麻的具体原因有哪些?下面为大家解释下哦! 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脚后跟麻木可能是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怎么回事呢

平时多进行锻炼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但是很多人会遇到过走路多了脚后跟疼这样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我们给我们带来非常剧烈的疼痛感,让我们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那么出现这样的症状并不一定都是鞋子不舒服所以引起的,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原因再及时进行调整才不会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走路多了脚后跟疼怎么回事呢 走路多了脚后跟疼怎么回事呢 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老年人易得哪些足部疾病

一、趾外翻: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趾端明显向小趾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趾,尽量使外翻的拇趾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疗。 二、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的方法是经常将五趾并拢屈曲,以五趾尖和脚后跟

脚后跟骨刺常用疗方法

1、西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疗方法,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物品; 2、中医疗: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西医又无较理想的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疗本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 3、按摩与牵引: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牵引可减轻脚后跟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效果。 4、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脚后跟骨刺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5、紫外线疗法:其疗作用主要为杀菌、消炎

老年人五种脚病要引起重视

一、趾外翻: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趾端明显向小趾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防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趾,尽量使外翻的拇趾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疗。 二、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 防的方法是经常将五趾并拢屈曲,以五趾尖和脚后

早上起床脚后跟疼常见有五种原因

原因一、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开刀才能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脚痛。常用的方法是经常用热水烫脚,少做剧烈的跑跳活动,也可用理疗、针灸、按摩的方法疗。 原因二、跖底痛: 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

老年人泡脚用什么呢

红花泡脚:和血化淤,药店买一两红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方法先熏脚后泡脚,腰酸痛。(泡脚的水一定满过脚踝骨) 艾叶和花椒泡脚,可疗皮肤病如湿疹。 红花加盐泡脚,可疗腿静脉曲张。 艾叶泡脚:可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药店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 红花、艾叶泡脚,可脚凉腰酸。 花椒水泡脚,可防脚臭、脚汗、脚气、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双脚先熏等水温

骨刺偏方

骨刺偏方一:将陈醋500克入砂锅煮开,浸入毛巾,温热敷病痛处,或者清洗浸泡患处,每次40—60分钟,每日午、晚各1次。热敷后,再做做腰背部运动、或按摩。同时用手压擦骨刺。 疗效:用于腰背部骨刺,一般2—3个月能见效,约半年可愈。 骨刺偏方二:用料: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 疗方法:将上味共研为极细的粉末,装入纱布袋内缝合后扎敷于疼痛患处,隔日换1次。 疗效:疗效极佳,一般数月即愈。 骨刺偏方三:黑木耳,浸入老陈醋中,每次吃6克,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或:川芎,焙研极细粉,热敷。用后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