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应该每天测几次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应该每天测几次
血糖不稳定:每天测7次检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2点或3点血糖。血糖稳定:每周至少测3次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什么时候测血糖才精准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要监测4次血糖
针对糖尿病的情况,进行血糖监测每天至少要监测4次,其中4次的时间分别为空腹、早餐后1小时,早餐后2小时,早餐后3小时。医生可根据血糖化验的结果调整用药,这样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Tips——糖尿病患者每日血糖监测参考值
理想水平较好水平
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
早餐后1小时血糖≤8.3mmol/L≤10.0mmol/L
早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8.3mmol/L
早餐后3小时血糖≤6.1mmol/L≤7.2mmol/L
饮酒对糖尿病有哪些具体的危害
1、长期饮酒视力下降更快
为了解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在长达5年半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和不饮酒者相比,每周适量饮酒的人,出现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虽然没有改变,但视力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
2、引发各种并发症
酒精的热量明显高于同重量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患者血糖波动,继而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加速各种并发症的进程,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外,酒精对某些降糖药物有干扰作用,服药前后饮酒会削弱药效,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酒造成的危害难以逆转,所以戒酒和限酒越早越好。尤其是血糖控制欠佳,合并肝胆疾病者,或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严禁饮酒。
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
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女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而女性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期、妊娠、哺乳、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所以做好特殊期的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呢。
1、女性在月经来潮的期间,不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做好自我调理的,及时的注意月经期间的护理,也要预防各种妇科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则需要更加注意,那么,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
2、那么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这些特殊时期要增加营养的摄入,及时检测血糖,只要发现血糖升高了,赶紧调整药物用量,但增加的药物用量需要根据当时血糖变化幅度,询问医生后再做调整。患者还可以在月经前、中、后各一周进行检测,每天测2~4次,连测2~3个月。为减少血糖波动,女性在月经期应格外注意控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并酌情调整用药。
3、女性糖尿病经期如何护理?在对糖尿病妇女的调查中发现,部分病人经期胰岛素抵抗性增加,约60%的患者血糖升高,需增加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妇女,这几天则要增加胰岛素2—4单位/日,以使血糖平稳。月经过后,血糖又回到原有水平,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用量会随之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4、这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雌激素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它在血中浓度升高时,能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反之,当雌激素浓度下降时,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雌激素、黄体酮在经前降低,月经来潮后逐渐升高,以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为孕育胚胎做好准备。如果没有受孕,它们在月经来潮前1—2天迅速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也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月经来潮时,导致女性经期血糖轻度升高。
血糖值多少是糖尿病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时间
空腹血糖:禁食8小时,早上起床后8点之前测量。当血糖水平很高时,首先要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餐前血糖:在吃饭前测量血糖。除了血糖水平高的患者,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也应监测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过2小时后测量。适用于空腹血糖已取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在睡觉前测量。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在晚上12点左右或者其他夜间时刻测量。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黑枸杞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吃黑枸杞的好处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盐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疾病。
而黑果枸杞中的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增强糖尿病患者血清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与肝脏丙二醛的含量,并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转变为肝糖元,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
1型糖尿病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
并发慢性的疾病。1型糖尿病患上之后对于他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会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以及、脑大血管病变等慢性的疾病,并发症相当凶险,因此患上1型糖尿病之后不要忽视,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的工作。
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还会出现的症状就是低血糖反应,这个也是1型糖尿病患上之后对他人体的影响,轻度低血时患者身体会出现的患者的症状包括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患上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确诊患上1型糖尿病,不要耽误一定要重视治疗工作。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或明显消瘦。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影响就会导致身体出现高血糖临床症状,病人身体会出现的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身体会伴随出现的症状就是体重下降、明显消瘦。
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也会导致对于身体的影响就是并发症,其中会出现的并发症还有就是酮症酸中毒,主要表现为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会出现酮体,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怎么运动能降低血糖呢
糖尿病人在天突然变冷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代谢减慢,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进行30分钟的运动后,血糖可降低12至16%。临床研究发现,运动能使胰岛素消耗减少,减轻胰岛细胞的过度负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和外来注射的胰岛素不敏感,通过运动使体重减轻后,可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的血糖值,从而使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通过运动还能使糖尿病人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不是所有人适合运动降血糖
运动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适合,在那些病情稳定及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提倡运动疗法。而如果合并各种急染、伴有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足、新近发生的心脑梗死、有明显的酮症及酮症酸、控制差的患者,则不宜运动。
中等强度的运动最适合
糖尿病人应选择耐力性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跳舞、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运动心率在130以下,每次持续20至30分钟,逐渐延长至1小时,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这样有利于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步行是国内外医学专家比较推荐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建议每次步行30分钟,每日两次。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至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至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至100步。
如何运动降血糖呢?上文已经为我们做出来了详细的介绍,我相信在大家对于运动降血糖的方法应该也都了解了,如果你身边也有血糖高的人的话,不发让他试一试上文所为我们介绍的运动降血糖的方法。
老人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1、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2、白内障:据统计,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4、糖尿病性肾病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其实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血糖检测时间有讲究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您平时应该测多少次血糖呢?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的实际水平来推荐适合您的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通常推荐的监测频率如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1-4次
?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的血糖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有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饮酒对糖尿病有哪些具体的危害
喝酒对糖尿病的危害:
1、长期饮酒视力下降更快
为了解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在长达5年半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和不饮酒者相比,每周适量饮酒的人,出现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虽然没有改变,但视力下降幅度更大、速度更快。
2、引发各种并发症
酒精的热量明显高于同重量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患者血糖波动,继而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加速各种并发症的进程,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外,酒精对某些降糖药物有干扰作用,服药前后饮酒会削弱药效,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酒造成的危害难以逆转,所以戒酒和限酒越早越好。尤其是血糖控制欠佳,合并肝胆疾病者,或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严禁饮酒。
危害中老人糖尿病的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白内障:据统计,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15年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4、糖尿病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但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用抗菌素无效。
5、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