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社会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情感、学习问题。

来自本市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去年下半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人数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这是记者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获知的信息,中心成立于2004年,设专职人员两位,3年来,中心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及各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协助同学们克服在学习、生活或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

经过这几年的连续的跟踪调查,中心老师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

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青春期性教育 大学生的性心理

当前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

性通常可以分为性生理、性心理和性行为三个方面。性生理是性心理的基础,性行为是性心理的后果,而性心理则是性的核心。按照国内外学者习惯上对青年期的划分,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速度开始减慢,而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青年中期(17、18—21、22岁)。因此,他们所面临的性问题应该说主要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笔者近年来所进行的调查和咨询情况及其他有关统计资料看,当前大学生中的性心理问题,无论是发生率、严重程度,还是其后果的危害性,都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地步。这些性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性心理障碍,包括性恐惧、性压抑、性放纵、性冷淡和自慰焦虑;

另一类是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窥阴癖、异装癖、恋物癖等。一项对某市5所高校所作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性恐惧4.8%,性压抑9.8%,性放纵4.1%,性冷淡2.2%,自慰焦虑4.8%;有各种性心理变态倾向者的人数比例分别为:同性恋5.1%,露阴癖5.2%,窥阴癖4.3%,异装癖2。1%,恋物癖1。3%。1991年完成的首次全国性文明调查大学生组的统计资料显示:有30.7%的男生和13.3%的女生对自己的性功能有过怀疑和担忧,14.4%以上的男生和19.5%以上的女生有性心理变态倾向。①某高校仅对前来接受咨询辅导(一般人有性问题往往不愿求询)的410人进行统计,可归入性心理障碍类的病例就占1.7%。②更令人堪忧的是,部分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性罪错。

孩子睡眠不足的四大原因

一是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对睡眠影响很大,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因为写作业太慢缺少睡眠。调查显示,32.3%的被调查学生因为写作业速度慢而影响学习。进一步调查发现,孩子写作业太慢大多与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如有的孩子边写边玩。调查还发现,有70%的孩子缺乏午睡的习惯,这导致孩子身体疲乏,并影响写作业的速度。

二是心理问题,这也是影响孩子睡眠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习负担重、交往压力、代际沟通等是形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共有16.6%的被调查者认为“夜里做梦特别多”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原因。对中小学生夜里做梦的内容进行访谈、分析表明,学习负担重、交往压力、代际沟通等都是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影响到睡眠和心理健康。

三是学业负担过重,这是影响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根本原因,近一半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无法按时睡觉。调查显示,有49.5%的中小学生因为作业太多而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另外,有33.5%的小学生和57.6%的初中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少睡觉”。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超过半数的初中生经常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挤占睡眠时间。

四是由择校导致的上学路远,这是中小学生缺少睡眠的另一大原因。调查显示,选择因为上学路远而睡眠不足的小学生为12.6%,初中生为19.3%,平均为16.1%。对孩子来说,上学路远不仅消耗时间和精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议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少年儿童上学路途远近问题,父母为孩子“择校”时,不仅要注重学校教学质量,还要考虑孩子上学途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和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体检预防早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的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是否健康有这样几个指标: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正视并能接受现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特点要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类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筛查、诊断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评定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个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又名90项症状清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则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量表,评定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受挫

(一)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观因素。例如自然灾害、 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疾病、家庭遭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等都可以导致挫折。如正当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收到一个极有影响的工作单位的面试通知,设想着美好的前程之时,一场突然其来的大病却使他不能参加面试,从而丧失了应聘的良机而产生的失落感。

(二)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时期,既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往往令成长中的大学生,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还在对其发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冲突会增加大学生的挫折感。

其次,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

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挫折感。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极有可能遇到挫折。

(三)家庭影响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贫穷、双亲不和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管制或放任不管,他们上大学后,有些人表现得蛮横无礼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有些人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也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潜在影响,贫困大学生除所有大学生面对的个人发展与就业压力外,还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因为经济而影响其学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会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而产生挫折感。

大学生心理负担在哪

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情感、学习问题。

来自本市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去年下半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人数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这是记者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获知的信息,中心成立于2004年,设专职人员两位,3年来,中心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及各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协助同学们克服在学习、生活或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

经过这几年的连续的跟踪调查,中心老师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大学不是人间天堂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人际交往困难:想要交往又怕交往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毕业时的心理危机也要提前预防“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吉梅老师称,其实,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吉老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已均初步建立了三级心理保健网络,在各系设立心理辅导员,班级设立了心理互助员,并划拨专项经费对各类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人际交往障碍

这一点可能是“90”后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加之现在人们普遍的沟通减少,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直接接触和磨合经历。但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时不免产生一些列的摩擦。而这些摩擦很有可能给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些很还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如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等。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孤独感和自卑感

由于从以往熟悉的环境转换到陌生的环境,远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和朋友,新生们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许多新生在入学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但在大学校园里发现自己原来很普通,这一落差是他们感到非常失落,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

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情感问题

“90”后一代对于早恋的问题显然更加开化,在调查中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有接近10%的学生则谈过多次。虽然他们的感情经历看起来更加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为情所困。感情是其在大学意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出现波动很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小的伤害。

什么人更容易患有忧虑症

1.学生

如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不少家长“唯成绩论”,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大学生为例,心理问题最集中爆发的时段是在入学之初。”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林勇强主任医师说,曾经有一位父亲送孩子入学报到,结果在坐火车回家的路上,竟然收到了孩子自杀的噩耗。“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大学时期引起的,而是中学时期的‘历史问题’所致。”林勇强说,“所以,目前我们对学生心理疾病根源的研究采取‘往前查’的做法,了解学生自出生开始的成长环境、学业压力对他们心理的影响."

2.官员

近几年来官员心理病问题日益凸显,仅今年,见诸媒体的官员自杀事件已经超过两位数。林勇强认为,现在社会对官员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他们的工作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导致“官心病”频发。“在问责制的压力下,官员干部焦虑和压抑情绪明显严重,社会应对官员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重视。”贾福军指出:“目前广东已经推行一些保健措施,如到机关单位进行心理讲座及培训,推出《干部保健手册》等,对干部心理进行积极干预。”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尹冬梅表示,目前广东专家学者已组成心理疾病干预联盟,对官员等特定人群精神疾病进行研究。

3.全职太太

不少职业女性在告别职场成为全职太太后,容易变得“脆弱”而成为“绝望主妇”.调查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中,全职太太竟然占20%,成为咨询大军的骨干。陷入心理困境的全职太太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社交圈变狭窄,甚至变成“宅妇”,无法从更多外界“支点”的评价中感知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因而慢慢失去自信。二是缺少职场竞争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等“外力刺激”,让她们不善于应对逆境。

4.老年人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抑郁症患者在不断增加。老人得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出行不便、身体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以及对衰老和死亡的畏惧,因身痛而生心病。此外,一些在养老院生活的长者缺乏子女的关心,也使得他们精神抑郁。和身体疾病相比,老人的心病难以被子女及时发现,因此发病时往往难以获得及时的救助和治疗。专家建议,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疾病,避免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子女要多陪陪老人,孙辈、宠物都能起到疗伤的作用。

抑郁症对大学生的三种危害

对于大学生来讲,抑郁症不难理解,忧抑、郁闷、情绪低落、悲观情绪;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离;严重时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由于患者自身思维逻辑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也极易对他人产生伤害。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抑郁症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专家指出: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充满朝气的一群年轻人;但同时也是患上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

一、人际间的扩散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不同程度患有抑郁症状的人数占大学生总体不良心理反应的一半以上。众所周知,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抑郁情绪也一样会在大学生人群中蔓延开。因此大学生心理抑郁症在学生群体间具有普遍出现的态势。

二、弱化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抑郁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折磨,有时超过身体上的心理疾病,甚至影响着一生的生活。由于无知和人的习惯把心理疾病都冠以“精神病”的偏见,因此很多出现抑郁症状的大学生都不愿将自己的病情告之于人。而耽误了最好的诊断时间。

三、引发心理行为异常:大学生心理抑郁症患者只靠自己心理上的默默忍受,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并陷入焦虑、、孤独、恐惧等症状中不能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

通过对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的综合介绍,相信你对抑郁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患者还可以出现多种不适的感觉,如会有莫明其妙的空虚感、恐惧感、孤寂感和强迫感等。这都需要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而无效者,此时,专业医生的介入也许会对您摆脱此类症状有良好的帮助。相信每个人都愿望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关推荐

痴呆老人心理问题哪些

1、妄想 表现为异乎寻常的想法,如认为人偷自己的东西、目前自己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怀疑配偶(或其他亲属)是冒充者、认为自己被家人抛弃、怀疑配偶对自己不忠等。这些荒谬的想法与患者的记忆力下降及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力等全面下降关,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突然勃然大怒,甚至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 2、抑郁 这是痴呆患者较多见的心境障碍,许多患者在早期被误诊为抑郁症。此外,焦虑不安也较常见,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患者常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担忧,比如担忧即将要做的事,因而反复询问;还的患者担心自

女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哪些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 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忧郁症 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的外表略驼背姿势。 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

焦虑症缓解的办法是什么

“你压力,我压力,未解决”,某广告的名言告诉我们,焦虑,似乎并非“转型期”的内地独。确实,个人焦虑不分肤色、不分地域,关键的问题,如果每个人的焦虑都指向明确,焦虑原因普遍相似,那么,这就不再是简单的个人焦虑,而是社会焦虑,这也不再是个人心理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大学生焦虑找工作,白领焦虑没完没了的加班,农民工焦虑过年回家的火车票——没一点儿焦虑的人不知道在哪里。据一项调查(2134人参与)显示,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0.

青少年自卑心理的5大原因

一、社会方面。 长期以来,社会上这么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小学生只进重点中学、进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重点中学,才机会进入重点大学,这才是人才。这无形中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学校方面。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缺乏效的评价机制,因此社会及家长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这就必然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调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荷。 三、家庭方面。 一是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哪些

1、孤独 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且敬老院多地处郊区,同外界联系较少,在进入养老院后偶会出现孤独。 2、恐惧 由于老人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会对周围人不信任,特别是会对敬老院里的医务人员。担心工作人员照顾不好、与别人相处不好、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等而产生恐惧。 3、抑郁 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工作忙、不理解、独具等各种原因,老人们多会产生抑郁心理,对周围漠不关心,喜欢独处,也不爱走动,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活动起来,唤起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4、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哪些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 6 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 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睡眠不安和抽动。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 2―3 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 不良的行为偏差。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

大学生为什么会自杀

1、心理障碍 其实每个人都一定的心理问题,关键看个人如何调节,如何释放。做的好则问题迎刃而解,反之则会引向极端。当大学生在生活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 。的可以自我调节成功,但些则不能,这些人往往在心理上出现觉得无能力、无希望、无帮助的“三无”心理疾病。如果此时仍没人分解其问题,就会产生自杀的冲动。每个人都会产生冲动,这就需要冲动控制或者冲动引导机制,或者由于外部事物将构成冲动的精神能量释放,反之,则易发生自杀情况。 2、生理疾患 我们大部分人无生理问题,但无法避免这种人的存在,大部分天生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属于青年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具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和青年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期个体所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可归结为两点,即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在青年期,一方面,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如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能否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实现人格的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性成熟需要的日益强烈使青年期个体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中间

大学生恋爱 心理困境应对

大学生们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

怀孕早期的心理问题三种

1、过分担心:些孕妇对怀孕没科学的认识,易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她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孕育胎儿的任务、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任何药物都会拒之千里。 2、早孕反应:严格说来,早孕反应(孕吐)是一种躯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症状。但医学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素密切的关系。如孕妇厌恶怀孕,则绝大多数会孕吐并伴体重减轻,如果孕妇本身性格外露,心理和情绪变化大,还会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3、心理紧张:些孕妇及亲属盼子心切,又对将来的生活茫然无知,因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的担心,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