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于肩峰下方有痛感及压痛,但无明显传导叩痛。
由于骨折局部出血及创伤性反应,显示肩峰下方肿胀。活动受限肩3.关节活动受限 尤以外展外旋时最为明显。
多见于生活及交通(步行滑倒居多)意外。
临床表现,以肩部的肿、痛及活动受限为主。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 X 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及轴位,一般勿需 CT 及 MRI 检查。
于骨折局部出血及创伤性反应,显示肩峰下方肿胀。活动受限肩3.关节活动受限 尤以外展外旋时最为明显。1.外伤史 多见于生活及交通(步行滑倒居多)意外。2.临床表现,以肩部的肿、痛及活动受限为主。3.影像学检查主要是 X 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及轴位,一般勿需 CT 及 MRI 检查。
肱骨大节结骨折原因有什么
多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所致。据致伤的暴力及合并伤可分为四种类型:
1.无移位的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于肱骨大结节,即当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引起骨折,骨折块很少有严重移位或无移位。
2.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骨折系肩关节前脱位时,大结节撞击于肩胛盂前下缘所致,因大结节与肱骨的骨膜未断裂,当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后,肱骨大结节亦即自行复位。
3.有移位的单纯撕脱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即当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着地,冈上、下肌、小圆肌及肩袖突然猛力收缩牵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如为完全撕脱骨折,骨折块可缩至肱骨头的关节面以上。
4.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大结节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肢向肩部冲击,可引起肱骨外科颈及大结节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一个类型。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大节结骨折原因,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特别是不管工作还是生活要注意安全,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要做好热身活动,出现肱骨大节结骨折后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肩关节脱位如何治疗和护理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①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②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③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怎么办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由于治疗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骨折给长臂石膏固定;手法复位后,给外展架固定3~4周,第2天开始手腕关节功能练习,固定解除后,前臂三角巾悬吊2~3周开始肩,肘关节功能练习,直到有明显的骨痂生长。
解除外固定后,均配合热敷,理疗,接摩等治疗,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不管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骨折片达到了解剖复位,术后应该用外展加固定,这样可以放松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张力和牵拉,骨折片不易发生再移位,骨折片在无张力下愈合快,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影响不大。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有什么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肱骨头骨折各类型的治疗方法
肱骨头骨折与肱骨大结节骨折直接暴力所致的发生机转相似,可同时引起大结节及肱骨头骨折或是此暴力未造成大结节骨折,而是继续向内传导以致引起肱骨头骨折。前者骨折多属粉碎状,而后者则以嵌压型多见。由于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等因素不同,所以治疗要求也有所差异。
1.嵌入型:对无移位者仅以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左右,对有成角移位者应先行复位,青壮年者以固定于外展架上为宜。
2.粉碎型:手法复位后外展架固定4周~5周,手法复位失败者可将患肢置于外展位牵引3周~4周,并及早开始功能活动。也可行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内固定物切勿突出到关节腔内,以防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对开放复位后仍无法维持对位或关节面严重缺损者,可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尤其适用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3.有游离骨片者:手法复位一般难以还纳,可行开放复位,对难以还纳者,可将其摘除。
4.晚期患者:以补救性手术为主,包括关节面修整术、肱二头肌肌腱的腱沟修整术、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肱骨骨折如何诊断
肱骨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下面详细介绍。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2、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3、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肩髃准确位置图作用 肩髃的准确位置
定位: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取穴:前臂平举,在肩缝外侧会出现两个凹陷,其前缘凹陷中(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即是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