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如何鉴别诊断
月经不调如何鉴别诊断
月经不调诊断
1.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或先后无定期。
2.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
3.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超过8天以上。
如果持续一般霎时间出现以上情况 ,则有可能是月经不调,应当引起重视,因为月经不调通常也是引起不孕症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因此, 如果在准备怀孕的时候,最好能把月经不调情况予以改善,从而得以保证怀孕的顺利进行。
月经不调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妇科检查可以与绝大多数疾病相鉴别: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 .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脊髓性共济失调检查
(一) 辅助检查
1、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很明显,有时可见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正常。
2、确诊SCA及区分亚型可行PCR分析,用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证明SCA的基因缺陷。(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结合MRI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病可临床确诊。然而,临床仅根据各亚型特征性症状、体征确诊仍不准确(SCA7除外),可用PCR法准确判定洲型及CAG扩增次数,进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不典型病例需与多发硬化、CJD等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
感觉性共济失调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一)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临床表现:青年期发病,缓慢发展,最早症状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似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肌张力低,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颤,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神经系统检查发现:
①肢体共济失调以下肢为主,行走和站立明显。
②多数患者有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多见,但垂直性、旋转性均可见到,通常向外侧凝视时最明显。
③肢体肌张力减低,下肢明显,当锥体束受损出现病理反射。
④感觉障碍不明显,震颤觉可受影响。
⑤少数患者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辅助检查:
①X线平片多有足和脊柱的畸形。
②可有心电图的改变如T波倒置,传导阻滞或QRS波异常。
(二)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病,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临床表现:首先出现缓慢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并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构音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下肢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眼球震颤可能很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辅助检查:
①CT及MRI扫描:小脑和脑干萎缩。
②气脑造影:见蛛网膜下腔及小脑幕下气体增多,提示小脑及脑干萎缩。
(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孩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柬征。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四)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本病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等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患儿步态摇晃明显,两腿分得很宽。继而上肢出现意向性震颤。与少年脊髓型遗传共济失调不同处为无感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阴性。多数患儿伴有手足徐动症,随年龄增大,锥体外系多动症可变的更为明显。眼球主动的向两侧同向运动慢而断续,常伴有眨眼和头的摆动,运动终止时出现眼球震颤,有小脑构音障碍。至青春期后,多数患者出现脊髓受损症状,深感觉消失,病理征阳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生于球结膜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累及全部结膜、眼睑、鼻梁和两颊产耳、颈项、肘窝和腋窝等。皮肤和毛发的早发性改变明显。婴儿期的皮下脂肪很早消失,面部皮肤常萎缩而紧贴面骨。可伴有慢性脂溢性皮炎、点状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为本病突出症状之一。
鼻炎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较长时间可引起肺部广泛纤维化,发生杵状指和肺功能不全等。病儿几乎均有性功能发育障碍,通常不出现第二性征。大约有3/4的患者呈侏儒症。X线片常可发现全部副鼻窦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表现,有时可见到恶性淋巴瘤引起纵隔阴影增宽。心电图多数正常,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E的选择性缺乏,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反应肝脏发育不良。染色体检查异常。
(五)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本病分为遗传性与散发病例两类,临床有多种类型,Meniel型是遗传性中最常见也是最典型者。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以前者较多。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开始为小脑性行走困难,以后影响上肢并出现构音障碍。有时可出现头和躯干的静止性震颤。通常无眼球震颤,肌力和反射正常,有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有不自主运动如舞蹈动作、手足徐动、震颤麻痹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核上性或核性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震颤较少见,有病理反射,深感觉障碍,尿失禁。少数出现痴呆。气脑造影和CT或MRI扫描可见小脑和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也有助于诊断。
(六)小脑橄榄萎缩:本病又称原发性小脑实质变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少数患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初期步态不稳,走路蹒跚,两足分开。以后影响手的精细动作,字迹变坏,讲话口吃,或有吟诗状语言。肌张力低,意向性震颤,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部分病例后期出现眼球震颤。膀胱括约肌障碍也较常见,少数患者智能减退,视力正常,无感觉障碍。气脑造影、CT或MRI可见到蚓状沟加宽而第四脑室正常。
(七)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称“齿状核红核萎缩”。临床表现肌阵挛、小脑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大发作。开始可为一个肢体的定向性震颤,构音障碍,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能。肢体共济失调较躯干共济失调明显。上肢较下肢重,严重者两手向前伸直时呈扑翼样震颤。
(八)遗传性共济失调一白内障一侏儒一智力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出生后或婴儿期出现症状者称幼儿型,成年人发病者称成人型、本病有三种特征性症状是白内障、小脑共济失调、智能发育不全。白内障均为双侧性。小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构音障碍,躯干及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低。年龄大些患儿常有锥体束征阳性。性功能发育迟缓、足外翻、脊柱后侧凸,指(趾)畸形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缓慢、两腿叉开、左右摇摆、蹒跚如醉,跟膝胫试验阳性,两下肢深部感觉及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两侧babinski征阳性。常造成严重的脊柱侧凸或后凸及弓形足。晚期有程度不同的瘫痪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专家解析乳腺增生的检查诊断方法
1、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30~35岁,在30岁以上的女性的发病率可达90%以上,常伴有月经不调。
2、患者乳房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经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也可随情志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3、患者双侧或单侧乳房内有肿块,常为多发性,呈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结节状,质地韧而不硬,推之可以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有压痛。
4、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少数为无色浆液。
5、如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症状类似而难以鉴别,可通过钼靶X线乳房摄片、B超检查及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等手段辅助鉴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6、与肿块软硬鉴别诊断,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肿块质地相对较软,大小不一,经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生长缓慢,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一般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均无粘连,且大多在双侧乳房发作。
7、肿块疼痛鉴别诊断,因乳腺增生形成的肿块是散在分布的疙瘩状物质,所以患者的疼痛症状很明显;而乳腺癌患者形成的肿块往往是孤立存在的固定性物质,患者大多无疼痛表现,只是当癌症晚期时,由于肿块影响到外层的包膜或累及皮肤时,才会出现疼痛。
小脑共济失调鉴别诊断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①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 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蚓部(原始小脑)受损害。可见于ADCAⅢ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②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
③全小脑性共济失调:病损部位在原始小脑、新小脑、小脑核团、小脑传人(出)纤维,临床表现为躯干、肢体、步态的共济失调。可见于ADCAI型等。
预防: 1.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2.防止药物过量(如苯妥英钠)引致本症。
3.防止重金属中毒(如铅)。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如何诊断鉴别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诊断鉴别
自我诊断要点
1. 月经不调,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
2. 多次自然流产史。
鉴别诊断
1.测量基础体温: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测量体温,通过2个月的连续测试,正常的基础体温:上升幅度不小于0.3摄氏度,体温升高不少于12天。
2.诊刮术:在月经周期的第二十六天进行诊刮,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否形成,与月经周期数是否符合。如果子宫内膜分泌不良或者落后于刮诊日2天以上的内膜,则考虑黄体功能不全。
3.在月经第十八到二十六天测血液内孕激素,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则提示黄体功能不全。
4.超声监测排卵,从排卵后到来月经的时间应该是14天左右,如果少于12天可以诊断黄体不足。
宫颈囊肿会引发哪些疾病
痛经
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甚至痛得滚炕或撞头,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但中国报道有21%约无痛经。
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
进行性加剧的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罕见于其他妇科疾病,是诊断本症最有价值的症侯。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当病变逐渐加重时,症状日趋明显,而经后症状消失。
导致不孕
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对内异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病例中有部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月经不调
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的危害
痛经:
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不孕:
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
月经不调:
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性交痛:
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
月经不调的诊断与鉴别
1、月经先期(1)症状: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2)鉴别: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2、月经后期(1)症状: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2)鉴别: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3)检查: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3、月经先后无定期(1)症状: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2)鉴别: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3)检查: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4、月经过多(1)症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2)鉴别: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3)检查: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5、月经过少(1)症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2)鉴别: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温馨提示:女性朋友发现月经不调发生,不要麻痹大意不引起重视处理,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积极治疗,尽早解决月经不调的危害,切勿盲目治疗,使疾病加重,危害女性健康。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的诊断检查
(一)辅助检查
1、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很明显,有时可见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正常。
2、确诊SCA及区分亚型可行PCR分析,用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证明SCA的基因缺陷。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结合MRI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病可临床确诊。然而,临床仅根据各亚型特征性症状、体征确诊仍不准确(SCA7除外),可用PCR法准确判定洲型及CAG扩增次数,进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不典型病例需与多发硬化、CJD等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
(1)左旋多巴可缓解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毒扁豆碱或胞二磷胆碱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氯苯胺丁酸可减轻痉挛,金刚烷胺可改善共济失调,共济失调伴肌阵挛首选嘘硝安定;ATP、辅酶A、肌苷和维生素B族等神经营养药可以试用;
(2)手术治疗:可行视丘毁损术;
(3)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及辅助行走器械可能有所裨益。进行遗传咨询。
常规的五种月经不调的诊断鉴别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3、月经后期
(1)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4、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5、月经先后无定期
(1)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区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月经不调的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月经不调的诊断应注意查明病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注意病史
注意询问患者以往月经史,有否停经史、生育史,有否人流手术史,有否慢性病或服用影响月经的药物史,有否妇科疾病史等。
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要注意内、外生殖器有无特殊异常情况,如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双侧卵巢稍增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一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呈囊性,与子宫黏连,子宫体固定后倾、子宫峡部可扪及结节。
B超检查
通过盆腔B超或者阴道B超检查可以排除流产、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黏连等疾病。
内分泌检查
内分泌检查包括睾酮、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可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无排卵功血等。注意检查前应该停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血内分泌报告结果。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哪些检查可以做
(一) 辅助检查:
1、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很明显,有时可见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正常。
2、确诊SCA及区分亚型可行PCR分析,用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证明SCA的基因缺陷。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结合MRI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病可临床确诊。然而,临床仅根据各亚型特征性症状、体征确诊仍不准确(SCA7除外),可用PCR法准确判定洲型及CAG扩增次数,进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不典型病例需与多发硬化、CJD等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
月经量少诊断鉴别
月经量少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本病的诊断要点,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2.有些药物可引起月经过少,如避孕药、治疗精神病药、抗肿瘤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类药物(如他莫昔芬、丹哪唑、内美通等),此外雷公藤片、溴隐亭等药也会引起月经减少,临诊时应详细询问有关病史。
3.多次人工流产手术或手术粗暴,损伤子宫基底层内膜或宫腔黏连,都会引起月经过少,故也需询问人流手术情况。产后大出血有时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4.无排卵型功血单纯月经过少的情况比较少见,有时是无排卵闭经的先兆。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见月经过少,常伴月经后期,体重增加,继而闭经。卵巢早衰者也是先表现月经过少,继而闭经。
5.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首先应排除流产或宫外孕,尿、血妊娠试验和B超都可予以鉴别。
临床检查
月经血量过少一般会抽血检查,检查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黄体酮,来确定是卵巢还是脑垂体的激素出问题。其次量基础体温制图,以观察是否有排卵,或是否出现黄体酮不足的情形。还可超音波检查,侦测子宫内膜厚度及是否排卵。如果是因子宫粘连造成子宫颈堵塞引起,可用子宫镜分开后置入避孕器,再用激素治疗3个月。假如是黄体酮不足,可以补充黄体酮或使用卵巢治疗。放松心情,减少生活上的压力也有助于月经正常。
辨别方法
月经是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反应,一般每次月经量30毫升是太少,180毫升又过多。正常的应该是每次60毫升。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假如每次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相反,每次月经一包都用不完,则属经量过少,应及早去看医生。
子宫内膜异位的危害
1、痛经
内异症的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特征,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2、不孕
约有50%左右内异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内异症。内异症患有不孕,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因素引起。
3、月经不调
内异症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月经不调可作诊断参考,但在鉴别诊断中并无价值。
4、性交痛
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阔韧带后叶病灶纤维化增生及收缩明显时,可以外源性压迫输尿管,使其狭窄阻塞,亦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发生输尿管积水或肾盂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