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也需适时调整 秋分饮食养生
作息也需适时调整 秋分饮食养生
秋季因为阴虚而容易产生躁郁情绪,解决这个方法是在生活中多喝水,补充体液,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总之,在秋分节气,在养生上要注意阴阳平衡,保持中庸的情绪,中庸的饮食,中庸的作息习惯,才能保障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养生指南之秋季进补的注意事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养生小常识
1、秋分节气饮食原则
平衡营养: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少辛增酸: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阴阳平衡:秋分时节昼夜均等,所以我们养生也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使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衡”是中医的说法,其实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七天营养素”的平衡摄入。所谓“七大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水这七种营养素。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大多有所下降,很容易缺乏营养,因此到了秋天,要保证营养的充足和平衡。另外,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也很要,要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适当调配。吃东西时,切忌狼吞虎咽,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使肠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且还有利于保持肠道内的水分,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
2、秋分时节饮食宜忌
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胜品。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秋分时节进补也不可太过。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3、生活作息小贴士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为什么要吃西瓜 秋分饮食养生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此时应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千金方》说,秋分时节勿食豆芽,此时豆芽会伤人神胆,引发哮喘。秋分时节也不能多食新姜以及生蒜。蛋黄月饼、豆芽、新姜、生蒜、肺、野鸡、猪肚、芹菜、螃蟹都少吃或不吃为佳。
秋季易上火怎么办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长期睡眠不足、劳累过度是口疮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这些不当行为会耗伤人体阴血。阴虚则火旺,常会从口腔粘膜上“出火”,引起口疮。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早睡早起
秋季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现在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3、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多运动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上火还应留意要多做一些运动。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及时排除人们体内的废物,使皮肤保持毛孔通畅,随后及时加以清洗。
4、心态平和
面对烦躁,情绪上不能过于波动,尝试转移一下注意力,做点喜欢的事情,或者通过散步与亲人或者好友交谈的方式来放松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及对身体和环境的关注,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身体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看一些季节养生的书籍,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减少得上火的几率。
二、饮食护理要降火去燥
1、多吃蔬果
新鲜的蔬菜水果一定要多吃。秋燥伤人的津液,而绝大多数蔬菜、水果性质寒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作用。饮食清淡有利于改善皮肤状况,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瓜、杏仁、绿豆、芹菜、芥蓝首当推荐。
2、多吃流质食物
中医认为:秋气燥,宜以润其燥。我们一定要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这样可以有效的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津。有些去火的食品可以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升高血糖的食物 炸酱面
炸酱面很香,但是那个酱多数偏甜,真的不适合糖友食用。
反正,任何需要放糖的食物,都要严格控制摄入量,计算好自己的热量,不要超标就好。
无论是外出下馆子还是自家开火,煎炸油腻的食物都要少吃。当然,也没必要完全清水煮白菜,一点调料都不加。如果身体状况比较好,血糖稳定,是可以适量吃一些含糖食物的。
血糖随时可能变动,所以饮食习惯肯定也需适时调整。糖友需经常关注自己的血糖和体重变化,并咨询营养师,看是否需要调整饮食。
关于秋分节气的知识
1、饮食养生
秋分节气时,已经是深秋了,此时温度舒适宜人、秋高气爽,但是秋燥却越发严重,可以在饮食上面进行调养,秋分节气时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常吃这类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2、精神养护
秋分节气时,万木萧瑟、落叶纷飞,对于年岁较大、多愁善感的人群来说,秋分节气常常会有郁结在心的感觉,因此,秋分节气要注重精神上面的养护,多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3、勤锻炼
秋分节气时,秋高气爽,天气非常的舒服,非常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秋季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之后进入冬天,才不容易生病。
中医秋季该如何养生
秋季是个多事季节,很多疾病会在秋季复发,因此,秋季一定要做好养生防病工作,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看看下面中医的介绍。
秋季中医养生
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分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气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气功是我国中医上特有的一种健身术,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静为主,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一是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注意事项
无论是针灸养生、推拿养生、拔罐养生、气功养生、食养养生、还是药养养生,都是为了改善人体机能,调节身体健康。
秋分是什么意思啊 秋分饮食养生原则
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
《遵生八笺》还指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就是说秋季6节气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枯槁的征象。
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也可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息也需适时调整 秋分运动养生
这时候气温下降明显,但也应该到户外多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爬山、慢跑、打太极等进行“秋冻”;
中医饮食养生应当遵循的原则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
祖国医学“饮食有常”,在饮食卫生方面,包括按时、按量、细嚼、寒热适宜等内容。如《养生庸言》云:“不论饭菜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张呆在《医说》中说:“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如气血虚的人,冬春季宜进食温热生血的当归羊肉汤和桂圆肉、大枣等滋补食品。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中医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内经》中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记载。这一思想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
《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获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
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卫生也是祖国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饮膳正要》指出:“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嫂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因而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中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祖国医学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我国饮食养生的基本要则,是祖国医学瑰宝中珍贵科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我国饮食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融为一体,将给人类医疗保健和养生长寿事业带来新的活力。
秋分昼夜等长 秋分起居养生
秋分是寒暑的分水岭。秋分节气到来,为了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人们在秋分节气的起居作息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秋分过后,阳气开始收敛、闭藏,所以人们的起居也应该开始收了。秋分过后,人们的作息起居应该早睡早起,顺应节气养生上的“养收”原则,让肺气得以舒展,也避免肺气遭受燥邪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