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教宝宝多认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教宝宝多认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父母应经常教宝宝看图形和符号学说话可以通过图书、标签、照片、广告画等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认识事物。
如故事书上的人和物、马路上的红绿灯、公用厕所门上的男女符号,照片中的家人留影形象以及各种鲜艳的广告画等都可与实物结合反复辨认和反复学说。
几个月宝宝会讲话
1-2个月的小婴儿,哭是唯一的语言,3个月时开始咿呀作声,6个月时会发出单线纯音如爸、妈。7-8个月会发出两个相同的单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时能模仿大人简单的发音如bay-bay,1岁能叫阿姨,并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灯...
不过如果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上面说的也会提前一两个月.我家因为人多,亲戚都住在一个小区里.每天人来人往的.宝宝在2个月的时候就整天咿咿呀呀,4个月的时候会发出"mama,dada,papa"的音.5个月时能发出"baba"的音.从7个月开始就整天嘴里叽里咕噜的不停的说,但听不懂说什么.9个月就会有意识的喊"妈妈".现在会叫爸爸,爷爷,阿姨,姑姑.会喊他大伯的名字"飞"会说"给,走,要,不,球,灯,机"仍旧每天指这指那的不停的又喊又说.大部分还是听不懂.
多和宝宝说话,刺激他的听觉.对宝宝说话很有帮助.
注重这些常识的认识和了解,对宝宝的健康发育问题才能够带来帮助,也希望作为家长应该多去认识这些宝宝成长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最不可忽略的就是他们日常营养的补充因为补充足够的营养,才更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3岁宝宝需要训练哪些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协调能力
孩子的协调能力的训练对于日后的脑部能力的开发以及运动潜能的开始具有一定的作用。父母主要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活动或者是游戏,训练宝宝的手部与脚部等的协调能力。
独木桥游戏
在我们可以在家里放一个长条的板凳,让宝宝站在上面行走。这个时候,板凳就类似于独木桥,一个幼儿在板凳上行走是需要勇气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另外宝宝还需要利用自己的手部调节自身的平衡能力。此外,父母也可以利用食物或者是东西引诱的方式,让宝宝顺利在长的板凳上行走。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要在旁边保护着宝宝,同时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父母的信任度。
抛球游戏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莫过于拿着一个轻轻的塑胶球和爸爸妈妈们玩抛球游戏。这种游戏不仅仅是趣味性强,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教育和训练宝宝们的眼部以及手部的协调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的忍耐力
一个孩子的忍耐力是需要从小训练的,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一个被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变得比较娇生惯养,忍耐力也就会逐渐的变低。因此,现代的教育方式,就是需要增加对于孩子的忍耐力的训练。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现代的社会中,三岁的孩子所承受的挫折一般是自己的玩具被玩坏了,或者是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想要的事情,那么这些挫折对于一个三岁孩子就是难以承受的,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在现实的例子中,学会用平实的语言,帮助宝宝度过挫折,让宝宝了解如何承受挫折,接受生活带来的挑战。
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对于爸爸妈妈们的要求,有时候爸爸妈妈们由于工作比较忙或者是某些客观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发脾气或者是哭闹。针对于三岁小孩的教育,就是要学会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
四种游戏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第一、做手工。
早教游戏跟孩子一起做一张钟面的拼图,我记得巧虎下半年就有一期是做钟面的,正好可以拿来用。方法是把钟面剪散后叫宝宝再拼回来。安装时分针时,可指示他放在某个时间上。
可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发展认知能力、逻辑能力、时间和时钟的概念
第二、拍手掌。
从孩子4岁起,你就可以和他玩这个游戏。爸爸或妈妈先让孩子闭上眼睛,自己先拍几下手,然后问宝宝刚才拍了几下?他答对后,再重复。宝宝稍大时可增加难度,如拍了几下,停顿,再拍,再停,再拍。然后问宝宝:[刚才三次共拍了多少下手?也可要求宝宝跟着做。
可以提高:记忆力、模仿能力
第三、早教知识记路形。
这个办法适合五到六岁的孩子。去公园时,给孩子介绍周围的标示物,例如卖冷饮的地方、售票处、公共车站、书报亭等。回家制成一幅简单的地图,画出标志物。下次再往公园时,拿出地图,叫宝宝指出主要标志物。
可以提高:观察力、发展意识、记忆能力
第四、画格子。
5岁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预备一张大方格纸以及一些常见的动物卡片或数字卡片。妈妈在第一个格子中摆进4种小动物的卡片或数字卡片,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会儿后,拿掉卡片,让孩子动脑筋,帮助这些小动物或数字回到自己的家。若孩子找到了,妈妈再放6张小动物或数字卡片到另一格子上,重复步骤。 可以提高:观察力、发展意识、记忆能力
宝宝要从多大开始会说话
宝宝从3-4个月的时候会有拿玩具的意识,此时宝宝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不厌其烦的将宝宝接触到的物品介绍给宝宝。
6-7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的面容、说话的声音会在宝宝的大脑留下印象,虽然宝宝还听不懂大人说的话,但是爸爸妈妈应该多跟宝宝交流,交流的时候动作的幅度和表情可以稍微夸张一点,这样可以对宝宝的语言形成刺激。
到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一般会叫“妈妈、爸爸”等简单的称呼,问宝宝“妈妈在哪?”宝宝能四周环视,最后注视着妈妈。有些孩子说话晚,会叫“爸爸、妈妈”可能要到1岁的时候,这个也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不用太着急,平常有意无意的多跟孩子说说话。如果孩子一岁半的时候还不会叫妈妈,可以去检查一下,看宝宝为什么不愿意说话。
一般孩子一岁的时候,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比如想要喝水会说“水”,想要玩具球会说“球”,还不能完整的表达,但是能说出物品的名称。
到宝宝1岁半的时候,孩子的语言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了,通常会说几个字的句子,比如“妈妈抱、要喝水”,此时孩子也能听懂成人说的一些简单的句子,理解但是说不出来。
到孩子2岁的时候,基本上能分得清“你、我、他”了,还能唱一些简单的儿歌。
八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八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慢慢地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妈妈可是重要角色呢,在宝宝懵懂的时候教他知识,陪伴他成长。
但是,您知道吗?爸爸妈妈为宝宝做的事情,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一些事情不仅对宝宝的成长没帮助,而且会害了孩子呢!小编为您精心总结对宝宝成长没帮助的八大事迹,快来看看吧!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孤僻。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不一定是懂了哦!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9~11个月:没提供爬行空间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会调皮地想站起来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会经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发育。
爸爸妈妈们因为疼爱宝宝,舍不得他受伤,常常会紧张地看护宝宝,只允许宝宝在限定的区域爬来爬去,宝宝觉得没趣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欢爬行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狠狠心”,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样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所以,给他一个自由爬行的空间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给他设一些小障碍,比如拿枕头当“小台阶”,看宝宝怎么用小脑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克服障碍等等。
12~15个月:缩小了宝宝的视野
大部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时刻待在家里精心呵护,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出门。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是在呵护宝宝,但其实是缩小了宝宝的视野。让宝宝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接触不到新鲜事物的刺激,宝宝会以为家里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想法可是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进程哦!
12-15个月的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已经逐步增强了,外出是只要做好准备,比如给宝宝穿稍微厚一点的衣物,在婴儿车上加一层小薄纱等等,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抵抗病菌。周末的时候要常带宝宝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让他认识小草小花、蓝天白云等新东西,这样才能扩大他的视野。
18个月大:不让宝宝帮做些家务
1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动手能力,更需要在生活中锻炼他各方面的技能。但有些父母对宝宝过于宠爱,只要宝宝有得吃有得玩高高兴兴的,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
这样的宠爱方式,对宝宝的成长可是没有帮助的哦。如果宝宝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好吃好喝地“供着”,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同龄人,变得什么都不会了。
提高宝宝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从让他帮忙做些家务开始。妈妈可以鼓励宝宝一起做家务,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擦桌子、收拾玩具等等,如果宝宝认真地完成了任务,也别忘了表扬他:“宝宝真棒,做得比妈妈都棒!”经常受到表扬,孩子也会更乐于动手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慢慢地提高哟!
2~3岁:不教他如何照顾自己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都准备上幼儿园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继续宠溺着他,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在幼儿园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顾,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所以,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开始教他如何照顾自己。比如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把手帕、水壶等日常用品放在小书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让宝宝学会独立,就算离开了父母,在幼儿园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3岁后:还让宝宝觉得你是超人妈妈
3岁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各种难题,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宝宝眼里,爸爸妈妈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只要爸爸妈妈在就什么都不怕。
但是3岁之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要开始学会承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慢慢脱去“超人”的形象,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是普通人,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做错事就要改正,不会的事情就要认真学习。”
有时候可以故意让宝宝犯一些小错误,吸取一些小教训,比如不吃饭就会挨饿,总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宝宝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断事情的好坏,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如何巧应对不爱刷牙的宝宝
宝宝不爱刷牙 聪明妈应对有招
当宝宝到2岁左右时,应该开始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乳牙龋齿和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宝宝是不会乖乖刷牙的,有的一边刷一边玩,有的直接拒绝刷牙,为此很多爸爸妈妈也觉得很困扰。怎样才能让宝宝乖乖刷牙呢?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刷牙难表现一:不会刷牙
宝宝年纪尚小,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还相对比较弱,不会刷牙是非常正常的。然而无论多难,适龄宝宝还是要掌握刷牙的“本领”,可以通过模范法和专业牙齿训练器来教宝宝刷牙,避免蛀牙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宝妈支招:
1、用模仿法教宝宝刷牙
小浩妈妈:“宝宝学会刷牙后,常会偷懒,于是晚上宝宝睡觉前,我都会和他一起刷牙。宝宝看着我一副认真的样子,他也煞有介事地刷开了。”
教宝宝自己刷牙,要逐步过渡。当大人刷牙时,可以让宝宝在身边也拿着牙刷模仿,让宝宝对刷牙感兴趣,会有一定效果。宝宝自己刷完之后,爸爸妈妈们可以适当地称赞一下,进一步增强宝宝对刷牙的兴趣。让宝宝感受到,刷牙并不是对他的特别要求,而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爸爸妈妈们在教宝宝刷牙之前,自己首先要弄清刷牙的顺序步骤和手法,以免把错误的刷牙方法教给宝宝。
2、使用专业牙齿训练器
宝宝牙齿萌出时,就应该开始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使用专门的牙齿训练器,它由硅橡胶制成,样子很像牙刷,放到宝宝口中,让他横嚼或竖嚼,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颌骨,校正牙床,使牙齿排列整齐,又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更好地冲洗口腔。到宝宝长出7-8颗牙时,可以使用另一种橡胶做的牙刷,它的样子更接近普通的牙刷,只是刷毛是橡胶做的。
宝宝1岁左右时,应有意识地教他漱口,在含一口水后让宝宝鼓腮,这样可促使水在口腔中流动,慢慢地宝宝就可学会漱口了。到2岁左右,开始教宝宝刷牙,可以先用前边提到的橡胶牙刷,也可用专门的儿童牙刷。一般到3岁左右宝宝就可以学习自己刷牙了。
宝宝刷牙难表现二:不肯刷牙
由于年龄和发育等因素,宝宝不能像大人一样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于是很多宝宝会出现不肯刷牙的情况,抵触刷牙。然而长期不刷牙会导致一些口腔疾病的发生,爸爸妈妈们为此又急又无奈,此时不宜强迫宝宝刷牙,会让宝宝对刷牙这件事更加抗拒,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宝宝爱上刷牙。
宝妈支招:用游戏法教宝宝刷牙
1、故事游戏
小Y妈妈:“最近给宝宝买了巧虎的碟子,他很喜欢里面‘巧虎刷牙'的那段,总是念叨着‘巧虎爱刷牙,娃娃爱刷牙。'还煞有介事地时不时拿着给他准备的小牙刷模仿。但是宝宝还是不太会刷,有点着急的样子。于是我常常和宝宝玩游戏,把牙刷当道具,给小熊刷牙、给洋娃娃刷牙。每次示范后,宝宝都抢着要去给玩具们刷牙,很认真地按照我教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我想不久的将来,他就能像给玩具们刷牙那样,正确地给自己刷牙了。”
2、互动游戏
丽丽妈妈:“我的绝招是给宝宝刷牙时,允许他给爸爸刷牙,这样一来,宝宝总闹着要帮爸爸刷牙。我帮宝宝刷牙时,他的注意力都在帮爸爸刷牙上面,自然就乖乖就范了。受苦的自然是他爸,宝宝的小手没轻没重,常弄得爸爸很难受。”
3、竞赛游戏
小桃爸爸:“我家的宝宝也不爱刷牙,为了提升他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全家刷牙大赛。每天早上和晚上临睡前,一家三口争先恐后地来到卫生间刷牙,比比谁刷牙最积极、最认真、最彻底,获胜者能得到一朵小红花。这不,宝宝成了刷牙最积极的一位了。”
宝宝刷牙难表现三:不好好刷牙
有的宝宝会刷牙,肯刷牙,可是就是不好好刷牙,一边刷一边东张西望,甚至含着牙膏把牙刷甩一边就跑了,让妈妈追着赶着刷牙,真是又急又累。此时爸爸妈妈们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反例震慑的办法,让宝宝知道不好好刷牙的不良后果,逐渐缓解刷牙时注意力涣散的状况。
宝妈支招:
1、讲故事
晴晴妈妈:“宝宝不好好刷牙,让人头疼。一天,我偶得了一个的宣传磁带,上面讲述了一个孩子不好好刷牙,成为了蛀牙大王,很多小朋友都不爱和他一起玩;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蛀牙大王修好了牙齿,天天认真刷牙牙齿健康的故事。我就放给宝宝听,他很感兴趣,还常要求再听。这样,宝宝刷牙成了一件主动又认真的事情。”
2、反例震慑法
小斌妈妈:“宝宝刷牙老含着牙膏到处跑,道理讲了一箩筐也没用。有次吃饭我的牙不小心硌在骨头上掉了一块,他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不好好刷牙,牙坏了,连好吃的骨头也不能啃。哎呀肚子也疼了,肯定是昨天不小心吞到牙膏要拉肚子了。’以后宝宝刷牙不用再追着,自己主动刷完再玩,还不时地说:‘妈妈不认真刷牙,牙坏了还拉肚子,不能吃好东东了。’虽然自己充当了反面典型,但看见宝宝专心刷牙,觉得值了。”
教养方面的4大误区
有些妈妈喜欢叫女宝宝帮助自己在身边学做一些家务事,但不喜欢男宝宝插手,认为男宝宝做家务事是“婆婆妈妈”的表现。其实男宝宝跟妈妈学些家务,对提升精细动作很有益处,妈妈应正确引导。
女宝宝做错了事总爱以撒娇的方式逃避爸妈的惩罚。当然宝宝做错了事爸妈不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然而无论男女宝宝做错了事都应一视同仁,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爸妈不喜欢男宝宝有暴力倾向。男宝宝喜欢模仿电影中的打斗动作,常会受到爸妈的训斥,其实这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已,如果爸妈能善加引导,帮宝宝辨明是非,就可以培养他的正义感。
一些爸妈认为女宝宝爱打扮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男宝宝爱打扮就有点“娘娘腔”了。其实男宝宝也应打扮得帅气十足,爸妈要让他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