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理特征
癌症病理特征
1、类癌组织学来源于嗜铬组织,多发于胃肠道,也可见于支气管、卵巢、甲状腺或乳腺,类癌具有分泌体液递质及血管扩张性物质的特性。约5%-10%的病人具有由类癌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之为类癌综合征(carcinoidsyndrome)。
2、类癌分泌的递质包括血清素(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及血管舒缓素。
3、类癌的生物化学特征为血清素产生过多及尿中的血清素降解产物5-羟吲哚乙酸升高。
4、临床表现除具有由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压迫、浸润、转移引起的症状与体征外,部分病人具有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肝脏的灭活能力。肝脏对体液递质具有强大的灭活作用,正常情况下,体液递质一旦流经肝脏即被全部灭活。如果类癌产生的体液递质超过肝脏的灭活能力或血液回流不经门脉系统(消化系统以外),则会产生类癌综合征。症状包括皮肤阵发性潮红、腹泻、支气管痉挛、轻度高血糖、轻度低蛋白血症及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类癌的转移可引起三尖瓣扭曲畸形,造成三尖瓣返流及肺动脉狭窄。外周血管扩张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病理特征
1、骨髓增生导致黄髓增加,进而使造血组织损伤以致逐渐减少。
2、使用一般抗贫血药物并无太大效果。
3、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特征,多数患者会出现易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红细胞减少而见心悸、乏力、头晕等;血小板减少则见出血情况。
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主要是由于体内造血功能衰竭所致,不同病情的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大不相同。急性“再障”,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症状突发。最易感染,高烧不退,出血。出血不定部位,发烧不定时间,感染易在头部和口腔内发作。有的在腰部出现疱疹,各种血细胞急剧下降,死亡率高。但是,病情来势随猛,一旦控制,恢复较快。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的健康程度不同﹑免疫能力强弱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男女的不同﹑受病毒病毒侵袭脏腑的不同,所以导致“再障”的急慢就不同,需要治愈的时间就不一样。病毒侵袭人体内部越多,体内脏腑骨髓的造血功能破坏就更加严重,发作急,各种血细胞急降,即为急性“再障”,反之则是慢性再障。
胆管癌的病理特征
(1)位于胆总管末段壶腹部的癌肿:以胆总管及胰管的阻塞为突出症状,且由于癌肿崩溃可有肠道出血及继发贫血现象。患者常有进行性黄疸及持续性背部隐痛,但如胆管内并有结石,疼痛也可呈绞痛状。由于胰管有时受到阻塞,可能影响胰腺的内分泌而有血糖过高或过低现象,更可能因外分泌的缺失导致脂性腹泻。因胆管受到阻塞,也将影响到脂性食物的消化。由于胆、胰管同时受阻塞,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可有典型的“双管征”,并时常有胆囊胀大和肝脏肿大。壶腹部癌肿病灶很小时即可出现黄疸,且极易发生溃疡出血,粪便可呈柏油样而贫血严重。故凡患者有进行性黄疸、经常有肠道出血,且有顽固的脂性腹泻者,极有可能是壶腹部癌。
(2)位于壶腹部与胆囊管之间的胆总管癌:症状与胰头癌相似,但因胰管并未受累,临床上应无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紊乱现象。如患者以往未有慢性胆囊炎,则胆囊将显著扩大,符合Courvoisier定律。
(3)位于肝总管内的癌肿:黄疸极为显著,肝脏肿大亦极明显;胆囊则不肿大,有时仅含黏液及白胆汁。
凡40岁以上的黄疸患者,或有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适、胀痛、纳差等消化系症状,肝脏肿大伴或不伴胆囊肿大,均应怀疑胆管癌而进行进一步B超、CT、MRI、ERCP、超声内镜、胆道镜、PTC、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术,或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确诊。
总的说来,黄疸虽然是本病的明显症状,但其正确诊断常有困难,易与胆总管结石混淆,特别是黄疸出现前的明确诊断实为不易,常需对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或有梗阻性黄疸者作全面仔细的检查分析方能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有时尚待剖腹探查后方能明确真相。以往的文献统计术前诊断正确者仅占病例的1/3,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其术前正确诊断率则大为提高,重要的是应对有可疑的患者及时选取相应的检查,这样可对该病做出较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血管瘤如何判断
1.皮损出生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
2.各型血管瘤的皮损特点;
3.组织病理;
4.鲜红斑痣: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与扩张;
5.单纯血管瘤: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毛细血管及血管内皮增生;
6.海绵状血管瘤: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外膜细胞增生。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病理特征及分类
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约占儿童肉瘤的50%~60%,形态学上表现为胚胎期7~10周的骨骼肌形态。组织学所见细胞稀少,呈疏松的编织状排列,间质黏液变性易见;横纹肌母细胞散在分布;分化差的区域由小而圆或卵圆的细胞组成,核浓染,胞质少而界限不清;分化好的区域可有横纹肌母细胞形成,胞质红染,部分细胞胞质内可有横纹;部分病例可有不成熟的软骨或骨组织形成。其中葡萄状肉瘤指的是多倍体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外观呈葡萄状物突出到空腔组织,前列腺横纹肌肉瘤为实体肿块,而非葡萄状物。
2)血管性(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常见于10~25岁青少年。表现为胚胎10~12周左右骨骼肌形态,由低分化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有不规则的腺泡腔,在腺泡腔中偶见分化较高的横纹肌母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通常转移至附近淋巴结,预后差。
3)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见于成年人。镜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出现多种形态怪异的横纹肌母细胞,胞质丰富、红染,可见纵纹、横纹,核分裂象多见。
8.前列腺平滑肌肉瘤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恶性度低。瘤细胞呈轻重不等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对判断其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恶性程度高者术后易复发,可经血行转移至肺、肝及其他器官。
9.前列腺纤维肉瘤 分化好的瘤细胞多呈梭形,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差的则有明显的异型性。分化差者生长快,易发生转移。
10.前列腺血管肉瘤 非常罕见,起源于间充质的恶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而来。1889年由Matthias首先描述。肿瘤由拉长的梭形、巨核、饱满的多形性细胞组成。细胞核多样性明显,呈单核或多核。由小而致密的核到大而具有空泡的核多种形态,细胞核具有成群的染色质。细胞间质丰富。细胞排列成紧密的序列,恶性细胞中很少见有成形的血管结构。抗原相关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常呈阳性,可起到诊断作用,有助于分类。
11.前列腺癌肉瘤 是最近用来描述有癌样或肉瘤样成分,双期生长的肿瘤。依据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特点进行分型如下:
Ⅰ型:光镜表现能证实癌样或肉瘤样区域,而且肉瘤样区域能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证明上皮样分化。
Ⅱ型:光镜检查提示有肉瘤样组织,但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可以解释癌样区别。
Ⅲ型:光镜检查显示癌样和肉瘤不同,但是肉瘤样病变分化非常差,以至于上皮分化不能被特殊检查证实。
癌肉瘤的特点是上皮成分的缺损和腺癌的病史。前列腺癌肉瘤病理诊断有时较困难,在成年患者与前列腺肉瘤样腺癌更难鉴别。前列腺癌要求去势治疗,而对于前列腺肉瘤去势有害无益。因此明确的病理诊断极为重要。最好能结合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其免疫组化检测指标有以下几类:
1)间叶组织肿瘤标记物:①波形蛋白(vimentin):52~58ku的胞质蛋白,分布于间叶细胞及其起源的肿瘤内。因上皮细胞及其肿瘤不含此蛋白,所以是正常间叶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标志物。②肌红蛋白(myoglobin):17.8ku的胞质蛋白,存在于正常横纹肌组织中,是横纹肌肉瘤的特异标志物。一般来说,正常、萎缩和退变的横纹肌和心肌以及所有类型的横纹肌肉瘤均可见肌红蛋白阳性表达。③结蛋白(desmin):50~55ku的细胞质蛋白,常定位于成人骨骼肌的Z区、心肌的插入区和内脏平滑肌的胞质,后者多呈弥漫性分布,在子宫、皮肤、胃肠道及其他部位的平滑肌肿瘤中均呈阳性反应,在胚胎或成人横纹肌或平滑肌细胞及其肿瘤中均可表达。
波形蛋白、肌红蛋白、结蛋白是前列腺肉瘤重要的组织标志物。有文献报道,一组62例横纹肌肉瘤中58例结蛋白抗体anti-desmin阳性染色,是横纹肌肉瘤最敏感的标志物。
2)神经和内分泌细胞标记物:即S100蛋白。1965年Moor从牛脑溶液中分离出来一种高度酸性钙结合蛋白,分子量为21ku,是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即S100蛋白,它存在于胶原细胞和施万细胞及其肿瘤中,在前列腺软骨肉瘤中可见阳性表达。
3)上皮肿瘤标志物:①上皮膜抗原(EMA):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乳脂小球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细胞及其肿瘤组织中,也存在于间皮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T细胞淋巴癌中,尤其是分化较差的癌EMA有时可呈强阳性表达。EMA可作为上皮源性肿瘤常用标志物。②前列腺特异抗原。③前列腺酸性磷酸酶。④角蛋白。
上述4种上皮源性标志物在前列腺肉瘤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腺癌成分中呈阳性反应,有利于鉴别诊断。
前列腺肉瘤生长迅速,体积较大,很少在5cm以内,最大直径可为20cm,可填满整个骨盆腔。1951年Kawaichi及Cooper报道一例平滑肌肉瘤重量超过3kg,肿瘤外观与其他组织肉瘤无异。肿瘤常环绕膀胱颈部,易发生完全性尿潴留,如朝向会阴或直肠可引起排便障碍。巨大者可压迫下端输尿管引起肾、输尿管积水。侵犯骨盆可引起溶骨性破坏。早期引起血管淋巴浸润,产生局部淋巴转移,通过血行可转移至肺、肝、骨骼等。75%病变可局部扩展至尿道、膀胱、精囊等。
分期:
Ghavimi根据肿瘤范围及是否能切除分为4期,对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意义
Ⅰ期:肿瘤局限,能完全切除,区域淋巴结阴性。
ⅠA:切缘镜检阴性。
ⅠB:切缘镜检阳性。
Ⅱ期:肿瘤浸润到邻近组织,不能完全切除,而区域淋巴结镜检阴性。
Ⅲ期:肿瘤扩散到邻近组织,不能完全切除,区域淋巴结镜检阳性。
Ⅳ期:远处转移。
猪流感的病理特征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类症鉴别由于猪的流行性感冒不一定总是以典型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又很相似,所以,临床诊断只能是假定性的。在秋季或初冬,猪群中发生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行性感冒。
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以将猪流行性感冒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猪气喘病和本病的区别,二者最易混淆。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在发病中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
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一、病理学特征
1.组织学起源:宫颈腺鳞癌是由柱状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合而成。其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两者比例不同,分化程度也不相同。
2.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巢与腺样癌巢相互混合,并相互移行。成熟型的宫颈腺鳞癌常表现为鳞状细胞成分的癌细胞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或见个别细胞角化。毛玻璃细胞癌是宫颈腺鳞癌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类型,镜下特点表现为有一种癌细胞大,并呈多边形,分布成片状或巢状,细胞膜清楚,胞质呈毛玻璃样或颗粒状,胞核大,并见明显的核仁,和分裂相多见。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毛玻璃细胞癌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间有细胞间清洗形成,有微绒毛,胞浆内含有丰富张力微丝,细胞连接方式为丰富桥粒和连接复合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腺癌结构中伴有多少不等的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为腺棘癌或腺角化癌,不属于腺鳞癌范畴。对于低分化的宫颈腺鳞癌和鳞癌在镜下难于鉴别,然而在宫颈腺鳞癌中,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其可以用于鉴别宫颈腺鳞癌和宫颈鳞癌。Reis-Filho报道了一例宫颈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类型的患者,其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细胞角化蛋白(MNF116)、vimentin和癌胚抗原表达呈阳性,然而HMB-45的表达则为阴性。
红斑病理特征
红斑狼疮的病理形态因病情、病变部位而异,变化较大。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 血管病变 表现为小血管(小动脉或微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有 DNA 、 C 3 及免 疫球蛋白沉积。
(2) 皮肤病理改变 皮肤病理改变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或真皮基层液化变性或坏死,伴真皮和表皮连接部水肿。免疫 荧光检查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 (IgG) 、 (IgM) 、 (IgA) 及补体 C 3 、 C 4 、 C 1 q 等沉积。
(3) 肾脏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肾及尿检异常的病人,进行活组织用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时 100% 有肾脏病 变,侵害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其特征性改变为苏木精小体及肾小球基膜呈线圈样改变 。免疫荧光检查呈“满堂红”现象, ( 肾小球肾小管及基质等均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 。
(4) 心脏的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半的病人累及心脏,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及心内膜病变。主要表现为 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或 Libran - Sacks 心内膜炎。
(5) 其他 在滑膜、浆膜均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有细胞增生及小血管类纤维素坏死。神经系统病变有弥漫 性神经细胞减少、小血管炎、微小梗塞、坏死及出血。肺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纤维 化多见,肺毛细血管亦有线圈样病变。
狼疮的病理特征
红斑狼疮的病理形态因病情、病变部位而异,变化较大。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⑴ 血管病变 表现为小血管(小动脉或微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免疫荧光检查在 血管壁有 DNA 、 C 3 及免 疫球蛋白沉积。
⑵ 皮肤病理改变 皮肤病理改变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或真皮基层液化变性或坏死,伴真皮和表皮连接部水肿。免疫 荧光检查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 免疫球蛋白、 (IgG) 、 (IgM) 、 (IgA) 及补体 C 3 、 C 4 、 C 1 q 等沉积。
⑶ 肾脏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肾及尿检异常的病人,进行活组织用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时 100% 有肾脏病 变,侵害 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其特征性改变为苏木精小体及肾小球基膜呈线圈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查呈“满堂红”现象, (肾小球肾小管及基质等均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⑷ 心脏的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半的病人累及心脏,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及心内膜病变。主要表现为 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或 Libran - Sacks 心内膜炎。
⑸ 其他 在滑膜、浆膜均有 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有细胞增生及小血管类 纤维素坏死。神经系统病变有弥漫 性 神经细胞减少、小血管炎、微小梗塞、坏死及出血。肺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纤维 化多见,肺毛细血管亦有线圈样病变。
癌症的内窥镜和超声波检查
内窥镜检查
自光导纤维内腔镜应用临床后,内窥镜检查的安全性提高,病人痛苦减轻,使之能够在各级医院普遍应用。这是将一根线样光学纤维管送人病人腔道内,直接观察某一部位表面的情况。此管可传送光源和物像。由于纤维内窥镜柔软,具有可曲性,可转动物镜,从而扩大了观察的视野,同时可用于观察、活检、照像等,并可用于息肉的电灼、出血的灌注栓塞等治疗。因此,光导纤维内窥镜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腔道脏器癌症的早期诊断。例如临床上广泛应用了纤维胃镜后,使早期胃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98.5%。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诊断方法。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折射规律和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特征。超声波检查正是利用它的这些物理特性,用不同类型的仪器,将超声声束透过人体的脏器产生反射信息,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提示人体内部某些脏器的病理改变和癌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
癌细胞的生理学特征
细胞周期失控,就像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
具有迁移性,细胞粘着和连接相关的成分(如ECM、CAM)发生变异或缺失,相关信号通路受阻,细胞失去与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并且能产生酶类,使血管基底层和结缔组织穿孔,使它向其它组织迁移。
接触抑制丧失,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定着依赖性丧失,正常真核细胞,除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定着依赖性(anchoragedependence)。肿瘤细胞失去定着依赖性,可以在琼脂、甲基纤维素等支撑物上生长。
去分化现象,已知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胎儿同功酶达20余种。胎儿甲种球蛋白(甲胎蛋白)是胎儿所特有的。但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检定的标志特征。
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是因为自分泌或其细胞增殖的信号途径不依赖于生长因素。某些固体瘤细胞还能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向肿瘤生长。获取大量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代谢旺盛,肿瘤组织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
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cachexia)状态。
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与三个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谱的改变,以及糖原异生关键酶活性降低有关。
可移植性,正常细胞移植到宿主体内后,由于免疫反应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肿瘤细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肿瘤细胞可移植到鼠类体内,形成移植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