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火避开三个误区
宝宝上火避开三个误区
误区一:拖延用药危害大
很多妈妈会认为,宝宝上火很常见,并不要紧,身体自行调节一下,就自然会好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对药敬而远之,不能宝宝一上火就吃药。
笔者走访医院发现,许多宝宝就是延误了对"上火"症状的治疗,导致了病情的恶化。专家指出,父母这种不重视治疗、拖延用药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宝宝抵抗力的下降,"上火"是体内潜伏的病因,容易造成体内炎症,容易引发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等病症,宝宝"上火"问题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
误区二:滥用成人药物伤害大
在生活中,上火是人们常见的病症之一。不少家长就认为,宝宝上火和大人一样,喝些凉茶就可以好了,或者将成人吃的"去火"药物减量,给到宝宝吃。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有损宝宝健康的做法,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儿童健康医师提醒,宝宝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份不适合儿童,滥用成人药物会伤害儿童的肠胃、肝肾,儿童必须慎用。
误区三:随意用药不靠谱
有的妈妈会沿用老一辈的方法,自己抓些药煲给小孩喝。或者根据经验,去药房抓药煎。对此,专家就指出不准确定量给小孩煲凉茶喝是很不科学很危险的。
如果药量没有控制好可能会引起拉肚子长时间喝还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正常发育。而且凉茶味道苦浓,小孩很难接受,强行喂灌容易使小孩挣扎,可能会使药锚进气管从而引起咳嗽,严重会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所以,建议妈妈们不要随便自己抓药煲给小孩喝,不但效果不理想还会弄巧成拙。
婴儿上火认识误区
误区一: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容易导致上火
宝宝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着的时候都有可能为宝宝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宝宝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体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宝宝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宝宝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二: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 消化不良 和积食只是宝宝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宝宝机体引起发热,以及气温变化引起脱水内热等也会使人体产生“内火”。
误区三:宝宝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宝宝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宝宝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宝宝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
误区四: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宝宝上火 6大对策教你轻松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0-6岁的儿童特别容易变得烦躁、嘴唇干裂、嗓子干涩、大便不畅、胃口不好、睡不香,这些症状说明您家的宝宝上火了,而这些症状又是如何伤害着您的宝宝的呢?
小儿上火的认识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容易导致上火
大多数成年人容易在夏秋两季“火气冲天”,因此年轻妈妈会认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节才有必要为孩子实施“灭火”。事实上,儿童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的时候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体“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宝宝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共同构成了孩子身体的三大“火源”。因此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儿童机体引起发热,以及气温变化引起脱水内热等也会使人体产生“内火”。
误区3:儿童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孩子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孩子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
之所以宝宝上火也能引起腹泻,我们需要从“火源”本身的性质来了解。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孩子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时候,不要一味单攻“燥火”,扑灭“湿热之火”同样重要。
误区4: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由于宝宝上火的问题从未被作为炎症和病症被年轻妈妈们正确对待,因此,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新手妈妈带宝宝一定要避开4个误区
1、宝宝奶粉冲泡过浓或过淡
宝宝经常哭闹,担心是没吃饱,吸收不到更多营养!同时认为自己按照说明书冲泡的奶粉,颜色太淡了,其实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奶粉浓度越高,钠离子含量就越多,宝宝的肠胃无法负担,便会出现上火、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而奶粉太淡,也会导致宝宝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小编建议在给宝宝冲泡奶粉时,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6个月内的宝宝母乳才是最好的哦。
2、带宝宝开灯睡觉
许多宝妈觉得开灯睡觉既方便了自己,也让宝宝有安全感,其实开灯睡易增加罹患近视的几率,如果长时间带宝宝开灯睡觉,对视力发育是很不利的,容易破坏网状激活系统,睡眠深度变浅而容易惊醒。习惯开灯哄睡的妈妈,可以留一个小夜灯,但是光线千万不要对着宝宝,灯光一定要柔和。
3、穿太多衣服睡觉
很多宝妈觉得宝宝喜欢踢被子,冬天容易着凉。为了防止感冒,只能在睡觉的时候穿多点了,这样没有盖到被子时也不容易着凉了。宝宝其实特别怕捂热,大人惯有的思维就是气温降低,宝宝容易着凉。正确的做法是周岁以下的宝宝要穿得比大人多一层,周岁以上就要比大人少一层了。关于睡觉小编建议,新生儿:薄睡衣+包被+薄被/毛毯;小婴儿:薄睡衣+背心式睡袋+薄被;较大宝宝:薄睡衣+长袖大睡袋或薄棉睡衣+大棉被。
4、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
有些新手妈妈认为自己的母乳颜色比较淡,营养不足。平时自己吃东西时,会给少许宝宝尝一尝,其实过早添加辅食百弊无一利。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过早添加辅食易给宝宝增添不必要的负担,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母乳才是宝宝的第一口粮,里面含有的营养成分,一般的食物难以涵盖完全。辅食添加应该看宝宝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辅食。普遍的添加时间是4到6个月,而辅食第一口应该以含铁米糊为主。
宝宝咳嗽避开三大误区
咳嗽就是病
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刘海燕表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刘海燕表示,其实咳嗽是一种症状,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也就是说,咳嗽并不是一种病,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咳嗽就代表嗓子不舒服,嗓子发炎了。对此,刘海燕表示,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虽然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最常见,但对小孩子还是要谨慎为好。临床上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子不小心气管中呛入很小的异物,如花生、瓜子碎屑等,结果误诊了好长时间,所以3岁以下孩子不主张给他们吃这些坚硬易碎的食物,尤其是家长不在旁边监护的情况下。
咳嗽就要喝止咳药
只要孩子一咳嗽,很多家长就立刻紧张起来,拿止咳药给孩子服用。刘海燕表示,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止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止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
所以一般疾病初期,不建议用止咳药。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止咳药。
对于喉咙发炎的孩子,就需要吃消炎药。但有些家长认为西药副作用多,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刘海燕表示,这种做法很错误。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两三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咳嗽要挖根治疗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没有了才叫病好。刘海燕表示,孩子曾感冒发烧,已经好了,就是稍微有点咳嗽,可是家长仍然认为病没有好,一咳嗽就用药。曾经有个老太太给孙女反复用咳嗽消炎药用了一个月,把孩子胃给吃坏了。
其实只要正规治疗,孩子病好了,稍微有点咳嗽不要紧,咳嗽恢复有个过程。大多咳嗽都是孩子因为不会吐痰引起,这时如果不厉害就不用管他,可以喝些蜂蜜熬的梨水。如果有痰了,可以适当吃点化痰药。
孩子一感冒咳嗽,有些家长往往自己选择多种药等一起上。刘海燕表示,买药一定要看说明,其实很多中成药里都混有退烧和治感冒的药,不看说明书会带来重复用药的风险。
婴儿上火的常见症状认识误区
识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易上火
大多数成年人容易在夏秋两季“火气冲天”,因此年轻妈妈会认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节才要为宝宝实施“灭火”。事实上,宝宝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的时候都有可能“上火”。
春天,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大量流失;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冬季宝宝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随意用药
有的妈妈会沿用老一辈的方法,自己抓些药煲给宝宝喝,或者根据经验去药房抓药煎,专家指出不准确定量给宝宝煲凉茶喝是很不科学很危险的。
如果药量没有控制好可能会引起拉肚子长时间喝还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而且凉茶味道苦浓,宝宝很难接受,强行喂灌容易使宝宝挣扎,可能会使药呛进气管从而引起咳嗽,严重会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误区3:用成人下火药,只要分量减少一些
宝宝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会严重伤害肠胃功能,而且成人用药减少的分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宝宝,必须慎用。
误区4: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共同构成了宝宝身体的三大“火源”。
误区5:不到万不得已,坚持不用药
有些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对药敬而远之,但是上火会引起宝宝抵抗力下降,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宝宝由于咽喉肿痛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中耳炎等。
误区6: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宝宝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
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宝宝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时候,不要一味单攻“燥火”,扑灭“湿热之火”同样重要。
误区7:一发现皮疹,就用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8: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由于宝宝的“上火”问题从未被作为炎症和病症被年轻妈妈们正确对待,因此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给宝宝降火秘诀
夏季炎热,宝宝很容易上火,很多新妈妈们在照顾宝宝这方面经验不是很多,而且还有误区,很多儿科专家一直在提醒新手父母们在照顾宝宝方面的一些误区,关于治疗宝宝上火,专家总结了如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坚决不用药。很多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对药敬而远之。但是殊不知上火会引起宝宝抵抗力下降,是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
误区二:宝宝上火是小事,自然便会好。妈妈们必须知道,孩子上火不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宝宝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冒、腮腺炎等病症。
误区三:成人药减少份量给宝宝用。专家警告,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很可能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就算有些成人用药可以给宝宝用,但份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况且绝大部分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儿童和婴幼儿,因此必须慎用。
对于上火的“火宝宝”,新手爸妈们也不必心急,要科学应对,主要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饮食要清淡:宝宝上火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类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对于桂圆、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也要少吃。
多饮白开水: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
其实宝宝上火不比太在意,更不需要用药,只要饮食调理即可,有的宝宝活力本来就旺盛,家长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给宝宝清热降火,让宝宝清凉一夏。
宝宝上火的误区
对于宝宝上火,很多妈妈都有不少错与的认识,因此很容易导致宝宝“旧伤未去,新伤又来”的状态。宝宝上火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妈妈们一起来了解下,看看自己是否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1、很多妈妈认为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由于儿童的“上火”问题从未被作为炎症和病症被年轻妈妈们正确对待,因此,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2、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容易导致“上火”
大多数成年人容易在夏秋两季“火气冲天”,因此年轻妈妈会认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节才有必要为孩子实施“灭火”。事实上,儿童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的时候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体“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3、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共同构成了孩子身体的三大“火源”。因此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儿童机体引起发热,以及气温变化引起脱水内热等也会使人体产生“内火”。
4、儿童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孩子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孩子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 之所以“上火”也能引起腹泻,我们需要从“火源”本身的性质来了解。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孩子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时候,不要一味单攻“燥火”,扑灭“湿热之火”同样重要。
男人养生要避开三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过分爱吃肉。
几乎所有男人都偏爱动物性脂肪。家住芝加哥的鲍勃告诉记者,再诱人的水果派也不如一块普通牛排更能激起他的食欲。但实际上,像牛排这样的红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误区二:过量喝酒。
在中国,喝酒多半是为了应酬。”谁都知道喝酒不好,喝高了更不好,可这年头,生意场上不喝根本办不成事,我几乎每天都喝到不省人事。无论喝酒的由头是什么,据美国专家统计,嗜酒酗酒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喝酒的人低15年左右。
误区三:一天三顿饭,抵制零食。
不同于女人,大部分男人对零食并不感冒。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但遗憾的是,男人们总会把每顿正餐吃到十成饱。这不仅容易让他们发胖,同时也会使胆固醇上升。法国营养学专家说,法国人身体苗条是因为他们每天至少进餐4次;而北欧人每天只吃3顿饭:充足的早餐、午餐和下午6点的晚餐,所以他们身体肥胖。
妈妈别闯宝宝上火的这些误区
新生宝宝的头顶上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前卤,也是大家常说的“囟门”,前卤摸上去软软的,有时还能看到在微微地跳动。
很多新妈妈会忽视了宝宝的卤门,却不知道这里非常重要,它能提供很多关于宝宝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是医生评估宝宝脑部发育及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前囟闭合过迟,可见于佝偻病、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婴儿脑膜炎、脑炎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凹陷,见于脱水、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宝宝的前囟会在1岁至1岁半之间闭合,但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宝宝的身体健康如果亮起红灯,囟门会马上“汇报”,所以妈妈们应该留心观察,以免错过重要的信息。如果发现囟门小或早闭的状况,也不要谈虎色变,应该继续服用伊可新,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1: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易上火
大多数成年人容易在夏秋两季“火气冲天”,因此年轻妈妈会认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节才要为宝宝实施“灭火”。事实上,宝宝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的时候都有可能“上火”。
春天,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大量流失;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冬季宝宝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随意用药
有的妈妈会沿用老一辈的方法,自己抓些药煲给宝宝喝,或者根据经验去药房抓药煎,专家指出不准确定量给宝宝煲凉茶喝是很不科学很危险的。
如果药量没有控制好可能会引起拉肚子长时间喝还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而且凉茶味道苦浓,宝宝很难接受,强行喂灌容易使宝宝挣扎,可能会使药呛进气管从而引起咳嗽,严重会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误区3:用成人下火药,只要分量减少一些
宝宝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会严重伤害肠胃功能,而且成人用药减少的分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宝宝,必须慎用。
误区4: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共同构成了宝宝身体的三大“火源”。
误区5:不到万不得已,坚持不用药
有些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对药敬而远之,但是上火会引起宝宝抵抗力下降,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宝宝由于咽喉肿痛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中耳炎等。
误区6: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宝宝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
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宝宝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时候,不要一味单攻“燥火”,扑灭“湿热之火”同样重要。
误区7:一发现皮疹,就用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8: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由于宝宝的“上火”问题从未被作为炎症和病症被年轻妈妈们正确对待,因此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宝宝咳嗽避开三大误区
春季早晚温差大,不少孩子都被咳嗽困扰。作为家长,你知道自己在应对宝宝咳嗽时有哪些错误吗?
咳嗽就是病
许多家长认为咳嗽是一种病,咳嗽不好,疾病就没有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刘海燕表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刘海燕表示,其实咳嗽是一种症状,它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也就是说,咳嗽并不是一种病,适当的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咳嗽就代表嗓子不舒服,嗓子发炎了。对此,刘海燕表示,咳嗽的原因很多,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虽然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最常见,但对小孩子还是要谨慎为好。临床上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子不小心气管中呛入很小的异物,如花生、瓜子碎屑等,结果误诊了好长时间,所以3岁以下孩子不主张给他们吃这些坚硬易碎的食物,尤其是家长不在旁边监护的情况下。
咳嗽就要喝止咳药
只要孩子一咳嗽,很多家长就立刻紧张起来,拿止咳药给孩子服用。刘海燕表示,小儿咳嗽不应立即使用止咳药,尤其不能用中枢性的麻醉止咳药物。没有咳嗽,聚集的痰液会把呼吸通道堵塞,影响呼吸和通气,呼吸道内的炎症物质也不易消除。
所以一般疾病初期,不建议用止咳药。如果咳嗽太厉害,影响孩子睡眠,可以适当用些小儿专用的止咳药。
对于喉咙发炎的孩子,就需要吃消炎药。但有些家长认为西药副作用多,烧退了,就不要用消炎药了。刘海燕表示,这种做法很错误。临床上见到好多病情反复的小孩,都是家长撤药太快引起的。一般来说,医院检查如果白细胞提示较高,说明有炎症,打几天吊针后,回家了还要继续吃两三天消炎药过渡一下。
咳嗽要挖根治疗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没有了才叫病好。刘海燕表示,孩子曾感冒发烧,已经好了,就是稍微有点咳嗽,可是家长仍然认为病没有好,一咳嗽就用药。曾经有个老太太给孙女反复用咳嗽消炎药用了一个月,把孩子胃给吃坏了。
其实只要正规治疗,孩子病好了,稍微有点咳嗽不要紧,咳嗽恢复有个过程。大多咳嗽都是孩子因为不会吐痰引起,这时如果不厉害就不用管他,可以喝些蜂蜜熬的梨水。如果有痰了,可以适当吃点化痰药。
孩子一感冒咳嗽,有些家长往往自己选择多种药等一起上。刘海燕表示,买药一定要看说明,其实很多中成药里都混有退烧和治感冒的药,不看说明书会带来重复用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