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三招有效教育任性宝宝
只要三招有效教育任性宝宝
1周岁的宝宝已经有很强的任性行为,一有不满意之处就会发脾气,哭闹不停,有的宝宝发起火来,还会动小手打人。
遇到宝宝任性情况,大人首先要耐心劝阻。如果宝宝不肯罢休,爸爸妈妈可以采取冷处理,让宝宝自己去哭一阵, 待发泄完毕后,再和他讲清道理。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几个小办法:
一、暂时回避
有时让宝宝先哭闹一会也好,就当做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宝宝的生长和发育。其实,大哭大闹往往是1岁左右宝宝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宝宝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宝宝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因此,爸爸妈妈切不能因为宝宝一哭闹就轻易迁就,要耐心等待宝宝冷静下来,然后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来解决。
二、转移注意力
在宝宝任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也可以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三、正确引导
在宝宝任性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的个性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宝宝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明确表示禁止。对于宝宝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加以鼓励,加强与宝宝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气氛,使宝宝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宝宝任性该怎么教育 适当惩罚和奖励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
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宝宝任性该怎么教育 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婆媳关系VS宝宝情商
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旧的婆媳之间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已经没有存在的土壤,但是,婆媳之间在心理上“明争暗斗”的“拉锯战”还是存在的,并反映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进而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薛女士做了妈妈以后,婆婆就来照顾她和小孙子。婆婆是从农村来的,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俩人相处还挺好。但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母乳就很少了,不够宝宝吃的,需要添加牛奶。白天还没关系,到了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的,宝宝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宝宝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宝宝喂奶,慢慢的,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责备。
有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似有意似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婆婆对着宝宝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候,婆婆还会边喂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呀,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薛女士还是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母乳不够遭婆婆的奚落,一向没输过的薛女士不得不服输。因此,有时她对婆婆和宝宝,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是个“吵夜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过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结果,两个月以后,发现宝宝两侧腹股沟疝气,其他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他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薛女士非常着急,简直觉得宝宝是“孺子不可教”。
婆媳失和,宝宝遭罪
很多大人都认为,小婴儿只有生理需要,饿了就哭,吃饱就笑,有尿就撒,困了就睡,哪里还有什么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时常能听到“小宝宝是最幸福的,整天无忧无虑”之类的话。其实,对儿童心理有过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发现,小宝宝不但“有忧有虑”,有时他还会付出整个身心去排遣自己的不安和烦恼,尤其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发出敏锐的反应。
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婴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建立起“内部工作模型”(IWM),这是宝宝对自我、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及自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的认知模式。婴幼儿在IWM的运行下,依据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洞察”,最终形成自己行为的组织化和整体化。如果成人之间对待宝宝的态度和行为是矛盾的,他就无法建立稳定的认知模式,他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也就常常显得难以预料。假如再遇上心急不耐烦的家长,宝宝与家长之间的行为与情绪就形成互为因果的不良循环链,导致宝宝的心情很累,当然家长的心情也很累,而且彼此之间还累得不明不白。
在家庭关系中,婆媳之间的心理矛盾是潜在的、隐晦的,同时也是持久的、深刻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不可能像夫妻矛盾那样简洁明朗,处理起来比较容易挑明,把话说在明处。薛女士就陷入这样的关系困境中,婆媳之间认为彼此都应承担照顾宝宝的责任,而责任一旦扩散,就等于谁都有责任,谁也都没有责任,这种“心理拉锯”影响了她们及时识别宝宝的心理信号,宝宝在无望的等待和莫名的吵骂中建立不了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型”。疝气是宝宝付出的身体代价,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困难,则是宝宝付出的心理代价。
5大技巧,婆媳和谐养育宝宝
1.对家庭关系的新变化有心理准备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工薪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返顾,又走到子辈家庭来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同时,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家庭关系复杂起来,尤其是婆媳之间,缺乏长期相处的理解和沟通基础,心理关系具有复杂、微妙、隐晦的特点,会折射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如果3岁前的宝宝生活在安全、安定、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中,他将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身心茁壮成长,否则,宝宝的身心将受到不良影响。
2.以“家和万事兴”为婆媳共处的基础
隔代家教需要娴熟的家庭成员相处技巧,一些古训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比如“明着敬老,暗着爱小”、“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当面教子,背后劝老”等。仔细品味,这些话浓缩的内涵相当丰富,而且确实效益显著,因为它具有调节“家和万事兴”的功效。由于隔代教育涉及的家庭成员比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复杂,如果心理上有隔阂,便不利于对宝宝采取一致、和谐的家庭教育。所以,做好隔代养育,需要以“家和万事兴”为基础,整个家庭温馨、协调的“人气”有利于宝宝情绪和心理的健康发育。
3.新爸爸要善于“和稀泥”
婆媳关系是隐晦和持久的,因养育宝宝而发生家庭矛盾是常有的事,但是处理起来不如夫妻关系方便。因此,新爸爸要“隆重登场”,要主动承担周旋家庭关系的责任,善于“和稀泥”,用自己的智慧把她们都“摆平”了。平时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宝宝的妈妈、奶奶交谈,听听她们在观念和态度上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并且灵活调节好她们的关系,不让她们在心理上产生疙瘩,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宝宝好。如果爸爸把教育宝宝看成是女人们做的“家务事”,不闻不问,那么隔代养育矛盾得不到顺利的沟通和化解,不但家庭关系受影响,宝宝的健康发展也受影响。
4.采纳对方的可取之处
婆媳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教育和文化背景,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有过成功的教育经验,婆婆成功地养育了自己的儿子,媳妇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经历。所以,过去成功的记忆模式会影响两人对宝宝的教育。但是,该教育宝宝什么、怎样教育宝宝,对两代人来说都是个新课题,谁也不能太自信,需要两代家长共同学习科学的早教知识,平等地商讨和尝试,善于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这样才能给宝宝最好的教育。
5.顺应宝宝自身发展
宝宝的气质具有先天性的差异,如果宝宝天生属于易养型气质,那么新妈妈就很有福气了,宝宝的生理节律比较有规律,适应性强;而造成家长身心都很劳累的天生难养型宝宝,其生活没有规律,容易激动,经常啼哭,难以安抚,常常把家长也折腾得很情绪化。因此,难养型宝宝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抚养要求,他要求看护者要锻炼忍耐心、保持敏感心,慢慢适应他的需要,他才会平稳地适应外部世界。如果看护者按照书本上说的条条框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而安排时间表来训练宝宝,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孺子不可教”。可见,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新生宝宝,应该先顺应他的“自身发展大纲”。
当然,老年人所谓“随便宝宝哭,不妨大碍”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危险的,她们不知道宝宝从零岁开始就是一个“人”了,他们不但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要,放任宝宝的求救信号而不回应,会让宝宝建立不良的IWM,最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教育任性宝宝的奇法妙招
1、暂时不理睬。
儿子一看到他爸爸拿螺丝刀、剪刀,就高兴得不得了,还拼命嚷着“给我玩玩”。老公说,危险品,小孩不许动,他却更有兴趣了,不给他,就生气,倒在地上哭,见老公没有应允,又开始砸东西。我们沉默,不理他。孩子懂得察言观色,闹了半天,还引不起父母的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所以,有时我不理睬他,他反而会过来找我笑笑。或者关禁闭,让孩子反思,意识到自己是犯错误了,关的时间不要长,但父母的态度要坚决,之后,再跟孩子讲道理,说明不能这么做的理由。
2、转移注意力。
有一次大冬天的,儿子居然乘我不注意,偷偷跑到卫生间开水龙头玩,把衣服都搞湿了。我想打他,然而冷静下来后却平静地对儿子说,天太冷了,玩水会把衣服打湿的,冰冰的水浸到身体里去,会感冒、会得病,要吃药、要打针了,我们一起出去让太阳公公晒晒暖,玩玩球做做运动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3、赏罚并用。
当孩子任性胡闹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应注意,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要一味指责、惩戒。哪些“固执”行为是可以肯定的呢?
首先,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儿子到楼下的花坛玩,看到路人牵着一只小狗走过,他很喜欢小动物,就会有意识地跑过去看小狗,摸小狗。这时,我会讲明不应太接近小狗的缘由,然后说,妈咪抱着你,走近点瞧瞧它,宝宝还小,一定要有大人的保护。
其次,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有一次,我答应周末休息带儿子去吃肯德基,但到了那天,儿子上火了,又赶上下雨,就没有去,以为这么小的孩子一讲过肯定就忘了,谁料他那天就不要我了,跟着他爸爸看白雪公主,还说妈咪骗人会长长鼻子。
最后,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儿子睡觉时要看天线宝宝,然后看完一集又一集,10点多了,我就强制关了电视,拽着儿子上床睡觉。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儿子于是就很不开心,哭鼻子闹情绪。然后我拿着天线宝宝的书,给他讲故事,说天线宝宝也是等太阳公公出来了才出去玩的,宝宝看一下,现在有没有天黑。儿子说,天黑。我问天黑要干嘛?他回答说,天黑要上床睡觉。我说,宝宝睡好觉,明天妈妈带你出去,像天线宝宝一样散散步逛公园。于是儿子就乖乖睡觉了。
早教应该教孩子很多知识吗
都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步,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各种早教中心层出不穷,我既希望宝宝不要有那么重的负担又不希望宝宝就输在起跑线上,请问去早教中心有必要吗,而且需不需要给宝宝教大量的知识啊
1送孩子去早教中心并不能换一个聪明的宝宝,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教育都不能代替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对是真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交给早教中心
2我们给孩子选择良好的教育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是我们不要对孩子的教育过与担心,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孩子获得知识
3还有我们不要过早的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像古诗词啊之类的,这样并不能引导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该多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我们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大量的知识,这样并不能很好的开发孩子的智力,说不定还会过犹不及
五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大学生泼熊事件”到“网络游戏自杀事件”,都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提高。
有人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教育的。教育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父母教育。或许您并不认同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但通过反思您会发现,但当您面对自己的宝贝时,在不知不觉中您重演着您父母的角色。一些守旧的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始终束缚着我们的父母;而新近的教育理念也似是而非,如挫折教育的滥用,对“民主”教育、“忽视”教育的误解。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误区,都会对宝贝个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父母的5种错误方式容易使宝贝产生问题行为
1.过分严格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育很严厉,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宝贝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宝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这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宝贝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宝贝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宝贝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贝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爸爸妈妈总喜欢直接替宝贝拿主意,直接告诉宝贝做这做那,对宝贝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
后果:虽然直接向宝贝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宝贝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爸爸妈妈决定,宝贝自然也无须主动的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宝贝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宝贝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宝贝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宝贝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宝贝解释拒绝的原因,让宝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宝贝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宝贝,宝贝的护养工作大多由保姆或亲属代劳。
后果:宝贝由于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宝贝会倾向于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如生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为。
不难看出,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因儿童自身的特点而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教养方式不良引发的不同的儿童问题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正确做法: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宝贝的成长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民主型的爸爸妈妈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宝贝的行为更多的是分析与引导,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并以身作则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民主不等于什么事都是协商。宝贝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所限,不能深刻与全面的分析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家庭讨论的方式,“民主”的做出决定。这时,爸爸妈妈要事先统一口径,然后召开家庭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让宝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文/张晖 图/超景 编辑:蓉蓉)
小孩任性不听话怎么办
妈妈要注意了解宝宝任性的原因,在批评宝宝的时候,就事论事地告诉他这次错在哪里,而不要不明原因地教育宝宝“不能任性”“你这样做不对”,或是全盘否定宝宝,否则,只会加重宝宝的逆反心理,使任性更加难以纠正。宝宝的任性表现千差万别,所以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但是不要一味的打骂,那会加重宝宝的任性行为。
宝宝任性该怎么教育 提示在先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多数异常情况都发生在有特殊需求时。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再有就是想父母给他买各种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最好根据实际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愿望买合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满足其欲望,要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宝宝任性该怎么教育 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一岁宝宝的教育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宝宝1岁后,其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长此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他提高这些能力,但在训练的同时要谨记,宝宝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2、榜样原则。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3、一致性原则。家长双方要共同承担起教育宝宝的责任,教育宝宝的方法方式要保持一致。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教事倍功半。
4、超前性原则。家长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前了解和研究宝宝下一个发展期的变化特点,以做好教育方法方式调整的准备。
5、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对宝宝教育的成功,不但要有家长的积极性,还要有宝宝的积极性。因此,家长要调动起宝宝的积极性,以便让宝宝更好地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盲目胎教反而是有损宝宝的健康
1.胎教的真谛在于激发胎宝宝内部的潜力,是为了宝宝一生的幸福,并不是追求培养神童或天才。胎教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胎宝宝的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但不能够使胎宝宝出生后都成为智慧超常的儿童或小天才。
2.儿童成为小天才或神童的因素很多,除了胎教,还有遗传因素,出生后继续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以及个人的兴趣、意志、品德等非智力因素。因此,经过胎教出生的宝宝,有可能成为小天才,也可能成不了小天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胎教有利于胎宝宝在智慧、个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有利于个体出生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
3.胎教能不能使宝宝真正在宝宝阶段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所表现,只要与那些未系统受过胎教的宝宝作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这就好比中长距离赛跑一样,开始运动员的成绩没有多大差别,可是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当宝宝还是胚胎时,几乎个个都一样,出生以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接受教育的能力及表现则越往后差别越明显,那些受过系统胎教的宝宝悟性强,接受新事物快,学习成绩好。
4.世上任何父母都对自己的宝宝寄予一定的希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父母对胎教抱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要知道,胎教的目的只是使未出世的胎宝宝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为出生提供良好的条件。胎教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每个人的遗传基因,身体素质、先夫条件、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环境因素以及父母对胎教实施的程度,都将导致胎教的不同结果。大家不妨仔细看看那些胎教成功者所生的宝宝,他那可爱的小脸、动人的表情、机灵的神态,处处显示出夫妇的长处。实际上,只要未来的宝宝继承了夫妻双方的优点,并
7个月宝宝早教的好处
宝宝到了7个月以后小手就更灵活了,他的五个手指头能够配合起来抓东西,有的宝宝就能够用拇指和其它任意一个指头配合捏起细小的东西。在抓握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会不断完善,两只手在眼睛的协助下能玩弄各种物体。妈妈们给7个月宝宝进行早教,下面我们来了解下7个月宝宝早教的好处有哪些吧。
妈妈们给7个月宝宝进行早教能有效地促进正常健康的宝宝的智能发育,早教并不意味着强迫宝宝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动力,满足他的脑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因此,对7个月宝宝进行早教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发育商,而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爬行能力等多种能力。
任性宝宝的7个快乐转型方案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你对宝宝不会再如婴儿期那样呵护备至,关注度的下降会造成个别宝宝的适应不良。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
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我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成人关注不够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你对宝宝不会再如婴儿期那样呵护备至,关注度的下降会造成个别宝宝的适应不良。宝宝发现使用正常的语言和行为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和情感需求,而用婴儿的语言和行为反而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如:“妈妈,我要吃饭饭。”妈妈可能觉得很可爱,会像对待小宝宝一样爱抚他,显然,这是宝宝吸引你注意的常见方法,而且确实很有效果。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果果,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果果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果果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果果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嗒嗒地跟着我们走了。
心急胎教坏处多
正如某些父母盼子成龙 的心切一样,想把肚子里的小宝宝培育得更出色一些,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度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不仅达不到预定的目的,而且会导致不良结果。同样,虽然胎儿教育 的每项内容都会使肚子里的小宝宝受益,但是如果不能适度地对肚子里的小宝宝实施,恐怕肚子里的小宝宝不但不能获益,还会受害。因此,准妈妈对肚子里的小宝宝进行胎儿教育,不能热情过度,心也不能太切。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是每一位准妈妈的心愿。胎儿教育正是帮助准妈妈实现这一心愿。为了正确实施胎儿教育,使肚子里的小宝宝真正受益,准妈妈必须认真学习胎儿教育内容 ,准确掌握胎儿教育的正确方法 。在实施胎儿教育过程 中,严格按胎儿教育的方法去做,不要认为无论什么方法比规定的多做一些,就会更有效。准妈妈生活要有规律,这既是胎儿教育的一项内容,也是对每位准妈妈起码的要求。每项胎儿教育内容,需按一定规律去做方能成功。
如抚摸胎儿教育,一天两天不足以和肚子里的小宝宝建立起联系,需长久地、有规律地坚持去做,才能使肚子里的小宝宝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并积极地去响应。母亲和肚子里的小宝宝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乐趣无穷。在这种乐趣中,肚子里的小宝宝的发育 得到促进,肚子里的小宝宝的心智 发展得到激励,准妈妈的信心和持之以恒,是胎儿教育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