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可能是胃癌的症状
消化不良可能是胃癌的症状
消化不良可能“大件事”
人的胃肠道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广东夏季天气湿热,不少人仍按冬天的习惯储存食物,一旦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炎发作;天气等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也让人承受消化不良之苦。
此外,广东人偏爱生冷、腌制食物,爱喝早晚茶、热茶,爱吃热粥,饭前还爱喝汤,这些饮食习惯都可对肠胃造成不利影响,腌制食品和潮汕工夫茶甚至被广东医学界列入肠胃杀手行列。专家称,咸菜、腐乳等腌制食品含盐高,不但易导致高血压、加重肾负担,还会损害胃肠道黏膜,使人易得胃肠溃疡和炎症;潮汕工夫茶一味求烫,高温茶水刺激食道黏膜,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食管癌;而饭前喝汤太多则不利消化。“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很多食品适度吃没问题”。专家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20%的癌症。
1周1次消化不良要警惕胃肠道癌症
出现胃胀、胃口不好、肚子痛等症状,随便找几片药吃吃就挺过去的人很多。我国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胃疾病。“消化不良、肝病和胃肠道肿瘤是最常见的胃肠疾病,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导致的消化不良的情况更是多见,癌肿也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经常出现”。日常的肠胃不适容易被忽视,但这恰恰是肠胃严重疾病和胃肠道癌症(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肝癌、胆管癌、大肠癌等)的主要元凶之一。专家称,当1周有1次或以上消化不良症状出现时,就该提高警惕,尤其是年纪在40岁以上的人。
“目前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方法有钡餐、验血、验便、内镜等,其中钡餐、验血、验便等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而消化道内镜则可确定息肉、肿瘤的大小、位置,还可直接取活检以判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专家举例称,大肠癌一般由大肠息肉经过5年、10年发展转化为癌症,通过内镜检出有息肉时可即时在内镜下将它切除,对于预防肠癌来说能防患于未然。
40岁以上应定期筛查
“吞咽不适、饱胀、消瘦、食欲不振、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往往是胃肠道癌症的警示,应马上做胃肠镜检查。”等到了疼痛难忍时才去检查和求诊,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加大了治疗难度,也降低了生存希望。有数据显示,广东省早期胃癌检出率仅为13%,全国90%的胃癌患者被检出时已处于发展期甚至晚期,治疗难度更大。
据悉,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规定国民要定期做内镜检查,其中日本规定30岁以上的人每年的例行体检要包括胃镜检查。“我国还没有相关要求,但业内普遍认为40岁以上就应当进行相关筛查”。专家提醒,除了有吞咽不适、饱胀、便血等胃肠警示症状外,有胃癌家族史、饮食多油多肉者,应被视为重点筛查人群。至于做哪个部位的内镜,一般可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情况决定,如上消化道有不适的人应该做胃镜,肚脐附近疼痛的人可做钡餐、小肠镜、胶囊内镜等筛查,下腹痛的人较适合做大肠镜检查。
专家建议
胃镜肠镜应定期做检查
即使没有出现吞咽不适、饱胀、消瘦、食欲不振、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明显的消化道警示症状,胃镜、大肠镜也应该作为某些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
提倡40-45岁开始做第一次胃镜检查,若无明显病变3年复查一次,若有增生等病变则要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大肠镜从50岁开始做第一次,无明显病变10年复查一次,否则需要2年-3年复查一次。
癌变的早期信号 第3种信号:消化不良、长期烧心
第一次机会:消化不良
第二次机会:胃炎、胃溃疡
胃癌
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发生癌症的信号。烧心又叫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腹部疼痛、胃溃疡,再服用止痛、止酸药物后仍不能缓解,进食后还会出现饱胀或疼痛、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现象,这些都是胃癌或食道癌的早期信号。
胃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消化不良症状: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 ,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都是胃癌早期症状。
上腹不适症状:较多见早期胃癌症状是上腹不适 ,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 ,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 ,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
食欲减退等症状: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症状。
胃癌患者早期容易出现的症状
胃癌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肿瘤,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前茅。一般多见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近几年,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胃癌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
早期症状
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1、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
早期治疗
即应用胃镜进行治疗,适用于微小胃癌、小胃癌、高龄或重症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常用方法为内镜胃粘膜切除术、酒精局部注射、微波凝固治疗,激光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科学家对舞茸(Maitake,又名灰树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消化不良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1、便秘:如果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那么食物就会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消化吸收而潴留在胃肠内,从而就会因此而不能被及时的排出体外而导致便秘的症状出现。
2、口臭:口臭的症状是由于消化不良是食物堆积在胃肠,从而食物就会因为堆积在胃肠进行发酵而产生一些有害气体,而这些气体就会从人的呼吸道排出而导致口臭的症状。
3、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后,胃肠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从而就会因为胃肠蠕动不正常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出现。
4、腹泻:消化不良的出现会使肠内运作平衡被打乱,不仅会导致便秘的症状,而且也可能会导致出现腹泻的症状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症状。
5、胃癌:在出现了消化不良后,许多患者都会因为消化不良带来的不适感而不愿意多进食,并且同时睡眠质量也会下降,从而就影响了人体的生理健康和正常的日常生活,如果长期性的这样就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早期症状 消化不良
早期胃癌多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有消化不良症状,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胃癌早期有哪些症状 上腹部不适、疼痛
上腹部不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有饱胀感或有烧灼感,反复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并不长,症状也不是很剧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导致被忽视。
如果反复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也应该要及时去医院排查是否为胃癌。57.5%的胃癌患者早期有食欲不振的情况,57.2%的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74.7%的胃癌患者在早期有上腹部疼痛的现象。
胃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胃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超过半数的早期胃癌患者症状都不明显,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不适或间歇隐痛、胃部饱胀、食欲减退、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并不典型,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病。专家表示,如果长时间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
据统计,超过八成的胃癌患者都会出现上腹疼痛的症状。约有1/3的胃癌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反酸、食欲不佳、上腹不适、食后胃胀等轻微症状。而还有部分胃癌患者没有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体形消瘦和容易疲倦乏力等症状。
消化不良是指什么
一、发病原因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二、发病机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十二指肠溃疡组。
上面的内容非常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有关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看过之后的朋友们相信对于该病都已经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原来消化不良就是指我们的胃动力不足,肠胃功能出现了障碍。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大多数跟饮食方式有很大关系。
消化不良的三种类型
消化不良是一组综合征,有许多不同的描述或定义。概括地说,消化不良是由许多不同的以胃为主的症状群构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腹痛、腹胀、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等。
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两类。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经过相应检查,发现患有消化性溃疡病、胃癌、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或肝胆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疾病,或有的可由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无器质性疾病,或用器质性疾病不能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消化不良,如上腹疼痛或不适感,经胃镜等检查不存在器质性疾病,并且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的改变无关。
按照1999年罗马会议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溃疡样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及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三个类型。不同的类型,应用的药物不一样。
溃疡样消化不良 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并且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项:夜间痛、周期性腹部不适、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治疗可服用抗酸剂或抑酸剂,如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
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 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并且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两项:餐后腹胀,过早饱腹感;餐后恶心,呕吐;不能耐受脂肪类食物或弥漫性上腹疼痛。治疗可服用促胃动力药物,如西沙比利、多潘利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