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指标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指标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常用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通过指尖采集毛细血管的血来测量。
当空腹血糖<6.1mmol/L且餐后血糖<7.8mmol/L血糖时,血糖才是正常的;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血糖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因为条件限制,没有采集血液的工具,也可以通过检测尿糖来测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限制,对于肾糖阈增高的老年人或降低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为尿糖会受到肾糖阈的影响,所以检测尿糖对监测血糖没有意义,甚至有误导治疗的可能。
血糖值多少是糖尿病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足部护理
糖尿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的自护,要做好三个了解:
第一,了解用药和测血糖。糖尿病人,住院期间。虽然医护人员,会按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让病人服药。以及了解所用的药物,的服用方法。包括,服用时间及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人,也可借此机会,充实自己。为以后的自护做好基础。
第二,治疗过后,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护。了解平时运动强度。医生给糖尿病人,选择合适其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掌握了这个运动强度,病人可以预防过度锻炼,导致的低血糖。以后回家自护也会心里有数。
第三,了解食物的糖指数。每天该吃多少种类及数量的饭。糖尿病人,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医生会根据糖尿病人的个体情况,给其搭配合适的食物。这个时候,糖尿病人可以尽快的学习自护知识。
糖尿病早期常见六大症状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1、尿液异常:当发现尿中泡沫较多且难以消散;比较粘稠、有蚂蚁舔食尿液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测血糖。
2、生活习惯改变:当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或口中有甜味时应检测血糖。
3、伤口愈合慢: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出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4、无原因倦怠:无故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疲倦。
5、视物模糊:当没有原因出现眼睛视物模糊等异常现象时。
6、手指发麻发凉: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病变。
预防糖尿病应注意什么?
管住嘴、迈开腿对糖尿病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建议多样化、均衡性、多纤维的饮食结构:糖尿病防治一定要管住嘴,饮食要少油少脂,低盐低糖,多摄入高纤维食物,要补全维生素,远离烟草不饮酒。
对糖尿病有些认识误区:觉得患上糖尿病不吃甜食就没事,其实靠口味选择食物不正确,应根据生糖指数判断。生糖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
同时提醒糖尿病患者:就算血糖正常也要记得持续服药,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现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监测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监测一两次,没有症状时干脆就不监测,这类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实,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仅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还要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一:不上医院、无症状就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数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误区三: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教“糖友”几个小窍门
医生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自己备个血糖仪,这样就能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养成做日记的好习惯,备个血糖值记录本,记下每次测量血糖的数值,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更有利于调整用药;最后就是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测量,每三个月都要监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自己这个阶段血糖的控制情况。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造成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心理压力等。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采取早期措施和治疗。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行了。糖尿病不能只服药,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心理平衡、科学运动、科学监测等。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是主食的摄入。这是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
误区五: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不对,血糖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过低会出现低血糖血症。
误区六:只要多吃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实际上,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的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糖尿病需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正确的做法是,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治愈的,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应于特定人群使用,但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如今都在定期监测血糖,这其中不仅包括糖尿病患者,还包括很多不是糖尿病的人,因为他们很害怕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认为监测血糖就能确诊是不是糖尿病。
据过去相关资料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者有9%的人会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值偏高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者则患上糖尿病几率为38%,所以这是为何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列入糖尿病预测方法中的原因。
糖尿病预测新方法包括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其中血糖测试值: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应该为5.6%,一旦超过6.3%即可诊断糖尿病。
检查血糖的意义
1、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
合理的血糖监测就是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基础,如果不测血糖,第一不知道血糖是多少,第二不测血糖也意味着没有重视这个结果是什么,这样的话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在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不好或不测血糖的人,往往并发症的发生要提前5-10年。
2、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能够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血糖检测时间有讲究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3、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5、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6、妊娠期的患者;
7、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您平时应该测多少次血糖呢?
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的实际水平来推荐适合您的日常监测血糖的次数。通常推荐的监测频率如下:
?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糖1-4次
?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的血糖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有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血糖的检测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按照现行的国际行业规范,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化验室测量的结果在+/-20%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①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②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
①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最好每日检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②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有特殊情况随机血糖监测
①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②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③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误区
误区一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二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三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四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五: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